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車企業工業總產值逆勢增長12.8% 青島市亮出「三民」成績單

2020-12-24 機經網

1-10月,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達到7.8萬輛,年內有望突破12萬輛,創歷史新高;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比達62%,居山東省首位;民間投資增長11.6%;截至10月末,青島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72.02萬戶,佔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的98.08%,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1.6%……12月19日-20日,中國工業報從青島市舉行的2020年青島市政府部門「向市民報告、聽市民意見、請市民評議」活動(簡稱「三民」活動)中獲悉,今年以來,青島市在工業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科技能力提升和民營經濟發展等領域實現高質量、創新性發展。

打出助企「組合拳」推動汽車產業逆勢上揚

今年以來,受疫情衝擊、產業鏈斷裂等多重因素影響,全國汽車產業面臨空前下行壓力。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會同各區市各部門落實「六穩」「六保」部署,搶時間、抓服務、強保障,打出政策、營銷、服務等系列「組合拳」,助力企業復工達產,全市汽車產業逆勢上揚,1-10月汽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3%,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3.1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8.11%。

以率先復工復產搶佔市場先機。2月10日全市啟動復工復產後,迅速建立汽車產業三級聯動機制,深入企業開展分類指導,協調解決防控物資、原材料及零部件供應、物流運輸、員工返崗等問題,在全國率先打響汽車產業復工復產攻堅戰。解放青汽成為國內商用車頭部企業中最早完全恢復產能的企業,迅速走出疫情影響、搶佔市場先機。1-10月,解放青汽商用車(貨車)生產22.9萬輛,同比增長45.6%。

以本地產能協作破解供應鏈難題。針對各地產業鏈復產不同步、供應鏈面臨斷裂的問題,充分挖掘全市產能,推動產業鏈資源協作,在本市企業間解決了塗裝、衝壓、鑄造等產能協同,既穩定了車企生產,又解決了部分車企產能不足的問題。一汽大眾、上汽通用五菱等企業也成為國內乘用車領域恢復產能的先行者。1-10月,全市整車產量達到93.21萬輛,同比增長3.6%,高於全國8.2個百分點,青島市整車企業工業總產值逆勢增長12.8%。

以積極產業政策擴大市場佔有率。制定《青島市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實施細則,西海岸新區、即墨、萊西等整車生產企業所在區市積極落實中央精神,出臺激發消費潛力、鼓勵汽車產銷的相關政策,提振企業信心,帶動青島市地產汽車消費迅速回暖、企業競爭實力顯著增強。1-10月,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車青島市域市場佔有率由8.5%提升至20.8%,山東全省市場佔有率由5.9%提升至27.8%,一汽大眾、北汽新能源等本地市佔率也均有大幅提升。在龍頭企業帶動下,1-10月,青島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達到7.8萬輛,年內有望突破12萬輛,創歷史新高。

以搶抓政策機遇提升競爭實力。搶抓國三標準車輛淘汰、國五國六切換等國家產業政策調整機遇,推動企業不斷導入新車型、增強競爭力。解放青汽JH6生活艙上市,實現國際領先、亞洲第一。一汽大眾奧迪A3、A3L先後下線,實現了高端乘用車領域零的突破。多年來深耕燃油交叉型乘用車市場的上汽通用五菱,以精準的市場定位推出「人民的代步車」五菱宏光MINI-EV、主打時尚路線的新寶駿E300等車型。今年以來,青島市先後導入國六標準及新能源車型超過10款,都成為各自領域的有力競爭者。

以主動謀略規劃積蓄髮展潛力。緊盯國際國內汽車行業巨頭和具有發展潛力的造車新勢力,積極開展精準招商,為「十四五」汽車產業持續發力積蓄力量。瞄準未來汽車產業發展趨勢,搶先布局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領域,並積極向高端新能源汽車進軍。美錦氫能科技生態園正在加速建設,帶動海卓動力、漢河氫能、奧揚科技、康普瑞斯等產業鏈企業協同發展。制定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範應用管理實施細則、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等文件,並面向社會徵求意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蓄勢待發。

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青島市科技局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聚焦「科技創新能力、高新技術產業、科技改善民生、創新創業生態」四大重點,打造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高企上市行動用時15個月,推動12家高企上市或過會。青島市連續獲批薪酬外匯便利化和外國人管理兩個「高含金量」國家試點。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軍事醫學研究院、「高端軸承」先導專項等高科技產業項目落地建設,前三季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比達62%,全省第一。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不斷增強。

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建設重大創新平臺,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自主研發萬米級深海水下滑翔機刷新下潛深度世界紀錄。國家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成功試跑。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即將竣工投用。山東能源研究院正式奠基開建;布局產業創新平臺,獲批海洋藥物、海洋腐蝕防護、工業網際網路等8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加速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獲批5G高新視頻和工業網際網路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生態。35家機構入選首批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全省第一。

著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壯大科技企業隊伍,七批超5000家企業通過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備案。首次試行無紙化高企申報評審,大大降低企業申報成本,受理2200餘家企業申報,高企總數將突破4000家。助力企業克服疫情,建立科技資金審核綠色通道,提前撥付獎勵資金7.62億元,惠及科技型企業近3000家;深化科技「雙招雙引」,17個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之一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絡」項目落戶,打造空間信息產業園。引進軍事醫學研究院項目,打造國家第四個藥物安全評價中心,填補山東空白。引入中科院「高端軸承」先導專項,建設高端軸承產業示範基地,破解「卡脖子」技術;強化國際科技合作,面向全球配置創新資源,建設青島中日科學城、中德青年科學院,搭建面向上合國家的技術轉移平臺。中車四方獲批科技部中泰軌道交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絡。

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生態。推動科技金融發展,推動科創母基金健康運作,首期規模120億元,實繳出資17億元。科技金融產品擴面增量,1-10月,「投保貸聯動」支持科技型企業56家次,貸款2.45億元,超過去年全年水平;開展孵化器提升行動,華夏基石管理諮詢集團在青成立區域總部,引進5家頭部企業、上市公司,註冊企業12家。春光裡產業資本集團打造「青島智谷」,72家企業意向來青,8家籤約。創業黑馬集團建設獨角獸加速基地,註冊企業67家,其中準獨角獸區域總部企業4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建立「局校會商」制度,將評聘產業教授、設立技術轉移專業等納入會商,促進高校服務地方發展。成立青島工業網際網路學院,構築工業網際網路「人才培養高地」和「成果轉化基地」。

民營經濟「破題」新發展格局

今年以來,青島市民營經濟局把推動全市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克服疫情等外部因素影響,推進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落實。截至10月末,全市實有民營市場主體172.02萬戶,佔全市市場主體總量的98.08%,全市民間投資增長11.6%,民間投資佔全市投資的比重達到57.6%。

積極統籌,助力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在全國副省級城市中率先印發實施《關於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業保經營穩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搭建起青島惠企助企「18+N」政策體系;開通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幫扶諮詢服務平臺,共受理1860家企業的問題。聯合多家銀行設立總規模30億元防疫物資專項資金貸款和中小企業轉貸款業務,共為719家企業發放優惠貸款24.73億元。啟動「我為企業找訂單」活動,截至9月底,共有40家平臺參與,形成訂單額378.6億元。編發《青島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政策彙編》和《青島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政策一本通》,匯集疫情期間惠企政策共6大類91項。

分類培育,助力做專做強做大。「2020年山東省民營企業100強榜單」青島市共有12家上榜,較去年新增4家。5家民營企業上榜「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榜單」;建立優勢高成長企業培育庫,截至目前有642家企業申報入庫。舉辦海創匯第四屆全球創業創新生態峰會暨青島高科技高成長企業發展論壇,發布2020青島高科技高成長企業發展報告和50強榜單。今年以來,2家基地獲得國家級示範基地認定,新認定「青島市瞪羚獨角獸企業加速器」4家,新認定「專精特新」企業1521家,較去年認定數量同比增長66.3%,全市「專精特新」企業總數達到3274家,46家企業獲工信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評選隱形冠軍企業33家,認定數量同比增長50%;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編制印發《青島市民營和中小企業服務導航(2020版)》,組建青島市中小企業服務機構聯合會,39個小企業產業園和52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列入2020年青島市小企業產業園和創業創新基地滾動培育計劃。組織開展2020年小微企業創新轉型項目申報工作,共推薦上報項目643個,較去年增長94.8%;積極組織中小企業參與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建設。與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籤訂框架合作協議,啟動《青島市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建設工程中小企業三年行動計劃》,組織全市3.36萬戶中小企業註冊卡奧斯平臺。

精準施策,優化發展環境。在全國率先出臺《青島市推進民營企業創意創新工作實施方案》,閉環式支持推進民營企業創意創新。相繼舉辦「創意賦能項目落地」2020年首期民營經濟創意會和「支持民營企業創意創新,驅動現代醫養健康產業發展」2020年第二季民營經濟創意會,聚焦8家企業創意項目和方案進行調研論證和完善,總投資額111億元;積極推進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金的落實,已安排為17家銀行補償金額7350.6萬元。

搭建平臺,激發主體活力。建好「政策服務」平臺。政策通一期平臺政策總量已達930條,瀏覽總量97萬餘次;辦好「雙創賽事」平臺,舉辦2020「創客中國」(青島賽區)暨第六屆「市長杯」中小企業創新大賽,參賽項目首次超過500個,5個項目入選全國200強;做大「雙招雙引」平臺。向民間資本推介總投資3521億元的144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深入實施「膠州灣對接深圳灣青島民營中小企業行動計劃」,掛牌成立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中心,線上線下入駐企業已達110餘家;暢通「雙循環」平臺,國家級「一帶一路」(青島)中小企業合作區已通過工信部批覆。與德國勞恩堡市經濟發展局等建立合作關係,舉辦北歐產業技術合作項目(青島)路演暨合作需求對接會,成立北歐(青島)中小企業創新產業服務中心。創新組織「2020青島中小企業國際採購暨合作洽談會·線上雲洽會」,共有20個國家的125家國外採購商參會,81家國外採購商與青島市233家企業達成採購,意向金額1.1億美元。

相關焦點

  • 一季度陝西省能源工業逆勢增長 火電油氣企業復工率100% 煤油氣電...
    4月14日,記者從省政府召開的能源工業和製造業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座談會上了解到,今年一季度,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經濟下行壓力疊加的不利影響,全省能源工業復工復產和生產運行取得積極進展,能源工業逆勢增長,充分發揮了穩定經濟增長「壓艙石」作用。
  • 青島市工信局打出"組合拳"推動汽車產業發展
    今年以來,青島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打出政策、營銷、服務等系列「組合拳」,助力企業復工達產,全市汽車產業逆勢上揚,1-10月汽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3%,佔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的13.12%,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達48.11%。
  • 港口區工業經濟逆勢增長
    防城港市港口區工業經濟實現逆勢增長。今年1—10月,該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5.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完成財政收入18.26億元,中小港口貨物吞吐量1.02億噸,同比增長22.3%。
  • 2020年「三民」活動 | 青島市科技局、市財政局等八部門亮「成績單...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三民」活動中,政府各部門紛紛亮出本年度的「成績單」。公共衛生支出增長43%。及時籌措資金近30億元,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為7.6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2億元,穩定崗位204.5萬個;為7.1萬靈活就業人員發放社保補貼2.7億元,為4.3萬戶創業實體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6.9億元,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為6.9萬名高校畢業生發放就業見習、住房等補貼5.4億元,促進大學生就業。
  • 前11月十堰規上企業工業總產值近2000億 連續8個月正增長
    今年以來,十堰全力推動企業復工復產達產,全市工業穩定恢復,工業經濟已連續8個月保持正增長。11月份,十堰工業經濟延續穩定恢復態勢,單月產值繼續保持正增長,累計工業總產值降幅持續收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超過200億元,單月產值高達220.2億元,同比增長2.8%。自4月以來,十堰工業經濟連續8個月實現正增長,其中,5至8月連續4個月單月保持兩位數增長。1至11月,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957.9億元,同比降幅繼續收窄;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467億元,排名全省第四。
  • 訂單源源不斷 客戶排隊催貨——江西這些企業逆勢增長的「門道」
    【摘要】 新華社南昌10月9日電 題:訂單源源不斷 客戶排隊催貨——江西這些企業逆勢增長的門道新華社記者賴星1月至8月,公司總產值和出口額同比分別增長4...
  • 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市農業農村局、市文旅局"三民活動"亮成績...
    如今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市農業農村局和市文旅局也亮出成績單,為的就是讓廣大市民更直觀、更有針對性地提出意見建議。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5元,同比增長8.1%,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市。推動土地規模經營,堅持鎮為著力點、村為操作點。推動休閒農業品質升級,圍繞農區變景區、田園變公園、農民變導遊,培育規模休閒農業經營主體893家,農業節會80餘個,帶動3萬多農戶增收致富。實施「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成立智慧農業服務中心,建成智慧農業基地26個、益農信息服務社4000多家。
  • 黃壇規上工業總產值破兩百億
    通訊員潘俊飛葛主銓記者曹維燕記者23日從黃壇鎮獲悉,1-11月份,黃壇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202.7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3%,產銷率達103.6%,呈產銷兩旺態勢,實現新產品產值72.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
  • 青島市實施"三品"戰略 15家企業獲評"三品"
    消費品工業總產值佔全市工業28%  消費品工業是重要民生產業,也是本市傳統優勢產業和重要支柱產業。實施消費品工業「三品」戰略,著力提高消費品有效供給能力和水平,對實現消費品工業更高質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青島亮出「十三五」民營經濟成績單:民營市場主體增長86.15%
    三是民企規模質量穩步增長。「十三五」期間,青島5家企業入圍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較2015年增加2家;5家企業營業收入合計1907.07億元,營收規模創歷史新高;12家企業進入2020山東省民營企業100強,較2016年增加7家,較2019年增加4家,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 全區前三季度工業經濟數據公布,綦江交出怎樣的成績單?
    ,前三季度,我區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307.24億元,同比增長10.1%。 「前三季度,我區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良好。」數據顯示,1至9月,我區規上企業營業收入達284.28億元,同比增長14.5%;虧損企業數13家,同比下降45.8%;營業利潤為6.04億元,同比增長391.2%;工業數字經濟產業營業收入達3.99億元,同比增長18.3%。 從三大支柱產業看,建築產業現代化增長亮眼。
  • 2019年義烏工業企業50強出爐 工業總產值佔規上企業一半左右
    吳獻華攝3月4日,義烏公布了2019年度義烏工業企業50強名單。在這份榜單中,浙江華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位居榜首,與浙江吉利動力總成有限公司、浙江愛旭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領跑前三位;12家企業新晉入圍。數據顯示,2019年,義烏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602億元,同比增長9.8%。實現規上工業增加值137億元,增速為8.1%。
  • 崑山稅務助力企業出口總額逆勢增長
    本報訊 「今年1-10月對美出口額超億元,逆勢增長13%,佔公司出口銷售總額的70%以上。」這是崑山福宏康復科技有限公司交出的最新「成績單」。福宏康復是一家從事醫療器械和康復用品研發生產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屬於非接觸類無源醫療器械設備。
  • 何以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逆勢增長19%?——重慶西永微電園高質量...
    今年1-8月,西永園區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400億元,同比增長18.67%。  北接「一帶」、南連「一路」、東通長江經濟帶、西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以下簡稱:西永微電園),歷經十五載,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將以嶄新之姿,面向未來產業,面向未來創新。
  • 逆勢上揚 舟山一季度GDP增速全省第一
    規模以上工業保持快速增長,是拉動舟山市經濟逆勢增長的最大動能。一季度,舟山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0%,其中規上石油化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6.3倍。無疑,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的建成投產,為拉動舟山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快速增長提供了內核動力。而受全球實施的低硫政策拉動,舟山船舶修造業務也延續去年良好態勢,數據顯示,規上船舶修理業總產值增長73.6%。
  • 預計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19萬億元
    長安汽車兩江基地乘用車工廠焊接車間整車線 記者 張錦輝 攝重慶商報-上遊新聞記者 鄭三波近日市經信委介紹,重慶經過五年不懈的發展,2020年,預計(下同)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2.19萬億元工業增加值由5558億元增至7300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始終保持在30%左右。全市工業投資年均增長8.5%,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工業經濟實現了規模、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的協調統一,工業和信息化綜合實力躍上了一個大臺階。
  • 青島「三民」活動成績單:糧食總產保持在300萬噸以上
    原標題: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務管理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亮成績單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12月7日,2020年「三民」活動四政府部門繼續上線,民生成為各部門施政的一個重要落腳點,從引黃濟青的久久為功,到空氣品質的持續向好,從土地資源的優化利用到農民的持續增收,在戰疫的前提下我們看到民生工作依然被擺在了重要位置
  • 三民活動丨青島市教育局:努力打好學校疫情防控攻堅戰 辦好家門口...
    原標題:三民活動丨青島市教育局: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教好身邊每一個孩子半島全媒體記者 孫雅琴努力打好學校疫情防控攻堅戰,辦好家門口每一所學校,教好身邊每一個孩子……20日下午,在2020青島「三民」活動中,青島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局長、黨組書記劉鵬照代表青島市教育局,向市民報告一年來青島教育發展情況
  • 上半年規上方便食品企業利潤增長12.8% 方便食品何以逆勢上揚?
    上半年規模以上方便食品企業實現利潤87.5億元,增長12.8%——  方便食品何以逆勢上揚?疫情衝擊下,方便食品行業更是實現了逆勢增長。  方便食品的哪些特質最為消費者所青睞?未來行業發展的方向是什麼?記者進行了採訪。  賣得好  ——1-5月方便食品消費增長1.5倍,上半年方便麵市場銷售額同比增長11.5%  「居家隔離,方便食品解決了我的吃飯問題!」
  • 上海市統計局:上海上半年經濟企穩回升 多項數據逆勢兩位數增長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上海上半年經濟企穩回升 多項數據逆勢兩位數增長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上海的經濟增長體現出韌性。在佔比超過70%的第三產業中,以網際網路、數位化和科技創新為依託的相關行業較快發展,信息服務業、金融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等行業逆勢增長。比如,上半年,上海全市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長13.5%;金融業增加值增長7.4%;衛生和社會工作行業增加值增長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