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日茶道展演進浙江師範大學:學日語文化 強民間交流
左手託杯,右手輕轉,兩圈過後,茶杯花紋面背臉向外,空白面則朝嘴而抿,先嗅茶香、觀茶沫,再細品三口半的抹茶滋味,輕拭杯沿茶漬,又將茶杯逆時針旋轉兩圈,將茶杯按花紋面遞還茶師……
近日,日本裡千家流茶道終生師範、正教授山岸芳子一行五人來到浙江師範大學,在裝飾著豔麗和傘、和服的日式房間,帶來了正宗日本茶道展演。
衝茶識禮:嚴謹規矩帶來的別樣體驗
「日本抹茶微苦,品茶前,客人一般要在左手掌心,細心用楊子(類似特質竹籤)先切食甜品羊羹,以此中和,亦避空腹品茶傷胃。」開演前,82歲的山岸芳子精神矍鑠,一邊講述茶道文化,一邊靜候桌旁,指導兩名弟子久保由美子、小方菲琳進行茶道展演。
久保由美子身穿素色和服端坐著,先拿紅色茶巾慢慢擦拭茶具,後用竹製茶刷清洗茶碗,再持杓取茶少許,輕輕點放入罐,後手把茶刷,細細勻茶,讓罐外空氣充分進入抹茶中,最後傾瓶衝泡,瞬間生起滿杯綠沫。
「茶具並非因髒而洗,而是象徵著洗走心靈汙垢。」山岸芳子解釋說,正如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所言:水與湯可洗淨茶巾與茶筅,而炳杓則可以洗淨內心。
「日本茶道十分重視儀式化過程。茶人要在完全平心靜氣之時,才能開始泡茶。客人品茶時也需輕嗅、淺啜、再閒談。」山岸芳子介紹,日本茶道程式嚴謹,規矩嚴格,強調古樸清寂,因此學習茶道被日本人民視為修身養性﹑學習禮儀﹑提高素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
飲茶品道:傳統藝術帶來的現代啟迪
「日本茶道最早由遣唐使傳入日本,主要受佛教禪宗影響,也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山岸芳子說,日本茶道傳承至今,貴在其中大和民族獨特的道德修養,文化內涵,其精髓便在「和、敬、清、寂」四字。
「『和』以行之,『敬』以為質,『清』以居之,『寂』以養志。」講到多年習茶體悟,山岸芳子特意在紙上端正寫下「本來無一物」五字,並告誡說,世間萬物本就不為世人所有,要永葆一顆赤子之心,視利祿虛名為浮雲,只追求內心的安靜祥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收穫恆久安樂。
浙江師範大學日語專業大三學生高曉慧看完衝茶表演,感悟頗多,「這種天然敬意遊走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教導他們規矩行為、約束舉止。」
「品茶,品的不僅是茶香茶味,更是其中的歷史文化,精神內涵。」日語系教師章毅也曾赴日體驗過茶道文化,在她看來,日本茶道的精神實質是追求人與人的平等相愛和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而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講求儀禮。
「現代社會,人們過於追名逐利,氣氛浮躁。在茶道當中燻飲寂寞,正是對一種平和自我的皈依,對今人有借鑑意義」活動負責人、日語系主任徐微潔如是說道。
思茶回味:日本文化帶來的傳承反思
學習茶道在日本費用不菲,門檻較高,因此同國內一樣,茶道類較高雅的文化藝術還是受眾面較小。山岸芳子幼年結緣茶道於課堂,雖至耄耋之年,卻覺茶味日聞日新。
如今,她不僅在各類茶道會所進行表演宣傳,還固定在多所日本小學裡做志願活動,免費教授。此次隨行的小方菲琳年僅14歲,已跟隨山岸芳子學習茶道5年有餘,達到二級水平。
「剛開始是媽媽讓我去學茶道,後來越學越愛。」小方菲琳說,學習茶道前,自己冒失慌張,現在變得更加沉穩心靜,箇中收穫難以言喻。
「山岸芳子老人對傳承推廣日本傳統文化這種不餘遺力的精神,確實讓人敬佩。」徐微潔說,茶道源於中國,卻盛於日本。中日兩國一衣帶水,卻產生如此差別,這種現狀讓人不無遺憾。因此,她希望大家在體驗日本茶道的同時,反觀自身,更重視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
據了解,浙師大日語系今後也將著手舉辦日本料理體驗、和服穿著體驗、日式插花體驗等活動來促進學生對日本民族了解,加強中日民間草根交流。(見習記者 李婷婷 通訊員 陳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