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天宮二號上的時間比地球上快還是慢?

2020-12-11 火星科普

根據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由於天宮二號在太空中飛行,那上面的時間流逝速率與地球上相比會有所不同。不過,只有在接近光速和強引力場的情況下,時間膨脹效應才會變得很顯著。天宮二號和地球的時間流逝速率差異其實很小,小到只有用原子鐘才能測出來。

首先,根據狹義相對論的動鍾變慢效應,天宮二號上的時間(ΔT)過得地球上(Δt)更慢。天宮二號的軌道高度為393公裡,對應的軌道速度(v)為7.68公裡/秒,相當於真空光速(c)的0.00256%。由動鍾變慢效應可得:

代入具體數值,則有ΔT≈0.999999999672Δt,這意味著地球上過一秒,天宮二號上會比地球上慢了0.328納秒。累計一年,天宮二號上的時間也只會變慢10.35毫秒。

其次,根據廣義相對論的引力時間膨脹效應,地面比天宮二號距離地心更近,受到的引力作用更強,所以時間會過得更慢。由引力時間膨脹效應可得:

上式中,ΔT為參照系與地心距離為r處的時間,Δt0為距離引力場無限遠的時間,G為萬有引力常數,M為地球的質量。

代入具體數值,經過化簡之後,可以得到天宮二號上的時間ΔT2和地球上的時間ΔT1關係:

ΔT2≈1.0000000000404ΔT1

這意味著地球上過一秒,天宮二號上會比地球上快了0.0404納秒。累計一年,天宮二號上的時間也只會變快1.27毫秒。

因此,同時考慮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時間膨脹效應,天宮二號上的時間過得比地球上慢。但兩個參照系的時間流逝速率差異很小,地球上每過1年的時間,天宮二號上的時間才會慢了9.1毫秒。

另外,如果是對於軌道高度為兩三萬公裡的導航衛星,比如,位於軌道高度為3.58萬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北鬥-G3,那裡的廣義相對論效應將要比狹義相對論效應更為顯著,使得導航衛星上的時間過得比地球上更快,每天走快大約數十微秒。雖然這個時間差得很小,但乘以光速就是一個不小的數字,所以必須要消除掉這種不可忽視的誤差。

相關焦點

  •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都說時間會變慢,有啥區別?
    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我在前面的文章中都講了不少,其中有個效應:時間變慢,不少朋友仍然有很多疑惑,所以今天這期節目就針對「時間變慢」效應給大家再度剖析。就好像A選參考系說一個物體速度是10m/s,B選參考系說一個物體是1000m/s,物體還是一個物體沒變,大家得出的結論卻矛盾了,其實並不矛盾,因為參考系不一樣。這裡的「時間」就好像剛剛討論的「速度」,因為時間和速度一樣,都需要選參考系才有意義。以上就是狹義相對論的「時間變慢效應」的內容。但是大家似乎隱隱感覺A說B時間慢了,B又說A時間慢了,這似乎就是矛盾的?
  • 廣義相對論中引力是如何使時間變慢的?
    按照狹義相對論,運動的尺會縮短,運動的鐘會變慢,這是狹義相對論的「尺縮鍾慢」效應、尺縮鍾慢的意思是,當你測量一個距離,比如地球到月球的距離,你靜止的時候測量到的地月距離是l,當你駕著飛船從地球高速飛向月球時測量到的距離就會小於l,並且速度越大測量到的地月距離就越短。狹義相對論有一條基本原理叫相對性原理,意思是物理規律在所有的慣性系中具有相同的表現形式。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什麼?
    要了解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這兩個理論大概說了什麼?狹義相對論我們先從狹義相對論說起,其實狹義相對論解決了一個物理學的重大矛盾。在愛因斯坦之前,最成功的兩個理論分別是牛頓提出的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提出麥克斯韋方程。
  •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下)
    但是廣義相對論說,地球根本不知道太陽在哪裡,只是因為太陽把時空彎曲得比較厲害,地球是根據自已所在時空的測地線運動而已。就好像蹦床上的小球可以繞著大球滾動,而你知道大球並沒有吸引小球,那只是因為蹦床大球的周圍有個凹陷!
  • 通俗的解釋一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也就是說,我在地面上測量的手電筒的光的速度竟然不是光速+火車的速度,我在火車上測量光速是c,到地面上測量它還是c。偶滴歌神啊,光為了與眾不同,為何這麼拼?想不通,既然想不通,那就乾脆假設光速是不變的,看看能推導出一些啥東西來,而且如果假設光速是不變的,麥克斯韋電磁學和牛頓力學之間的矛盾也好解釋了,也能解釋一些其他的難以理解的現象,這真是一舉多得啊。然後好景不長,愛因斯坦看看他筆下的公式,OMG,看看我都推導出來了一些啥?如果光速是不變的,那麼運動的物體時間會變慢,長度會縮短,質量會增加,這個世界瘋了麼?
  • 通俗解釋一下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③如何處理不聽話的光科學家們做了很多實驗,最後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光這個頑固的小子不論誰在哪裡測量,他都是c,完全不符合牛頓力學裡最基本的速度疊加原理,這個事怎麼處理?有一大批人試圖用以太來解釋這個,後來這一批全部陣亡,不解釋。
  • 極簡科普:什麼是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
    我們現在都知道光速的大約是30萬公裡每秒(後面的光速用字母c代替),如果我在火車裡打開一個手電筒,我在地面上的人測量這個光速,它居然不是c+100,而是依然還是c。也就是說,我在地面上測量的手電筒的光的速度竟然不是光速+火車的速度,我在火車上測量光速是c,到地面上測量它還是c。偶滴歌神啊,光為了與眾不同,為何這麼拼?
  • 相對論中:時間在狹義和廣義的概念下有什麼不同?
    下面是我們經常會在科普文章看到的一個公式:這是狹義相對論的結論,物體速度越快,時間過的越慢。其實難懂是因為大家只針對相對論的結論去思考。如果大家能看看狹義相對論的原理還有一些推導過程,會發現並沒有那麼難以理解,一切都結論都是那麼水到渠成。
  •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上)
    狹義相對論與廣義相對論的區別(上)「屠龍之術」又來啦,相對論之所以很多人難理解不只是我們上期說的那幾個原因
  • 這很物理:時間的形狀、廣義相對論中的時間測量
    在廣義相對論中,根據等效原理,可對時空中任意觀察者A引入相對於他瞬間靜止的局部慣性系B並仿照狹義相對論,定義靜止在B中的「真實時鐘」為標準鍾,它所記錄的時間為慣性系B的固有時間。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要想讓GPS能夠準確地確定地球上某一點的位置,就必須對時鐘進行相對論修正。在設置GPS上的時鐘時,要同時考慮到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的影響。這兩種相對論的效應會部分疊加,但不會完全抵消。根據廣義相對論,一束在一個重力場中向下下落的光的頻率會變高;而一束上升的光的頻率則會變低。
  • 深層分析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為什麼物體的速度越快時間就越慢?
    ,還有就是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時間的本質人類到目前為止仍舊沒有給出最終完美的答案,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感受時間,而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時間。很多人或許覺得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對時間的描述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下面就具體地描述下狹義相對論定義下的時間概念。在這之前,需要明白一個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光速恆定」。
  • 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到底有啥區別?
    之前的所有文章,我們多次談到相對論中的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概念,其實這裡所說的相對論僅僅是狹義相對論,其中長度收縮僅僅是一種相對效應,也就是地面人看運動的物體,長度變短了,但是運動物體自己看自身,長度依然是沒變的,這就是長度的相對性,如果不理解這個,可以翻翻前面的文章看下。
  • 愛因斯坦是如何發現狹義和廣義相對論的?很多人都不搞錯了!
    ,是用實驗的方法慢慢驗證推理出來的,還是直接用數學方法和物理思想推出來的。就是因為沒有實驗驗證,直到愛丁頓在1919年觀測到了和廣義相對論相符的日食現象,愛因斯坦和相對論才開始慢慢被大家接受,而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的那一年是1905年,足足過去了14年。
  • 廣義相對論簡史
    愛因斯坦的奇蹟年。他發表了四篇開創性的論文,其中包括了狹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重新塑造了我們對時空的理解。他開始思考引力和加速度是否是等效的,也就是等效原理。等效原理是他最快樂的思想。愛因斯坦和格羅斯曼合作發表了一篇關於引力理論的論文,他們稱該理論為:Entwurf理論。大衛·希爾伯特出席了愛因斯坦在哥廷根的講座,第一次聽到了有關廣義相對論的概念,並開始構建自己的想法。11月4日,愛因斯坦宣布自己和格羅斯曼犯的錯誤已經被解決。他幾乎完成了廣義相對論。
  • 國際空間站的時間過的比地表慢?相對論告訴你答案
    空間站上的時間過得比地球表面要慢。實際上這個問題的解釋就是廣義相對論為GPS衛星修正時間的解釋,這兩者是一樣的,因為不論是空間站還是導航衛星,它們在太空軌道上的運轉純粹是由於引力引起的,換作更貼合相對論的說法就是:因為引力的實質就是時空彎曲,因此導航衛星之類的人造物都屬於自由質點,不受力。
  • 相對論其實沒那麼難,速度越快,時間越慢理論很簡單!
    大家也都知道《相對論》是100多年前愛因斯坦提出來的這麼一個顛覆了物理學界的理論,之所以說《相對論》是顛覆性的,是因為它顛覆了到有它為止的人們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概念。這種顛覆性的學術也有許多個,比如《進化論》其實也是顛覆性的,一開始人們都認為神造了人,後來達爾文說我們是動物。再比如 「地球是圓的」是顛覆性的,還有西琴的《外星生物創造論》也是顛覆性的。
  • 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首次在大尺度上精確驗證!
    20世紀初,由伽利略和牛頓等人搭建的經典物理學大廈在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衝擊下,已經開始出現隱隱的裂痕。科學家發現,統治世界300年近乎絕對真理的認知竟然面臨全面崩潰的局面。包括地球在內的引力場都有類似效果,引力越強,時空彎曲越明顯,時間也變得更慢。這就是廣義相對論的「時空彎曲效應」。這個理論對常人來說根本無法理解。時空怎麼可能彎曲?時間也會變慢?簡直是一派胡言!但有備而來的愛因斯坦解釋說,時空彎曲效應可以通過實驗驗證——像太陽這麼大的引力場就能使經過的星光發生偏移。
  • 相對主義與絕對主義的鬥爭——狹義相對論,為何如此讓人困惑?
    但相對而言,這本科普書無論多麼著名,它的知名度是遠遠不能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相提並論的。在這之前的191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再往前的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正是因為這兩個相對論導致愛因斯坦的名聲享譽全球,科學界也將這兩個年份公認為是愛因斯坦的「奇蹟年」。
  • 從狹義相對論到廣義相對論,非慣性系中的時間膨脹效應
    鍾慢效應和尺縮效應很好地證明了慣性系下的時間膨脹效應。值得一提的是,在慣性系下,時間膨脹具有相對性,時間流逝速度的變化是針對於不同參考系而言的。比如運動中輕子的時間流逝速度變慢是針對於靜止參考系而言的,如果以另一個做同向運動的輕子為參考系,那麼其時間流逝速度則是不變的。
  • 愛因斯坦系列之七:戰爭下的廣義相對論
    但這個半人半神最著名的科學論斷「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有明顯毛病:「絕對」就是不依賴於任何事物而獨立存在,可如果它們跟任何事物都沒關係,那我們怎能知道世界上存在時間和空間呢?這問題牛頓答不上來,最後只好推給上帝,宣布絕對時間和絕對空間是上帝創造的。這個毛病太明顯,所以批牛頓的人絡繹不絕。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批了一回,沒批倒,19世紀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又批了一回,還是沒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