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午,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我國當代著名倫理學家、哲學家、教育家、理論家,中國人民大學榮譽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倫理學會名譽會長,新中國倫理學事業的奠基人、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開創者、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道德理論的創建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吳玉章終身成就獎、中國倫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原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倫理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道德與文明》主編、國家教委(教育部)《高校理論戰線》編委會主任、特邀總編輯羅國傑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羅國傑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並向家屬表示慰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對羅國傑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屬表示慰問,並送花圈。馬凱、劉延東、劉奇葆、趙樂際、楊晶等領導同志以及胡錦濤、喬石、朱鎔基、吳官正、李長春、李鐵映、陳至立等離任領導同志對羅國傑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家屬表示慰問,並送花圈。
袁貴仁、王曉暉、苟仲文,徐惟誠、朱開軒、石仲泉、周文彰等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負責人,高校負責人,羅國傑教授生前友好和學生對羅國傑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並送花圈。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專程來學校弔唁。
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辦公室、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東南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哲學動態》編輯部、《哲學研究》編輯部、《世界哲學》編輯部,北京大學哲學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中國倫理學會、北京倫理學會、上海市倫理學會、廣東倫理學學會等機關單位、出版社、高校、學術團體和社會團體對羅國傑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並送花圈。
徐令義、郝平、徐惟誠、周文彰、夏偉東、馮俊、張東剛、王新清、戴木才、王丹彥、王瑩、曾建平、樊和平、萬俊人、李萍、詹士友、張海濤等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負責人、羅國傑教授生前友好和學生,以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復旦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黑龍江大學等高校負責人和哲學教學研究機構相關負責人參加羅國傑教授遺體告別儀式並敬獻花圈。
學校黨委書記靳諾,校長陳雨露,黨委常務副書記張建明,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馬俊傑,副校長伊志宏,黨委副書記吳付來,老領導黃達、程天權、李昭公、杜厚文、沈雲鎖、陳一兵、周建明,老教授陳先達、張立文、汪永祥、宋希仁,各部門、學院負責人參加羅國傑教授遺體告別儀式並敬獻花圈。校領導王利明、查顯友、劉向兵、洪大用,老領導馬紹孟、袁衛、牛維麟、馮惠玲、李震中、楊德福、林崗、許徵帆、周新城、郝彥桐、楊慧林等敬獻花圈。
參加羅國傑教授遺體告別儀式的還有畢業學生代表,羅國傑教授親屬、生前友好、同學代表等各界人士。
上午9時,八寶山革命公墓東禮堂門前排起了長隊,大家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默默追憶羅國傑教授的輝煌一生和崇高品格。
9時30分,羅國傑教授遺體告別儀式開始。大家佩戴白花,緩緩步入東禮堂,送別羅國傑教授最後一程。告別室內擺滿了花圈和輓聯,寄託了對羅國傑教授的無盡哀思。在低緩的哀樂聲中,各界人士緩緩走到羅國傑教授遺體前三鞠躬,與羅國傑教授做最後的告別,並和家屬一一握手,請他們節哀。
羅國傑教授是中國倫理學會名譽會長,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吳玉章終身成就獎、中國倫理學會終身成就獎獲得者。曾任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中國倫理學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哲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組長、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主席、《高校理論戰線》編委會主任、總編輯,《道德與文明》主編。
附:羅國傑教授生平事跡
羅國傑1928年1月3日出生於河南內鄉;1939年至1945年中學時期,就讀於河南開封市;1946年至1949年大學時期,就讀於上海同濟大學法學院,其間加入中國共產黨,投身革命開展地下工作;1949年至1956年,在上海虹口區委、上海市委從事黨務工作;1956年至1959年,以調幹生身份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讀本科,畢業後留校從事倫理學教學與科研工作。
羅國傑教授追求真理,六十年如一日,俯而讀,仰而思,留下了豐碩的原創性科研成果和寶貴的思想財富。羅國傑教授對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中國傳統倫理思想、西方倫理思想進行深入研究,創立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倫理學體系。羅國傑教授心繫國家民族,關注社會進步,學以致用,把倫理學的學術研究與中國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社會治理緊密結合起來,提出了一系列社會主義條件下道德建設理論和以德治國理論。羅國傑教授著作等身,獨著、合著和主編的主要著作有:《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倫理學》、《倫理學教程》、《西方倫理思想史》(兩卷本)、《中國倫理思想史》(兩卷本)、《中國傳統道德》(五卷本)、《中國革命道德》(五卷本)、《中國倫理學百科全書》(十一卷本)、《人生的理論與實踐》、《當代中國職業道德建設》、《道德建設論》、《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思想道德修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教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核心價值體系研究》、《羅國傑文集》等。
羅國傑教授於1960年主持組建了中國高校第一個倫理學教研室,主編了新中國第一部倫理學教科書。改革開放初期,在羅國傑教授領導下,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教研室面向全國舉辦倫理學教師進修班和研究生班,為新時期以來中國倫理學事業的振興和發展。培養了教學和科研的基本骨幹隊伍。羅國傑教授作為新中國第一位倫理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為國家培養了大量高級專業人才,為新中國倫理學事業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羅國傑教授六十載筆耕不輟,耄耋之年仍潛心思考,誨人不倦,晚年獲「吳玉章終身成就獎」並把獎金100萬元全部捐獻為學生獎學金。羅國傑教授嚴於律己,寬厚待人,言為人師,行為世範,道德文章,高山仰止。
羅國傑教授長期擔任副校長,先後主管科研、人事、學科建設等工作,在提升學校科學研究水平、推動學術著作出版、培養建立學術梯隊、加強教職工隊伍方面成績顯著。羅國傑教授長期領導學校的理論研究和發展工作,主持了「馬克思主義原理」、「中國革命史」、「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世界政治經濟與國際關係」等理論課的開創和完善工作,為推動中國人民大學以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羅國傑教授一直擔任全國普通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課程統編教材的主編;晚年在與疾病作頑強鬥爭的同時,傾盡心血擔任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本重點教材《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第一首席專家,為加強新形勢下我國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羅國傑教授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的偉大實踐,努力運用自己的淵博學識為國家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建設建言獻策,對黨的十二屆六中全會和十四屆六中全會通過的兩個精神文明建設決議,對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的治國方略,對中央頒發的《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對正確對待中國傳統道德遺產等,都提出了重要的理論和政策建議,作出了深刻的學理論證闡釋。
羅國傑教授的逝世,是中國哲學界、倫理學界、教育界和思想理論界的重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大學的重大損失!
我們要學習其高尚的德行風範,發揚其嚴謹的學術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羅國傑教授的精神品格永垂不朽!
相關連結:
[人大新聞網]習近平張德江劉雲山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羅國傑教授逝世表示沉痛哀悼 追悼會追思會於3月13日舉行
[人大新聞網]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專程弔唁羅國傑教授
訃告
[專題]沉痛悼念羅國傑教授
[人大之子]羅國傑:皓首治倫理 道德煥文章
[新華社]我國著名倫理學家羅國傑逝世
[新華社]素心如蘭著道德文章:追念中國當代著名倫理學家羅國傑先生
[光明日報]羅國傑:儒者愛蘭
[光明日報]羅國傑教授遺體告別儀式舉行
[中國青年報]羅國傑:他用一生「正人心」
[中國青年報]皓首倫理 素心若蘭:送別新中國倫理學奠基人羅國傑
[中國新聞社]眾人送別新中國倫理學奠基人羅國傑
[中國教育報]羅國傑: 皓首治倫理 畢生「正人心」
[中國教育報]著名倫理學家羅國傑逝世
[中華讀書報]青絲白髮憶春風:紀念恩師羅國傑先生
[中國教育報]葛晨虹:德高者望重 為公者千古
[中國社會科學報]著名倫理學家羅國傑逝世
[東方早報] 羅國傑去世,曾提出「以德治國」
[澎湃]人大開放靈堂弔唁羅國傑,他曾為國家領導人上儒家思想課
[南方都市報]著名倫理學家羅國傑去世
[網易]眾人送別新中國倫理學奠基人羅國傑
[人民網]素心如蘭著道德文章:追念中國當代著名倫理學家羅國傑先生
[中國日報網]倫理學家、新中國倫理學事業奠基人羅國傑逝世
[人大新聞網]第三屆吳玉章終身成就獎頒獎 羅國傑顧明遠黃達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