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時被侵權,這樣的消費經歷讓人憋屈。昨日,西安市消費者聯合會公布2015年十大憋屈案例,有人因為買的房子滲水只好租房住,有人去醫院治痔瘡沒治好卻被治成肛瘻。
1. 房子滲水 一家人租房住
消費者張女士2009年購買一套房,入住一年後發現房間滲水、牆面掉皮、發黴,物業和開發商互相推諉。由於房間長期潮溼,導致兩個孩子長期呼吸道感染。醫生詢問後,認為是黴菌感染。為了健康,一家人不得不在外租房。
2. 8人買了車 無法掛牌
李先生等8人分別花37萬到40萬元在某汽車銷售公司購買了越野車,總價約300餘萬元,遲遲不能辦理報關單、商檢單等手續,致使消費者無法上牌。他們先後向多個部門投訴,該公司寫了承諾書,但承諾時間到後仍不兌現。
3. 報名兩年才只考了科目一
大學生小張在西安一駕校報名考駕駛證快兩年才考過科目一,費用5800元,當初駕校承諾一切包過,中途不再收取任何費用。但駕校一直不安排考試,且每次考試都需要交錢,看考場也需要每次繳費500元。
4. 花錢治痔瘡治成肛瘻
譚先生的兒子看到某私立醫院的宣傳後,到該醫院治療痔瘡,花費3萬餘元住院一個多月,不但沒治好,反而造成肛瘻,不得不轉院治療。在有關部門介入下,該院退還了所有費用。
5. 買藥沒治好病還不退貨
上海一位91歲的老人看到一則廣告介紹某藥品,說明書稱能夠緩解腰腿疼痛,於是消費者致電西安的商家,購買了三個月的療程,共計6900元。服藥後腰腿痛不但沒緩解,還上吐下瀉,甚至大小便失禁。消費者要求退貨,但對方遲遲不答應。後經調解商家全額退款。
6. 買個手機退換多次
2015年2月,消費者聯繫到百腦匯一家二手蘋果手機賣家,想買一個二手的蘋果6s,商家稱手機為合約機,但不說每月最低消費是多少,等到刷卡2100元準備提貨時才得知需每月最低消費198元,合約期三年。但消費者已付款,無奈之下決定購買一款蘋果5s,並一再聲明要移動4G的,拿到手發現該手機並不支持移動4G,找到商家要退款換機。後又換了一款三星手機,但價位要比市面上同款高出800元。
7. 車出市區乘客就被「倒賣」
消費者在汽車站購買了當晚7時從西安到北京的客運大巴汽車票,上車後車上共計15人,司機嫌人太少,車出了西安市區就讓這15人坐上了另外一輛從西安到河南開封的客車,稱到鄭州後再安排車到北京。
該車行駛到洛陽後,停在服務站,司機下車就走了,開著車門遲遲不回,也未告訴消費者何時發車。消費者誰也不敢下車去服務區休息。
8. 交了錢 提貨時商家跑了
高女士2013年7月14日在西安某家居城預訂某品牌地板,幾個月後,店員電話通知消費者該花色沒貨了,需要更改,於是消費者變更了花色。2015年4月19日,消費者再次進店詢問,當時的店員告訴消費者該花色又有貨了,需要趕緊交貨款,直接交現金就可以儘快提貨,於是消費者次日來到該店繳納了全部貨款。2015年9月3日,消費者提貨時發現該店鋪已被幕布圍起。
9. 強制消費者辦預付卡
雷女士於2015年9月在北大街地鐵口被人拉至某髮廊,髮廊裡的人員對消費者肢體騷擾,在髮廊人員的脅迫下辦理了4000元的預付費卡,第一次消費1680元,打五折共計840元,刷卡付錢後才讓消費者離開。第二天消費者要求退錢,但該髮廊聲稱不退不換,並恐嚇威脅。
10.藥磨成粉才說15元1兩
李女士來西安旅遊,被拉到一個土特產店,看到鐵皮石斛便問每斤多少錢,服務員告訴消費者單價為15元,李女士挑選了一些讓服務員去稱重,服務員說為了方便使用需磨成粉後稱重,稱完後告訴消費者總價為3000多元,消費者詫異,服務員稱15元是一兩而不是一斤,李女士才知上當受騙,決定不予購買,而店家稱不付錢不讓消費者離開,消費者最後購買了1000元的產品。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