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本出燕山,豪情舉酒磊落心。
桃園三十載,八千裡路兄弟情。
溫侯陣前失膽,阿瞞袍底留名
生當坦蕩,三國翼德第一。
三國演義迷們都知道,在民間廣泛流傳的三國時期,三國二十四將戰力排在第一位的順口溜有:「一呂二馬(趙)三典韋,四關五趙六張飛」。這一順口溜把張飛的武力值排在了第六位,五個人排在張飛前面:呂布,馬超,典韋,關羽,趙雲。也就是說,這五個猛將比張飛還要有戰鬥力。
誠然,精通《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這種排名實際上是很不可靠的。我們將從原著中逐個分析這一點。呂布與張飛是一生中的死對頭,他們互相憎恨,互相憎恨,一見面就把對方掐起來,恨不得把對方殺掉。
在漢末三分時代,呂布是第一個武力最強的勇士,掌中畫戟,胯下赤兔馬,橫行霸道,所向無敵,傲慢無禮。但是呂布這一輩子只怕一個人,就是張飛。二人共交戰四次,張飛的表現是一次比一次好,越戰越勇,而呂布卻一敗塗地,一直到下邳之戰,與高順用車輪擊退高順,這也是呂布戎馬生涯中唯一一次單挑失敗。
三國諸猛將中,只有呂布具備以一己之力獨戰兩位「超級猛將」不敗的實力,而張飛卻還未達到這種境界。但是張飛是三國時期唯一能和呂布抗衡的猛將,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馬超
順口溜把西涼錦馬超排在第二(也有另外一種說法是趙雲),這的確說明了「白馬銀槍」帥哥形象在廣大群眾心中的重要地位,大家還是希望帥哥的戰鬥力能強一點。
但是顏值這件事雖然深入人心,但肯定不能作為武力值的依據。馬超與張飛打過仗,葭萌關之戰,二人大戰三局,兩百餘合,總是旗鼓相當,難分高下,誰也奈何不了誰。
但是我們必須看到,自從張飛到荊州後,再沒有斬殺過他,當他率兵入川時,已年近五旬,又成了獨當一面的統帥,地位上升,早已不復當年之勇,此時的張飛可不是徐州時期屢次挑釁呂布的張飛了,可以說,他在葭萌關的戰鬥中,與巔峰時期相比,至少打了八折。能夠和馬超平分秋色,已是夕陽最後的光輝,馬超卻無法和張飛抗衡,
3、典韋
最受詬病的地方就是它在三國猛將排行榜上的位置已經落後於第三名。看不出任何令人信服的理由,除了押韻外。
事實上,名列前茅的「超級猛將」名單中,典韋的單挑戰績最為糟糕。他在典韋的戎馬生涯中,殺了不少嘍囉,打得也很英勇,但斬將率實在是太高了,只是羊山戰時,「不三合」一戟,斬死黃巾軍首領何儀手下的一名副元帥,其他便不再有。想要超過張飛,就得有這樣的實力。
在葛陂,典韋與許褚展開了一場大戰,「從天而降,不分勝負」,少歇後再戰,「直戰到黃昏」依然難分高下。而且以典韋的戰鬥力也和許褚旗鼓相當,不管是武藝還是腦筋急轉彎,都比不上他。而且張飛幾乎就是許褚的剋星,多次碾壓欺凌,佔盡了上風,想要收拾典韋這樣的筋骨自然也不在話下。
關羽
在相當多的三國迷心目中,呂布白門樓落敗後,關羽便成了天下第一猛將。尤其有了兔馬,更是如虎添翼,武力值提高了一個層次,斬顏良、殺文丑,千裡獨行,過關斬將,一鼓作氣,斬蔡陽,後來又北徵襄樊,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英雄之名震華夏」。
關羽這個人一向自以為是,目中無人,天底下能看得見的人不多,自以為是文武雙全,智勇兼備,青龍偃月刀下又有多少敵人?但是關羽和呂布一樣,畢生只服於張飛。在白馬坡前,關羽單騎衝陣,軍中萬馬一合,斬顏良,攜首級回坡,曹軍眾將大驚失色,以為天神下凡,紛紛畏服稱賀,關羽卻謙虛地說:「何足哉!我們的兄弟張翼德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耳。」以為自己這兩下還不及張飛這兩下。後在葭萌關之戰,諸葛亮以激將法,提議調關羽,張飛卻不聽。因此,張飛的戰力更勝一籌是呂布、關羽、張飛三人共同的看法。
趙雲
趙雲是三國時代猛將的楷模:武藝高強,毅力堅韌,正直忠誠,作戰勇敢,膽大心細,責任心強,又為人謙虛低調,不爭功業,不貪財,不貪酒,穩重可靠,是蜀漢五虎中最讓人放心的戰將。
趙雲就像課堂裡的五好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家長喜歡,同學羨慕,老師放心。而且張飛就像班裡那個搗蛋鬼,白天只願牛鬥,晚上只願鬼沖天,日日夜夜都有破門而入,讓人不勝頭痛,可偏偏就是這樣一個賴人卻能辦成好學生辦不到的事。
比如,張飛能令呂布心生忌憚,屢次挑釁,呂布敢怒不敢言,這是趙雲無法做到的;而張飛能出奇制勝,擊退呂布,這也是趙雲達不到的;張飛能屢次碾壓許褚,這是趙雲無法做到的。對於力量較強或力量值與自身處於同一水平的敵人,張飛的表現要好於趙雲。
從上述分析和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三國時期,張飛的武力值僅次於呂布,居猛將之首。假如問誰能在一對一單挑中擊敗張飛,除了巔峰時期的呂布,誰也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