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0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開幕。本次大會將以「守正聚力 創新共融」為主題,大會發布《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中國新媒體年鑑2019》等新媒體行業發展最新研究成果。
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學院黨委書記 曾祥敏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
非常榮幸代表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發布《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2020》。在這裡,首先要感謝中宣部新聞局、中國記協對《報告》撰寫與出版的指導與支持,感謝各位撰稿專家的辛勤工作,感謝中國記協新媒體專委會各位成員的積極支持,同時,也感謝各媒體平臺和研究機構的支持與幫助。
《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是中國記協及其新媒體專業委員會落實中央關於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強新媒體服務引導,促進和推動新媒體新聞信息傳播事業健康發展的重點智庫報告。
2020年的《報告》在年度報告、行業報告、專研報告、融合精品分析四個章節的架構基礎上,結合2019年到2020年期間全國新媒體行業發展與主流媒體融合轉型的熱點、亮點與難點,在報告內容上做出更為翔實與豐富的拓展。第一章「年度報告」中的「總報告」,從中國媒體融合創新與新媒體發展的全局出發,對過去一年媒體融合生態與發展趨勢進行宏觀分析與把握,尤其是對我國各級主流媒體融合發展進行了問卷調研,獲得許多寶貴的一手數據,對於推進我國媒體深度融合發展具有參考價值。與此同時,本年度《報告》開闢「重點聚焦」章節,從媒介認知與評價、傳播行為等多個方面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報導這一重大現實課題。第二章「行業報告」在既有的技術篇、內容篇、體制機制篇、平臺篇以及用戶篇以外新增隊伍建設篇,聚焦新媒體人才隊伍建設問題,積極探索全媒體人才的培養發展之道。第三章「專研報告」在本年度融合創新實踐中具有代表性與影響力的細分領域中進行專項研究,從新媒體話題傳播、新媒體與社會治理等多個方面深入分析與探討。第四章「融合精品分析」聚焦第29屆中國新聞獎媒體融合獎項獲獎作品進行個案研究,對創作者進行了深入採訪,不僅分析研究產品特點、創作方法與理念,更深入挖掘產品生產背後的體制機制和傳播規律,為媒體從業者提供寶貴經驗借鑑和理念提升。
2020年《報告》中許多數據、發現和觀點具有重要價值。現擇其要分享:
根據「全國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現狀和重點問題調研」顯示,目前建設融媒體中心已經成為各級媒體融合發展的共識,「一專多能」的融媒體記者基本都參與一線新聞採編,縣級融媒體中心的政府服務功能、與上級媒體的聯動網絡搭建均按部就班地展開,且與央、省、市媒相比,縣級融媒體中心的從業者對所在媒體融合發展的滿意度最高。其中,被調查的主流媒體94.26%都已設融媒體中心,央媒、省媒傾向於選擇新建,縣媒則傾向重組,市級媒體的融媒體中心建成度稍低。主流媒體平臺的構建方式目前主要可以分為建設自有平臺、接入區域專屬雲平臺、接入央媒雲平臺等三種。調查結果顯示,建設自有平臺是媒體最主要的平臺構建方式,尤其省媒多選擇自建,而縣媒則多接入區域專屬雲平臺。
當下各級媒體在融合發展中也正在面臨各有針對性的挑戰。對於自身融合發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和困難:央媒認為需要完善考核與激勵制度;省媒認為需要創新融合思維;市媒認為需要政策扶持;縣媒認為缺少人才以及培訓、提升的機制。而在對媒體融合整體發展的問題與困難調查中,缺少人才、技術落後、資金短缺也被認為是目前面臨的三個最大困難。
各位領導,我們衷心希望《中國新媒體研究報告》能夠為推進我國媒體深度融合發展貢獻智識與借鑑,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
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院長 隋巖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大家好!
我代表項目組全體成員向各位奉上《中國新媒體年鑑》2019卷。到今天,新媒體年鑑已連續出版了兩部。2020年,我們不僅見證了全國人民抗擊新冠疫情的壯舉,也克服了年鑑編撰工作中前所未有的困難。在記協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在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各委員單位、各地方記協的大力協助下,在學界專家的鼎力支持下,經過九個多月的辛勤努力,我們再次向新媒體行業交上了這份沉甸甸的答卷。
我們在總結中國新媒體年鑑2018取得的成績的基礎上,著力聚焦5G時代新興媒體的再次變革與迭代,通過十大板塊內容,向讀者呈現了又一部全面客觀記錄新媒體行業發展態勢和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工作的大型資料性年刊。接下來,我向各位簡要匯報一下年鑑編撰工作的情況。
中國新媒體年鑑2019分為十個部分。一、中央領導同志與新媒體相關重要活動;二、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重要活動;三、中國新媒體大會記事;四、中國新聞獎媒體融合獎作品解析;五、中國記協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委員單位工作綜述;六、區域進展;七、人才教育;八、發展綜述;九、年度盤點;十、制度文件、書籍簡目。
新年鑑跟上一卷相比,呈現三大亮點。
一是重點更加突出,案例大幅增加。除了重點收錄重大事件如2019中國新媒體大會、新媒體專業委員會委員單位工作綜述、各地記協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工作等常規內容,今年特別添加了中央媒體、地方媒體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融合報導十大創新案例、中國新媒體公益十大優秀案例。全書幾百個典型實例不僅向讀者生動、具體地展示了2019年我國新媒體戰線取得的豐碩成果,同時增強了年鑑的感染力和影響力。
二是框架更加合理,內容新穎全面。既有中央領導同志有關新媒體的重要活動、新媒體專委會委員單位工作的詳實記錄,也有18所知名高校關於新媒體人才培養的簡要回顧與總結,更有四大國家重點實驗室展示、全國新媒體行業大事年度盤點、近5年有關新媒體的制度文件、新媒體相關書籍要目等;既方便讀者檢索查詢,又體現了年鑑作為新媒體行業大型工具書的多種功能。
三是呈現手段創新,融媒特色鮮明。不僅典型案例數量增加,而且大多附有二維碼或作品連結,讀者除了從文字了解作品概要,還可以直接通過手機掃描、點擊閱聽音視頻,感受新聞現場魅力。這使得年鑑的閱讀空間得以拓展,突破了以往紙媒的實際容量,立體性、延伸性、時代感都大大增強。
鑑往知來,忠實紀錄融合時代風雲變化;精耕細作,全面闡釋新興媒體發展態勢。我們期待下一部年鑑更權威、更全面、更前沿、更專業、更鮮活。我們將通過不懈的努力,繼續打造年鑑精品,不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最後,再次感謝中國記協及其新媒體專委會對我們的信任,感謝各委員單位
(責編:袁勃、李婭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