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南瑤族自治縣,坐落於廣東省的西北部,有著「百裡瑤山」之稱。在這裡,到處都是瑤家村寨,有風情濃鬱的瑤族風味,有連綿百裡的高山峻岭。
△ 圖上依次為盤王節「耍歌堂」 、色彩豔麗的瑤族服飾 、海拔八百多米的「千年瑤寨」
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當地所有學校教育工作者頭疼的問題,而作為全縣唯一的一所普通高中——連南民族高級中學,學校還面臨著優秀生缺乏、生源素質整體不佳、優秀師資短缺等問題。
△ 連南民族高級中學校門
在這種教育環境下,如何利用智能信息技術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智慧學習環境和以教師為主體的智慧教學環境,如何將學校建設成為「處處能學,時時可學,人人都學」的智慧校園,成為該校校長朱國河一直在思考和謀劃的學校發展戰略問題。
△秀麗幽雅的「弘毅亭」苑
△充滿藝術情調的「音樂廣場」
2018年11月12日,朱校長第一次接觸銘師堂教育,就對升學e網通平臺的內容資源非常感興趣。朱校長說:」我們縣城的學校和農村學校的數學教育和科學教育是十分落後的,我們迫切需要運用網際網路的力量,讓我們的孩子有機會接觸到更多優質的學科教學資源。」
之後學校便與銘師堂教育達成深度合作,共同籤署樣板校戰略合作協議。朱校長希望藉助銘師堂教育的優質資源,把學校構建成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智慧型校園,通過升學e網通平臺改變學生和教師保守的教育習慣和方法。
在樣板校籤約儀式上,朱校長還特地向銘師堂教育贈送了專屬於瑤族地區的國家非物質遺產—瑤族刺繡,希望通過雙方的努力,一起讓更多瑤族的學生享受到更多更優的資源。
△ 連南民族高級中學贈送給銘師堂教育的瑤族刺繡
了解到銘師堂教育的樣板校——珠海市一中平沙校區,在智慧校園建設方面做的比較成功,2019年10月25日,朱校長特地帶領學校幹部赴珠海市一中平沙校區學習取經,重點參觀了升學e網通在平沙校區的落地使用情況。
為了將升學e網通平臺的應用發揮的更好,回校後,朱校長針對本校情況專門制定了《連南民族高級中學關於進一步加大升學e網通應用力度的決定》。
△朱校長與工作人員的微信對話
該決定指出,學校將成立升學e網通平臺深度應用領導小組,緊緊圍繞師生應用為核心,建立相關的工作職責。包含制定本學年的平臺應用計劃,建立平臺應用的教學組織和相關的激勵機制,設施設備保障等各個方面。
領導小組下設七個工作小組:
1.年級組:負責日常機房安排以及周末寒暑假的作業安排和布置,同時對重本和本科生培養對象進行針對性輔導;
2.學科備課組:負責集體備課,提前研究平臺內的課程內容,根據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布置個性化的提分輔導,同時做好督促工作;
3.課程處: 負責安排好機房課程表,發布作業通知,做好平臺內學習數據統計;
4.教務處:負責跟蹤調查各年級學生在應用升學e網通平臺後的教學質量變化情況,及時做好分析工作;
5.科研處:負責做好教師觀課學習督促工作,要求教師通過升學e網通平臺觀摩錄像課,通過模仿借鑑,不斷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水平;
6.網絡中心:負責完善校園網絡建設,做好後勤保障服務,為年級組、班級和備課組做好技術支持工作;
7.生涯規劃指導中心:負責利用好平臺開展心理諮詢、生涯規劃、志願填報等指導工作。
為了有效激發老師應用平臺的積極性,學校還制定了平臺應用績效考核制度,建立了升學e網通平臺應用規劃、執行、監督,反饋、獎勵的一整套運行機制。
在教學提分層面,學校藉助升學e網通平臺,建立「老師先選,學生再做」的個性化提分輔導。學科組通過集體備課的方式,事先研究好適合學生的相關視頻和練習,再根據各班的學習進度,布置適合本班的學習任務。同時將學校機房充分利用起來,每天的第一、二節晚修分別安排兩個班級的學生到e網通課室學習,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並安排老師進行輔導。
為了激勵學生去使用升學e網通平臺,學校每季度都聯合銘師堂教育舉辦表彰大會,對使用時間長、提分快的學生進行表彰,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廣大學生充分利用好升學e網通平臺。
經過半年的有效監管和培訓,現在老師和學生們逐漸習慣了網際網路的教學方式。
高一(7)班的鄧同學說:「在升學e網通上我看的比較多的學科是地理,因為有時候老師在課堂上講的知識難以理解,包括洋流圖什麼的一些必考的圖和知識點,當時在課堂上沒有聽懂,課後就去升學e網通上學習,給我幫助非常大,最近的周測我發現成績明顯提高了。」
對於課堂上難以理解的知識點,課後進入e網通平臺進行再次學習補充,已經成為連南民族高級中學的一種特色化教學方式。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是順應智能環境下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朱國河校長曾表示,在「網際網路+教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學校希望與銘師堂教育一起在智慧教學、智慧學習、智慧輔導、智慧作業、智慧評價、智慧研訓、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學生心理健康指導等方面逐步建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環境,提供精準的教育教學服務,滿足偏遠地區日常教學的定製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