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中除了教師群體外,還有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就是醫生。醫生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縣級以上公立醫院的醫生,第二類就是基層醫療單位的醫生。
第一類基層醫療單位,我們所說的醫療單位,主要指的是縣級市以下,像鄉鎮衛生院。這樣的一個醫療單位,從性質上來說,它是屬於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全額撥款,他的公益屬性非常的明確。所以根據2020年事業編改革的一個最基本精神,它的事業編會保持不變,基本上是不會取消的。
關於第二類縣級以上的公立醫院,它可能就有所區別了。因為這類事業單位被劃到,公益二類事業單位中去,它將來的一個改革方向,就是取消編制。對於醫護人員實行合同制管理,並且在合同制管理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同工同酬。
這是兩個群體不同的改革方向和思路,那麼未來醫生這樣一個群體,事業編改革方式,對於我們老百姓到底有什麼樣的影響?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我們先來說基層醫療單位,它將來的改革方向是保持不變的,就不過多地再討論了。關於縣級以上的公立醫院,它將來是取消編制,實行合同制管理。是新合同制管理,並不意味著就完全的把公立醫院推向市場,而是仍然保留公立醫院的一個公益屬性,這一點是非常的明確的,所以未來的地方財政,仍然會以差額撥款的方式,進行補助或是補貼。只不過那個時候的補助或者補貼,不再是以按人頭方式補助,而是按需補助。比如說醫院需要什麼,或者是購買什麼樣的社會,設備,或者哪個地方需要用錢的話,地方財政可以進行相應的補貼,或者補助。也就是說公立醫院的運營成本,基本上不會轉移到我們老百姓身上。
另外以前大家都覺得,醫生是一個事業編,是個「鐵飯碗」工作,基本上是旱澇保收,也不用擔心自己會被辭退,所以有一部分醫生,他們就在混資歷。實際上是一種不積極,不作為的一個表現。那麼一旦實行合同制管理之後,將會更加看重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業績。所以他們的積極性也會大大地提高。
另外取消編制之後,醫生與醫生之間的一個交流,會更加的密切。他們不再受這樣事業編制的牽絆,他們的流動性會大大地增強。這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事情。
[免責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轉載,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構成商業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