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中科院下屬研究所90餘人離職,為何驚動國務院?
原創 佟西中 中國新聞周刊
國務院派出調查組可以看出對事件的重視
7月15日 ,一則《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多名科研人員「出走」》的報導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報導稱,合肥研究院旗下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90餘名科研人員,放棄編制與福利房集體離職。
第二天,合肥研究院人事處一名負責離職管理的工作人員對媒體表示,90多名科研人員於6月份集體向該研究院提出離職,「他們都是自願離職的,屬於正常人員流動」。
對此,中國科學院官網消息說,中科院黨組7月17日研究決定成立專項工作組,工作組於7月19日已抵達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調查工作。
7月21日,中國科學院官網發布消息稱,國務院辦公廳牽頭成立專項工作組赴合肥調研。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聽取中科院有關情況匯報,並要求國務院辦公廳、科技部、中科院等單位成立專項工作組,近日赴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就其下屬研究所職工離職事件展開深入調研。
為何集體離職?
中科院旗下有眾多科研院所,位於合肥市蜀山區科學島的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簡稱合肥研究院)是其中之一。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簡稱核所)是合肥研究院旗下研究機構。
資料顯示,2019年年末劉建國成為合肥研究院新任院長。核所現任所長是吳宜燦,他於去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據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核能安全技術研究所官網顯示,該所現有職工500餘人,包括「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家「973」計劃首席專家、國際核能院(INEA)院士等高端人才20餘人,科研人員中具有博士學位者佔80%。
90餘名科研人員集體離職,到底是外界質疑的人才流失,還是內部宣稱的「正常的人員流動」,是內部改革還是另有隱情?
此前媒體報導稱,集體辭職事件的導火索是合肥研究院強制為核安所更換保安引發。6月15日更換保安時,合肥研究院方人員與核所人員發生了言語衝突。
一名疑似核所職工的用戶在知乎上寫道:「院方不在任何提前溝通情況下拆門禁,還有不少保安巡邏,把研究所前後門鎖住,對科研人員沒有一點尊重,有些女同事都驚恐哭了。」
值得注意的是,6月17日核所召開2020年中工作進展會。會上吳宜燦所長提到,核安全所作為合肥物質研究院的一員,將繼續堅定支持研究院新形勢下各項改革。
他還要求全體科研人員繼續保持疫情期間的科學理性,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鼓勵全所人員心無旁騖,繼續在科研一線做好本職工作,做出出色成績。
集體離職正常嗎?
90餘名科研人員離職讓外界頗為困惑。按照此前媒體說法,核所很多科研人員學歷是中科大本碩博,平均年齡為31歲。他們為何離職,離職之後又將去往何處工作?
7月22日中國新聞周刊向核所了解更多信息。核所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採訪需要上級批准」。合肥研究院公開電話則無人接聽。
中科院旗下某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同在一個大的系統內,「我們也非常關注這個事情」。人才在企業和科研院所之間流動其實並不稀奇,但大規模辭職比較罕見。
他說,「就我們所而言,每年流出的(人才)一般佔總數的5%至10%。流入的一般在3%至5%。但這種集體集中式的離職還是比較罕見」。
「就我個人觀察,剛進來的年輕人不如五年前十年前那樣朝氣蓬勃了,基本上處於一個往下走的態勢。幹活的主力還基本是十年前進來的。人才的新陳代謝沒有以前好了。」這位工作人員分析稱。
北京高校一位不願具名的教授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高校、科研院所等有人離職很正常,但90餘人集中離職應該是不正常的。這些人為何辭職,這裡面可能有別的問題。」
他說,中科院研究所與高校還不一樣,他們多是項目制,人員多有流動。目前信息還不夠充分,還需要更多報導更詳細的調查。
北京大學教授曹和平則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他對此事有兩種判斷:一是核所正在進行改制,需要淘汰一些崗位和工種,再從外面聘請一些人才。但有些問題沒有解決好,所以爆發了。
二是核能技術有軍用也有民用,相關技術的應用場景也非常廣泛。而很多科研人員在所裡工資待遇並不高,那麼如果外邊和所裡成立聯合公司,招聘技術人員,那有能力的就都走了。
為何驚動國務院?
中科院90餘名科研人員離職事件獲得了廣泛關注。中央黨校一位教授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這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特別的時間,特別的地點,特別的領域,特別的人,特別的系統,今年還要加上特殊的背景。」他說。
他解釋稱,中科院系統是國家科研的重要力量,算是國家隊。如果有問題當然要非常重視。時間背景又比較敏感,會讓人覺得有留不住人才的印象。
該教授補充說,辭職的單位是核所,事關國家核領域的事情,又是非常敏感的。所以這才會被舉國關注。國務院調查也就可以理解了。
曹和平也表示,此事已經形成了一個大的輿情事件。國務院派出調查組也可以看出對事件的重視,也是對社會關切的一種回應。
據了解,一年前,劉鶴曾到中科院調研。中國科學院網站消息,2019年6月21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到中國科學院調研指導工作,聽取中科院黨組工作匯報。
劉鶴指出,中科院從基礎研究到應用研究很多領域都為國家做出了重大貢獻,在國際競爭中逐步獲得了一些領先地位,成績值得充分肯定。中科院應進一步發揮綜合優勢,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強化學風建設,加強與發達國家的國際科技合作。
劉鶴強調,要把紮實開展主題教育和紮實做好科學研究緊密結合起來,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發揚優良傳統和科學精神,堅持問題導向,倡導紮實、專注、低調的工作作風,努力產出標誌性成果,取得關鍵領域技術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