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馬克思院長名家談⑥】馬克思的精神遺產是什麼

2020-12-12 環球網

2018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200年前的人們怎麼也想不到,在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利爾出生的猶太小孩,是怎樣影響和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我們今天仍然身處在由馬克思所打開的歷史空間中。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我們在21世紀風雲激蕩的歷史長河裡仍需聆聽他的言說與奧義,究竟是什麼魅力使得他至今仍佔據著人類真理和道義的神聖高地。

我想,這既不是因為在千年之交馬克思被西方媒體以絕對優勢先後被評為「千年風雲人物」、「最偉大的德國人」,和「全球最偉大的哲學家」,也不是因為《資本論》的經濟學說能夠科學地解釋2008年美國的金融危機。最根本的原因是馬克思的理論所具有的毫不妥協的批判的辯證法的精神,毫不動搖的堅定的人民立場與情懷,毫不怯弱的實踐第一的理論品格和毫不放棄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這都是馬克思的精神遺產。

毫不妥協的批判的辯證法的精神

馬克思所處的19世紀40年代,資本主義處於上升、發展時期,馬克思就通過工人階級受剝削受奴役的事實,敏銳地發現了國民經濟學理論與現實的矛盾,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社會化與私人佔有制之間的矛盾。馬克思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一切癥結在於其僱傭勞動制度,並由此展開了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揭露與批判。由於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的決定作用,馬克思進一步展開了對資本主義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資本主義文化、道德、宗教等意識形態的批判。在馬克思的批判視域下,資本主義私有制、政治與意識形態,都不是天然合理、天經地義的,都是處於永恆的運動變化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或環節,都具有走向自身的反面,被更高的歷史階段超越的必然性。這就是馬克思的辯證法。

可以說,馬克思是與舊世界徹底決裂的批判家、革命家、思想家。也因為這種大無畏的批判的革命的精神,馬克思一生顛沛流離,貧困交加,被資產階級視為洪水猛獸。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更是指出: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容不得絲毫猶豫,任何怯懦都無濟於事。地獄一詞在這裡除了表達科學研究的艱難險阻外,更深的含義應該是指馬克思隻身投入對黑暗舊世界的批判與決裂時所感受到的精神孤獨與無畏勇氣。

毫不動搖的堅定的人民立場

馬克思理論所具有的批判的、否定的、辯證法的精神背後離不開深切的、深厚的、偉大的人本主義精神了,更準確地說是馬克思的人民立場和人民情懷。馬克思的《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提出了從自由、思考、奉獻三個維度把握職業的原則,樹立了為人類幸福而勞動的崇高理想。他創立了歷史唯物主義和剩餘價值理論,這是對人類科學思想的兩大貢獻。在歷史唯物主義的主要觀念中,勞動是歷史的本源,生產力是歷史的最終推動力,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把生產力看作人的能力,生產力之深度和廣度實際上是人的能力的深度和廣度。這裡蘊含著馬克思對勞動者的主體意識、創造意識的高揚與讚美。而剩餘價值理論的中心思想揭示出,死的過去的資本對活的現在的人及其勞動的剝奪。工人剩餘勞動時間的物化以及被剝奪,實際是工人的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的物化或喪失,是人的非人化。在批判的、革命的、否定的辯證法思想下面蘊含著馬克思對工人階級以及一切勞動者的最深切的、最深厚的愛的情懷。

毫不怯弱的實踐第一的理論品格

馬克思終結了西方形上學,解決了思維與存在、實踐與理論的關係問題。 「過去的一切哲學都是為了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提出了實踐的唯物主義觀點,這個世界觀強調用實踐理解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用實踐理解人與環境的關係,用實踐理解宗教、人以及社會生活的本質,並用實踐改造自然、社會、哲學。馬克思主義實踐觀顛倒了傳統的哲學與現實的關係,賦予了哲學新的功能與使命。

海德格爾指出,馬克思的實踐觀使哲學達到了最極端的可能性。我想這種可能性就是人類實踐對哲學的存在和發展所具有的決定作用。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史就是中國人民勇於探索勇於實踐的歷史。在新時代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就是要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毅力與精神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毫不放棄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馬克思對人類未來充滿希望,對共產主義充滿必勝信念。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想的主體是無產階級。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指出「共產主義對我們來說,不是應該確立的理想,不是現實應該與之相適應的狀況,我們所說的共產主義是消滅現成狀況的現實運動」。這個運動建立在人類自覺運用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原理和規律的基礎上。馬克思對人類未來充滿希望,每個人全面、自由發展的共產主義社會一定會在無數人的創造性活動中實現。這應該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強信念、理想和追求。

德希達在《馬克思的幽靈》中提出「沒有馬克思,沒有對馬克思的記憶,我們將沒有未來」。正是200年後的今天,我們更需深入挖掘馬克思主義真理的科學內涵,常飲馬克思學說的「源頭活水」。只有根植於馬克思博大精深的偉大學說中汲取營養,慎思之,篤行之,才能不斷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相關焦點

  • 馬克思哲學的性質與德國古典哲學的遺產
    以中國為主體也是以中國為對象的歷史觀,是中國的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文化認同的思想基礎,是以中國歷史經驗為依據的認識論和方法論,同時也是中國自我評價的歷史價值觀。由此出發研究中國社會性質,探索中國發展道路和明確中國社會轉型方式,均應圍繞中國歷史和現實特點來展開,必須在中國的語境與史境中研究中國問題,並充分揭示出中國區別於西方的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
  • 4位名家對馬克思的評價,精闢入裡,發人深省!
    4位名家對馬克思的評價,精闢入裡,發人深省!眾所周知,馬克思是我們最熟悉的一位哲學家、思想家,為了幫助大家更深入地理解馬克思,本文選舉了羅素等4位名家對馬克思的評價,其中談及馬克思的性格、思想等。一、安年科夫評價馬克思馬克思是由能量、意志和不可動搖的堅定信念組成的那種人。他動作笨拙,但自信、自立,其行為方式公然藐視人類規範的慣常成規,高貴並有些傲慢;他銳利的金屬質的聲音與他對人和事物的激進觀點驚人地協調。
  • 階級意識: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精神實質
    【內容提要:國內外學界迄今為止對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的代表性解讀主要有「社會意識形式論」、「革命意識論」、「階級意識論」、「虛假意識論」和「統治思想論」等多種版本。可是一、對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理解分歧的原因探析馬克思意識形態思想研究多年來一直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中具有持久熱度的焦點問題,其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其中,關於馬克思意識形態概念及其精神實質的理解,可謂爭論已久,共識難成。這也生動地折射出了這一議題已經成為當代思想界討論最多、分歧最大,甚至可以說是說法最混亂的。
  • 在艱苦的鬥爭中,馬克思是如何學習外語的?
    目的明確馬克思說過:「外國語是人生鬥爭的一種武器。」他認為,不懂得各國語言,就不能取得文化的精髓,不能了解人民的歷史,不能感到民族的呼吸。為了革命鬥爭的需要,馬克思畢生認真學習外語。他能閱讀幾乎所有歐洲國家的語言,能用德文、英文、法文進行寫作,而且寫得非常好,使精通這些文字的人驚嘆不已,恩格斯曾經特別稱讚過馬克思的「英文不僅寫得好,而且很出色。」
  • 馬克思的這個忌日,過得真堵心!
    海格特公墓管理方在推特上發文稱,「馬克思墓地又遭到了破壞,這一次他們使用了紅色油漆,大理石碑石也被打碎了,這種行為毫無意義,愚蠢而無知!不管你們怎麼看待馬克思的精神遺產,這不是表達你們觀點的正確方式。」刀哥的朋友也在此事發生後不久前往馬克思墓地,看到馬克思墓地雕像四周塗寫的紅油漆已被部分清除掉, 但仍有殘跡遺留。
  • 【馬克思的故事】張雪琴:當馬克思遇上數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泰勒...
    原標題:【馬克思的故事】張雪琴:當馬克思遇上數學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德國最早產生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之一的特裡爾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資本主義貧富差距的巨大現實教會了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審視「街頭巷尾」。
  • 淺談我們向馬克思學什麼
    2018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馬克思的一生做了全方位總結,談到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重要價值,提出從9個方面來學習馬克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產黨人要把讀馬克思主義經典、悟馬克思主義原理當作一種生活習慣、當作一種精神追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鍊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
  • ...真正讀懂馬克思以海爾布隆納的《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為例(3)
    三、真正讀懂馬克思,需要走出「贊成與反對」的困境海爾布隆納解讀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很明確,就是想要在對待馬克思主義的兩極分化中走出第三條道路,「我至少要向讀者們提出這一建議:除了全盤接受和全盤否定之外,我們還可以對馬克思主義持另一種態度」(〔美〕海爾布隆納:《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馬林梅譯,北京:東方出版社,2016
  • 聽馬克思給我們聊聊「什麼是哲學?」
    現在就讓我們圍坐過來,聽聽記者馬克思對於「什麼是哲學」都說了些什麼吧。 首先,「哲學,尤其是德國哲學,愛好寧靜孤寂,追求體系的完滿,喜歡冷靜的自我審視;所有這些,一開始就使哲學同報紙那種反應敏捷、縱論時事、僅僅熱衷於新聞報導的性質形成鮮明對照。」 做過哲學博士論文,又寫過那麼多報紙文章的馬克思對此感觸良多。
  • 馬克思自由觀的四重維度
    其中,勞動(物質生產)與自由、交往與自由體現了馬克思自由觀的現實性維度,精神生產與自由體現了馬克思自由觀的超越性維度,自由個性則是勞動(物質生產)自由、交往自由和精神自由三者統一的最高狀態。這四重維度是相互聯繫的整體,體現了馬克思不是從價值預設的「應然」之自由來解決「實然」之不自由的傳統哲學思路,而是把自由放置於現實的生產關係和經濟關係來考量的歷史唯物主義進路。
  • 侯惠勤:純客觀的學術研究無法真正讀懂馬克思以海爾布隆納的...
    海爾布隆納是其中較為真誠、客觀對待馬克思(包括馬克思主義)的學者,力圖把主觀評價置於對馬克思的思想成就的理解和發掘中。其著作《馬克思主義:贊成與反對》,以儘可能樸實、簡潔的方式表達了他對於馬克思思想的認知和態度。這本只算得上是小冊子的書,對於快速進入關於馬克思主義的重大爭論及可能展開的思想空間,卻具有重要的啟發和警示作用。
  • 恩格斯對馬克思《資本論》的理論貢獻
    《資本論》是馬克思耗費畢生精力在人類思想史上留下的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經久不衰、影響久遠的宏偉巨著。馬克思在創作、寫作、出版《資本論》的過程中,恩格斯作為他的親密戰友、他們共同事業的合作夥伴,作出了巨大的、不朽的貢獻,有著不可磨滅的功績,從而使他們的名字不可分離地連在一起。恩格斯對《資本論》的貢獻既涉及理論研究和編輯出版方面,也涉及物質援助和精神支持方面,等等。
  • 馬克思誤解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嗎?——對弗雷澤命題的批判與「黑格爾-馬克思」思想關係難題的求解
    黑格爾指出:「精神首先是理智;理智在從感性經過表象以達於思維這一發展中所經歷的規定,就是它作為意志而產生的途徑。」[11]11也就是說,意志是精神的環節。更為重要的是,黑格爾在《法哲學原理》序言中指出:「關於思辨認識的本性,我在我的《邏輯學》中已予詳盡闡述;所以在本綱要中我僅僅對進展和方法隨時略加說明而已……在對科學方法已經熟悉的前提下,再談方法可能是多餘的。」
  • 建構馬克思政治哲學的問題意識
    關於合法性和正當性的討論在對現實利益衝突的研究中被置換了,具有社會性的人的勞動生命被馬克思視為比政治生命更具現實性的存在,至於對人性善與惡的倫理預設也轉向以歷史和經驗事實為依據的合理期冀。正如阿倫特所說:「馬克思所產生的影響及其科學工作的根底裡的東西是什麼?……是他的政治哲學。」①在這個意義上,政治哲學與其說是馬克思思想的分支,毋寧說是其理論實質。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重溫馬克思恩格斯統一戰線思想!
    馬克思、恩格斯在科學總結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經驗的基礎上,解決了無產階級自身團結和爭取同盟軍的問題,開創了無產階級統一戰線思想。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讓我們一起來重溫馬克思恩格斯統一戰線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整個革命生涯中,都始終把這個問題置於十分重要的地位。1864年,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國際工人協會(後來稱為「第一國際」),就是各國工人的聯合組織,是工人統一戰線的組織。參加第一國際的,既有共產主義者,又有蒲魯東主義者、工聯主義者、合作社派、巴枯寧主義者,等等。
  • 馬克思與技術批判
    生產—技術在馬克思生產—藝術範式中被賦予新的規定性。這源於德國古典哲學對勞動的重新定位,黑格爾曾對勞動的積極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在《小邏輯》中,他將利用工具的生產活動稱為「理性的狡計」[7];在《精神現象學》中,他又論述了勞動「對於事物的陶冶」[8]。
  • 馬克思如何看待勞動的價值
    一、馬克思勞動觀的主要內容(一)勞動創造人和人類社會馬克思認為勞動過程是人滿足自己生存和生活需求,使自己獲得主體性的過程。馬克思以無產階級的視角,從唯物史觀的角度對「人類社會」做了深刻地闡釋。首先,勞動創造了人。
  • 【馬克思的故事】鍛造「批判的武器」
    第二集 鍛造「批判的武器」馬克思有段非常著名的話,理論界大家幾乎都會背:「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這話聽起來有點拗口,什麼意思呢?
  • 英名依在 事業長存:尋找馬克思的倫敦足跡
    在海科·邱看來,馬克思是現代人類社會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理論對工人運動、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具有重大的啟迪和引導意義。他對記者說:「馬克思在倫敦生活工作過的一些地方,對當今社會的人們來說,是一筆值得探索發現的豐富革命遺產。」  迪恩街28號是一棟四層建築,底層目前是一家義大利餐廳,在三層的外牆上有一塊藍色的圓形牌子,從牌子上的內容可以看出,這裡曾經是馬克思生活過的地方。
  • 學習講話精神 | 學習分社組織觀看紀錄片《不朽的馬克思》
    信管1501    高藝之2018年5月正值馬克思誕辰200周年,我有幸在學院組織下觀看了《不朽的馬克思》紀錄片,我從馬克思的童年時代、青年時代、大學時期等成長曆程,了解了馬克思思想軌跡。馬克思在中學立下「為人類幸福而工作」的崇高理想成為他一生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在他此後的生活中通過不斷的閱讀與學習,建立自己的知識儲備,正因為有這樣的基礎,馬克思才能寫出《共產黨宣言》這樣的著作。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他曾受到驅逐、放棄國籍的遭遇,但他並沒有放棄,不斷的堅持與努力,註定馬克思會成為引領無產階級鬥爭的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