原標題:遺失出生證留學籤證受阻 小小出生證絆住出國腳步
現狀
尋找出生記錄的多是70後80後
出國需要、海外繼承遺產也需要
「胡女士已經是今年第10個前來該院要求補辦出生證的家長了。」武漢市第一醫院產科護士長許敏無奈地說。因為醫院無法直接補發幾十年前的出生證,只能讓家長去公證處辦理出生公證。但大多數人並不知情,誤以為醫院故意刁難他們,甚至和醫護人員大吵大鬧。
武漢市中心醫院產科護士詹園告訴記者,近年來,經常有因出國留學到醫院尋找出生證的人。她還接待過一名全家移民國外的70後,因為父母在國外去世後,涉及遺產分配的手續,必須提供自己和父母之間的親子關係證明。這名先生不得不回武漢,找到自己出生地——當年的武漢市第二醫院,查找母親的住院記錄,要求醫院幫他出具出生證明。
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每個月都要接待3-5名調閱當年產婦分娩記錄、嬰兒住院病歷的來訪者。該院病案室負責人介紹說,近幾年是80後出國留學的高峰期,所以因辦理留學籤證,來複印病案的80後最多。
據介紹,以前,我國對出生信息管理不嚴,70後、80後出生的孩子,只有手寫的「出生紙」,醫院備份留一張存根聯。現在來查找當年出生信息的人,即使找到「出生紙」存根,出生信息也不完整。很多家長當年並沒有給孩子取名,出生紙上大多寫的「劉毛毛」、「張毛毛」,只有父親母親的名字,沒有當事人的名字。所以,只能複印當年的住院資料,在醫院醫務處加蓋公章後,作為出生公證的材料之一。
而且醫院病案資料保存時間一般是20-30年,也有70後來找出生資料,因時隔近40年,醫院找不到當年的病案,這樣就無法給他們提供材料證明。
提醒
出生證的國際地位等同身份證
家長請妥善保管
據介紹,以前我國對嬰兒出生信息管理不嚴,意識到「出生證明」是國際社會通用的身份信息,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的事情。
1996年以後我國才啟動國際通用版本的《出生醫學證明》,建立起全國婦幼保健網絡系統,此前則沒有。另一方面,也因為年代久遠,時隔二三十年,很多醫院找不到當年關於出生信息的記錄和見證。「以前的《出生醫學證明》作用不像今天這麼重要,從上幼兒園到出國留學都需要查驗,所以那時很多人都不太重視。」許敏介紹,從1996年1月1日起,嬰兒在出生醫院辦理統一的、具有法律效力、加蓋公章的《出生醫學證明》,上面有國籍、父母姓名、嬰兒姓名、分娩醫院等詳細記錄,這些記錄都進入了全國統一的產科信息網絡平臺,一個證對應一個編號,具有唯一性。
一家留學中介機構負責人介紹,《出生醫學證明》是證明嬰兒出生狀態、血親關係,申報國籍、戶籍,取得公民身份號碼的法定醫學證明。對於留學和移民籤證,許多國家對出生證都有很嚴格要求,其中英、美、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尤為突出,出生證與身份證一樣被視為必不可少的有效證件。
許敏提醒說,在辦理許多手續中,出生證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小孩出生後申報戶口時,就要使用出生證。從入園入學手續開始,就需提交兒童出生證。申請赴港澳地區定居、出國移民、財產繼承的手續中,出生證也是必不可少的。所以,請大家一定要保管好孩子的「第一張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