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說一位37歲的、有15年寫代碼經驗的程式設計師被公司裁員後,100多天沒找到工作,面試了阿里、華為、騰訊等大廠均被拒絕,無奈之下降低薪酬去創業型公司做了技術主管。看到這麼一則心酸職場人故事,作為HR心裡不是知味。
我身邊也有些朋友,不是因為技能、心態跟不上企業發展被裁員或勸離,就是因為扛不住壓力而自己主動離職或跳槽。有些人能力還不錯,但為什麼就找不到好的平臺,甚至面試幾個月都找不到合適工作,導致每年頻繁跳槽呢?通過了解、觀察發現,他們一部分人不會做個人總結復盤,不會寫簡歷,還不用心準備面試……這樣能找到好的工作才怪呢?
01 為什麼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現在很多職場人,在工作過程中,不能靜下心來提升自己,遇到事情後比較浮躁。整天就想著,完成好當下的本質工作就知足了,不做長遠的職業規劃和技能精進。甚至有些人一旦遇到了困難或職業瓶頸,首先想到的就是跳槽,離職或裸辭。
1. 沒有好的心態
他們決定離職或跳槽前不會考慮後果,不會主動反思自己,不會從自身找原因和修正自己,而且裸辭的還不少。覺得自己有一定工作經驗,有些經濟條件,可以慢慢的投簡歷、面試,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平臺。隨意而安、漫不經心的等待、對自己不負責任的態度,這一等可能就是幾個月過去了,還沒有找到很是的工作。
2. 不做充足準備
既然選擇辭職或跳槽,就應該精心做好做下一份工作的面試準備。然而現實並非這樣,他們即不會靜下心來做自我總結和復盤,又不認真做面試準備,簡歷隨便寫一個,海量投遞;不了解意向公司背景,不做意向崗位分析等。想當然的認為僅憑著感覺和日常習慣就能順利找到一份好工作,真的是異想天開。結果就是投出去的簡歷「有投無回」,面試也「草草收場」,面試結果杳無音訊。
02 怎樣做才能有更多的機會
跳槽、求職做好了以下三點,一定能有更多的成功機會:
1. 做好自我定位和職業規劃
復盤自己的職業生涯,明確自己能做什麼,擅長做什麼,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個人短板是什麼,揚長避短,專注某個崗位方向發展下去。
2. 做好面試準備工作
對意向公司背景調查,意向崗位JD分析等。同時做好充足的面試安排,包括按照意向JD來針對性的編寫簡歷,做好面試準備工作等。
3. 研究HR面試的流程
我們可以提前設計一些問題、做好自我介紹等內容。備受面試者成功者和500強HR的推崇、500強面試題回答時的技巧法則STAR法則我們要詳細了解清楚,然後再利用該法則幫助我們取得面試成功。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03 用STAR法則寫簡歷和面試,提升面試成功率
1. 什麼是STAR法則
STAR法則是情境(Situation)、任務(Task)、行動(Action)、結果(Result)四項的縮寫。
STAR法則是一種常常被面試官用來收集面試者與工作相關的具體信息和能力的工具。
具體含義是:
Situation: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
Task:你是如何明確你的任務的
Action:針對這樣的情況分析,你採用了什麼行動方式
Result:結果怎樣,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學習到了什麼
總之,STAR法則,就是一種講述自己故事的方式,或者說,是一個清晰、條理的作文模板。不管是什麼,合理熟練運用此法則,可以輕鬆的對面試官描述事物的邏輯方式,表現出自己分析闡述問題的清晰性、條理性和邏輯性。
2. 用STAR法則寫簡歷
當我們寫簡歷的時候,要會提煉職業生涯中的Action和Result。就好像把預先可能面試到的問題、考核點想好了一樣,這樣做不但讓自己更自信,而且變得更主動,可以做到簡歷與面試的強關聯性和邏輯性。
所以,大家在簡歷上應該詳細的寫明工作經歷,參加活動的經歷,策划過哪些活動等。即針對工作經歷中或活動經歷等某一階段的某件事(儘量詳細,包括當中遇到的困難都要回憶起來,自己是怎麼解決的),提煉出模塊中的Action,Result兩項內容用簡潔的語言寫上,這些將可能是面試官對你更感興趣的崗位核心價值點、能力等。
比如,M朋友,去一家外貿公司面試亞馬遜主管,M上一家公司任職也是亞馬遜主管,帶領10個人的團隊,怎麼帶領團隊完成每月團隊業績100萬+,怎麼管理、培養團隊從0到5個精英的等等Action,Result用簡潔的語言寫到簡歷上去。這些是簡歷裡比較有核心崗位價值的內容。
這些內容我們做好充足的準備後,就好像是先前就模擬面試過的一樣。真實的現場面試應對面試官的時候非常自然,會贏得面試官的好感。
3. 用STAR法則去面試
我們先前已經做過了簡歷的STAR法則運用,提煉了Action和Result部分。那麼要注意了,簡歷上的任何一個信息點(Action和Result部分)都有可能成為日後面試時的重點提問對象。
簡歷寫完後,我們還應當詳細熟悉簡歷,可以自己或者找個朋友幫你模擬一下STAR面試場景,問簡歷中的一些經歷(Action和Result部分等)。你要是能做到回答得流利,順暢,且能通過這段經歷的模擬演練,證明自己正是適合這個職位的人。
還是拿M朋友來舉個例子,M作為公司的亞馬遜部門主管。
Situation:目前團隊只有4人,人均業績5萬。
Task:3個月後怎麼做到團隊月度業績100萬以上。
Action:熟悉公司的業務及相關配套,掌握團隊人員的具體情況、分配現有人員任務,明確公司有哪些資源支持,熟悉公司薪酬績效考核制度,加大人力配置、招聘、培訓、發展晉升等,儘量詳細描述,包括當中遇到的困難,自己是怎麼解決的。
Result:3個月後團隊擴展到10個人,培養了5個銷售精英,月度業績達成100萬以上。
從這個例子中,M可以讓面試官迅速了解M整個團隊發展的前因後果,同時,也突出了M在這個活動過程中的,溝通能力,領導能力,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面試官聽完後,覺得M就是他們想要找的人,剩下就是談薪的問題了,M面試即將成功。
04 總結
跳槽或求職是職場人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永恆話題。如何快速成功跳槽,獲得一份期望值高的工作?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於你如何做面試準備。用好STAR法則,寫一份好的簡歷和做好充足的面試前準備,讓你提升面試成功率。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如何用好STAR法則:
1. 用STAR法則寫簡歷,學會提煉職業生涯中的Action和Result。
2. 用STAR法則去面試,學會模擬STAR情景面試,用好已提煉的職業生涯中的Action和Result。
我是@逢言職場說,跨境電商HRM,專注職場領域,分享實戰職場乾貨、走心成長心得、職場進階秘籍。歡迎關注、轉發、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