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討論新媒體時,我們在討論什麼?——《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

2020-12-13 湖南24小時

(記者 黃旻)11月19日,在長沙舉行的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上,由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組織編寫的《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正式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新媒體的發展正呈現「工業化生產」、「生態圈發展」、「『破圈』傳播」、「泛娛樂化語態」等特點。

報告分為年度報告、行業報告、專研報告、融合精品分析四個章節,國資瀟湘記者梳理發現,報告不僅呈現了過去一年全國新媒體行業發展與主流媒體融合轉型的特點和亮點,對於媒體融合發展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也有獨到的見解與剖析。

1、 當我們在討論新媒體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一)大數據時代來襲 生產力放大N倍

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讓新媒體生產力被規模化釋放,新媒體內容生產邁入工業化時代。

新媒體內容生產邏輯由個體式內容生產轉向了工業化規模式內容產出,新媒體的內容生產力、質量把控力均得到提升。

(二)傳統廣告日薄西山 新商業模式崛起

隨著用戶紅利的飽和,傳統廣告模式、流量分成、會員付費模式進入瓶頸,新媒體開始探索多樣化贏利渠道。

新媒體平臺正在從廣告智能投放、精品定製內容生產、電商引流、線下活動、平臺轉型等方面探索商業可能。

(三)新媒體延伸產業鏈 平臺充滿「想像力」

新媒體已從單純提供內容的「媒體」,向產業上下遊擴展,負載著更加多元的功能,逐步形成生態圈。

以疫情期間為例,為了滿足大眾的線上需求,媒體紛紛上線多元化功能,例如在線教育,推動媒體平臺快速轉型。

(四)「破圈」傳播 用戶導向思維成主流

新媒體從內容生產到傳播方式,形成了越來越清晰的用戶思維。從用戶的興趣出發,重塑了生產和傳播流程,構建多樣的服務用戶的產品。

2019年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帳號入駐彈幕視頻網站嗶哩嗶哩,引領了部分主流媒體、傳統欄目相繼開通嗶哩嗶哩帳號。

主流媒體通過入駐亞文化社區、創新產品樣態與話語形式,積極向青年話語、青年文化靠近,努力實現報導文本同年輕用戶偏好的精準匹配,在移動社會化傳播中積極突破傳播壁壘與用戶圈層。

(五)嚴肅新聞「親民化」 娛樂平臺「也正經」

新媒體為貼合年輕人和大眾的興趣,呈現出泛娛樂化的氛圍,不僅增加了娛樂化的內容,新聞等嚴肅信息也正嘗試泛娛樂化的語態。

同時,在線娛樂平臺在疫情期間開始肩負起資訊平臺功能,逐步發展成為新型資訊平臺。

(六)疫情考驗 倒逼行業雲端「硬啟動」

疫情期間,傳媒行業的「國民總時間」得以重新洗牌,在線內容消費大幅提升,促使新媒體整體行業活躍度上升。

疫情考驗之下,讓媒體和眾多行業面臨雲端運行的「硬啟動」。伴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社會運行開始逐步適應雲時代。

(七)新媒體更加「自律自覺」

2019年至今,國家相繼推出了《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關於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極具針對性的管理規定,凸顯了政府管理者構建健康傳媒環境的目標。

在多年的高速發展和喧囂沉澱後,新媒體行業整體上也趨於自律,尤其是疫情期間,許多新媒體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開設疫情專區、開展公益項目、跟進疫情信息、建立闢謠聯盟,行業整體規範性、自覺性提升。

2、 媒體融合「融」得怎麼樣了?

《報告》進行了全國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現狀和重點問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

被調查的主流媒體94.26%都已設融媒體中心

央媒、省媒傾向於選擇新建;

縣媒則傾向重組;

市級媒體的融媒體中心建成度稍低。

主流媒體平臺的構建方式目前主要可以分為:

建設自有平臺、接入區域專屬雲平臺、接入央媒雲平臺三種。

調查結果顯示,建設自有平臺是媒體最主要的平臺構建方式。

其中,縣級融媒體中心承擔打通媒體融合「最後一公裡」的重任

目前形成了具有自主建設、垂直共建、跨界合作、區域協作、央縣聯動五種主要特色的建設模式。

且與央、省、市媒相比,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從業者對所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滿意度最高。

3 、媒體融合有哪些方面亟待「破題」?

當下各級媒體在融合發展中也正在面臨各有針對性的挑戰。

對於自身融合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和困難:

央媒認為需要完善考核與激勵制度;

省媒認為需要創新融合思維;

市媒認為需要政策扶持;

縣媒認為缺少人才以及培訓、提升的機制。

而在對媒體融合整體發展的問題與困難調查中,

缺少人才、技術落後、資金短缺也被認為是目前面臨的三個最大困難。

【來源:905交通廣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中國新媒體年鑑2019》發布
    11月19日,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開幕。本次大會將以「守正聚力 創新共融」為主題,大會發布《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中國新媒體年鑑2019》等新媒體行業發展最新研究成果。
  • 分組討論:汽車企業如何運用新媒體營銷
    下面是主題為「汽車企業如何運用新媒體營銷」的分組討論現場報導王盼盼:做整合營銷時應關注項目本身而不是一個作品【主持人:李潮(微博)】剛剛葉磊(微博)說我看了「致青春」,說「致青春」我好想不太能提出精神來,到底是我落伍了還是怎麼的。
  • 呂宇翔:一種「新媒體研究」的理論思考框架
    該框架以「媒介」為研究的核心;認為人類通過使用媒介而形成社會,社會通過媒介重繪人的認知,科技的發展促進了媒介形態的變化,而文化則是一個依靠傳播構建的相倚系統。由此而形成了媒介、人、社會、科技、文化五要素構成的研究架構,並以新舊媒介的演化構成了不同時代「新媒體研究」的立體圖樣。關鍵詞:傳播學 新媒體研究 理論框架 什麼是新媒體?它研究什麼問題?用什麼方法研究?
  • 《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19》有哪些重要結論?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日訊 由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組織編寫的《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19》近日在湖南長沙舉行發布儀式。作為一份媒體融合和新媒體發展的趨勢性、前瞻性、研究性智庫報告,該報告分為總體報告、行業報告、專研報告、媒體融合產品分析四個部分,其中許多數據、結論和觀點具有重要價值。
  • 中國社科院舉行2019年《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藍皮書發布會
    一年一度的《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發布暨新媒體發展研討會現在正式開始。《中國新媒體發展報告》是國內研究新媒體最早、最專業的年度報告,每年報告發布都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今年更是非同尋常,因為這是這部藍皮書的第十次發布。大家知道,這十年是中國媒體行業風雲激蕩、革故鼎新的十年,這部新媒體藍皮書成為新時代中國新媒體發展的見證者和記錄者,每年一版藍皮書單獨來看,只是一年來發展狀況的概述,但串聯起來就能看出來中國新媒體的發展脈絡。
  • 當我們討論社區團購時,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
    最近幾年,我發現了一個真理:越是熱門的、風口上的概念,雖然研究的人很多,但是反而不容易被研究透徹。準確地說,當市場上所有人都在研究一個概念或一種業態的時候,反而是整體研究質量比較差的時候,絕大部分觀點都是自相矛盾的,或者乾脆就是錯誤的。
  • 價值觀與亞文化:當我們討論青年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摘要]當我們提到青年時,出現在人們腦海中的詞語,既有「變革」、「創新」和「挑戰」,又有「矛盾」與「焦慮」,這表明,青年是活力與疑慮並存、充滿不確定性的人生階段。當我們討論「青年」時,我們通常討論的是什麼?
  • 2014年全國政務新媒體發展研究報告
    2014年全國政務新媒體發展研究報告新華網輿情監測分析中心主任段賽民(2014年12月25日)概述今天的我們都能感受到這樣的一個事實:飛速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以及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正在改變著信息流的傳播路徑,重構信息傳播格局
  • 我們,2019中國保險業新媒體影響力TOP10!
    12月30日,《中國銀行保險報》發布2019年保險業新媒體影響力榜單。新華保險官方微信獲得「2019中國保險業新媒體影響力TOP10」的稱號!此前,在國資小新(國資委新聞中心官方微信號)聯合清華大學新聞研究中心、清博指數發布的2019年11月中國企業500強新媒體指數排行榜上,新華保險官方微信排行第35位,在保險業中居於領先位置。
  • 當我們在討論人造肉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熊貓資本俞一錕對人造肉-植物肉(Plant-based Meat)領域進行了一番學術論文式的研究。我們將研究內容進行整理,取其精華分享給大家。 1 產品定義——我們吃的人造肉是什麼?
  • 什麼是新媒體?怎麼界定新媒體?
    什麼是新媒體?這個問題就像是什麼是網際網路一樣。新媒體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絕對的概念,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媒體的概念也會進一步延伸變化,但我們怎麼樣去定義並界定這種抽象化的概念呢?在這一篇文章中,我們先來看看「別人」都怎麼說,最後我在結合學術界的觀點和業界的實踐做一個統一的說明。
  • 2020年中國新媒體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中國新媒體行業現狀研究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認為,我國新媒體行業發展迅速,以極快的速度完成了對傳統媒體行業的積壓,截止**年我國新媒體營收規模已經超過傳統媒體,**年更是新媒體快速增長的**年,營收增長速度遠遠高於傳統媒體行業,到**年我國傳媒產業營收破萬億元,其中新媒體的佔有6000億元營收規模,按照截至**年**半年我國新媒體的發展趨勢,預計**年營收規模將破
  • 新媒體的社會語言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近年來,隨著社交網站互動功能的進一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整合不同的理論和研究方法,關注新媒體環境中的交際和互動行為。在本部分,筆者將聚焦新媒體的互動社會語言學研究所涉及的言語行為、面子及身份建構等關鍵議題,並討論所使用的研究方法。
  • 中國財經新媒體聯盟(FirstMedia)
    發起:中國財經新媒體聯盟,由中國最具影響力、品類最完整的財經傳媒集團---第一財經(CBN)發起,並聯合國內主要財經類新媒體共同成立的財經類自媒體聯盟,打造在中國財經領域具有第一影響力的新媒體航母艦隊。
  • 新媒體與大數據學術沙龍成功舉辦
    沙龍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輿情實驗室聯合中國社科院國家治理研究智庫、騰訊指數研究中心、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新聞與寫作》雜誌社以及中國輿情調查與研究聯盟成員機構共同舉辦,致力於聚合學界、業界及政府有關職能部門,搭建新媒體與輿情研究的大數據平臺,構建新媒體傳播力與輿情監測國家級權威評價指標體系。
  • 全媒派 | 彭蘭:新媒體研究中的傳播、關係與人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會涉及到很多的人際傳播,但在傳統的傳播學理論教材裡,這部分涉及得相對較少;群體傳播和組織傳播,更是在研究者眼裡被淡化了。不過,到了新媒體時代之後,不管你願意還是不願意,你會發現整個的網絡傳播或新媒體傳播中,這四種曾經被我們分開討論的「傳播」,它們的邊界變得不那麼清晰了,而是相互連通的。
  • 北京神飛航天應用技術研究院與中國保健營養雜誌社成立新媒體中心
    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神飛航天應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 周劍良;北京神飛航天應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毛宏偉;中國保健雜誌社執行社長薛仁;中國保健營養雜誌社副社長洪陽等。(趙文祥致辭)中國社科院健康業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北京神飛航天應用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周劍良表示,近年來,我國大健康產業呈繁榮發展之勢,2015年,「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2017年,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發展健康產業;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推進健康中國戰略被納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點工作。
  • 新媒體、自媒體、社會化媒體的聯繫和區別
    新媒體(New media)、自媒體(We media)和社會化媒體(Social media)都是當下大熱的概念,可它們各自的定義是什麼?又有什麼區別和聯繫呢?恐怕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2003 年 7 月美國資深媒體人 S Bowman 和 C Willis 聯合發布了名為「We Media」的線上研究報告。
  • 南方周末的新媒體探索
    變革——南周新媒體做了什麼?對於傳統媒體尋求突圍的方式,南方周末不止現在在尋求電視媒體的突破,南方周末新媒體也給了大家一些可借鑑的思路。南周的產品思路是:生產優質內容,並讓這些內容以數字媒體的形式得到最大傳播,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新聞資訊產品體驗。
  • 當我們討論COVID-19時, 我們在討論什麼?
    關於這場疫情對市場營銷的衝擊,在過去的60天裡,我們已經看到有無數的報告在更新。在迅速變化的市場中,沒有人有全部的信息,沒有人可以給市場「算命」,我們更希望通過我們的觀察和思考,激發市場同仁的思考或靈感。我們真正關注的是「我們到底可以做什麼」——每一次危機都一定蘊含著契機,這次也不會例外。新冠之危,難在無可比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我們試圖從過往去找到解決的經驗之道,比如2003年的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