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孩子呀呀學語的時候,是媽媽最幸福的時候。孩子的第一聲媽媽,讓媽媽這麼久的辛苦付出,有了回報,心裡會突然覺得一起都值了。
可是有些父母發現,眼見著同齡的都會喊人了,為何自己家的孩子還是「金口難開」。
其實,這是因為在教寶寶說話的過程中,錯過了寶寶語言發育的爆發期。
第一階段:0-1歲——語言積累期
寶寶在學說話過程中聽到的詞彙量多少,是影響孩子語言發育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給孩子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嘮叨」的環境中成長的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越早,掌握詞彙量的速度也更快。家長儘可能多的對寶寶說話,或是重複一些簡單、高頻率的詞彙。
第二階段:1-2歲——語言表達期
1歲後的寶寶已經學會說話,最早說的詞彙大多數是「爸爸」、「媽媽」,或是一些簡單的疊音詞。當寶寶接近2歲時,家長們要學會對孩子「延時滿足」。當寶寶用手勢表達需求時,家長們不妨假裝聽不懂,促使寶寶自己開口說話。或者也可以給寶寶一個選擇,比如寶寶指著籃子裡的香蕉,你就可以問「寶寶是想吃香蕉還是吃蘋果,你說給媽媽聽。」
寶寶就會根據自己的認知說出那個詞彙,或者單個字,家長要及時做出鼓勵。
第三階段:2-3歲——語言爆發期
2歲孩子基本上能聽懂你對他說的大部分語言,這段時間孩子的語言能力和詞彙量都處於飛速發展階段,也就是語言爆發期。孩子說話的方式會從簡單的詞語變換成簡單的句式,一個句子中可能包含5-6個以上的詞彙,甚至孩子開始學會用「你、我、他」等代詞。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語言的需求從詞彙的掌握,轉變為如何用語言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因此,父母在與孩子交流的時候,需要用完整的句子與孩子進行對話式交流。我在教孩子說話時,很喜歡給孩子一些簡單的指令。指令是最能體現孩子是否明白你表達意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