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隨便便打開微博等社交軟體,琳琅滿目的飯圈縮寫映入眼帘,u1s1、nsdd、awsl等等,常常讓游離在飯圈外的同學們,摸不著頭腦。
當我拿出小學生初學漢語拼音的努力好不容易讀懂了一些簡單的縮寫,成功吃到瓜時。
又在新的emoji抽象詞語瓜田裡迷失了自我。
emoji抽象語言指的是用表情來表示常見的詞語,比如牛啤、舔狗、搞點等,趣味性的表達讓emoji抽象語音流行在網絡上,但是逐漸的它也變成了我們看不懂的樣子。
Emoji抽象詞語的出現,可以替換掉口吐芬芳的句子,也可以通過表情來表達情緒,但是就像飯圈縮寫一樣,過度的使用只能讓人摸不著頭腦。
飯圈縮寫和emoji抽象詞語都是網絡環境下產生的專有詞語,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各行各業都有專有詞語。
比如在理髮行業。
當你拿著選好的髮型圖片給你的Tony看時,託尼回復到:「簡單,先BOBO燙,然後漂淺7個色度,主色度是4號。」當你的表情逐漸變得迷惑,Tony告訴你,就是先燙梨花卷,然後漂白,最後上色。
幾天前網際網路大V「西二旗生活指北」發表文章《如果郭德綱是個網際網路人》同樣的諷刺了網際網路行業造詞現象。
明明已經有現成的詞,為什麼還非要創造這些奇奇怪怪的新詞呢?
小編認為專有詞語應該是精簡語言,凝練中心,提高溝通效率的一種語言,而不是刻意創造新詞解釋老詞,新瓶裝老酒,刻意營造出一種信息差,讓圈外人直呼聽不懂。
小編在這裡呼籲大家,見人說人話,適度玩梗,讓交流變得更加愉快。
互動環節
猜猜這些emoji表達了什麼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