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讓孩子接觸電子設備的家長,後悔了

2020-10-03 喵媽不嚴肅


堵,不如疏

在知乎上看到有個案例,一個初二男生,小學階段因為家長的約束,很少接觸電腦IPAD手機,即使是需要通過IPAD上的某些軟體進行學習,家長也不同意。主要是怕用多了讓孩子的心野了。

孩子小升初很順利,上了很好的學校,開始住校。然後,就默默地放飛了。

男孩跟著同學們開始玩遊戲,自己偷偷地借用同學的手機,甚至購買同學從家裡拿去的二手手機。屢次發現,家長勸說、批評、氣急敗壞地趕出家門,又去找回來,仍然如故。親子關係陷入低潮,孩子學習熱情持續降溫。

心理學上說,如果小時候嚴重匱乏某樣東西,長大後就會啟動補償機制,拼命追求你不曾擁有的,並沉溺其中。

孩子對於長期得不到滿足的好奇,就會滋生出貪婪。一旦有一天終於拿到手機,便會成為手機黨。

比如前段時間,有位朋友因為孩子沉迷手機,就把他手機收繳了。有次陪孩子出門,孩子見到一個小吃店,說要去買點吃的東西,朋友在車上等了六、七分鐘還沒見他回,就自己下車去小吃店看看。

孩子正在店裡一個角落,玩一部智慧型手機。他一看見媽媽進來,就趕緊收起手機。

問他手機是誰的,他很不高興地說是借同學的,他們母子之間為手機多次發生衝突,所以,媽媽也沒有逼他交出來,就跟他說,儘快還給同學吧,今後不許找同學借。

這事也給她一個警示,家長不給孩子買手機,或者孩子沒有手機玩,遲早有一天,他會從別的地方,用他的方式獲得手機來玩。

朋友後來給孩子買了一臺手機,用時間管理的方式,規劃著孩子玩手機的額度。

在我看來,對於電子設備,家長要用理性去看待,合理使用,對孩子是好事不是壞事。


1.孩子之間,電子設備已成為社交工具之一

有次朋友跟我說,孩子之間在幼兒園裡會交流看過的動畫片,如果自家孩子從沒看過動畫片就會跟其他小朋友無話可聊,甚至會被排擠。

作為過來人,朋友說對於電子設備,如手機、平板電腦等,不能簡單粗暴地採用「閉關鎖國」的策略,這樣孩子會損失大量與同齡人交流的話題。

那也是,你很難把孩子放在一個隔離了電子設備的養育環境中,當別人的孩子都在用電子設備,你的孩子就會成為孤島。

2015年,皮尤研究中心發布報告,題為《青少年、技術與友誼:電子遊戲、社交媒體和手機在青少年的友情交互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報告中揭示了一組數據:所有的青少年中,有57%的孩子曾完全依靠線上交流交過新朋友;有52%的孩子會和朋友一起玩電子遊戲,且有13%的孩子每天都會這麼做。

電子遊戲已經成為孩子重要的交流方式。

有次聽我的小表妹說,她最近參加了一次同學間的聚會,大家聊著聊著就開始了聯機玩遊戲,如果不玩遊戲,跟大家也無話可聊。

電子產品是一個必然會對當下孩子產生影響的事物,線上遊戲也是被年輕人默契認同的交流模式和社交形態。

因此,隨著孩子的長大以及其社交的拓展,家長不可能永遠將孩子約束在自創的安全純淨的小世界裡。

更何況,前衛的電子設備是未來社會科技生活的基本,沒有充分接觸科技生活,也少了一部分競爭力。


2.

電子產品,可以成為親子關係的破冰工具

對於電子產品,與其堵,不如疏。家長可以讓電子產品成為親子關係的破冰工具。

進化心理學家大衛·巴斯說,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面對面的,就是你說我聽,我說你聽,運氣好的話能彼此溝通下去,運氣不好的話就變成了單方面的碎碎念。另一種是肩並肩的,就是咱倆一起去做某件事情。

家長可以利用電子產品,和孩子一起玩親子遊戲。我就曾聽一位家長說,他們家有Switch,有搭載了VR設備的PS4,還有PC。

這些設備上的遊戲,都是供一家三口玩的,每周末,他們夫妻都會和兒子一起用Switch玩兩局《馬裡奧賽車8》,這是一家的親子時光。

讓遊戲成為生活中親子共處的一種方式,能夠發揮它更積極的效果。

在很多家庭裡,晚飯後,媽媽玩手機,爸爸玩手機,唯獨孩子要認真學習,孩子心裡也不服氣呀。只要孩子完成了作業,一起來玩一場線上的親子遊戲也很好。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跟孩子有更多的交流內容,可以見縫插針地窺探孩子的想法。另一方面,我們也能和孩子培養親密的情感,讓孩子更信任我們,更能接受我們的觀點和態度。

看過不少新聞是,父母與孩子之間,因為手機遊戲而矛盾升級。大多數父母都將電子遊戲看成是負面的,但如果從另一角度看,電子遊戲使用得當,也會給親子交流提供一個入口。

電子設備不是洪水猛獸,可以玩親子遊戲、可以玩線上學習,也可做各種有趣的事,看你怎麼順勢而為。


3.

物理性封鎖,不如合理的安排使用

當然,孩子用電子設備也不能徹底放開,如果過於寬鬆,孩子會被動而無力地面對風險巨大的未知領域,那就要對孩子玩電子設備進行時間管理。

1.為孩子制定合理的玩手機時間

以家庭會議的方式,和孩子共同商定玩手機的時間,並約法三章,寫下承諾書,籤字畫押。將承諾書貼到顯眼的地方,時刻提醒孩子使用手機的時間。

另外,在執行的過程中,家長的態度一定是溫和而堅定的,並且只說事實,不指責,不評判。

2.家長以身作則

在家裡家長要以身作則,如果我們對孩子說玩手機的危害有多麼嚴重,而自己卻無限制地玩手機,孩子很難信服於你。

對於制定的時間規劃,要持之以恆,不能今天心情好,孩子多玩一會也沒關係,今天心情不好了,超過一秒都不行。

3. 給孩子的大腦卡位,減少玩手機時間

如果不想讓孩子在閒暇時一直想著手機和遊戲,最好安排一些其他的事讓他想。大腦總是要想東西的,這個抽屜不存放東西,它就會自己找東西塞滿。

那麼這時就要給孩子的大腦安排一些其他活動來卡位,比如能激活身體的體育活動,比如桌球和跆拳道;或者有合作屬性的活動,比如跟孩子一起玩拼圖樂高,還有些高難度的活動,如拼裝模型、數字遊戲等,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完成。

讓孩子在現實生活裡用更有趣的活動卡住大腦快閃記憶體,他才能忘掉手機的好玩。

所以防止沉迷的最好辦法,不是禁止不是拒絕,而是陪伴,帶孩子發現原來還有比手機更有趣的事,才能得到孩子內心的認同。

從來不讓孩子接觸電子設備的家長,是與時代潮流背道而馳的,既然禁不住,那就好好引導孩子正確使用電子設備,讓彼此都享受到科技進步的紅利。


回顧往期精彩文章

-來撩-

我是喵媽
有個逗比兒子三喵
非主流職場婦女
愛說大實話
聊職場
聊情感
聊女人處境
聊不嚴肅的育兒經
如果你也有話想聊
歡迎分享

相關焦點

  • 父母從來不讓孩子接觸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好嗎?堵不如疏
    隨著電子設備的普及以及網絡資源日益豐富,孩子很難在一個「絕對真空」的環境裡保持不接觸電子設備,就算在自己家裡完全不放置電子設備,但是外出時、社交時也難避免不接觸到。而且在家裡,爸爸媽媽也總是操控著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設備,不引起孩子的好奇才是一件比較奇怪的事。
  • 孩子沉迷電子設備,家長無計可施?教你5招克服這個問題
    的確以孩子的自控能力很容易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有些家長就想直接不讓孩子接觸電子設備。但是這樣簡單粗暴的解決問題,真的好嗎?在社會上幾乎任何活動都是離不開電子設備的。像是手機的手機支付、電子設備上的社交軟體充斥人們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這樣信息社會中,一個不會使用電子設備的孩子,是根本融入不進去的。所以家長這樣一味的幫孩子杜絕電子設備,雖然避免了讓孩子沉迷電子設備,但也影響孩子的發展,讓孩子被這樣的資訊時代淘汰。
  • 孩子沉迷電子設備,你真的做對了嗎?
    家長擔心孩子沉迷電子設備,禁止孩子接觸真的好嗎?隨著現在社會的不斷發展,各種電子設備越來越先進,越來越多的人都離不開手機,工作離不開電腦,在家娛樂休息,也是看電視玩手機等等。同樣的孩子相比以前會更早的接觸這些電子設備,很多孩子放學回家以後,往往就是自己一個人在房間,他會開始拿起平板玩遊戲看動畫片等等,久而久之可能會因為過早接觸這些而過度沉迷網絡電子遊戲,這個問題也是讓很多家長著實的頭疼。
  • 因為危害成長,所以父母不讓孩子接觸電腦手機等電子設備好嗎?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智慧型電話和電子設備已經變得非常流行。即使父母不讓孩子接觸他們,他們也無法避免孩子從外面來偷偷接觸,這樣反而使父母與孩子產生一定的間隙。與此相反,最好是指導您的孩子通過電子設備獲取有用的信息,並培養他們對電子設備和網際網路信息的正確理解。
  • 不要把電子產品當作孩子萬能玩具,趁孩子沉迷,家長應及時制止
    最讓人煩惱的是孩子如果沉迷上電子產品可比大人更容易上癮,忱忱的媽媽就很後悔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案例:忱忱小時候總愛哭鬧,忱忱媽媽安慰忱忱的方法就是打開電視給她播放小豬佩奇,只要打開電視小豬佩奇一播放忱忱立刻停止哭聲。
  • 孩子沉迷電子設備?這個測試幫你深入了解孩子被影響到了什麼程度
    我們在後臺經常會收到家長們關於孩子沉迷電子設備的來信:孩子天天打遊戲,一阻止他就哭鬧、發脾氣……孩子放學回家就坐到電視機前,看動畫片看個沒完沒了……孩子總抱著個手機,玩手機的勁頭放在學習上都能考第一了……如今,科技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遊戲機……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已經成為許多家庭生活的核心,不止是孩子,很多家長在家也根本離手機。
  • 電子產品0-2歲不接觸,2歲至學齡前少接觸,你能做到嗎?
    受大環境影響,既然「強硬禁止」行不通,家長們就要學會「合理引導」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電子產品亦是如此,智慧父母們要學會如何讓電子產品的優勢最大化!1.0-2歲不接觸,2歲至學齡前少接觸。2.儘量選擇適合孩子的專屬電子產品比如單獨為孩子購買封閉系統的學習機或電腦,儘量避免和成人共用電子設備。經常在網上看到,孩子使用家長的遊戲帳號充值或者打賞主播的報導,有些不法商家確實需要承擔責任,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監護人監督不力。
  • 賈伯斯為什麼不讓他的孩子使用電子設備?原來是因為這3個原因
    孩子們在家已經玩嗨了,最崩潰的應該是家長。天天在家除了做家務還得帶娃,而且管娃娃也不聽,天天就捧著手機在那看,眼瞅著那鏡片向著啤酒瓶底的形狀靠近,家長們也很無奈。最近很多寶媽都私信我,璐璐,怎麼才能讓我家孩子少玩點手機呢?其實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就是經常看電子設備會導致近視。
  • 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的4大危害,新生代家長應該知道
    現在,生活中人們是離不開電子設備的,特別是手機等智能電子產品的快速普及,上至老人,下到小孩,很多孩子和大人一樣手機不離手,即便是家人都在的場合,大家也只會抱著手機消遣。孩子沉迷於電子產品的4大危害,新生代家長不得不知!
  • 後悔了,孩子在這個年齡看電視玩手機傷害最大
    自從智能電子設備誕生後,粑粑麻麻們除了上班時間,其他時間都是圍繞著手機、電腦、電視……展開的~這原本是一個家長深度陪伴孩子的機會,卻因為電子產品的介入,變成了家長——電子設備——寶寶的「三角關係」。有些家長習慣用手機、電視哄孩子,自己倒輕鬆了,「孩子一哭鬧,給他手機、打開電視,他立馬就不哭了。」但過早接觸、長時間使用電子顯示器。就是大人也會近視,更別說是視力正在發育期的孩子了。
  • 兩歲以下兒童接觸電子產品,接觸越早越久家長越難管
    兩歲以下兒童接觸電子產品,接觸越早越久家長越難管!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你知道嗎?兩歲以下兒童接觸電子產品,接觸越早越久家長越難管!!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紅牌警告:別讓自己和孩子,都淪為「電子設備」的奴隸
    是啊,在80後、90後的童年,那個時候通訊設備、電子設備還沒有那麼發達,孩子們最好的朋友是家長,朋友,書籍,玩具。相信家長們都有這樣的感覺,現在下到2歲兒童,上到80老者,很多都已經學會使用電子設備了,尤其是兒童更為突出。我們來了解一下電子設備可能會給孩子帶來的一些危害。首先,孩子長時間的使用電子設備,會對孩子的視力造成一定的影響,現在,孩子的用眼頻率越來越高,反而真正去看藍天白雲的時間大大減少。在小學中,放眼望去,很多小朋友都已經帶上了厚厚的眼鏡。
  • 電子產品助力孩子成長,家長如何平衡和引導網絡對孩子的影響?
    如何讓電子產品成為家長和孩子溝通的橋梁?現代社會很多家庭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電子產品,孩子和父母之間很多時候往往無話可說,不是家長拿著手機,就是孩子抱著平板不放。在電子信息社交的時代,其實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讓電子產品成為孩子和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而不是敵人。
  • 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屏幕
    如今近視幼年化現象越來越明顯,從「電視人」到「手機人」,電子設備的普及是近視低齡化、重度化的誘因所在,尤其是智慧型手機及應用的普及,讓低齡兒童近視情況愈發嚴重。醫生建議,家長平時要控制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做到「三個20」,即每看電子產品20分鐘,就要盯著20英尺以外的地方看20秒。 事實上,2019年4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有關幼兒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的建議報告。
  • 家長注意:宅在家 別讓"電子保姆"陪孩子
    如今特殊時期,家長不能帶孩子出門玩耍,每天只能待在家長,對家長來說可謂是對精力與體力的極大挑戰。於是,電子產品就成為不少家長的帶娃神器,堪稱「電子保姆」。不過,專家認為,過早或過於頻繁接觸電子產品,對孩子的視力等各方面發育存在健康威脅。
  • 孩子如何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家長應起到正確示範和引導作用
    由於智慧型手機類電子產品屏幕相對電視機小很多,更不能過早讓孩子接觸。家長可以多選擇使用音頻設備讓孩子聽故事、兒歌等,少使用視頻設備,最好不讓孩子過早接觸遊戲類的電子產品。為了不讓孩子過早使用智慧型手機等電子產品,家長不要閒著無聊就在孩子面前擺弄手機,孩子一定會被吸引;家長不能為了避免孩子幹擾自己,選擇交給孩子一部智慧型手機哄孩子,讓孩子隨意使用;家長不能把玩電子產品作為交易籌碼,比如」好好坐下吃飯就給你玩手機「等。孩子一旦養成擺弄智慧型手機習慣,上學後再想控制會很費力。
  • 不要過早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的原因
    接觸電子產品有這麼嚴重嗎?發自內心的說一句——過早接觸,就是很嚴重!錯誤的使用會不利於孩子的大腦發育,情感交流!簡言之:智商低,情商更低!講一個故事,發明ipad的賈伯斯,是不給自己的孩子使用ipad的。很多科技的研發者,都不會讓孩子過早的接觸科技類產品!為什麼??
  • 醫生建議兩歲前不要接觸電子產品
    經詢問,是家長過早地給孩子進行了視頻早教。醫生建議,孩子兩歲前最好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儘量避免購買聲光類玩具,兩歲之後電子產品的使用也要限制在每天半小時之內。其實很多家長也是焦慮,疫情期間,很多線下早教中心都關門或者不開放,使得孩子只能在家。
  • 兒童對屏幕電子設備成癮,看看專家的指導意見
    屏幕電子設備成癮雖然沒有被列為精神疾病,但在成人和兒童中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兒童。這主要是因為,儘管技術給生活帶來便利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屏幕電子設備無節制的使用會嚴重削弱兒童的創造、社交和認知能力,而這一切都會對他們未來的生活產生負面影響。
  • 淮安一歲寶寶看視頻早教後變近視 醫生:兩歲前最好不接觸任何電子產品
    近日,淮安一名一歲多的寶寶被查出近視100多度,原來是家長過早給孩子看視頻早教導致,家長拿到體檢報告後悔不已。醫生:孩子兩歲前最好不要接觸任何電子產品,兩歲後每天用電子產品不要超過半小時,少買聲光類玩具。責任編輯:薛喬(EK001)來源:北京青年網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