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還得站好最後一班崗,一大早在辦公室聽到幾個同事聊起春節拜年。
胖子和張小睿是90後,就從來沒有在春節時給父母和長輩磕頭拜年,也沒有給過世的祖先磕頭祭拜過,邊上的幾個90後也是這樣。
胖子是北碚人,張小睿是忠縣人,2人是重慶不同區縣的,重慶人拜年都是這麼隨性嗎?難不成現如今不興拜年了,筷子俠有些著急。
筷子俠剛工作時北方同事多,知道北方人拜年都要規規矩矩磕頭的,家家戶戶在大年初一都要給長輩磕頭,那儀式馬虎不得。
這些年,隨著溫飽問題解決,全面小康到來,物質問題基本解決了,但是,總覺得生活還缺少什麼,覺得生活沒勁。
「頭頂三尺有神明」。人應該是有敬畏的,敬畏往大的說是一種信仰,往小的說是一種價值取向。
有人說中國人沒有信仰,所以生活沒勁,所以不知敬畏。筷子俠以為,中國人絕不是沒有信仰。
小時候看到「天地君親師」的牌匾,長大後知道中國人幾千年的傳統,遵循天地自然、忠誠君主、孝順父母、愛戴師長,這些難道不是中國人的信仰嗎?不是中國人的價值取向嗎?
「百善孝為先」,讓春節給父母拜年成為1年中行孝的第一件事豈不是很有意義。
回想許多人已經不正經給父母拜年,傳統文化逐漸丟失,豈不悲哉。
學會正確的拜年姿勢,即是行孝,又讓生活充滿儀式感,讓生活有意義。
大年初一起床後,在客廳或者堂屋,父母(或者爺爺婆婆)坐於正中,子女及孫輩依次磕頭拜年。

磕頭時,屈膝跪地,抱拳,由下至胸口,說出祝福的話語(「祝***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身體安康」之類),然後推出,雙手按地,頭磕到地上,動作要慢,神態恭敬。
磕頭拜年後,長輩要發壓歲錢紅包,意為壓住邪祟,一年都有好運氣。
除了給雙親及爺爺婆婆(外公外婆)拜年外,春節還要給其他親戚朋友拜年,這些又有什麼講究呢?
晚輩給長輩拜年需要行作揖禮,男女手勢各不相同,這和男左女右的傳統一脈相承。這種禮儀亦可用於下級向上級。

晚輩給長輩拜年:雙手抱拳前舉,抱拳時,男子右手成拳,用左手包住;女子則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壓手。行禮時,拱手齊眉,上下加重搖動幾下,重禮可作揖後鞠躬。

平輩間拜年:抱拳拱手,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鬆緊適度,拱手自然於胸前微微晃動,不宜過烈、過高。
拜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講究的是一種禮儀,傳達的是一種教養,紅包只是心意,討的是喜氣,送的是祝福,千萬不可加塞厚禮,讓這禮儀儀式變了味。
儀式是我們升華情感的通路,快過年了,有意義的生活就從過年拜年儀式開始吧。
文/筷子幫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