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近年有對昭和、大正時代的懷舊熱潮,但很多人顯然對平成都會有更多親近感
來源 / 日經中文網
作者 / 特約撰稿人 劉黎兒
1
2018年12月31日NHK紅白歌合戰時,傑尼斯的人氣組合「Hey! Say! JUMP」也參加了這平成年號下最後一次的紅白。
「Hey! Say!」發音跟平成一樣,因為成員全部都是平成年間(1989年之後)出生的。但平成時代快結束了,5月1日皇太子即位,新年號「令和」要來了,成員們也不禁對於未來自己的定位有危機感。
新年號「令和」將從5月起使用,不僅僅是「Hey! Say! JUMP」,對於中野車站附近的「帝京平成大學」、或是全日本1700多家名裡含有「平成」的公司而言,改年號還是多少有點無法釋然,因為日本人原本都沒料到明仁天皇會生前退位。
2
平成的時代一共有31年,是史上第4長的,當然跟最長的昭和64年或明治45年差很多,不過跟第3長室町時代的應永(1394-1428)35年差不多。
天皇退位,是約200年來首次出現的大事。明治時制定了「一世一元」,即一位天皇只有一個年號,否則以前動輒改年號,有人還藉此搞政治鬥爭。應永之所以如此長,也是因為是足利三代將軍義滿跟兒子義持兩代一起用。
平成時代改年號引起熱議,或許是現在31歲以上的人,都完整地活過了平成的時代。我自己也是昭和末期就來日本了,也從平成元年起就住在日本了。雖然近年有對昭和、大正時代的懷舊熱潮,但顯然對平成都會有更多親近感。
「平成」年號是來自《史記》的「內平外成」以及《書經》的「地平天成」。雖然平成時代未如其名,日本國內外都是相當艱困的時代,但或許這是今後所有時代的趨勢,平成後的時代或許也難以避免。
3
平成快要結束了,各界都不斷在總結平成是怎樣的時代。
平成是從日本經濟泡沫崩潰的1989年開始的,國際上則是東西冷戰終結,其後日本發生阪神大震災,甚至還發生了地下鐵沙林事件等;日本國內也長期陷入經濟不景氣,年輕人體驗了就職冰河期,活下去相當辛苦.
到了平成23年,又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日本核電安全神話崩潰,另外日本GDP從第2位淪為地3位,讓日本人喪失了信心,安倍首相走強國的路線,才會獲得許多支持。
平成時代裡,日本有被稱為「失去的20年」的低潮期,日本經濟沒有復甦到昔日的威勢,甚至還有人稱平成是「所有都失去的時代」——人口減少、晚婚未婚化快速進行;也被稱為是「夫妻喪失的時代」——整個平成結婚的人減少16萬對,離婚增加11萬對,不結婚的人越來越多,單身男性達23.4%、女性14.1%。
4
但全從「失去」的觀點來看平成時代,可能也有失公正。
有許多人尤其外國人,覺得日本在泡沫崩潰後,國民平實地生活,維持及打造的日本依然是很有魅力的社會。也迴避了戰爭,有秩序、整潔,空氣也清新。
昭和時代日本人才5人獲得諾貝爾獎,平成就有16人得獎,雖然這多少是收割了昭和時代長年對於科技研發的成果,尤其是基礎性研究。
在國際上,平成13年美國遭遇了911的恐攻事件。對日本人而言,即使體悟到時局及未來社會將越來越艱難、氣候變遷加劇,未來不僅要跟國際競爭,人類本身也面臨跟AI的競爭... ...但還是非常展望「令和」能帶來新的時代氣氛,至少期待天災地變少一點,也希望國際能和平永存。
相信無論是在平成還是令和時代,無論是日本還是全世界人民,這些都是大家共同的、永恆的願望。
劉黎兒旅居日本的資深媒體人與知名作家。臺灣大學歷史系,後進入臺大歷史所,1982年赴日,曾擔任《中國時報》駐日特派員、東京支局長。現為專職作家。
————————————
更多職位,敬請關注
職得公眾號:職得(worthjp)
微博: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