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旻)11月19日,在長沙舉行的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上,由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組織編寫的《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正式發布,報告顯示,中國新媒體的發展正呈現「工業化生產」、「生態圈發展」、「『破圈』傳播」、「泛娛樂化語態」等特點。
報告分為年度報告、行業報告、專研報告、融合精品分析四個章節,國資瀟湘記者梳理發現,報告不僅呈現了過去一年全國新媒體行業發展與主流媒體融合轉型的特點和亮點,對於媒體融合發展面臨的困難與挑戰也有獨到的見解與剖析。
1、 當我們在討論新媒體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一)大數據時代來襲 生產力放大N倍
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讓新媒體生產力被規模化釋放,新媒體內容生產邁入工業化時代。
新媒體內容生產邏輯由個體式內容生產轉向了工業化規模式內容產出,新媒體的內容生產力、質量把控力均得到提升。
(二)傳統廣告日薄西山 新商業模式崛起
隨著用戶紅利的飽和,傳統廣告模式、流量分成、會員付費模式進入瓶頸,新媒體開始探索多樣化贏利渠道。
新媒體平臺正在從廣告智能投放、精品定製內容生產、電商引流、線下活動、平臺轉型等方面探索商業可能。
(三)新媒體延伸產業鏈 平臺充滿「想像力」
新媒體已從單純提供內容的「媒體」,向產業上下遊擴展,負載著更加多元的功能,逐步形成生態圈。
以疫情期間為例,為了滿足大眾的線上需求,媒體紛紛上線多元化功能,例如在線教育,推動媒體平臺快速轉型。
(四)「破圈」傳播 用戶導向思維成主流
新媒體從內容生產到傳播方式,形成了越來越清晰的用戶思維。從用戶的興趣出發,重塑了生產和傳播流程,構建多樣的服務用戶的產品。
2019年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帳號入駐彈幕視頻網站嗶哩嗶哩,引領了部分主流媒體、傳統欄目相繼開通嗶哩嗶哩帳號。
主流媒體通過入駐亞文化社區、創新產品樣態與話語形式,積極向青年話語、青年文化靠近,努力實現報導文本同年輕用戶偏好的精準匹配,在移動社會化傳播中積極突破傳播壁壘與用戶圈層。
(五)嚴肅新聞「親民化」 娛樂平臺「也正經」
新媒體為貼合年輕人和大眾的興趣,呈現出泛娛樂化的氛圍,不僅增加了娛樂化的內容,新聞等嚴肅信息也正嘗試泛娛樂化的語態。
同時,在線娛樂平臺在疫情期間開始肩負起資訊平臺功能,逐步發展成為新型資訊平臺。
(六)疫情考驗 倒逼行業雲端「硬啟動」
疫情期間,傳媒行業的「國民總時間」得以重新洗牌,在線內容消費大幅提升,促使新媒體整體行業活躍度上升。
疫情考驗之下,讓媒體和眾多行業面臨雲端運行的「硬啟動」。伴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社會運行開始逐步適應雲時代。
(七)新媒體更加「自律自覺」
2019年至今,國家相繼推出了《未成年人節目管理規定》《關於推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等極具針對性的管理規定,凸顯了政府管理者構建健康傳媒環境的目標。
在多年的高速發展和喧囂沉澱後,新媒體行業整體上也趨於自律,尤其是疫情期間,許多新媒體主動承擔起社會責任,開設疫情專區、開展公益項目、跟進疫情信息、建立闢謠聯盟,行業整體規範性、自覺性提升。
2、 媒體融合「融」得怎麼樣了?
《報告》進行了全國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現狀和重點問題調研,調研結果顯示:
被調查的主流媒體94.26%都已設融媒體中心
央媒、省媒傾向於選擇新建;
縣媒則傾向重組;
市級媒體的融媒體中心建成度稍低。
主流媒體平臺的構建方式目前主要可以分為:
建設自有平臺、接入區域專屬雲平臺、接入央媒雲平臺三種。
調查結果顯示,建設自有平臺是媒體最主要的平臺構建方式。
其中,縣級融媒體中心承擔打通媒體融合「最後一公裡」的重任
目前形成了具有自主建設、垂直共建、跨界合作、區域協作、央縣聯動五種主要特色的建設模式。
且與央、省、市媒相比,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從業者對所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滿意度最高。
3 、媒體融合有哪些方面亟待「破題」?
當下各級媒體在融合發展中也正在面臨各有針對性的挑戰。
對於自身融合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和困難:
央媒認為需要完善考核與激勵制度;
省媒認為需要創新融合思維;
市媒認為需要政策扶持;
縣媒認為缺少人才以及培訓、提升的機制。
而在對媒體融合整體發展的問題與困難調查中,
缺少人才、技術落後、資金短缺也被認為是目前面臨的三個最大困難。
【來源:905交通廣播】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