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說
作為食品領域的一個新品類,人造肉已經不是過往科幻作品中的「未來」食品,而是確實走進了消費者的餐桌。
近年來,隨著大環境的推動,包括國內 2019 年豬肉價格的上漲,在疫情期間人們對豆腐等肉類替代品的需求增加,國外人造肉公司上市,國內食品公司也相繼推出人造肉產品。風行一時的」人造肉「到底是創業投資的風口,還是只是一股虛火?有不少人懷疑,」人造肉「是不是一種變相的智商稅。
與其懷疑,不如深入其中一探究竟。熊貓資本俞一錕對人造肉-植物肉(Plant-based Meat)領域進行了一番學術論文式的研究。我們將研究內容進行整理,取其精華分享給大家。
1
產品定義——我們吃的人造肉是什麼?
目前人造肉主要由兩種路徑製造出來,一種是具有食肉特性的仿肉製品,以來源於大豆、小麥、豌豆等植物蛋白為原料,應用擠壓組織化技術,使其具備動物肉製品的質地和口感;另一種是從動物體內提取幹細胞,在生物反應器中培育試管肉,用動物細胞「種」出肉。下圖所示的,可能是大多數人眼中的「人造肉」。
但是目前,受制於法律法規、技術、成本等方面的因素,細胞培養肉很難推向市場,但植物肉的合成過往有很成熟的技術且有規模化的優勢。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所說的人造肉,實際上主要指的是植物肉(Plant-based Meat)。
人造肉因為富含大量的蛋白質,脂肪比較少,所以比較健康,可謂是「更健康更環保更可規模化生產的蛋白質產品」,這也是人造肉得以安身立命的核心意義。
「植物肉」不同於傳統的「素肉」,最大差異在於食品技術。傳統的素肉是大豆分離蛋白經初級加工的產品。而「植物肉」除了大豆成分,還含有小麥蛋白及豌豆蛋白。許多新一代植物肉(如 Beyond Meat)蛋白來源更加豐富,並試圖拉近和真肉的口感、視覺等差距。
研究顯示,真肉中蛋白質含量為 16%,大豆、豌豆中的蛋白質含量分別為 36.3%和 24.6%,日本的人造肉企業 DAIZ 發現 Ochiai 發芽大豆中蛋白質含量為 18%。從這一方面來看,大豆和豌豆所含的蛋白質是可以滿足人體所需,但是植物蛋白中缺乏真肉中特有的精氨酸。
2
為什麼開始吃人造肉?
人造肉的風靡也得益於消費者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一些改變。素食主義者對於動物蛋白替代的需求,人們對於健康新生活方式的需求等消費趨勢疊加,也直接導致人造肉的熱度上升。
最近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因素是疫情的影響,比如美國消費者在疫情期間,由於很多肉食工廠停工,動物性蛋白緊缺後被限購且價格上漲,植物性肉類替代品的需求大大增加。
今年第一季度,Beyond Meat 公司的淨收入比去年增長了 141%,股價從年初至今已經上漲了一倍多。其產品已進入全美 2.5 萬家雜貨店, 近期還宣布與食品分銷商西諾迪斯合作,預備進軍中國市場,大幅增加亞洲市場份額。事實上,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之前,人們對植物性肉類的興趣也處於上升趨勢。
根據尼爾森的數據,在新冠疫情來襲之前的 2019 年 12 月底到 2020 年 1 月初,植物性肉類的銷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 30%,而同期肉類銷量只增長了約 1%,消費者用腳投票給了植物肉產品有力的支持。
3
人造肉的市場有多大?
The Good Food Institute 報告稱,目前植物性食品的零售市場價值為 5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354 億元)。2019 年,植物肉佔據的市場價值為 9.39 億美元,相比 2017 年增長了 38%。IRI 統計的數據顯示,受冷藏肉類市場發展的影響,14%的美國家庭都在購買植物肉。
市場研究公司 Markets and Markets 曾表示,全球肉類替代品市場將穩步增長,將從 2018 年的 43.6 億美元增長到 2020 年的 50 億美元,2022 年將超 60 億美元,到 2023 年將達到 64.3 億美元。其中,亞太地區的肉類替代品市場規模增速最快,預計年均複合增長率可達 8%以上。
根據預測,在未來的 10 年,如果植源肉能夠佔據 10%的肉製品市場份額,全球將有1400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如果在中國市場能夠佔據 1%的市場份額,也將是百億級規模。
人造肉的消費群體有幾類:
1、素食主義者
2、健康飲食/彈性素食主義者
3、年輕嘗鮮消費者
市場玩家
國外
BeyondMeat
Beyond Meat 於 2009 年成立,於 2019 年 5 月在納斯達克上市,主要以純植物性原料製作肉食,其市值已達到 67.28 億,但 2019 年仍處於虧損狀態,達 1244 萬美元。截止 2019 年年底,Beyond Meat 生產的植物蛋白產品已進駐全球 65 個國家,約 7 萬家零售店和餐廳。
Impossible Food
美國人造肉企業 Impossible Foods 也受到諸多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的青睞。2020 年 3 月,Impossible Foods 宣布獲得 5 億美元 F 輪融資。數據顯示,自 2011 年成立以來,Impossible Foods 已經累計獲得 13 億美元融資。
Memphis Meats
Memphis Meats 是一家總部在美國的人造肉企業,主要利用生物技術誘導幹細胞人工培養人造肉。2020 年 1 月,Memphis Meats 獲得 16.1 億美元 B 輪投資。
國內
初創企業方面,自 2019 年以來,國內人造肉企業迅速增加。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人造肉企業約為 2000 家。今年 3 月,星期零宣布完成數千萬元融資,本次融資由愉悅資本、美國植物基投資機構 New Crop Capital 等機構共同投資。其中,New Crop Capital 曾經投資了 Beyond Meat,星期零也是其在中國的第一筆投資。另外還有齊善,鴻昶等傳統素肉企業,珍肉,Omnipork,Vesta,株肉和 HeyMaet 參與到整個市場中。
上市公司方面,2019 年 10 月 14 日,金字火腿表示已獲得植物肉生產許可證,已經開始生產。該產品由金字火腿與美國杜邦公司在中國的全資子公司共同研發。金字火腿推出的牛肉味植物肉餅原價 176 元,嘗鮮價為 118元/440g。雙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研製出首款以豌豆蛋白為原料的素食月餅,並且作為豌豆蛋白的核心供應商參與到整個市場的推動中。
餐飲品牌跨界方面,喜茶公司聯手國內人造肉企業星期零(STARFIELD)推出的人造肉漢堡「未來肉芝士堡」正式上線。更早之前,星巴克中國與 Beyond Meat 和 OATLY 發起「GOODGOOD星善食主義」行動,在星巴克中國大部分門店上市「植物肉」系列產品,肯德基宣布正式在中國開啟植物肉產品公測,推出植物肉製品「植培黃金雞塊」。
4
人造肉發展的幾個制約因素
1)價格高,廠商的成本也很高。喜茶的「未來肉芝士堡」售價25元,星巴克五款植物肉產品最低59元,奈雪的茶售價最低為48元。Beyond Meat 一公斤的價格超過了100元。金字火腿推出的牛肉味植物肉餅原價176元/440g,嘗鮮價為118元。
人造肉的成本過高是其高價格的主要原因,一是前期投入的成本太高;二是市場接受程度不高,無法大量生產形成規模效應。
2)口感。價格高的同時,人造肉的口感還沒有真實的肉類那麼好。尤其是之前肯德基推出的植物肉雞塊被很多消費者詬病,大多評價為「口感差」。
3)飲食習慣。中國肉製品消費市場 70%都是熱鮮肉和冷凍肉,而人造肉主要包括肉餅、香腸、肉丸等冷鮮肉,在中國人的飲食場景中適配性低。中國消費者的肉還沒有吃夠,對於替代品的接受度會更低。隨著中國整體消費水平的提升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中國對肉類消費數量在不斷上升。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肉類消費市場,2018 年中國肉類消費為 8829.6 萬噸,比 2017 年的 7100 萬噸增加了 1729.6 萬噸。中國一年的消費超過歐盟和美國的總和,但是,以每人每年的平均肉類消費量來看,中國為 50.3kg、美國為 98.6kg、歐盟為 69.6kg,這意味著中國在人均消費肉類產品方面仍明顯具有較大增長空間。
從符合中國胃的角度,開玩笑說,植物肉在國內的最大競爭對手可能就是中國千年傳承的「豆腐」。
5
投資分析
資本市場熱度依然不減,除了 Beyond Meat 上市之外,2019 年,李嘉誠旗下維港投資入股的人造肉公司 Impossible Foods 宣布,最新一輪融資籌得 3 億美元。該公司 2011年成立,至今已進行多輪融資,除了維港投資之外,比爾·蓋茨、瑞銀集團、淡馬錫都是其投資人。那麼我們會看重什麼?
1、在技術領域,是否有更好的產品的能力是現階段能讓更多B端和C端的觀望者入局的關鍵。能有讓消費者、渠道、合作品牌等滿意甚至是出乎意料的產品。我們會重點關注產品背後的技術能力以及技術到量產規模化的能力。
2、人造肉作為一種新品類,代表的生活方式的改變。但光說理念沒有用的,需要創業者能給到消費者更低決策門檻的產品。我們會看重創業者是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參與到人造肉市場中,也決定了公司未來能走多遠。
3、創業者和投資人的「傳教士」精神。國外已經獲得融資的人造肉項目,有一部分投資人非常具有共性:他們是素食倡導者和有社會責任心的富人。對於他們來說,這不僅僅是一塊高蛋白的植物蛋白肉,而更是推動「社會責任感」被更多人感知到的產品基石,食品屆的馬可福音。
6
衍生思考
熊貓資本內部有討論過人造肉的口味如何。結論肯定是——沒有肉好吃。
現階段來講,人們站在食物鏈頂端,會更傾向於肉食。現有的人造肉實際上並沒有肉好吃。那有個衍生問題,人造肉公司如何欺騙消費者的舌頭?讓人造肉的口感更好。
我們想到了一點,調味劑。除了人造肉本身的培養和技術進化外,調味劑是讓人造肉更好吃的關鍵。
在階段性的研究人造肉後,我們除了看好植物蛋白的未來,也很好看調味品市場的未來發展。當然,調味劑不僅僅應用在人造肉中,往本質看去,烹飪的最終結果是味道和口感,能把消費者喜歡的味道和口感固化下來並可以再複製的,必然是科技的能量。
我們需要向身價億萬的企業家學習,但我們的心態一定要放好,向他們學習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為下一個億萬富翁。
更多原創行業乾貨、投資人洞見歡迎關注
熊貓資本微信公眾號:pandavc
熊貓資本 把你當寶
熊貓資本成立於2015年,擁有人民幣和美元雙幣基金,主要關注新消費和AI科技創新等領域的早期投資機會。投資階段覆蓋天使輪到B輪,已投資摩拜單車、凹凸出行、親家數科、米麼科技、開雲汽車、盈合機器人、史河科技、江融信、寵物家、博茂餐飲、咚吃、費米子等數十個明星創業項目,摩拜單車、美團點評、菜划算等項目已有成功退出。熊貓資本連續獲清科2017、2018年度中國早期投資機構10強,連續獲投中2017、2018年度中國最佳早期創投機構TOP10、投中2017、2018年度中國最佳回報早期機構TOP10等榮譽。
熊貓資本堅持價值發現和精品投資,不盲從風口,通過獨立研究提前發現和判斷真正的投資機會。秉持「正心誠意,把你當寶」的理念,熊貓資本希望用資本助力中國的科技創新,讓世界更美好。
喜歡就給熊貓君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