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流設計:那些謀殺你時間APP

2020-12-27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微博、微博、知乎、今日頭條,為什麼我們媒體在這些APP上花費的時間總是很多?到底是什麼樣的魔力所致?通過文章來一窺究竟吧。

拿起你的手機,看看微博、知乎 、今日頭條 、微信朋友圈……. 謀殺我們多少時間?它們為什麼有這樣的魔力?讓我們來一探究竟吧。

從結構來看,這些社交和資訊類app中,都使用了feed流。是一個信息出口,想要與他人或資訊建立連接,只需要刷新這一個動作,即可獲得大量所需,並且不斷在更新,可謂殺時間好手,令人沉溺。想要設計好feed流頁面,對feed流的概念,模式進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

什麼是feed流呢?

Feed,源自早期的RSS。

是一種呈現內容給用戶並持續更新的方式,用戶可以選擇訂閱多個資源,網站提供feed 網址 ,用戶將feed網址登記到閱讀器裡,在閱讀器裡形成的聚合頁就是feed流。

2006年 Facebook重新定義了feed,叫News Feed,我們如今廣泛使用的模式和這個類似。它有幾個特點:

訂閱源不再是某個內容,而是生產內容的人/團體。訂閱中通常夾雜非訂閱內容,比如熱門推薦,廣告。

內容也不再嚴格按照timeline,廣泛使用智能feed排序。新的feed流刻意不再需要主動搜索,而是主動呈現琳琅滿目的內容。它對我們了如指掌,給我們想了解的,讓我們不停的刷新沉溺於此。

對於用戶來說這樣一個超簡單高效的了解內容方式,對於設計者來說,卻是絞盡腦汁。

Feed流的主要模式

推(Push)

拉(Pull)

推拉結合(Hybrid)

以微博來舉例:

1. 推模式:

當一個用戶觸發行為(比如發微博),自身行為記錄到行為表中,同時也對應到這個用戶的粉絲表,為每個粉絲插入一條feed。但是對於粉絲過萬的大V,為每個粉絲插入一條feed對存儲數據成本很大。

2. 拉模式:

當一個用戶(特別是關注了很多人的)觸發行為的時,拉取自己動態,檢索用戶的關注表,然後根據關注表檢索新發的feed。如果一個用戶關注過多的時候,查詢該用戶的關注列表也是有很大數據成本。

3. 推拉結合模式(結合方式多種,舉兩個列子)

在線推,離線拉:

大V發動態,只同步發布動態給同時在線的粉絲,離線的粉絲上線後,再去拉取動態。來完成推與拉。

定時推,離線拉:

大V發動態之後,以常駐進程的方式定時推送到粉絲動態表。

feed流智能排序

智能排序基於趨勢trending、熱門hot、用戶生產UGC 、編輯推薦PGC、相似Similarity等等因素綜合考慮,隨著技術的進步智能算法將會更加懂得用戶的喜好。

就像現在的Feed流廣告,軟到已經不難麼討厭甚至有些安利你願意吃下,就像原生內容。能夠很好的減少用戶的信息過載問題。比如新浪微博。

本文不做技術性的展開。主要討論設計方面,下面根據這些應用的feed流界面設計來探討下用戶在什麼情況的訴求是什麼,設計者想要推行什麼。

下面用四款應用來分析看看他們如何運用feed流頁面的:

1. 微信朋友圈

Timeline,是Feed流設計中最基礎的一種的形式呈現。

根據去年官方數據,朋友圈基本還是已展示個人情況為主,65%的朋友圈為原創,而瀏覽朋友圈也不是強目的性的。

微信朋友圈有私密性,不會像微博或者新聞一樣follow特別多的人。用戶更關注的人而不是內容,內容是好友的,優先級按時間,也就是純Timeline形式。

對於微信的廣告,因為其龐大的基數而得天獨厚,但是用戶接能明顯感覺到是廣告,比較生硬。

對於公眾號的生產者而言,像微信這樣的熟人社交平臺,用戶訪問往往只局限在熱門的10%左右的內容,只有那些最熱門的,得到了很高轉發的內容,才能得到更多的曝光。一些冷門的內容可能會永遠沉在資料庫中,沒有被人發現。

2. 新浪微博

產品定位

Slogan:隨時隨地發現新鮮事。

新浪微博一個基於興趣的社交媒體平臺。作為中國的頭號微博,擁有其他同類產品望塵莫及的大V資源:包括明星,行業大佬,社會和草根名人等等。它的用戶基數和實效性,也是很多事件的第一傳博途徑。

用戶需求

微博用戶可以用大V,小V,普通用戶來簡單分層,每層的需求有所不同,對於大小V來說營銷的需求更高,例如廣告,增加影響力等,普通用戶則是娛樂社交需求更高,例如追星,交友等。

首頁設計

熱門板塊和關注並列,從原來的「發現」板塊下挪到了「首頁」的「關注」旁邊,入口更淺了。因為熱門是用戶除了關注最多使用的板塊。

左邊的相機icon是發圖博和視頻,這個位置很難單手操作,在底部導航欄中間有功能更全面的發微博等操作功能。我覺得是因為發圖博的入口越淺越容易抓住瞬間世界,因此左右大拇指點擊,右手拍照,也算比較快的。

右側掃一掃不多說,下面的打車功能曾經讓我不太理解,莫非是典型用戶喜歡邊走邊刷微博,然後打車也不想中斷?後來我發現QQ,微博,微信,支付寶,58同城,360……各種主流應用都有打車功能,原來是去年滴滴與400多家APP合作開通打車功能。這個應該是主要因素,不中斷用戶使用這點也有考量吧,結合發現中的同城,房產,美食等生活化分類,明白了微博對於隨時隨地的解釋,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刷新時有未讀提示,一次刷新推15-30條內容,符合一次瀏覽的統計中位數,不會看沒耐心看完,也不至於很無聊。但是未讀池的實效是3天,所以Timeline更亂。還記得自己莫名其妙被關注別人了嗎?出了運營目的,也是為了防止刷新半天出來兩條消息的這樣的尷尬。這一點應該是微博最大噴點之一了。

首頁第一列是直播。一列頭像+名字,可能是某微博的頭像和名稱都變動性高,這裡可以適當介紹一下在直播的是什麼領域的人,或者基於什麼推薦原因推薦的。隨意點進去發現是在直播吃火鍋,飢腸轆轆的我秒退了。

在2013年,微博開始採用智能而不是按純Timeline。用戶會發現有時第一條消息是3個小時前的,第五條消息一分鐘前的,如果剛好是在說一場球賽,那更讓人錯亂了。

為什麼要這樣呢?

去年官方數據顯示,微博62%的用戶基本不貢獻原創內容,專注於互動和轉發。意味著許多微博用戶更加樂於傳播內容,不能帶來很高質量的UGC。此外,微博發現用戶錯過的消息中,對用戶價值極高的很少,所以決定將質量高的消息提升,質量低的消息下沉甚至不展示,這樣來提高整體內容質量,而且還可以保持一定的可運營性和可拓展性,讓廣告更容易插入。(用戶對廣告中插播的微博,表示情緒穩定….哈哈)這一結構Facebook也類似。

打開個人主頁出現的是這個人的熱門內容。而不是最新。必須切換微博標籤,這個頁面提供可以篩選原創的功能,這也是因為原創量遠低於轉發量。第一條微博下面會推薦可能感興趣的人,這個功能對於新用戶或者對某一塊領域很感興趣的用戶很對口味。但是也會有用戶覺得反感。

3. 知乎

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

知乎是一個社會化問答社區,和知識付費電商。

知乎就像在各種場合傾聽別人的談話:

湊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關注問題)

對於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徵詢過來的人建議(提問

表達自己的認同反對(贊同

發表自己的感想(評論

對特別有益的表示(感謝

答案記在心中(收藏

傳播自己的想法(分享

解答自己的問題(回答

這樣一個很流暢自然的過程。括號裡就是知乎頁面裡的大部分功能,也能一一對應。

知乎的典型用戶在25-35歲,是各行各業的從業人員。可以按照內容生產和消費關係來分成三類:專業的生產者,普通生產者+消費者,普通消費者。

對於專業生產者而言,需求主要是擴大影響力和知識變現或者獲得滿足感。

對於普通生產者和消費而言,除了學習知識,結交朋友,更能接觸專業生產者。

頂部操作欄整體作為與內容產生交互的入口,中間是內容,底部導航欄為發現內容和內容消費的入口,結構非常清晰。

搜索欄置頂,作為問答社區,搜索問題頻率最高,搜索無果可以提問。

搜索欄右側是私信,以前這裡是知乎live,後來應該是由於付費產品豐富起來,整體收納在商店裡。私信放在這裡的用意,莫非其實知乎社交主要靠私下勾搭?和豆瓣的豆郵一樣?看著空空的信箱我陷入沉思……我在看了看知乎的定位,原來這個功能主要是為內容生產者和高頻使用者。優秀的內容生產者和高頻使用者很多人想認識,想請教,有很高的私信收發頻率。

第一個標籤是提問,提問過後可以邀請回答,邀請有兩個問題:1.推薦回答的用戶可能與此話題無關 2.用戶不知道該邀請誰。只有簡單的頭像名字和籤名。建議加上擅長領域的標籤。

第二個標籤是回答,作為專業生產者的話,搜索完畢可以回答,回答分為推薦,最新,熱門,邀請四個類別,其中推薦和最新需要綁定擅長標籤。熱門問題包羅萬象,而個人領域是有限的,可能翻了很長都找不到能回答的問題。從頂部搜索的問題如果要回答需要搜索,進入話題,點擊問題標題,添加回答四個步驟,層級較深。建議搜索欄分為搜問題和搜回答。選擇搜回答的問題,在搜索列表展示回答標籤。

第三個標籤是分享。這裡的分享是分享經驗的意思,圖標是筆和紙,但是圖標和標籤都和其他社交軟體容易混淆。以前這裡叫寫文章,可能處於對於語意和排版上改掉了,建議再優化這個地方,用一支筆做圖標,或者分享改為寫作。

來自關注的話題,熱門話題,關注的人的動態,自家產品推廣,原生廣告。在廣告方面,知乎給人的感覺比微博要更自然。

存在多次刷新熱門問題依然置頂的情況,對於沒有關注並且沒有興趣的話題反覆出現,用戶是反感的,還好可以屏蔽,並且可以屏蔽同一規則內容。對於手滑黨容錯性佳,可以撤銷。

在內容裡有「上次看到這裡,點擊更新」的功能,但是這個功能並不是真正定位到上次看的地方,而是停留在刷新後的第十條。大多用戶以碎片時間來看或者用戶中途流失率高,適合這樣做一個標記。網易新聞等資訊類都有這個設置。

不過我對這個功能保懷疑態度,在智能feed通常會推熱門和廣告,熱門通常範圍各不相同,在這十條之中有多少是看一眼忙別的了,然後繼續看覺得很重要的?如果很重要,是不是記得關鍵詞?

這個標籤還有促使用戶刷新的含義,刷新之後,之前的看的內容就不斷下沉,這才是真正的難以尋找了。

4. 今日頭條

你關心的,才是頭條 。

今日頭條是一個通過使用人工智慧分析根據用戶需求而推薦信息的新聞APP。對於消費者而言,大眾都有利用碎片時間快速獲得個性化信息的需求,新聞的來源和報導內容同質化,用戶並不是很關注在什麼平臺獲取,而是是否是自己感興趣的。今日頭條通過智能算法生成用戶感興趣的信息。

依然可以按照生產者和消費者兩類劃分。

今日頭條的男性用戶幾乎是女性的一倍,主要為30-35這個年齡段。使用2000元內手機用戶最多,男性最關注社會,娛樂,本地資訊,女性最關注娛樂,社會,時尚資訊。

對於生產者而言,特別是非大V級別的生產者,沒有粉絲基礎流量是很難獲取的,新人出非有過硬的實力和運氣,或者蹭熱點搏出位等,才有可能快速獲得人氣。造成大V越來越大,新人總是小透明的情況。今天頭條會把新人文章推在首頁,如果閱讀數據好,逐級擴大推薦範圍,並不區分是否大V,這樣等於大家在同一起跑線上。

當然也有投機者用擦邊球博取閱讀量,一定程度造成整體內容質量下降。而且用戶可能心裡對內容,對平臺都評價低。

頂部是個人資料,搜索欄,搜索欄和大部分資訊類一樣,有最新熱點詞彙,歷史搜索等。

搜索欄下面是頻道標籤,橫向滑動,幾乎是不限制的,最多可以增加30個左右標籤,標籤右邊是頻道篩選,歸類十分全面。

首頁每次更新15條以內。內容有圖片,視頻,文字。來源有專業媒體和作者和廣告。由於首頁欄目眾多,除了熱點新聞以外文章時效性不是很強,內容也五花八門,特別適合廣告插入。

當然,廣告和新聞一樣都可以用「不感興趣」來屏蔽。「不感興趣」,能讓算法篩選到用戶感興趣的東西,而且在用戶感興趣的主題裡,篩選過多相似信息的問題。

過去是用戶主動獲取新聞,看事實,看娛樂,看體育,現在feed流新聞根據用戶喜好主動呈現。在首頁的推薦內容裡是根據用戶推薦排列的,會出現一些不一樣領域的內容,可以激發用戶一些不是很「剛需」的需求。

之前說在推送上大V和新人平等,但是大V的文張有點讚,評論,轉發的快速入口。其他文章需要在詳情頁操作。

在看了幾家feed流案例之後,你對feed流設計有哪些想法呢?

總的來說,對於用戶體驗而言,有兩個關鍵點永遠是優化方向:

給用戶展示什麼內容

如何排列內容優先級

作者:Uki加菲喵

相關焦點

  • Instagram:如何進行自定義feed流,做節省時間的UX設計?
    本文筆者將基於Instagram的信息流設計,進行用戶調查與分析,提出優化信息流設計的一些方案。此篇文章的作者應該是一位來自印度正在學習UX設計的大學生。從專業上來看,他嘗試使用UX設計的方法來解決自己遇到的使用問題,我們暫且不說他的設計是否OK,但這設計思路至少是可以給初學者參考的。
  • 內容時代已來,別說你還不懂feed流
    內容feed流簡介伴隨內容爆發和用戶時間的擠壓,傳統的內容信息流已經呈現出了很大的弊端,無法再滿足用戶高效獲取特定內容的需求了,這時feed流就應運而生。Feed流,拆開來理解,Feed是餵養的意思,即把用戶都當成動物,你想吃什麼,就餵給你什麼。
  • Feed流設計:怎樣用策略掌控用戶視線?
    0.前言 首先,什麼是Feed流? Feed是一個網際網路早期的概念,本意是RSS中用來接收信息來源更新的接口。現在的定義比較寬泛,一般而言,持續更新並呈現給用戶的內容都叫做Feed流。朋友圈是feed流,微博首頁是feed流,知乎首頁是feed流,各種門戶的內容也是feed流。換句話說,我們大量的在線時間和視線,實際上都被Feed流掌控。
  • 基礎知識講解:什麼是feed流?
    最近常聽朋友說中了抖音的毒,一有時間就刷抖音,根本停不下來。刷朋友圈、逛微博,以及現在很火的短視頻,我們每天有大量時間消耗在「feed流」中,並且刷的不亦樂乎。跟同行交流或看相關的產品文章,也經常會提到「feed流」。那麼,究竟什麼是feed流,回想了一下,似乎對feed流沒有明確的認知,所以梳理了一下feed相關的內容。
  • feed流投放提高門檻?抖音帶貨直播都在投的feed流該怎麼玩?
    在抖音電商直播運營中,feed流投放一直都廣受關注。最近在飛瓜的用戶群裡,小瓜抖看到一則關於feed流的小道消息: 從1月份開始,抖音將不再支持投放直播功能,如果要投直播,必須要開魯班走商品推廣,還需要通過小店新手期、魯班新手期、魯班發貨率等方面店鋪運營的考核。
  • 抖音feed流正在瘋狂收割
    1新事物的周期Feed流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早已經成為各類大主播帶貨直播間的標配,而且如今的feed流買量價格也比最開始整整貴了三倍。但是為什麼最近feed流又被炒的火熱呢?所以你看到的所謂的「數據」,都是有著強附加值優勢的衍生品,壓根就不是客觀數據的體現。還有就是時間問題,早期的feed流投放數據高產出確實很多,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競爭少競價低,流量費便宜;另一方面是因為一些功效類產品或擦邊球產品,可以通過合理規避的方法順利投放。
  • 這四種方式的feed流廣告,讓你的讀者從「被強姦」變為「享受」
    這樣的信息即使是廣告用戶也樂於分享,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寶馬刷屏事件:用戶總是會傾向於分享那些有趣、有創意的信息,即使它們是廣告。相反,廣告方還會贏得用戶的好感,可以為品牌快速圈粉。廣告方在文案和技術上投入足夠的心血和創意,總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回報。老套且乏味的廣告我勸你還是別投了,因為它不僅不會贏得用戶好感,還會起到相反的作用。feed流文案的高明之處在於其巧妙的偽裝。
  • 以feed流掘金B端,誰是下一個今日頭條
    01.feed流是大勢所趨,C端體驗好,B端被忽視技術改變著一切,包括我們認知世界的方式。凡是不夠好的終究會被摒棄,如今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由人找信息變為信息找人,無論是今日頭條、UC頭條、百家號、抖音、快手、還是淘寶天貓,都在通過feed流以人為中心,將資訊、視頻、商品送到你的面前,而且,它們推給你的也正是你所喜歡的、想要的,基於大數據和AI,它們比你媽可能還更了解你。
  • 內容型產品Feed流的生成、效果評估及優化
    本篇文章屬於超級乾貨方法論,不論是產品、運營還是數據分析從業者,只要是內容型產品形態,便都會需要接觸到Feed流,且整個工作幾乎都圍繞著內容優化這一主題。本篇我將講述自己對這方面方法論的理解總結,相信讀完本篇文章會對你有所幫助。一、Feed流是什麼?
  • APP設計中圖片的選擇
    用戶在設計界面時,基本上都避免不了圖片的使用。儘管產品上線後不好控制實際的上線稿,但在做設計過程中,圖片的選擇是需要謹慎的,為的是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這是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基本職業要求。如feed流中的頭像、logo等位置 ,為了避免拉伸變形基本都採用此中比例類型的圖片。在界面中需要通屏展示的時候,1:1比例的圖片就不合適了,因為手機屏幕是窄而高,如果以通屏圖片展示,意味著高度上會佔據太多的空間。
  • APP設計:那些打動人心的設計點(4)
    快速瀏覽內容由於智慧型手機的尺寸特點等原因,瀑布流的信息展現形式成為主流。而上下滑動是最合適的對應操作,通過上滑和下滑,瀏覽對應的信息,幾乎成了每個人潛意識中的操作。但,如果瀑布流內容過多,而我們需要快速瀏覽時,該怎麼辦?微雲APP的做法是在界面右側,出現類似索引的控制項。拖住後上下滑動可以快速的瀏覽內容。同理:點擊美團左上角的地點,彈出的地點列表,右側的字母索引。
  • 還在懷疑手機app監聽你對話?闢謠最終版在此-虎嗅網
    為什麼我沒有瀏覽的東西,淘寶,頭條,微博一些app可以在feed流裡給我推薦?知道了這些東西實現的技術原理,我相信這個謠言就不攻自破了。這個喚醒,哪怕你開機後不開這個app,也是可能被以上的機制喚醒,成功運行的。
  • 如果你是微信的PM,如何向張小龍匯報訂閱號「feed流」改版效果?
    昨天,微信訂閱號將採用信息流設計的一則消息刷爆了新媒體運營圈,在一些產品、運營社區上也引發了熱議,最後總結:還是要用數據說話。所以,如果你是微信的產品經理,對於此次改版,你會如何通過數據進行評估?今天,以微信訂閱號的改版為例,跟大家談談產品改版評估這件事。
  • Chefs Feed:讓世界上最好的廚師告訴你吃什麼
    Chefs Feed iOS appChefs Feed是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以廚師為動力的美食、餐廳推薦指南APP。徹底改變了美食類推薦應用的現狀,通過它就可以了解你所在城市知名廚師推薦的美食和餐館。基於本地的廚師美食推薦用戶註冊該服務並選擇所在的位置後,Chefs Feed就會自動抓取你的位置,通過瀏覽全市最好的廚師名單,您將直接從最好的廚師口中的獲取專業級的餐廳推薦並通過廚師或菜名找到滿意的餐館和美食
  • 抖音feed流怎麼投放?從開通到投放詳細攻略!
    近期,大量飛瓜數據的用戶詢問抖音feed流怎麼開通?如何投放的事宜,作為加熱抖音直播電商的重要玩法。今天我們就對詳細為大家分析下Feed流和直播帶貨二者之間的聯繫,以及要怎麼投才能帶來更高的轉化呢?
  • 二類電商|魯班商家轉型feed直播入門攻略篇
    提到直播電商,那麼feed流直播,這個當下最火也是最神奇的名詞(投放工具),就很有必要和大家聊一聊。 01 feed流直播的春天 目前的feed流直播已經成為了二類電商轉型的最大方向,越來越多二類電商轉型做feed流直播,畢竟現在魯班各種新規上線,品牌方的介入更加收緊了原有魯班商家的生存空間,而現在的抖音直播帶貨正值風口,feed流投放產出性價比較高,這也是為什麼二電人轉投懷抱
  • 英語feed to 與 feed with 和 feed on 的區別
    英語中,feed to, feed with 和 feed on 都有「餵食、餵養」的意思,但它們的用法各不相同,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1. feed to:意思是「把……餵給……吃」。這裡的feed 是及物動詞用法,後接食物作賓語。
  • 留學日記:第一次設計手機app
    在倫敦學習工作了幾年,我們幾個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湊在一起,覺得如果能夠把我們平日裡好不容易發現的那些家鄉地道美食,淘寶貝的好去處和如何買便宜的戲票等等這些小帖士分享給大家,對於初來倫敦的留學生和遊客來說,能讓他們事半功倍。
  • 大網紅紛紛停播,傳抖音Feed流政策將巨變?
    小紅對這兩個熱議的話題做了調查:說法一:抖音Feed流開戶門檻升高傳言:預計11、12雙月,抖音號推廣下的直播轉化目標預計【全部】遷移至商品推廣。該傳言說:「策略上線後,抖音號推廣不再支持投放直播的功能(不管是視頻還是feed直投),如果投直播,必須開魯班走商品推廣。
  • app設計有哪些設計理念?
    app設計有哪些設計理念?在app的設計中,有許多設計理念是零基礎學ui設計的新人所不了解的,雖然小編說的這些理念或許只是一些建議,但是如果你能夠梳理清楚,對於設計也有一定的幫助,話不多說,我們接著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