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院院士Guy P. Brasseur訪問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

2021-01-10 復旦大學

近日,德國科學院院士、挪威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Guy P. Brasseur應邀來訪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

10月21日上午,Brasseur院士與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公共衛生學院以及上海市氣象局的十餘位專家學者以「空氣汙染」為主題開展學術研討。研討會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系主任、大氣科學研究院院長張人禾主持。

Brasseur院士首先給大家詳細介紹了他參與提出的空氣品質監測、分析、預報國際研究計劃(Monitoring,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of Air Quality,即MAP-AQ)。他指出,該計劃旨在發展並實施一套具有區域降尺度功能的全球空氣汙染預報系統,加強空氣汙染領域科研人員和業務人員之間的合作,實現科學研究與業務應用和社會服務之間的有機結合,以期降低重汙染髮展中國家和地區(如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空氣汙染帶來的健康風險。該項目已獲得到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觀測計劃(WMO-GAW)和國際全球大氣化學計劃(IGAC)的共同支持。

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楊新教授、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上海市氣象局谷亦萱博士、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王曉妍副研究員分別做主題報告,介紹了各自在空氣汙染觀測、模擬、預測及風險等方面的最近研究進展。在隨後的討論環節,各與會專家圍繞空氣汙染相關研究領域的多個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張人禾院士在總結時提出,空氣汙染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境問題,對空氣品質進行監測、分析、預報以及控制對於保障人類健康以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著巨大意義,解決空氣汙染的問題需要科研與業務之間的密切合作,希望大家能聯合起來,為解決「空氣汙染「問題做出更大的貢獻。

10月21日下午,Brasseur院士作了題為「The Ozone Layer: From its Discovery to its Recovery」的主題報告,向大家詳細講述了臭氧的「前世今生」。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60餘位師生聆聽了報告並與來賓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相關焦點

  • 發力新學科領域:復旦大學成立大氣與海洋科學系
    據復旦大學大氣科學研究院官網介紹,4月20日,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成立儀式暨大氣與海洋學科發展研討會舉行。成立儀式上,20位兩院院士齊聚一堂,與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海洋、氣象、解放軍等相關業務單位、兄弟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及學校各部處、院系的師生代表百餘人,共同見證了這一歷史時刻。
  • 北大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暨氣候與海-氣實驗室成立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丁一匯院士、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呂達仁院士、吳國雄院士和穆穆院士,北京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趙柏林院士、校長助理李曉明教授、物理學院副院長沈波教授等出席了大會。會議由北大物理學院院長助理、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系主任胡永雲教授主持。
  • 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2020年夏令營工作通知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成立於2018年4月,是上海市首家大氣與海洋相結合的人才培養基地。現設有氣象與大氣環境、氣候系統和氣候變化、大氣物理和化學過程、以及海洋氣象學與物理海洋四個學科方向。學系以培養大氣科學與海洋科學的尖端人才為己任,積極對接國家戰略和地方重大需求。
  • 德國漢堡大學教授Klaus Fraedrich訪問大氣所
    德國漢堡大學教授Klaus Fraedrich訪問大氣所 2015-05-07 大氣物理研究所 、德國聯邦政府全球變化科學顧問董事會成員Klaus Fraedrich訪問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並與「未來地球計劃」中國委員會(CNC-FE)進行研討。
  •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師生開展2020年世界海洋日主題系列活動
    今年6月8日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和第13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為海洋可持續創新」。大氣與海洋科學系以線上活動為主的形式,面向全校師生開展了首個以「海洋日」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周。文化周分為「海洋知識科普、海洋文創故事、海洋主題之夜」三個環節。海洋知識科普《大海,你還好嗎?》
  • 大氣與海洋科學系科研團隊在南亞夏季降水和氣溫的年際變異及其可...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教授張人禾及博士後周震強與美國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教授謝尚平合作,在南亞夏季降水和氣溫的年際變異及其可預報性方面取得研究進展。
  • 德國亥姆霍茲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主席訪問海洋所
    10月8日,德國亥姆霍茲(Helmholtz)國家研究中心聯合會主席Jurgen Mlynek教授、亥姆霍茲極地與海洋研究中心AWI所長Lochte Karin教授、亥姆霍茲HZG海岸帶生物地化所所長Emeis Kay教授等一行8人訪問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 2020上海復旦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大氣科學研究院人才招聘公告
    一、招聘崗位: 教授、副教授、青年研究員、青年副研究員二、招聘學科方向:氣象與大氣環境、氣候系統和氣候變化、大氣物理和化學過程、海洋氣象學與物理海洋優先考慮招聘以下科研方向(但不限於)人才:1.中小尺度氣象學2.精細化區域大氣數值模擬3.氣溶膠、雲、輻射和降水相互作用
  • 考研院校排名:天文學、地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等
    這期我們帶來的是理學0704天文學、0705地理學、0706大氣科學、0707海洋科學、0708地球物理學和0709地質學六個學科的院校排名情況,希望能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院校整體學科的水平,從而更好地選擇學校和專業。
  • 清華大學成立地球系統科學系 地學學科建設再上新臺階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副校長薛其坤,地球系統科學系科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副主席陳左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原主任陳宜瑜,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原副主席曾慶存等16位院士及兄弟院校、科研機構的代表出席。會議由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主持。
  • 2018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賀克斌院士團隊和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賀克斌院士團隊和地球系統科學系張強教授團隊依託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總理基金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聯合招收博士後1-2名,合同制研究人員1-2名,科研助理2名。
  • 考研院校排名:天文學、地理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
    這期我們帶來的是理學0704天文學、0705地理學、0706大氣科學、0707海洋科學、0708地球物理學和0709地質學六個學科的院校排名情況 (0707)海洋科學院校排名
  • ...鄭全安研究員應邀訪問《海洋學報》編輯部並作學術報告及英文...
    中國網12月11日訊 近日,《海洋學報》英文版副主編、美國馬裡蘭大學大氣與海洋科學系鄭全安研究員應邀訪問《海洋學報》編輯部並作了題為「Satellite radar altimetry and applications to ocean mesoscale eddy dynamics(衛星雷達測高術及其在海洋中尺度渦動力學中的應用)」的學術報告和英文學術論文撰寫講座
  • 廈門大學戴民漢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戴民漢的研究工作在國際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力,是能在國際學術舞臺上充分展現領導力的中國海洋科學家之一。曾任或現任國際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SCOR)146工作組共同主席、IGBP核心計劃「上層海洋—低層大氣研究(SOLAS)」、SCOR核心計劃「痕量元素和同位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GEOTRACES)」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多次應邀在重要國際會議作大會或特邀報告。
  • 俄羅斯科學院院士達依曼諾夫教授訪問我校
    新聞網訊 5月9日,校長夏東偉會見了來我校進行學術訪問的俄羅斯科學院院士伊斯坎德爾.達依曼諾夫(Iskander Taymanov)教授。會見中,夏東偉對達依曼諾夫院士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詳細介紹了我校的整體情況和發展規劃。
  • 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
    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關於公布2007年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的公告 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推薦工作已於2007年4月30日結束。經過院士與歸口初選部門推薦,並經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審議,確認200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為287人,現予公布。 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規定,將於近期在有效候選人所在單位公示本單位有效候選人和相同專業的外單位的其他有效候選人的有關情況。5年之內調動工作單位的,將同時在調出單位公示。公示時間為一個月(從公示之日算起)。
  • ——記著名女性大氣科學家蘇珊.索羅門博士
    還不到10歲時,蘇珊就表現出對科學特別有興趣,最崇拜的人時當時赫赫有名的法國水下探險家雅克·庫斯託。  她立志作一名海洋生物學家,專門研究她看起來最為威武的鯨魚。進入學校後,她又發現化學知識能夠解釋很多表面上看沒法找到答案的問題,而化學試驗又常常意味著有最令人驚奇的結果發生。
  • 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海岸帶研究所學者訪問煙臺海岸帶所
    9月27日,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海岸帶研究所(HZG)Andreas Weigelt博士和Johannes Bieser博士訪問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  訪問期間,Andreas Weigelt博士作了題為Long term speciated atmospheric mercury measurements at a Central European rural background site的報告,講解了大氣中汞的排放及全球循環,然後詳細介紹了GMOS(全球汞監測系統)項目,綜合運用陸地、船舶與航空觀測手段來監測大氣汞含量及其形態
  • 歡迎報考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
    自2015年起,學院海洋科學、大氣科學專業納入一本錄取批次招生。2015年5月,海洋科學學科入選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項目。2016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海洋科學進入C+檔,並列第九。2018年,海洋科學學科入選廣東省衝一流建設學科。2019年海洋科學專業入選廣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科和專業建設開啟了新高度。
  • 2011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有效候選人名單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