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日程表引爭議
在《新生日記》中,張紹剛來到劉璇家做客,劉璇的老公王弢對於她的軍事化育兒,很有意見,所以請張紹剛來給評評理。當張紹剛看到牆上的「日程表」後,啞口無言,組織了半天語言,來了句:「你這有點胡扯。」
隨後,張紹剛又接連反對說:「偏於刻板」、「生活中很多事,不會按你的計劃來」、「孩子大了會反彈」。
但劉璇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被說動的,她有力地反駁道:「我怎麼就沒反彈呢?」
其實,劉璇出身國家體操隊,她的自律有目共睹。劉璇的自律,來源於她5歲起學習體操,在隊伍裡有嚴格的時間表,所以她坦言:如果不制定計劃,心裡就難受。
在其他節目中,劉璇曾明確表示,高度自律,令她受益良多。因此,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從自律中受益。
對於這張日程表的爭議,我站在劉璇這邊。因為劉璇給孩子制定的「日程表」,其實就是一個「時間管理」的啟蒙。現在看似軍事化、死板又嚴格,但雄赳赳從小就受到規律生活的薰陶,這令他的生活更加有規律,也更加自律。
張兆剛在節目中感慨:「你這孩子怎麼管理出來的!」家裡來了客人,大人們在聊天,雄赳赳不受影響,自己在拼積木,而且一直玩了很久,專注力特別好。玩具區也乾淨整齊,都是他自己收拾的。問他吃不吃炸雞,他回答「我不吃炸的東西」,特別的自律。
看似嚴格的時間表,其實給予了雄赳赳規律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同時,孩子收穫的還不止這些。數學家華羅庚說:有偉大成就的人,無一例外都是利用時間的能手。能夠駕馭時間的人,不但能順利完成學業,將來在成人世界,也能活得如魚得水。
不重視時間管理,孩子在小學會遇到哪些問題
如果說,學齡前是孩子的時間啟蒙階段,那麼到了小學,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就會對他的學業產生重要影響。不懂得時間管理,不但會讓孩子在入學之初,就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還會被帶到中學,到那時,克服起來會更費力。
1、作息不規律,影響生長發育
孩子早上不起、晚上不睡,做作業拖拖拉拉,吃個飯要花半天時間,這樣的場面在每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中不斷上演。這些都是不重視日程管理造成的。不規律的生活作息,不但讓每天「叫孩子起床」成為老大難問題,而且還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在《開學第一課》中,張文宏醫生提到,小學生每天要保證10小時的睡眠。如果孩子的入睡和起床時間不固定,就很容易出現睡眠時間不夠的情況,由於睡眠時,生長激素的分泌量是清醒時的3倍。所以作息不規律,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就是身材的長高。
此外,神經生物學認為,人會在睡眠時,對白天遇到的事物,學到的知識,進行匯總、過濾,淘汰無用信息,將有用的信息深化鞏固,形成永久記憶。因此,孩子對於知識的吸收和記憶,也依賴於充足的睡眠。
作息不規律的孩子,不但上課時容易睏倦、注意力不集中,還會因為睡眠不足,而影響他們的記憶力、學習力、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作業拖拉,影響學習積極性
最近,我兒子Coco的同桌小美,被老師點名了。原因是寫字慢,一頁田字格的生字作業,全班都寫完了,就她只寫了兩行。Coco說,他經常看到小美在發呆,而且一呆就是好久。小美每天作業都要寫到9點多,影響按時睡覺。而且現在學校減負,基本回家沒有作業。小美的作業,都是因為在學校沒寫完,所以才要回家寫。對此,小美媽媽既著急又無可奈何。
小美的拖拉,其實就是對時間沒有概念。這樣的孩子,不但上課容易發呆、走神,放學回家後,通常也不會自己主動開始寫作業。由於他們並沒有意識到時間在流逝,所以他們也就磨蹭得理所當然。
孩子寫作業磨蹭,家長就必定會催促,孩子因為寫作業慢影響入睡時間,家長就必定會嘮叨。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對作業有牴觸情緒,或者認為自己就是學不好了,破罐子破摔,這些情況都不利於培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因此,家長一定不要忽略對孩子的「時間啟蒙」,在小學低年級,一定要讓孩子正確認識時間,明白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3、缺乏時間觀念,不懂得預估時間
沒有使用過日程表的孩子,不懂得如何預估自己的工作時長。吃一頓飯,要花多久?做一份卷子要花多久?他們都沒有概念,因為從來沒實際演練過。
這樣的孩子最容易在考試中,寫不完卷子。因為他們從沒按照時間要求,完成過任務。所以,他們也就不知道,考試時應該用怎樣的速度進行答卷。
不光是在考試中,在其他情境下,他們也不懂得預估時間,這就會造成他們「說話不算數」。比如,媽媽讓孩子在5點前寫完作業,孩子同意了,但卻沒有完成,這令媽媽很抓狂。這不是孩子故意「說了不算」,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預估時間。
可見,孩子在小學遇到的問題,多多少少都與「時間管理」有關。《兒童時間管理全書》中講到:時間是寶貴的,但孩子由於年幼,對時間既不理解,也無感知。所以,家長要幫助孩子樹立起正確的時間觀念,讓他認識到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是一種美德。
在小學階段,如何幫孩子學習時間管理
為了解決孩子的上述問題,幫助他們合理利用時間,高效學習,家長可以嘗試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幫助孩子樹立時間觀念,學習時間管理。
一、認識時間
孩子在小學一年級上半學期,就會接觸到鐘錶的學習。此時,他們就接觸到了時間的概念。但會看表,並不代表,孩子真正明白了時間的意義和重要性。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曾經說過:「沒有方法能使時鐘,為我敲已過去了的鐘點。」但這個道理,需要家長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教授給孩子。
1、抓住「認識時鐘」的機會
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時鐘時,引導他們理解,時光一去不復返的道理。雖然每天看起來都一樣,但昨天一旦過去了,我們就再也回不去了。
2、抓住「過生日」的機會
家長可以藉助孩子過生日的機會,同他一起回憶去年的生日,以及去年的趣事,讓孩子理解時間的流逝。
3、抓住「寫作業」的機會
在孩子寫作業時,讓他專注10分鐘,看看認真寫的話,10分鐘究竟能寫多少作業。這種觀察,可以給孩子構建時間知覺,讓孩子對自己更有信心。
孩子對5分鐘、10分鐘,這種短小時間的知覺,是他們預估時間的基礎。平時,家長可以跟孩子比賽跳繩,1分鐘時間,看誰跳得多。還可以跟孩子一起讀書,15分鐘,看看能讀幾頁書。有了對時間的知覺,孩子就能更好的預估完成時間,越寫越專注,拖拉的毛病也就慢慢克服了。
二、制定個性化日程表
個性化的日程表,可以幫助孩子用規律的節奏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明白在什麼時間應該幹什麼事情。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孩子就能體會到:只有前一個任務按時完成,下一個任務才能順利開始,從而養成抓緊時間的好習慣。
所以,你也可以幫孩子制定一張屬於他的專屬日程表,在制定日程表時,家長要注意以下要點:
1、分別制定工作日日程表和休息日日程表
工作日,孩子需要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餐,按時到校上課。放學回家後,孩子適當休息後,要及時開始做作業,並有效率、保質量地完成作業。隨後,要按時洗漱,按時睡覺。
休息日,也不能作息紊亂,否則孩子很容易患上「周一症候群」。所以休息日日程表也要重視起來,幾點起床,哪些時間用來學習,哪些時間用來娛樂和運動,做什麼運動,是否需要家長陪同等,都需要提前規劃好。
2、與孩子一起討論,採納他們的意見
在制定計劃時,家長一定要把孩子放在「主人翁」的位置。不是家長去要求他們怎麼做,而且請他們決定自己要怎麼做。這種「主人翁」的掌控感,能激發孩子的熱情,讓他們認同這份日程表,並樂於去執行這份工作表。
3、幫助預估所需時間,給出調整建議
剛開始接觸日程表的孩子,很有可能會做出不太明智的規劃。這是因為他們從沒有試過,對此家長可以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按孩子的規劃先執行,一周後調整日程表。也可以當時就給出建議,幫孩子預估一個完成時間。
4、讓孩子擔任日程表的監督員,及時獎懲
家長要避開與孩子對立的位置,所以「監督孩子是否完成日程表」,這個任務還是交給孩子自己吧。自己監督自己的完成情況,並匯報給家長後,家長要及時給予反饋。做得好的要隨時給予口頭表揚,做得不好的也要明確指出來,提醒下次改進。
5、因時因地制宜,做有溫度的日程表
就像張紹剛所說,生活中很多事,不會按照你的日程表來,所以一旦遇到突發情況,一定要及時調整日程表。有些孩子會很重視自己的日程表,如果完不成任務,他們會有挫敗感。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就要立刻告知孩子,今天的日程調整成怎樣,不要讓日程表太死板。
劉璇的育兒方式,雖然被很多人不認可,覺得太刻板,但事實上她卻培養出了雄赳赳這樣的「別人家的孩子」。張紹剛在節目中誇獎赳赳說:「比你牛牛哥哥強一萬倍。」可見,劉璇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鑑。
劉璇曾在某節目中坦言,她是「照著書養孩子」的。的確,對於沒有什麼教育經驗的父母來講,看書是最便捷的方式。劉璇不但對於兒子雄赳赳的時間管理很嚴格,對於孩子的飲食習慣、衣食住行和情緒變化,她都「教子有方」。她的這些方法,就來源於不斷的閱讀和學習。
如果您家有小學生,推薦讀讀這套《兒童管理全書》,這是專為0-12歲兒童,量身打造的養育百科。
這套書從三個維度,為0-12歲兒童的家長,提供科學的養育管理方案:
《兒童時間管理》:8大方面,系統建立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37個具體技巧,讓兒童日常拖延問題迎刃而解。
《兒童情緒管理》:對兒童9大情緒問題,進行科學解讀,幫家長管教好情緒多變的小朋友,培養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
《兒童健康管理》:從衣食住行,到寵物、裝修,再到心理健康,一本緩解家長的育兒焦慮。
這套書中,包含大量案例,有講解、有分析,有解決方案,讓家長看過之後就知道應該如何操作,指導性強。
孩子的發展是全方位、立體式的,也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一套《兒童管理全書》,能幫助家長少走彎路,從前人和專家的經驗中,學會科學育兒的方法。像劉璇一樣,做一個凡事「有理有據」的好媽媽。
這套書原價126元,現在活動價只要68.8元,每本還不到23元。點擊下方連結,即可下單。
孩子的身體健康、情緒變化、時間管理都影響著他們的學習表現,一套好書,幫家長解決孩子0-12歲的教育難題,告別育兒焦慮,值得家長們認真品讀。
我是@蓁蓁宜人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注於家庭教育,致力於培養擁有健康人格和強勁成長動力的孩子,歡迎關注我,一起成為更好的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