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南京9月22日電(實習生 孔德淇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李潤文)今天上午10時,南京西天寺殯儀館悼念大廳在沉痛的哀樂中顯得更加肅穆、莊嚴。著名物理學家、材料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閔乃本的遺體告別儀式在館內舉行。
閔乃本院士9月16日在江蘇南京病故,享年83歲。其逝世後,習近平、李克強、汪洋、胡錦濤、溫家寶、張德江、俞正聲、吳官正等同志通過不同方式表示哀悼。
江蘇省各級黨政機關、民主黨派、高校和社會團體代表以及南京大學師生代表參加了遺體告別儀式。前來參加追悼會的人群中有近十名從各地趕來的「兩院」院士,全國高校的晶體研究人員。現場人員瞻仰逝者遺容,向遺體告別,並向家屬表示慰問。
遺體告別儀式由中共江蘇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嶽主持,南京大學黨委書記張異賓致悼詞。
張異賓在悼詞中說,閔乃本院士一生熱愛祖國、忠於黨的教育事業,崇尚科學、追求真理、立德樹人,在病重住院期間還在關心我國科教事業發展和學校「雙一流」建設,關心政協和九三學社事業的發展。他的高尚品德和獻身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閔乃本院士的逝世是我國科學界、教育界、九三學社和南京大學的重大損失。
閔乃本1935年8月出生於江蘇如皋,1955年考取南京大學物理系。大學畢業後,閔乃本在著名物理學家、中科院院士馮端教授的帶領下闖入了當時在國內尚屬空白的晶體缺陷研究領域。他與同志們一起設計了我國第一臺電子轟擊儀,成功地製備了難熔金屬單晶體,並獲得國家計委、國家經委與國家科委頒發的工業新產品獎二等獎。1965年,他在晶體缺陷領域的研究水平已經進入國際前沿。70年代起,閔乃本開始對晶體生長進行研究。1982年,他的41萬字專著《晶體生長的物理基礎》問世,成為當時國際上第一本全面論述晶體生長的理論專著。1983年,閔乃本在美國猶他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成功解答「晶體表面粗糙化」這一難題,被國際晶體生長學界譽為「近10年來晶體生長理論領域最具有突破性的成果」,他也因此獲得美國「大力神」獎。2006年,閔乃本團隊關於介電體超晶格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
閔乃本長期從事晶體物理科研和教學工作,探索了「大師+團隊」的科研組織和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凝聚態物理學和材料科學的學科發展、人才培養作出了傑出貢獻,2013年國際編號199953號小行星被命名為「閔乃本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