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正介入人類情感,未來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

2020-12-20 網易科技


【網易智能訊 10月12日消息】人工智慧正在我們周圍逐漸產生影響力。在社交媒體上做定向廣告,篩選求職者,確定機票價格,通過語音識別控制中央暖氣系統,創造文化輸出,或調節交通流量等,人工智慧在人類生活中的任務越來越多。

馬斯克預測,到2017年底,特斯拉無人駕駛汽車將能夠在美國各地安全行駛,而無需人工參與。社會型機器人生活在人類周圍,能夠在十年內完成許多家用或護理型任務。

人們普遍認為,到2050年,我們將能夠在這些特定領域之外的其他方面也獲得進展,最終實現通用人工智慧(AGI)。AGI是微軟發布的新概念作業系統Singularity的一部分。其理念是計算機能夠在任何認知型任務上超越人類,而人機融合也變得極為普遍。在那之後會發生什麼,誰都說不準。

你有人工智慧策略嗎?你希望有嗎?

有一種有趣的想像是在人類身體裡安裝計算機零件,從而令人類更快地處理數據。人工智慧領域中的一些人設想的「神經網格」可充當大腦外部的額外皮層,將我們與電子設備連接起來,其速度和效率都很高。這將是機器零件的重大革新,也就是說「半機器人」身體中的電子心臟起搏器和鈦合金關節等。未來人工智慧的重點將放在軍事和國防應用上,完全自主武器的概念非常具有爭議性。這種武器系統可以搜索、識別、選擇和摧毀一個基於算法的目標,並從過去的安全威脅中吸取教訓,但是卻並沒有人類參與。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概念。

這些關於人工智慧主宰人類未來的設想,近乎科幻的反烏託邦,讓人聯想起《終結者》的場景。

偶然性辨別

人類距離毀滅或許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如今圍繞人工智慧道德倫理的警示卻已經敲響了警鐘。就在上個月,機器學習算法已經受到了抨擊,因為它主動建議亞馬遜用戶製造炸彈組件,在招聘廣告中體現性別不平等以及通過社交媒體傳播仇恨信息等。這種錯誤的大部分原因在於機器學習的數據質量和性質。機器會從人類數據中得出不那麼完美的結論。如今,這種結果對算法的管理和日常生活中的人工智慧機制提出了嚴肅的問題。

最近,一名有精神病史的年輕美國男子被拒絕了一份工作,原因是他對於算法型性格測試的態度不合要求。他認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非法的歧視,但由於該公司不明白這種算法的運作方式,而《勞動法》目前也沒有明確涵蓋機器決策類的內容,因此他沒有訴諸法律。中國的「社會信用」計劃也引發了類似的擔憂。去年,該計劃從社交媒體(包括朋友的帖子)中收集了一些數據,以評估一個人「公民身份」的質量,並將其用於決策,比如是否給此人提供貸款等。

對人工智慧倫理和法律的需求

為人工智慧操作和監管制定清晰的道德體系是必要的,尤其是在政府和企業在某些方面擁有優先權的時候,如獲取和維持電力等。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就無人駕駛汽車和電車難題的悖論進行了討論。像麻省理工學院的道德機器這樣的創新項目試圖收集人類對於機器倫理的數據。

但是,倫理並不是唯一一個涉及人工智慧和人類健康問題的領域。人工智慧已經對人類產生了重大的情感影響。儘管如此,作為人工智慧研究的一個課題,情感也依然被忽視了。

你可以隨意瀏覽下過去兩年裡在科學學術資料庫的網頁上發布的3542篇關於人工智慧的同行評議文章。其中只有43篇,即1.2%,包含「情感」一詞。真正描述了人工智慧情感研究的文章就更少了。在考慮Singularity系統時,情感應該被納入人工機器認知結構考慮的範疇。然而99%的人工智慧研究似乎並不認可這一點。

人工智慧了解人類的感受

當我們談論人工智慧中的情感時,我們指的是幾種不同的東西。一是機器能夠識別我們的情緒狀態並採取相應的行動。情感運算領域正在快速發展,通過生物計量傳感器來測試皮膚反應、大腦電波、面部表情和其他情感數據。大多數時候,計算是準確的。

這一技術的應用既可以是善意的也可以是邪惡的。公司可以根據你對一部電影的情感反應獲得反饋,並通過智慧型手機實時向你出售相關物品。政客們可能會精心打造能夠吸引特定受眾的信息。而社交機器人可能會調整自己的反應,在醫療或護理環境中更好地幫助病患,數字助手則可能會用一首歌來幫助提升你的情緒。市場力量將推動這一領域的發展,擴大其覆蓋範圍,並完善其能力。

我們如何看待人工智慧呢?

這是人工智慧的第二個情感領域。人類對人工智慧的情感反應還沒有什麼進展。人類似乎想要與人工智慧實現聯繫,就像我們對待大多數技術一樣,把人的個性與無生命的物體聯繫起來,讓電器擁有目的性,並將情感投射到我們所使用的技術上,例如「它對我很生氣,這就是它不起作用的原因」等等。

這就是所謂的媒體等同(Media Equation)。它涉及到一種雙重思考:我們在理智的認知上明白機器不是有知覺的生物,但我們在情感上卻會對它們做出反應,就好像它們擁有情感一樣。這可能源於我們人類最基本的需求,即人際關係和情感聯繫,如果沒有這些,人類就會變得抑鬱。這一需求驅使人類去與其他人和動物實現聯繫,甚至是機器。感官體驗是這種結合驅動和獎勵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快樂的源泉。

虛假社交

當我們的環境中不存在聯繫和歸屬感的體驗時,我們會通過電視、電影、音樂、書籍、視頻遊戲和任何能夠提供沉浸式社交世界的東西來複製這種體驗。這被稱為社會替代假說(Social Surrogacy Hypothesis),一種由社會心理學的實證支持的理論,它正開始被應用於人工智慧。

人類的基本情感是有依據的,即使是面對虛擬的人工智慧。例如面對數字助理的恭維所表現出的開心,面對拒絕抵押貸款申請的算法時表現出的憤怒,面對無人駕駛汽車時表現出的害怕,面對Twitter的人工智慧拒絕驗證自己帳戶時表現出的難過(我現在還在為這個問題而傷心)。

機器人

人類面對有實體的人工智慧的情感反應更強,也就是說機器人。機器人越像人類,我們對它的情感反應就越強烈。我們被擬人化的機器人所吸引,向它們表達積極的情感,當看到它們受到傷害時,我們會產生同情和不快的感覺。如果他們拒絕我們,我們甚至會感到難過。

然而,有趣的是,如果一個機器人幾乎完全像人類一樣,但又不是完美的人類,我們對它們的評估會突然下降,從而拒絕它們。這就是所謂的「恐怖谷」理論,由此產生的設計理念是在現階段讓機器人看起來不那麼像人類,除非有一天我們能把機器人製作地和人類一模一樣。

溫柔的觸摸

人工智慧現在利用觸覺技術,一種基於觸摸的體驗,來進一步加深人類與機器人之間的情感紐帶。也許這個例子最為著名:有一隻毛茸茸的海豹Paro在不同國家的護理機構中都挺有用。

社交和情感機器人有很多潛在的用途。其中一些措施包括照顧老年人,幫助它們自主生活,幫助遭受孤立的人,以及患有痴呆症、自閉症或殘疾的人。基於觸摸的感官體驗正日益被集成到虛擬實境等融入科技中,這是其中的一部分。

在其他領域,人工智慧可能會負責處理日常家務瑣事或教學之類的任務。一項針對750名年齡在5歲到18歲之間的韓國兒童的調查發現,儘管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在接受人工智慧機器人教授的課程時都沒有什麼問題,但許多人對人工智慧老師發揮的情感作用表示擔憂。機器人能給學生提供建議或情感嗎?然而,超過40%的人贊成用人工智慧機器人代替教師。

正如哈佛大學心理學家Steven Pinker所說,像上面描述的社會替代這樣的體驗可以讓我們欺騙自己。我們並沒有真正體驗到社交,但卻欺騙大腦,讓我們相信自己是如此,從而令自己感覺更好。然而,複製的效果不如真實的好。

結語

顯然,人們可以從與人工智慧的互動中體驗到真實的情感。但是,我們是否會在無人駕駛汽車、虛擬助手、機器人教師、清潔工和玩伴之外,錯過一些離自己不那麼遙遠的東西?

這一場景讓人想起了Harry Harlow著名的實驗,在那裡,被孤立的猴子們可以選擇有著柔軟毛髮的「母親」,而不需要通過冰冷的鐵絲網領取分發的牛奶。我們是否能在技術上實現我們想要的一切,並意識到人類基本的情感需求與現實世界感官體驗的樂趣是不存在的?至於對未來來說較為奢侈的東西,我們是否會追求與大批量生產的垃圾食品相對立的東西,即真正的感官體驗和與真人的接觸,而不是機器人?

答案是,現在還不知道。但是,99%的人工智慧研究沒有關注情感,這一事實表明,如果情感確實在人工智慧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那麼這要麼是事後的想法,要麼是因為情感數據讓人工智慧設備及其僱主能夠擁有更多權力和金錢。數字人文主義計劃可能會幫助我們記住一點,即當我們朝著Singularity系統與人機融合進發時,我們不應該忽視自身古老的哺乳動物大腦以及它們對情感紐帶的需求。OpenAI項目是朝著這個目標邁出的一步,它的目標是讓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人工智慧的好處。那麼讓我們更進一步,在人工智慧領域考慮下情感健康。誰又知道這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呢?

作者簡介:Chris Merritt博士,作家及臨床心理學家,這篇文章是他與Richard Wolman博士共同撰寫的,最早發布在Medium。

(選自:VentureBeat 編譯:網易見外智能編譯平臺 審校:小ka)

本文來源:網易智能 責任編輯:王超_NT4133

相關焦點

  • 孟晚舟:未來將會選擇什麼樣的年輕人
    30年世界將出現什麼樣的重大變化。這本書,對我的觸動很深,前前後後,我讀了好幾遍,不僅僅是想了解未來世界將怎樣變化,更重要的是,作為母親,我的責任不是為了讓孩子吃飽穿暖,不受到傷害,我有責任幫助孩子選擇一條廣闊的人生道路。等我的孩子大學畢業,他應該擁有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在這個社會中具有極強的競爭力?
  • 人工智慧對人類社會是福還是禍?
    當前我們正處於「弱人工智慧」這個初級階段。事實上,人工智慧已經深入滲透到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我們平常用的語音助手、汽車導航等等,都是人工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而自動駕駛、無人工廠、智慧機器人則是自動化程度更高更複雜的人工智慧。
  • 人工智慧,淘汰人類還是服務人類?大咖熱議人工智慧未來
    深刻感受,從日常到未來,人工智慧已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融為一體。我們身邊,已經冒出了哪些「黑科技」?專家眼中,未來世界是什麼樣的?中國能否在人工智慧浪潮中實現彎道超車,走到世界前列?未來,人是「廢人」,智能算法才是「超人」?人工智慧一日千裡地發展,讓人欣喜之餘,也有深切的不安全感。「未來智能算法將是控制這個世界的超人,大量的人將會成為『廢人』,是這樣嗎?」
  • 未來人類是什麼樣子?人機結合、新人類或是趨勢,但科學家很擔心
    而人類也是如此,所以對於人類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其實就看人類是否會介入「人體改造」,不然的話,人類所有的生態結構部分可能也不會發生轉變,因為人類的身體已經形成了一個穩定的結構,所以一般不會出現「新增」或者「消失」。按照如今的情況來說,人類暫時也沒出現過這樣異常的情況,除非是出現了「基因突變」或者說「基因變異」,才形成了一些「異曲同工」的器官。
  • 未來世界的駭客是什麼樣的?《超驗駭客》人工智慧引人類反思
    今天我們來一起評析一部超大腦洞的科幻懸疑片《超驗駭客》,人工智慧一直被看作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但你可曾想過當人類與人工智慧融合在一起會怎樣?當人類不再以肉體的形式,而是以數據代碼存活在網際網路又會怎樣?男主威爾和女主伊芙麗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夫妻,同時也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者,他們有一個名為超驗的人工智慧項目。
  • 未來智能算法將是控制世界的超人?不!人工智慧是造福人類的工具
    人工智慧作為新興技術,有望在新的變革中發揮驅動和引擎的作用,如何在危機中遇先機?11月24日上午,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網際網路發展論壇人工智慧分論壇在烏鎮舉行,圍繞「人工智慧:育新機、開新局」這一主題,國內外人工智慧領域的政府領導,知名學者,企業高管,國際組織代表等嘉賓,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發揮人工智慧創新引領與賦能作用,深化人工智慧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特別是實體經濟中小企業的融合創新。
  • 人工智慧飛速發展是好是壞?未來機器人會傷害人類嗎?
    最近5G網絡的部署可謂是如火如荼,而相對的,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也不甘落後,面對著飛速發展的人工智慧,我們仿佛看見了未來和自己繁瑣工作說再見的那天。但是人工智慧的飛速發展究竟是好是壞呢?未來機器人會傷害人類嗎?那我們現在豈不是在自掘墳墓?
  • 機器人索菲亞曾說:「我將會毀滅人類」,如今改造成什麼樣了?
    引言 《破窯賦 》寫道「天有不測風雲,人與旦夕禍福」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將會給現代人類社會帶來一場巨大革新,我們誰也無法預料,發展最後結果到底是有益於人類,還是有害於人類。在人工智慧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受生物進化歷程限制的人類很難再與人工智慧進行抗衡。
  • 邁向教師與人工智慧協作的未來教育時代
    再比如,谷歌公司前不久發布了一個相機叫Clips,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相機,而是主動拍照的相機。它可以自動記錄小孩子有意義的表情動作和記錄視頻短片。這個看起來是很簡單,但是實際上是非常不容易的,計算機要能夠自動識別小孩子的表情和動作,實現自動記錄,這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的突破性的成就。
  • 情感人工智慧對未來工作前景的潛在影響
    CTI論壇(ctiforum.com)(編譯/老秦):情感人工智慧被一些人描述為人工智慧的未來。也被稱為情感計算或人工情緒智能,該領域使用人工智慧來研究人類的非語言線索,如肢體語言、面部表情、手勢和聲調,以檢測他們的情緒狀態。  這一有爭議的領域在過去一年經歷了爆炸式的發展。
  • 《未來簡史》:人類的傲慢和欲望,最終結果將是從智人變成神人
    《未來簡史》這本書則會告訴你,這些都不是痴人說夢,願景實現之日就是人類被馴服之時。《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是一名傑出的新銳歷史學家。要說他之前完成的《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是對人類發展歷程做了精彩演繹的話,這部《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則是他用超常的思維力,為人類未來立書作撰的結果。
  • 讀書筆記|「人類智能」與「人工智慧」
    我們知道聊天機器人能夠與人類進行簡單對話,但是它們真的明白人類所說的話或是自己所說的話是什麼意思嗎?它們真的理解人類的語言嗎?我們知道人類是藉助抽象符號、使用語言描述世界的。人類用符號和語言來定義世界上的其他存在,而人與人之間因為互相理解符號和語言所表達的意義,所以能夠無障礙地交流。
  • 假如人類大腦真開發到100%,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專家:小命或不保
    文/行走天涯假如人類大腦真的開發到了100%,世界會變成什麼樣?人類會成神嗎?正常人的大腦的開發程度大約在10%到15%。人的大腦就像電腦系統當中的CPU一樣。試想一想人類出生在地球上的時間,相比較大自然間內的很多生物來說,都要晚上幾百萬年,甚至幾千萬年乃至幾億年的時間,但是人類卻成為了地球上的統治者,這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人類擁有智慧。那是不是說明如果人類想要創造出更大的能力?首先就應該將大腦不間斷的進行開發。畢竟人類目前取得的成就,也僅僅只是將大腦開發到了10%的程度。
  • 人工智慧統治未來,你的孩子將被取代
    但是看了那一集之後,我才知道人工智慧有多麼恐怖,如果不是夢境,劉星可能就要被機器人所替代,而他將要被銷毀。在2015年的倫敦「谷歌時代精神」大會上,霍金平靜地描述了人類的命運:「在未來100年內,結合人工智慧的計算機將會變得比人類更聰明。」
  • 未來15年,50%的人類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
    李開復說過,未來15年,50%的人類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由於人工智慧數據分析的速度和準確性遠超人類,在未來一些重複性勞動,不需要與人複雜交流,或者一些數據分析型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慧取代。相信不久的將來,無人駕駛將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普及。
  • 人工智慧已開始自我學習與情感互動,文學藝術界如何面對競爭
    原創: 楊慶祥等 文學報 29日,以「智聯世界 無限可能」為主題的2019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舉行。各個行業都將在這裡展示最新的人工智慧研究成果與前沿探討。這並不是編劇的想像,在現實生活裡,全球有超過億萬年輕受眾,喜歡著日本的一個虛擬歌姬「初音未來」,「她」還舉辦過多次演唱會。 ■ 電影《機器人總動員》人類最期待和擔心的人工智慧是什麼?是除了邏輯之外,還擁有情感。如今,人工智慧的迅速進化不僅介入了創作,也正在觸及情感領域。
  • 科幻電影中的「未來世界」是什麼樣?一場「科學與藝術的狂歡」在...
    曾向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等發表過演講的人工智慧「索菲亞」是否真的能說會道?用沙子列印的房屋、用細菌製作的染料是都能成為未來隨處可見的事物?人工智慧通過大數據深度所造出的椅子、畫出的畫、拍出的電影是什麼樣?
  • 未來哲學論壇:AI和基因技術使人類的未來變成一場賭博嗎?
    未來哲學論壇:AI和基因技術使人類的未來變成一場賭博嗎?他認為,在今天計算機已經超出一般意義上的工具,它們的能力和潛力也已經超過人類的理解範疇,這恰恰提醒我們應該知道人類自身的局限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面對真實的世界,才能承認那些不同的、異形的、與我們不同的智能。」
  • 社會情感學習拯救未來人類?
    社會情感學習拯救未來人類? 作者:查敏 發布時間: 2018-03-26 09:18 社會情感學習拯救未來人類?
  •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召開!人工智慧可以替代人類嗎?
    2020年「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在上海召開!大會主題「智聯世界共同家園」!人工智慧是近年來科技界重點的發展方向,很多大的科技企業已經布局,大會的召開只是進一步提醒人們人工智慧的重要性,也促使更多普通百姓嘗試去了解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