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東新區首批夜經濟示範點開張
「走,擺攤去!」仿佛一夜之間,「地攤經濟」成了全民共議話題,上班族、寶媽、小店主等紛紛加入「地攤」大軍。
「允許地攤」不是「地攤無法」,在火熱現象的背後,怎樣合法擺攤,權宜盤活經濟和帶來的擾民、衛生、佔道等問題,鄭州鄭東新區給出了探索經驗。6月3日晚,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來到多個街頭地攤探訪。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 付雨涵 通訊員 任雨萱/文圖
【現象】
退掉商鋪來擺攤 「只要不影響交通,現在沒人攆你」
「短的10元一件,長的39元啊。」晚上6點,在客文一街鄭州圖書館對面,做服裝生意的王佔軍第四天「圈地」出攤。和他一樣的,還有十多人。
「只要不影響交通,現在沒人攆你了。」王佔軍講述,他原本在祭城菜市場附近開了一個小服裝店,年前剛花費10萬元進行一番裝修,並預交了三個月租金,春節的一場疫情徹底打亂了他的生意。「全都打水漂了,賠了十來萬。」 家中窩了倆月,正在思考要不要改行時,「成都允許擺攤」的新聞讓王佔軍看到了希望,他退掉店鋪,找出存貨,在客文一街人行道上,開始擺攤售賣,「這裡擺攤的都是自發形成的,生意湊合,平均一天一兩百,沒有額外支出,顧得住基本生活。」 王佔軍只是鄭州數萬擺攤族中的一員。地攤火熱的同時,投訴也多了。「地攤放開了,路兩邊都是擺攤的,出行真難。」二七區賀江路佛崗新居市民常先生向記者抱怨,擺攤可以,規劃一下,不能太影響居民出行吧。二七區祥雲路上,沿街叫賣燒烤的比較多,夜深散場時,一地狼藉,「以後擺攤合法化了,這也太嚇人了吧。」還有中原區洛河西路夜攤,各種叫賣聲不絕於耳,不乏隨身攜帶「小喇叭」的,「高樓上都是居民,二半夜還不消停。」附近居民有意見…… 投訴歸投訴,在允許擺攤的大環境下,執法人員也是一肚子苦水,「管吧,罵聲一片,說你不支持國家政策了,不給老百姓活路了,不管吧,眼看著他跑大馬路上,確實給他人帶來不便了。」執法人員說,他們目前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要不是太過分,就先這樣等待政策落地。
【探索】
鄭東新區首批夜經濟示範點開張 「讓出商圈街區資源,允許地攤進駐」
允許擺攤,地攤該咋擺?如何權衡盤活經濟活力和城市有序管理之間的問題,各地都在做探索。近日,鄭東新區首批夜經濟示範點開張了,政府委託商圈管理方讓出街區資源,開放攤位,發展夜經濟。
6月3日晚上8點,龍湖裡夜經濟示範街區正式啟動,作為鄭東新區打造的首批夜經濟示範點,當天晚上吸引了5000餘人「夜逛」,記者在現場看到,昔日寬闊的街區,如今擺滿了飾品、鮮花、包包、玩偶等50餘個攤位,就連書法大師,都「下凡」來趕人間煙火了,轄區龍湖辦事處考慮到市民夜間消費習慣、遊覽觀光和閱讀文化等需求,打造了包含「夜購」時尚消費、「夜遊」主題觀光、「夜娛」文化體驗等一系列娛樂體驗場所,能夠同時滿足群眾對社交、休閒、健身、知識提升等不同娛樂需求。 「我們拿出了一部分街區資源,免費提供攤位、桌椅檯燈、經營場所,讓符合我們街區特色的小攤位商家進駐,刺激疫情後的市場經濟,提振消費信心。」龍湖裡運營方董事長劉鵬閣介紹,「地攤集市」計劃開放到10月15日。 位於農業南路商鼎路的樂享城,也是東區首批夜經濟示範街區。55個攤位依次擺開,日用百貨、電子產品、冰糖葫蘆……吸引了附近居民來此「閒逛」,攤位是固定的,擺攤人是流動的,考慮到群眾多樣化、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需求,運營方除了現場免費提供攤位之外,還引入了樂隊獻唱、抖音網紅達人直播、燈光秀等文化元素、時尚元素,努力構建集飲食、遊玩、購物、娛樂、展覽、演出等多個業態合一的夜間消費特色街區,讓「夜經濟」發展更加有序。 「不佔道,不擾民,新增的地攤和這裡的商業街有效補充,飯後來逛逛,確實很不錯。」前來閒逛的市民侯女士表示。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為讓管理更有序,東區示範街區目前依託商業街區來負責管理地攤、集市,攤位的申請和經營均是免費,轄區辦事處配合進行監督管理。 無獨有偶,在全國近30個城市宣布「允許擺攤」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管理的精細化,如福建福州的達明路街區,升級完成後變成了步行街,別怕食材不衛生,這裡的商家實施統一管理標準,經過專業培訓和考核並籤訂承諾書後才允許進駐。
【說法】
「柔性執法」不是「放任不管」 地攤最體現城市智慧管理能力
地攤,的確讓城市更有煙火氣。
中央文明辦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已明確要求不將佔道經營、馬路市場、流動商販列為考核內容,促進恢復經濟社會秩序、滿足群眾生活需要。 而各地的探索,也在給「煙火回歸」尋找一個更合理合規的方式。 「國家促進地攤經濟的主張,是為了促進就業,發展地方經濟。特殊時期,執法部門和民眾應該給予適當寬容。」鄭州大學社會學教授張明鎖認為,但這種「柔性執法」和「寬容」,並不是「放任不管」,更不能「一守就死,一放就亂」。 「什麼是城市形象,老百姓滿意才是最好的形象。」在張明鎖看來,地攤是最能體現城市管理智慧的,政府可以進行有序引導,劃區域、限定時間、活躍步行街等來給予寬鬆的地攤經濟氛圍。 同時,他認為,擺地攤不能成為臨時之需,在做好管理的同時,應當成為城市標誌性措施長期存在。「城市的核心就是人,沒有人氣,再多高樓大廈都是要被廢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