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搞機團第290期測評報告#
搞機型號:石頭掃地機器人 P5
搞機作者:超萌
推薦指數:★★★★★
機器性價比 :★★★★☆
前言
之前我曾經體驗過幾款掃地機器人,其中就包括石頭科技的產品(具體型號為S51),在這幾款品牌、造型、功能、價格都大不相同的幾款產品中,綜合體驗最好的就是石頭科技的產品,因此這次能夠成功申請到石頭科技的新品,我的內心還是蠻激動的,我很想知道這款新品相對於前作究竟有哪些升級和改進,也很期待它能夠進一步刷新我對掃地機器人的印象。
從P5的規格參數來看,其相對於S51的最大變化是軟體系統方面的升級,加入了智能分區、指定房間清掃、定時清掃指定區域等功能,硬體上則加入了可拆卸清理主刷和水箱水位控制設計,其他方面兩者基本相同,P5的最大吸力(1800Pa)甚至比S51(2000Pa)還要低上200Pa,話說回來,綜合體驗從來不是用一堆參數堆砌出來的,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才能見分曉。
開箱:P5家族化設計特徵明顯,是偷懶還是傳承?
產品做得是否用心,從外包裝上就可以略見一斑,石頭科技對旗下產品的外包裝盒還是蠻捨得用料的,硬質的產品外包裝盒外面還有一個厚厚的快遞箱,即使是遇上野蠻快遞也能將產品完好無損地送達用戶手上。盒子側面是產品的簡要參數介紹,從中可知我拿到的具體型號是P50,其中0代表其顏色是白色的。
具體的開箱過程略去不表,先來看一下P5的外觀設計,說實話我第一眼愣是看不出P5和之前用過的S51有何區別,兩者除了顏色不同(P5白色、S51玫瑰金),幾乎沒有不同點,認真觀察發現P5正面面板上的功能按鍵只有兩個(S51是三個),一個是清掃/開關機鍵,一個是回充/局部清掃鍵,另外P5外圍有一圈銀色裝飾條(上圖中燈光問題導致看起來更像金色)。看來P5依然延續了石頭旗下多款產品的家族化設計風格。
P5依然採用了當下先進的雷射雷達探測技術,在掃地過程中通過360°巡航環掃來實現全局高精度測距從而完成實時的地圖構建。你可以把它理解為P5的「眼睛」,P5就是通過這個雷射測距模塊來感知家居環境並實時繪製地圖來讓自己更高效的工作,不會迷路,也不會走冤枉路(當然,還得結合科學的算法)。
機身前方的開孔是揚聲器所在,石頭掃地機器人的人聲提示功能十分完備,很多操作都會有人身提示,而且,語音風格還可以在APP端選擇,風格多樣,偶爾換一個也是挺有意思的。
P5機身側面設計了碰撞緩衝器和兩個傳感器:回充傳感器和沿牆傳感器。這也是當下高端掃地機器人產品的標配了。
機身頂部的蓋板掀開後就可以看到塵盒所在,單手可以輕鬆取出並裝入,開機狀態下取出或裝入時候都會有人聲提示。P5的塵盒容積為460ml,相對於S51減少了20ml,實際使用下來沒感到有什麼區別,把149㎡(實際清掃面積在65㎡左右)清掃一遍,塵盒也裝不滿。這個塵盒設計也能輕鬆倒掉裡面的垃圾,不過那個HEPA濾網清理還是需要用到小刷子的幫助,看到小刷子在哪兒了嗎?就在塵盒旁邊的位置哦。
將P5翻個底朝天,依然是「原來的配方,原來的味道」,和S51機身底部設計毫無二致,從上至下依次是懸崖傳感器、萬向輪、充電觸片、邊刷、主輪、主刷等,不再一一介紹。
P5的邊刷依然只有一個,之前也曾體驗過兩個邊刷的掃地機,效果還不如只有一個邊刷的石頭,兩個邊刷反而會導致「矛盾」,P5的邊刷具備智能調速功能,正常模式勻速旋轉不會將塵屑打飛,高速模式則適用於沿牆清掃,能夠更好地清掃出犄角旮旯積聚的塵土。
P5的主刷是可以很輕鬆地從機身上取出,按住兩側的主刷罩卡扣(上圖橙色箭頭部分)即可取出主刷,取出後可以將纏繞在主刷上的雜物(主要是毛髮)清理掉。
P5也具備掃拖一體功能,令人欣喜的是P5的水箱容量提升到了180ml(S51是140ml),還加入了水量控制(兩個檔位),看來這次P5是著重加強了拖地功能,之前體驗過S51的拖地功能,如果拖地面積過大,會出現還沒拖完地水箱就沒水的尷尬,因此這次P5的容量加大和水量控制個人覺得是相當有意義的一個細節上的升級。
P5的充電底座也延續了之前S51的設計風格,其中電源線和充電座的接口設計依然在了底座側面,這個設計之前我就吐槽過,充電線耷拉在一邊,有時會阻礙掃地機進出充電底座。個人感覺設計在後方中間位置會更科學合理。
另外P5的充電底座本身較輕,只能依賴於底部的背膠粘貼來固定,如果用戶要更換底座位置,就比較麻煩了,如果不固定則又會出現掃地機將充電底座撞歪的情況。個人建議可以適當增加底座的配重,就像許多檯燈底座一樣。
體驗:整體體驗依然出色,新增功能也十分實用。
在實際體驗開始之前,先給大家看一個有意思的動圖,這是P5被我放置在客廳茶臺上的表現,藉助於懸崖傳感器的助力,P5在狹小逼仄而又凹凸不平的茶臺上左衝右突,就是不會掉到地上,這也是每次有朋友到訪時候,我向他們展示掃地機神器功能的一個必備節目了,每次朋友們都會感覺很神奇。在實際情境中,這個功能也可以保證掃地機器人在複雜環境中「獨善其身」,更好地保護自己。
P5的自動回充功能也十分完善,無論P5遠在何處,即使是充電底座「一在天之涯,一在海之角」,如果沒電了,它依然會「千萬裡,我追尋著你」,以最直接經濟的路線找到充電底座並開始充電,這個功能在實際生活中最大的好處就是它可以實現完全無人值守的掃地功能,比如我可以通過APP設定好定時清掃任務,然後就可以出門該幹啥幹啥了,P5會在設定好的時間自動啟動清掃,如果中間沒電了會自動回充後繼續清掃,清掃完畢也會自動返回充電。
P5的沿牆清掃能力較為突出,沿牆傳感器可以保證其不會像愣頭青一樣橫衝直撞,遇到牆角會迅速調整前進方向,當前方沒有牆角時候則會迅速拐彎清掃周圍地面,即使是因為慣性不能及時「剎車」,碰撞緩衝器也會保證P5不會受到傷害。
P5的越障能力也十分強大,石頭官方介紹其可以翻越2㎝高度的障礙,這個功能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很多人家裡的衛生間會和其他地方相比水平要低上一些,如果不具備越障能力,掃地機很可能會陷入其中「難以自拔」,這也是掃地機必備的自救技能之一,之前S51的越障能力就讓我刮目相看,這次P5依然延續了S51的強大越障能力。
不過,P5相對於前作S51,少了一個雷射頭壓力傳感器,這個傳感器可以保證掃地機在碰到頂部障礙物時候會判斷前方空間不夠,然後改變方向全身而退,沒有了這個傳感器的幫助,P5就有可能會一往直前的衝入沙發或者床下等高度較低的空間,增加了被卡主的風險。
這是經過一次全屋清掃後P5塵盒中積聚的垃圾,可以看出P5的清潔能力較為突出,塵盒中的垃圾多為塵屑、毛髮以及很多絮狀物,這是用笤帚等清掃不掉的細微顆粒物,其中HEPA濾網上也積聚了很多,塵盒中的垃圾可以直接倒入垃圾桶,而濾網上的垃圾則需要藉助刷子才能清理乾淨。不知道有沒有更好地塵盒清理方式呢?
OK,下面我說一下P5在軟體層面的相關體驗,P5依然沒有獨立的APP,需要藉助米家APP的接入,畢竟是小米生態鏈的產品,而米家對智能家居的整合也一直走在國內同類產品的前列,體驗也不錯。參照說明書上的介紹將P5和米家綁定連接即可,對於我來說這一步可謂是輕車熟路,沒什麼好說的。
這是連接好之後,APP端的功能界面,可供用戶設置的具體功能還是蠻多的,其中較為常用的比如定時清掃、指哪到哪等,清掃記錄和耗材維護也可以用戶更好地了解掃地機的整體狀態。
這是我兩次全屋清掃(第二次關閉了衛生間)後,P5在APP端的清掃記錄,因為我家處在整棟樓的拐角處,戶型不是很方正,整體布局也較為複雜,P5依然較為客觀準確地繪製出了我家的地圖,不過兩次好像方向不一致。從圖中也可以看出P5的清掃路線軌跡等信息,在較為開闊、遮擋物較少的空間,P5基本上是沿著「Z」字形軌跡清掃的。值得一提的是P5內置的電池容量依然是5200mAh的大容量,可以保證較長的清潔時間。
第一次體驗到P5的劃區清掃(指哪掃哪)功能,P5從客廳的充點底座出發,直奔目的地,清掃完成後又會自動返回充電底座充電。從APP端的軌跡來看,P5目標明確,軌跡規劃也科學、合理、高效,從P5前往和返回的路線就可以看出來。
在這次一周的體驗中,P5隻發生過一次原因不明的清掃中斷事件,我出門前啟動P5清掃,途中打開APP,發現P5提示清掃中斷(具體提示內容記不太清了),原以為P5是被困住了,只好遠程遙控P5暫停,回到家後發現這貨好好地待在書房桌子下,然後我啟動回充給你,P5竟然左支右絀找不到充電底座,最後我利用「指南到哪」功能將P5引導到充點底座附近,P5才順利返回充電。
總結:依然是我使用過的最好的掃地機器人
總體上來說,P5的延續了我之前體驗過的石頭科技前作S51的優良表現,其智能化程度比較高,已經達到了高度的實用化程度,不同於市面」上某些打著所謂「智能」噱頭其實是「智障的」掃地機器人產品,石頭的系列產品的智能化程度是我體驗過的多款同類產品中最高的,此次的新品P5在細節上的微調也是著力於增強用戶體驗,實際使用後,這寫細節的調整也確實帶來了更為實用、好用的體驗。
可以說,使用石頭掃地機器人來做清掃,是一種用過就回不去的美好體驗,如果你曾經受過其他掃地機器人的傷,或者想體驗一把高科技的魅力,我都建議你試一試這款石頭掃地機器人P5,相信你也會像我一樣會由衷感慨「科技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