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電視劇《小歡喜》火爆螢屏,劇中三個家庭、四個孩子的高考故事把中國家庭的教育焦慮暴露無遺。演員海清扮演的童文潔更是因為過於「真實」被網友戲稱為「我媽本媽」。
▲電視劇《小歡喜》情節
像中國絕大多數的父母一樣,她愛孩子,但面對「教育」這道複雜的應用題,他們不知道解題方法,只是拼命地在空白處寫「解」,卻始終得不了分。其實,這份生活交予我們每個人的試卷,解答起來也許並沒有那麼難。
▲黑龍江省雙鴨山市第一中學,高考理科升學率歷年保持在黑龍江省前五名。2017年在中國百強高中排行榜中排名55。
去年8月,黑龍江省重點中學、全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雙鴨山市第一中學,組織學生家長藉助升學e網通平臺提供的「網際網路家長學堂」(後簡稱「家長學堂」)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家庭教育學習活動。
一年過去,不少家長朋友都通過這場學習活動對孩子、對自己、對家庭教育有了全新的認識,他們放棄了批評、放棄了埋怨、放棄了漠不關心,選擇用認可、用理解、用陪伴填滿這份有關「愛」的試卷。
讓孩子成為他自己想成為的人,而不是你希望他成為的人
「飯做好、錢留下、人消失」,高二(23)班王同學的父親曾用這九個字形容他眼中孩子希望的父母。
他說沒有經過專業訓練考取上崗證就直接晉級做了家長,一路依葫蘆畫瓢、跌跌撞撞好不容易把孩子帶到了高中階段,本以為思想漸趨成熟的他們,會更理解和體諒父母,卻發現事實恰恰相反。
「火藥味充斥著整個家庭。」王爸爸說,不光是孩子難受,做父母的也覺得滿腔熱情無處安放,失落、失望、生氣……各種情緒交織在一起,常常壓抑得喘不過氣。
在「家長學堂」學習後,他才發現與孩子之間這種緊張的關係,主要是溝通的方式方法出現了問題。「專家在課上講的嘮叨式、催促式、專制式家長的做法我身上都有。我潛意識裡認為供孩子吃穿、養他長大、對他愛護有加,那他就應該聽我的話做乖孩子,這似乎更像一種交易,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關心他的內心世界。」
▲ 「家長學堂」部分課程截圖
反思過後的王爸爸開始轉變觀念,學著換位思考,學著嘗試溝通。「大事上掌握原則、不出格,小事上給孩子留出空間,允許他自由發揮,允許他犯錯,這樣才更符合孩子的成長需求。」王爸爸說,「家長學堂」打開了他在家庭教育這座大廈上的一扇窗,平等、尊重、理解就是照進他和孩子心裡的那道光,他希望自己可以成為紀伯倫詩中那把「無比穩定的弓」,讓孩子這支箭一路飛翔。
2.只要是有意義的事,再晚去做都是有意義的
高二(25)班胡同學的媽媽之前總聽人說孩子到了高中很操心、不好管,她當時並不理解,可當自己的孩子如約開始出現人們常說的那些青春期的表現後,才深知有些難題是逃不過的。
「學習成績不理想,性格也從初中時的開朗自信變得內向自卑。班主任多次找她談心開導,鼓勵她好好學習,但可能因為學習不得法,也可能因為努力不夠,始終沒太大改觀。」胡媽媽坦誠地表示,一個初中各方面表現都很優秀的孩子變化如此之大,家長是不可能不難過的,可她不知道怎麼辦。
直到在「家長學堂」聽了林志越老師和夏丁玲老師的課,她的難題才終於找到了稱意的答案。
▲ 「家長學堂」部分課程截圖
鍛鍊健身、培養酷炫特長、關鍵人物領路、多見世面開闊眼界……這些老師們課堂上講解的方法被胡媽媽一一實踐。她開始越來越多地鼓勵孩子,希望消除孩子的心理陰影;她帶著孩子去參加社會活動,循序漸進地教育孩子;她以身作則,希望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驚喜就在這一天天的等待中出現了。
「突然有一天,孩子說物理課上有個知識點不會,問老師解決了,有不明白的問題也時常向同學請教。現在班裡發生什麼事也會告訴我們,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胡媽媽說,看到孩子向著好的方向邁進她很激動,這得感謝「家長學堂」。
3. 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掌握在執政者手裡,不如說掌握在父母手裡
「爸,我以後想當個企業家!」
「好,好,好。」
「真的,你別敷衍我。」
「好,那你說說為什麼?」
「因為我是領導型、活躍型的人。」
第一次從兒子的口中聽到「領導型、活躍型」這兩個詞時,高一(1)班李同學的父親說自己很詫異,因為在他們那個年代從來沒有聽人提過。仔細問過孩子才知道,那天學校高一寄宿班的兩位班主任帶著學生一起進行了生涯規劃綜合活動,孩子通過九型人格測試了解了自己的性格特徵和職業方向。
▲ 雙鴨山市第一中學某堂生涯規劃班會課,圖片雙鴨山市第一中學微信公眾號
這次對話給李爸爸帶來很大衝擊,他發現孩子現在需要的不再只是吃飽穿暖,未來發展、人生目標、個人價值……這些看似遙遠卻近在眼前的命題,孩子同樣渴求獲得他的意見和指導。
那之後,李爸爸在班主任的推薦下開始在「家長學堂」自學有關生涯規劃的課程。「新高考的特點、高中生涯教育的模型和思路、高中生選科決策、生涯教育實踐,真正學了之後才知道這些課程對孩子有多重要。」
▲ 「家長學堂」部分課程截圖
李爸爸說,現在他對「父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這句話也有了全新的理解,這不只是一句空喊的口號,「我們應該肩負起孩子的未來,讓孩子有一個健全的人格,正確的三觀,較強的學習能力,幫助他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成為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4. 教育之道無它,唯愛與榜樣而已
在中國社會,教育總是被粗暴地分為西式教育和中式教育,而這樣的教育模式通常多指的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生活教育的重要性總是被提及,卻很少被重視。
但在雙鴨山市第一中學看來,家庭教育是學校和老師不能替代的至關重要的教育,沒有家長的改變和配合,學校和老師即使付出了十分的努力,在學生那裡也只能收到三分或五分的成效,而這就是學校決定花費大力氣開展學長學堂工作的最直接的原因。
「幫助每一個家庭認知和把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與方法,使學生成長為健康、堅強、快樂的人,成長為大寫的人,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雙鴨山一中政教處主任周亞凡用學校的「道義」和「社會責任」來形容這份工作。
過去一年,學校安排專職教師負責家長學堂工作,班主任直接與家長溝通交流,每周要求家長學習固定的「網際網路家長學堂」線上課程並提交反饋報告。今年8月,學校將這些反饋報告和優秀案例彙編成冊,並首次將其納入學年總結刊物中留檔。
▲雙鴨山市第一中學年度刊物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與這個世界相處的方式,而我們要做的,只是找到與孩子的相處方式。就像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說的那樣:教育之道無它,唯愛與榜樣而已。
升學e網通將一直用網際網路教育促進高中生更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