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上餐桌的人造肉是什麼「新物種」?5個疑惑一一揭開

2020-12-25 新京報

圖片來源/央視視頻截圖

近日據美國《科學》雜誌報導,人造肉即實驗室培育的肉類產品,將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美國農業部和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也宣布,將聯合對人造肉的生產進行監督,以保證其能安全銷售。

根據分工,FDA將負責監管制造人造肉所需細胞的收集、儲存和培育,美國農業部主要負責食品的生產和貼標籤工作。實際上,美國目前已有數家公司在進行人造肉的開發。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新物種」?

疑惑1 人造肉是怎麼做出來的?

在實驗室培育出人造肉,首先要從動物身上提取一塊組織或器官,從而獲得幹細胞,再將幹細胞放入培養皿中繁殖,得到肌肉組織。美國普渡大學農業與生物工程系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撰文表示,理論上說,這樣生產的肉能更好地避免微生物汙染以及使用抗生素,也不需要各種藥物,能夠更好地保障安全。

2013年,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生物工程學家馬克·波斯特創造出有史以來第一塊人造牛排。隨後,人造肉吸引了不少投資者,包括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和PayPal創始人彼得·泰爾等。2017年8月,專門研究利用素食食材製作牛肉餅的公司「不可思議的食物」宣布,其獲得了來自新加坡基金公司淡馬錫、比爾·蓋茨、科斯拉風投等投資公司和個人共計7500萬美元的融資。

圖片來源/央視視頻截圖

疑惑2 為什麼要生產「人造肉」?

據云無心解釋,人造肉概念的產生源於美國的火星計劃。在飛往火星的宇宙飛船中,飼養動物難以實現,因此,通過生物反應器來生產肉類,後這個理念被「民用」。

目前給出的理由主要是從環保角度的考慮。首先,這將消除對培育和屠宰動物的需求,比如動物福利者一直反對屠殺動物。

此外,動物養殖過程中對於抗生素和藥物的需求會大大降低。動物養殖排放的糞便、氣體也會大大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或將減少溫室氣體的來源。

疑惑3 可能的風險將怎麼把控?

今年10月,FDA與美國農業部討論了實施食品生產所需的監管框架並發表聯合聲明。聲明稱,FDA將負責管理細胞在實驗室的整個過程,之後交由美國農業部管理,將監督產品的生產與貼標籤環節。11月,美國農業部與FDA正式就實驗室製造出來的肉類產品的商業化制定了規則框架。

美國優質食品研究所負責人傑西卡·阿爾米說:「這兩個機構相互協調,保證通過細胞培養得到的肉類對消費者無害並且貼上正確的標籤,不需要為此制定新的法規或者額外條例。」目前,美國農業部和FDA正在積極優化技術細節。

雲無心也表示,人造肉是一種與傳統不同的生產方式,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點也跟傳統生產不同。美國農業部和FDA要專門對它進行監管,也就是要分析評估整個產銷過程可能出現的風險因素,採取相應的措施來控制和規避。等到批准上市,就意味著它們的安全性能夠得到保障。

疑惑4 人造肉的營養與普通肉有差別嗎?

雲無心解釋,從食品的角度,肉就是飼料轉化而來的人類食物。傳統的肉,是用飼養動物來實現這個轉化。人造肉則是跳過動物,在生物反應器中直接實現轉化。肉中的主要營養物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都會有,不過在具體的組成上可能不盡相同。比如,人造肉集中生長的是肌肉細胞,而脂肪細胞會很少。

圖片來源/央視視頻截圖

疑惑5 人造肉的價格怎麼樣?

可以想像一塊牛排的生產成本高達25萬歐元嗎?2013年,第一塊人造牛排的生產成本就是如此。

成本之高,依舊是人造肉實施商業推廣的攔路虎。目前,美國、荷蘭、以色列等國的數家企業正致力於破解這個難題。人造肉的生產也得到了農產食品加工業的大力支持,包括泰森風險投資公司,這是美國最大的肉產品公司泰森食品公司旗下專門進行風投的企業。

美國優質食品研究所負責人傑西卡·阿爾米表示,以色列、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已對這種食物技術表現出非常大的興趣。或許在不久的未來,我們就能吃上美味的人造肉。

新京報記者 夏丹 編輯 張曉榮 部分資料來源 人民日報、科技日報 校對 李銘

相關焦點

  • 當人造肉上了中國餐桌|消研所盤點
    //相比國際市場的速食和炸物,人造肉上到中國餐桌後,內容和可能性明顯豐富了起來。在去年熱潮之後,將人造肉搬上中國餐桌又一次引發話題。何為人造肉?目前人造肉主要分為兩種,一是「植物肉」,主要是用大豆、豌豆的植物蛋白、胺基酸和脂肪混合而成。二是「培育肉」,主要從活體動物身上提取少量幹細胞,再在實驗室裡將其培養為肌肉組織。
  • 「人造肉」成新風口,但離擺上餐桌還有多久|新京報專欄
    這幾天,股民的追捧讓人造肉相關股票的暴漲態勢,從美國瞬間燒到了中國,A股市場也掀起了「人造肉」概念風暴。人造肉成新風口人造肉目前就是個概念。顯然,股民們買的只是一種期貨,未來人造肉能否進入人們的生活,而且成為像豬牛羊雞鴨魚這類當家食物,還有很多不確定因素。現實的情況是,直到現在,都還沒有一種人造肉能批量生產和獲得批准進入市場,更別提擺上餐桌了。
  • 人造肉、火箭餐廳,新物種大爆發,淘寶造物節到底在造什麼
    滿眼黃色幕布,一艘火箭立在中間,已停產5年的杭州鍋爐廠裡,瞬間恢復了昔日的生命力不知不覺,淘寶造物節已經來到了第四個年頭。相較前三屆,造物節依舊在不餘遺力展示「新奇特」商家的創意和夢想,變化在於,造物節的舞臺越來越大,不再僅是垂直領域的小歡喜,而是新潮前沿文化的引領者。
  • 「人造肉」將端上美國人餐桌:好處多多 價格不菲
    好處多多 價格不菲 聯合監管「人造肉」即將端上美國人餐桌據美國《科學》雜誌近日報導,實驗室培育的肉類產品,俗稱「人造肉」,很快就會出現在美國人的餐桌上。根據分工,FDA將負責監管制造人造肉所需細胞的收集、儲存和培育;而美國農業部主要負責食品的生產和貼標籤工作。實驗室培育出來的肉類有何特殊?為何需要兩大監管機構聯合監管?這種肉類在走向消費者餐桌的路途上,還會遇到什麼「攔路虎」?
  • 人造肉、火箭餐廳等上千新物種集結杭州
    火箭餐廳充滿未來科技感的「電子寵物狗」人造肉從人造肉開放試吃,到餐廳旁驚現火箭,再到「外骨骼機甲」來到軍訓現場……近一個月來,淘寶造物節每一個被劇透的腦洞都會引發一陣熱議一座頗具年代感的老工廠,門口掛起了「淘寶造物節」的燈牌、立起了火箭,廠房裡透明屏、柔性屏、無人機、極速3D印表機等一系列未來科技雲集,滿場形態各異的機器人在演奏、格鬥表演甚至畫畫,還有仿生機械鯊魚在魚缸裡遊弋;潮鞋與漢服比鄰而居,火鍋與棒棒糖跨界融合,榴槤和螺螄粉創意共生……即將於9月12日拉開帷幕的淘寶造物節,超過 1000「新物種」特色商品、400家淘寶神店在杭鍋老廠房
  • 美國在實驗室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這種人造「真肉」離餐桌還多遠
    美國在實驗室中成功培育出人造肉,這種人造「真肉」離餐桌還多遠人造肉顧名思義是指人為製造的肉類食品,在中國,人造肉其實早已是餐桌上的美食,最經內的做法就是大白菜炒人造肉,這種人造肉指的是大豆產品,加上麵筋混合製成的模擬肉感的「素肉」,其本質只是經過人為簡單加工混合製成的類肉產品
  • 國產素肉漢堡素肉月餅來了,「人造肉」成創業新風口
    中秋將至,植物肉初創企業珍肉將於節前推出「人造肉」鮮肉月餅的消息引發熱議。而半個月以後,在深圳的青苔行星素食餐廳裡,消費者花28元就能買到一個「人造肉」漢堡。最近一段時間,國內外多家企業相繼宣稱將上市各類「人造肉」食品,即將端上中國人餐桌的「人造肉」迅速登上微博熱搜,這也將成為國內市場中利用先進植物蛋白技術製作的新一代「人造肉」食品。國產人造肉即將上線鮮肉月餅是老上海在中秋佳節的傳統美食。
  • 人造肉新動態:雙塔宣布推出「豌豆蛋白素肉月餅」 與「珍肉」確立...
    9 月4日晚間,雙塔食品(以下簡稱雙塔)發布公告,宣布了兩個「人造肉」領域的新動態:近期經過持續合作研究,雙塔研發出了豌豆蛋白素肉月餅、豌豆蛋白素肉餡料部分產品。如今謎底揭開,珍肉的合作方正是A股上市公司「雙塔食品」,而關於首款「人造肉月餅」的新動態,36氪也將持續跟進。今年5月,美國「人造肉」龍頭Beyond Meat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股價大漲163%。這一成績刺激下,國內一批「人造肉」概念股隨之大漲,雙塔正是其中一員。
  • 種類單一、價格偏高 人造肉走上餐桌還有多遠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人造肉走上餐桌還有多遠最近一段時間,人造肉發展趨勢備受市場關注,這背後有特定社會背景。起先是由於歐美國家素食主義浪潮興起,植物蛋白肉食品大受消費者歡迎。同時,人造肉的出現也能緩解由於畜牧業發展帶來的資源消耗與環境保護壓力。
  • 中國人造肉企業盤點|素食企業開拓新業務,食客餐桌添新品
    人類史上第一塊真正意義上的可食用人造肉誕生於2013年,這塊由Mark Post博士研發的人造牛肉於當年在英國公開試吃。作為人造肉兩大分支之一的細胞肉,雖「出道」時間早,但價格高昂且生產不可控,目前難以在市場推廣。因此,現如今著名的人造肉公司都把生產指向另一種人造肉——植物性肉類,因其價格實惠,人們有能力購買。
  • 肯德基星巴克都賣起「人造肉」,植物肉距離你家餐桌還有多遠?
    就在本周,美國超市巨頭克羅格宣布在其1700多家門店引進植物肉,另一「人造肉」明星Beyond Meat則將人造肉漢堡送上沃爾瑪山姆店的高大貨架。圖/視覺中國當下似乎來不及計較價格和口味,因為人們需要蛋白質。相較之下,中國消費者的選擇可能要主動得多。
  • 中國首款「人造肉」月餅將面市,珍肉能否掀起國內市場新風口?
    中國的首款「人造肉」產品即將正式面市。國內首個「人造肉」品牌珍肉與老上海鮮肉月餅聯手,推出「人造肉」月餅,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這款新型月餅將會是一次傳統與現代科技文明的碰撞……人造肉早已是個屢見不鮮的話題。
  • 肯德基推出人造肉炸雞試吃活動 網友:讓人發胖難道不是油炸?
    當時,接受CNN採訪時的Kevin Hochman做出了這樣的表述,而在5月,Kevin Hochman還曾表示:「如果6個月前你問我,我肯定會拒絕,但現在我們正在跟幾家主要的人造肉供應商碰面,探討人造雞肉的可能性。」「真香現場」在變幻莫測的商業爭奪戰裡,時間就是生命,6個月看似很短,但足以把肯德基甩在隊伍的後面。
  • 肯德基上市1.99元「人造肉」雞塊,將來的我們還能吃得上真肉嗎?
    肯德基這次即將推出的植培黃金雞塊的嘗鮮價卻是1.99元/5塊,為何兩者價格之間有如此懸殊的差距?事實上,人們通常所說的人造肉,根據生產原料和技術的不同,分為了兩類,一類是「植物蛋白肉」,另一類是「細胞培養肉」。
  • 當我們在討論人造肉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熊貓說 作為食品領域的一個新品類,人造肉已經不是過往科幻作品中的「未來」食品,而是確實走進了消費者的餐桌熊貓資本俞一錕對人造肉-植物肉(Plant-based Meat)領域進行了一番學術論文式的研究。我們將研究內容進行整理,取其精華分享給大家。 1 產品定義——我們吃的人造肉是什麼?
  • 繼肯德基後,咖啡巨頭也正式推出人造肉菜單
    4月21日,繼肯德基之後,星巴克中國宣布與全球植物膳食品牌別樣肉客(Beyond Meat)、噢麥力OATLY發起「GOODGOOD星善食主義」行動,將於4月22日起在星巴克中國大部分門店推出一份新的基於植物蛋白的「人造肉」午餐菜單。菜單包含用植物肉做的經典千層面、青醬意面和美式酸辣醬大卷,另外3款燕麥飲品也將在全國門店推出。
  • 「烈火烹飪」下的中國式「人造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DoNews,作者丨單立人,責編丨楊博丞 「人造肉第一股」Beyond Meat的上市,為中國人造肉注入一劑強心針。一時間,「食品界新能源」迅速火上街。傳統素食企業紛紛推陳出新,初創企業來勢洶洶,資本也摩拳擦掌,奈雪的茶、喜茶、百草味等新消費品牌也相繼推出人造肉產品。
  • 5小時被搶空的KFC「人造肉炸雞」到底是個什麼鬼?
    近日,「肯德基推出人造肉炸雞」的消息刷爆了社交圈。據報導,8月27日,人造肉公司Beyond Meat和肯德基合作在亞特蘭大的一家肯德基餐廳測試推廣人造肉炸雞。該產品在不到5個小時內就被搶購一空。這款人造肉炸雞是由什麼製成的?和傳統炸雞有什麼不同呢?我們來一探究竟。人造肉炸雞是怎麼製成的?
  • 走紅的人造肉是個偽命題嗎?|礪石
    人造肉裡裡外外似乎都透露著市場風口的氣息,甚至有人說10年前錯過了網際網路,現在不能錯過人造肉了。不過也有專家發來預警說:「這是一場資本遊戲,人造肉就是個偽命題。」到底誰說的有道理?本文對人造肉的來龍去脈進行了梳理,以探求這場喧囂背後的真相。
  • 人造肉上餐桌 在安全質感風味間尋求平衡
    近一年來,隨著肯德基、喜茶、奈雪和周黑鴨等陸續進入「人造肉」市場,人造肉對於消費者而言已不再陌生。《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目前市場上銷售的人造肉產品超過300個,包括牛排、肉餅等品種,每500克零售價大多高於同類肉製品,有些人造肉的顏色、形狀與肉製品相比幾乎可以以假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