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但凡說起上海本幫菜,總是會有紅燒肉的名字。
無論是被吐槽的美食紀錄片,還是明星們真真假假的八卦新聞,都會跟紅燒肉扯上關係。
上海人確實愛吃肉,但對紅燒肉也沒熱愛到那種程度,畢竟還有炸豬排、腐乳肉、糖醋小排……
但最令人念念不忘的,還是那塊柔軟濃鬱的蔥烤大排。
它不僅僅帶來了味蕾上的愉悅,更是保留了獨屬於上海人的時光記憶。
01
大排,上海第一「菜」
顏色深、味道重、能下飯,大排在上海人的生活中,曾經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但又很難一句話說清大排在上海飲食序列中的地位。
它不是端得上席面的大菜,很少有正經的大飯館會把「紅燒大排」「蔥烤大排」當一道大菜售賣。
但它確實是上海人家的日常,食堂裡、麵館裡、自家廚房裡,總是少不了大排的蹤影。
▲同濟大學的大排相當有名。圖/魔都吃貨小分隊
在食堂,大排沒有紅燒肉貴,又比炒肉絲、炒肉片之類的菜實惠,畢竟那些菜要盛到飯盒裡才能確定有多少肉,而大排就是實實在在的一塊肉,一頓滿足肉慾。
在家裡,在白白的米飯上,放上一塊顏色鮮亮的大排,再澆點湯汁,在肉食不充裕的年代,足夠令人記憶深刻。
甚至一些家庭的年夜飯裡,都會出現大排的身影。
作為上海人的第一「當家菜」,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排的名聲確實很大,很多外地人到了上海,都要吃上一碗大排面。
在當時,大排甚至還成為上海的一種美食形象與文化,對外輸出和傳播。
上世紀90年代中早期,遠在北方沿海的大連,就受到上海大排面的影響,用北方的拉麵做面底,用大排做澆頭,創造出在北方不多見的豬肉拉麵。
直至今天,大排面、大肉麵仍然是大連拉麵館裡翻牌率最高的單品。
當然,除了上海,包郵區的很多地方都有大排的存在,最常見的就是紅燒大排,也有蘇州人最愛的面拖排骨,一種有些類似於炸豬排的存在。
西南內陸的貴陽,也有吃大排面、大排粉的習慣,它的大排緣起於抗戰期間內遷的冠生園。
▲貴陽大排面
02
到底什麼才是「大排」?
在包郵區大排很常見,但是到了北方,大排就不多見了,於是很多人也會疑惑,這大排到底是豬身上的什麼部位?
按照國家標準 GB/T 9959.3-2019 中所表述的,大排是豬的第五、第六胸椎間至腰薦椎的連接部位,距脊椎骨下4-6釐米平行切下,是帶脊的部位肉。
好吧,國家標準說得很嚴謹,就是不太好懂。
翻譯一下,豬脊椎骨內側的條狀嫩肉,我們叫它裡脊,它幾乎是豬身上最嫩的肉了。
而在脊椎骨的外側,也有一塊瘦肉,我們通常叫通脊或者外脊,相比於裡脊,它的肉質要稍微老一些。
如果在分割豬肉時,將外脊肉連帶部分脊骨一起切下來,就成了我們所說的大排,它通常就是一大片。
這種豬肉的分割方式與食用方法,在中國古代似乎並不常見,在《隨園食單》等著作中,也並沒有大排的蹤影。
那紅燒大排、蔥烤大排這些菜到底是從哪兒來的呢?
似乎可以從這兩道菜的近親——炸豬排中得到答案。
▲維也納炸牛排
炸豬排是海派西餐的代表菜式之一,它的原型其實是源自於奧地利的維也納炸牛排。
傳入中國之後,因為成本和口味等原因,便用豬排代替了牛排。
其實,就算在歐洲,豬排也成為維也納炸牛排的普遍替代品,畢竟豬排便宜。
根據現有資料推斷,上海人除了將炸豬排改良,加入獨一無二的辣醬油以外,很可能還將豬排與中餐做法融合,創造出了紅燒大排和蔥烤大排。
03
紅燒和蔥烤,大排界「雙雄」
大排雖然不是大菜,但做起來也頗費工夫。
選兩釐米左右厚度的大排,最好邊緣帶一段肥膘,這不多的脂肪,給原本偏瘦的大排,帶來了不同的豐腴口感。
洗乾淨之後,用刀背或是松肉錘仔細地將大排敲打一遍,使它的纖維斷裂,這樣入口才不會太柴。
敲好之後的大排,用醬油和料酒醃好。
紅燒大排是食堂最常見的做法,將醃好的大排裹上麵粉,入油鍋炸,麵粉表面發脹,大排看起來會更大,賣相更好。
然後再用濃油赤醬來紅燒,燒好後的大排絕對是食堂裡最靚的仔。
如果到了講究的麵館或者家裡的廚房,蔥烤大排就是第一選擇了。
蔥烤大排,不是「烤」大排,原來的字應該是「」,本意是慢慢地用文火燉,小火收幹、濃厚入味的過程。
這種說法是源自於寧波,比如「寧波烤菜」,就是用天菜芯加入調料,小火慢煨,至菜完全軟塌入味。
在上海,還有類似的「蔥烤鯽魚」。
至於蔥烤大排,除了大排,很重要的就是蔥,小蔥和大排的比例,至少要達到1:1。
油鍋燒熱之後,先下入捆好的小蔥。煸蔥需要耐心,火不能太大,要一直把蔥煸到幹而不焦。
煸好蔥後,將炸好的大排放入鍋內,再加入調料和水,燒上二三十分鐘,燒到筷子能夠輕鬆穿過大排。
然後大火收汁,就能起鍋了。
收汁一定不能把湯汁收得太幹,這燒大排的湯汁,無論是用來拌飯還是拌麵,都是極品。
還有那些烤到黑亮的小蔥,吸飽了油脂和滋味,特別特別香。
大排這東西,今天看來不昂貴、不稀奇,卻是在缺少油水的歲月裡,對平淡生活的一種恩賜。
就算到了現在,這油光閃亮、肉香四溢的大排,也難以令人 Say No !
END
來源 : 公眾號 "三個料理人"
編輯 : 劉海波
審校 : 娜拉
現微店購買《作家文摘20周年珍藏本》+《作家文摘25周年珍藏本》組合套裝,立減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