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了30年獸醫,50歲轉行網際網路:全縣做淘寶的,都是他學生

2021-01-10 澎湃新聞

「獸藥店一開就是二十多年。過了2010年,村裡年輕人越來越少,搞養殖的散戶也少了,獸醫不好做,養老錢還沒存到,吃飯的行當卻沒了,快五十歲的楊向華又要改行。」

重慶十二月的溼冷會讓我打寒顫。

酉陽縣,在重慶西南面,夾在貴州、湖南、湖北中間,是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說是在重慶,其實更接近湖南張家界、湖北恩施,這裡沒有機場,沒通動車,唯一的火車站距城區30公裡,坐飛機到黔江區,還要再轉一個半小時客車。

對酉陽人來說,出去的路遠比進來要寬,戶籍人口近90萬,常住卻不到60萬,三分之一的人長期在外務工。縣城沿酉陽河谷南北延伸,兩側都是山區,城中房價8000,新城期房5000,羊肉粉,小碗12元,抄手,一兩8元,相當於重慶、成都,物價不低。

到了晚上,這裡的古城會越顯空蕩,民宿區則是一片燈紅酒綠,旁邊的酒吧裝得像麗江,空轉的射燈斑斕耀眼。才覺得沒來錯地方。我到酉陽,是想採訪一個叫楊向華的人,剛剛當選五年一屆的全國勞模,他有個極其特別的當選身份:電商協會會長。翻遍那份厚重的名單,這幾乎是唯一。

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名單公布,楊向華先去了北京,這段時間,重慶、酉陽的媒體都在拍他。我只知道一些他的大概情況,1968年出生,中專畢業,當過20多年獸醫,其實就是板溪鎮的農民,甚至都沒出去打過工,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被人們傳說:幾乎全縣的淘寶店主都是他學生。

朋友喊出門打工,他一次都沒點頭

我和楊向華約在板溪見面。連著三個白天,他都在接受拍攝,最終見上,是在板溪鄉的農特產品集散中心,晚上了。

他個頭不高,平頭,穿著棕色外套,見面就對我說:

「我說重慶話你聽得懂噶,不好意思,普通話(fa)不太標準。」

我們坐電梯到四樓,走廊裡貼著一排海報,上面都是些激奮的詞,堅持、努力云云,碩大的字符邊,還畫著緊握的拳頭。進到辦公室,抬頭既見一張醒目的企業準則,上面還赫然寫著公司目標:三年後,達到1億。

我們坐下來,楊向華的電腦屏幕還亮著,他才吃過飯,正在看店鋪數據。連續幾天拍攝下來,楊向華精神依然矍鑠,沒坐一會兒,他就主動說,「我先講著,你有補充再問。」

1989年,楊向華從板溪職業中學畢業,拿了獸醫中專文憑,在鄉上獸醫站上班,每月工資45塊5,穩定,但也差些意思,一年後,他辭職回老家,板溪山區的一個村。

當年,酉陽的武陵捲菸廠效益很好,很多村民種菸草,他也種,賣了菸草,扣除成本,剩下700來塊錢,琢磨下來,這也不是辦法。

又回到鎮上,開了家獸藥店,也賣飼料,房租400塊一年,剩下300塊拿來進貨,就算開業了。

當時鄉上只有一條街,五天一次趕集,周圍鄉民都來採購生活用品、農資農具,家家戶戶都養點家禽牲畜,楊向華生意還不錯。沒集市的四天,生意少,又很清閒。

〓 楊向華曾數十年從事獸醫。

以前的朋友同學大都外出打工,逢年過節回鄉,拉著楊向華喝酒,問他「要不要一起出去闖蕩哈兒」,他一次都沒點頭。

那時候楊向華年輕,丟了公家飯碗,到處折騰,倒不是想著什麼年少輕狂,反而是在找那種平衡感,一種「覺得自己還是值得」的感覺。「反正知道有些人找到錢了,有些人沒找到錢。所以覺得自己在家裡邊做生意,能夠賺到錢噻,還是闊以。」

養老錢還沒存到,吃飯的行當卻沒了

獸藥店一開就是二十多年。過了2010年,村裡年輕人越來越少,搞養殖的散戶也少了,獸醫不好做,養老錢還沒存到,吃飯的行當卻沒了,快五十歲的楊向華又要改行。

他首先想到的是賣老人小孩需要的東西,青壯年都出去了,鄉下只剩這群人。他很快把獸藥店改成鞋店,獸藥飼料他都熟,皮鞋布鞋卻不懂,想著靠批發商拿貨成本高,乾脆直接去溫州、瑞安看看。

酉陽外出打工的人很多,到溫州的長途客車也不少,1500公裡,要開一天一夜,每次都是折磨,但又想著成本低、樣式好,再苦也忍著。後來有次在溫州訂貨,一個鞋店老闆告訴他:「你在淘寶店買我給你發貨嘛,不用這麼辛苦啊。」

「什麼店?」楊向華問。

電腦買回來,他好不容易弄清楚開關機,才意識到自己不會打字。妻子也沒用過電腦,但她會拼音,簡單試一下,就能打。楊向華意識到,他做電商的第一步,是學會拼音打字。

不趕集的日子,或者晚上店鋪關門,妻子就教楊向華拼音,拿個小黑板或者本子,畫好字母表,像教小學生,ā ō ē ī,學會一點,開始打字抄書,用單根手指,一個字母一個字母「戳(duo)」出來。一個多月,拼音熟練了,繼續抄書,每晚兩個小時,能打一到兩頁字。兩個月,他就能在網上自己訂鞋。

〓 獸醫之後,楊向華的生計是賣鞋。

很快也註冊自己的淘寶店,然後發現有個「淘寶大學」的入口,又很好奇。

「我就在淘寶那個網頁上,不知道去別的啥地方看啊或者搜啥子」,他說,「淘寶開了店鋪,主頁上邊寫著淘寶大學,我說這是個大學,我也來讀一下大學噻。」

進去了,發現是各種開店技巧的教程,而且都配著教學視頻,楊向華高興壞了。他就跟著視頻從上架商品,到客服入口在哪,所有基礎知識都反覆看。視頻裡做一步,他就暫停一下,在自己頁面操作一步,再繼續看視頻。

就用這種斷斷續續的費勁辦法,楊向華學會PS,店鋪頁面設置,還掌握了初級運營。這個時間,持續了一年多。

後來做培訓,楊向華最受歡迎的講課環節,就來源於他視頻學習的經驗——講到網頁的任何具體操作,楊向華都會打開投影,把自己的電腦屏幕投上去,臺下的幾十個學生,一人註冊一個淘寶店帳號。他操作一步,學生操作一步。有時候連著培訓一上午,連客服該怎麼聊天,都會一句一句教給學生。

這是我採訪之前沒想到的答案,卻又顯得如此合理。一步一步跟著,PS,文案寫作,店鋪運營,甚至連客服回復,都手把手教,全是笨功夫。信息化過程中,鄉村人更容易被邊緣化,但一些更為堅韌的東西,帶他們跨過了一些看似花哨的鴻溝。

用盡全力的飛翔

2012年,還被稱為網際網路的上半場,移動網際網路的紅利甚至還未完全釋放。

風口的機遇,對那些繁華頂端的人而言,可謂唾手可得,而對於身處偏遠鄉鎮的楊向華來說,卻是一次用盡全力的飛翔。

12年的秋天,楊向華的淘寶店賣出了第一單,學生穿的帆布鞋,郵費20多,賣完還虧本,別人都打包郵標籤,他也跟著打,虧本買賣也先咬牙做著。

此時,楊向華已經很熟悉怎麼做網店,腦子裡裝著《如何製造爆款》、《怎麼找市場機遇》這類教程,他會連續十幾天在網上看鞋款。

最後他挑了一款女式帆布靴,絞盡腦汁配圖、寫產品介紹,上架當天,立刻就出單,結果賣成他自己店鋪的全年爆款單品。這次,楊向華吸取了教訓,上架以前,先和快遞點談好郵費,又趕上了雙十二,當即就賣得很好。

那款女帆布靴,鞋帶接近兩米長,廠家出貨時,鞋帶和鞋都是分開裝,楊向華的賣點很特別:系好鞋帶。2013年得最後兩個月,他們全家都在忙著繫鞋帶,兩米長的白鞋帶,每人手裡拿一把,鞋盒擺在一邊,全都已經貼好郵寄地址,時常忙到後半夜。

這次,楊向華只有一雙鞋子虧本,一個香港買家,郵費五十多塊,還是給寄出去,說好的包郵,虧本也要兌現。

從此,楊向華信心大增,除趕集天會在鞋店忙,其他時間都在研究淘寶。他的興奮點還在於,自己在家鄉的生計,似乎正在迎來新的錨點,他仍然可以留在故鄉。

〓 楊向華走在鄉間。

他的預感沒有錯,到2015年,楊向華的作為已經引起當地商務委注意,有一天,幾輛轎車忽然出現在他陳舊的鞋店前。這一年,酉陽縣入選「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縣裡正四處探尋電商能人。車裡的人下來,問他,「鞋子能賣這麼好,那可不可以賣些酉陽的特產呢?」

電商示範縣的項目有經費,板溪鄉政府的舊辦公樓也正空著,網絡,電腦,辦公桌,一應俱全,楊向華的 「電子商務中心」就這樣成立起來了。

農村電商的許多做法,在今天看來還頗有些喜感,2015年雙十一,楊向華做農村代購,提前半個月就挨家挨戶上門,去講優惠,手裡拿個厚本子,哪家想買什麼東西,全都記下來。當天,所有人都趕過來下單,辦公室站不下,外面排起長長的隊,楊向華也拿下當年淘寶代購的全國第一。

不過楊向華想得很清楚,農村代購不是自己的方向,他要像買鞋子那樣,把酉陽的農特產品賣出去,自己才有出路。冬日的一天,板溪鄉有位副書記和楊向華見上了面,說自己家鄉麻旺鎮有種特別的水果:臍橙。

成為傳說

板溪鄉和麻旺鎮,雖然都在一個縣,聯絡卻極少,但有地方官員背書,楊向華走起來卻很便利,他挨家挨戶拜訪,很快談妥一些種植戶,這也是偏遠鄉鎮的農產品,第一次接通網際網路電流。

做好包裝,年貨節前上架,到臨近春節,10.5萬斤臍橙已被賣空。彼時楊向華做電商,還是家庭作坊式,打包發貨都靠全家上陣,每天從凌晨六七點到深夜兩三點,連攬件的快遞員也親手幫忙。

東西賣得快,他給村民打電話續貨,對方倒反問:「哪裡買得那麼多。」楊向華得意,對著電話大聲講:「都賣到全國各地去囉!」

過完當年春節,楊向華又做了兩個決定:關掉鄉上街道開了二十多年的店鋪;鞋也不賣了,網店方向轉為農產品。

另一邊,網銷10萬斤臍橙的故事,也在縣城不脛而走,經過一輪選舉,楊向華毫無爭議地當選縣裡的電商協會會長,這件事情,也為楊向華的人生打開另一扇門。

2016年起,在縣裡的商務委協調下,楊向華開啟長達數年的義務電商培訓,也是他通往勞模榮譽的起點。在未來,將有近6000人次的農村人,在這裡學習掌握網際網路基礎技能,根據重慶總工會的統計,有近600人得到了楊向華的一對一的培訓,他們即將成為這座偏遠縣城的電商「黃埔軍」。

〓 楊向華和學員們聚餐。

龍潭鎮的陳志,就是楊向華最早的徒弟。在這裡,電商的一對一培訓,更像老式的師傅帶徒弟,會有很多直接的傳授,也不乏耳濡目染的觀摩,即便還在培訓階段,楊向華就會用自己的店鋪為徒弟導流,讓他有上真活的感覺,這樣學成出去,直接就能單獨開店。

陳志不滿20歲外出打工,一次摩託車事故後,右手神經收損,平時生活只能靠左手。車禍後,他在寧波的工地當保安,負責看電纜,每月工資1800。時常都有人來偷電纜,陳志拼了命追上去,重慶人聽不懂寧波話,爭執起來控制不住情緒,東西倒是都追回來,自己也好幾次陷入危險。

這樣的日子過不下去,還是只能回家鄉。陳志知道,自己手壞了沒人要,開店創業是唯一出路,回到龍潭鎮,他想的創業項目是貼片紋身,像刺青,又不用真的動肉。生意倒不錯,就是不賺錢,貼片總掉,免費重貼,賺的全都賠進去。

陳志在鎮上繼續折騰,做過一段時間物流,又開了間小網吧,店裡還送桶裝水,偶爾跟著父親出門送水,開個電動三輪車,挨家挨戶送過去,他只有左手能用,三輪車油門把手在右邊,騎車也是件難事。

早先幾年還能維持,鎮上年輕人變少,陳志的生計也越發艱難。在楊向華這裡,陳志實際上學了兩次。第一次才學了幾天,他就急急忙忙回了龍潭鎮,結果是進了直銷組織,被騙了2萬多塊, 又悻然回板溪找楊向華,「老師,我這次真的想好好學。「

自然會有一通訓斥,楊向華罵的,是「不老實「、」不踏實「,罵完仍然耐心地教。這次,他讓陳志就住在板溪,每天跟著自己,學明白了再走。

陳志在板溪,一住就是半年。每天早上到楊向華辦公室,一步步磨合操作細節,淘寶帳號也開起來,師傅賣什麼,他也跟著。最初給他定的目標,一天賣200塊就算合格。

可即便這個小數字,最初也把陳志難得不輕,從賣出第一單到單日破百,就是一段很長的路。下一步,是營業額過千成為常態,遇到活動節點,單日破萬也很輕鬆。

半年後,陳志正式出師,帶著運營成熟的淘寶店,離開板溪回到龍潭鎮。現在,他的淘寶店每天能出100單以上,魔芋豆腐,絲絲綠豆粉,跟鎮上商戶合作,製作包裝好,直接發貨,還自己帶了個學徒,鎮上魔芋豆腐商的兒子,準備自己先帶一陣子,再送去楊老師那裡「深造」。

繁華盡頭的光亮

跟陳志聊完那天,已是晚上,他邀請我去鎮上吃飯。我們先到龍潭鎮電商服務中心,跟村上幹部冉強匯合,他也是楊向華學生,跟另一位學員張華橋在鎮上合夥開店。

開車到龍潭河邊的一條飲食街,燈光明晃的小飯館連成一排,瓦罐飯,牛肉麵,火鍋,家家門前都停滿車。「龍潭還是很熱鬧哈」,陳志有些得意地說。

在一家瓦罐飯坐下,我的採訪也差不多做完,鬆弛下來,隨意地聽他們聊天。這兩位小鎮青年身上,有種令人觸動的東西,是某種熱情,專注,投入,甚至初露鋒芒的野心,在這個寧靜熙和的偏遠小鎮,他們是那些新故事裡的角色。

他們聊起最近生意,用的都是些我很熟悉的時髦詞語:產品,爆款,運營,復購率。只是,它們的含義,跟在北京辦公樓下的咖啡店不一樣。

產品,指的是還長在土裡農貨;爆款這個字眼背後,也不是什麼天文數字,單日過100單就算,過了這個坎,自然流量會推著它往上走;運營,則更多指售後要做的事情,這又是一堆極其繁瑣的步驟和流程…

冉強第一年做的產品就失敗了。他加工農產品,但質量把控總出問題,賠了些錢。跟大家聊下來,發現自己思路不對,新的辦法是「弄一些超市做不出來的產品。」

今年,他就直接跟農戶合作,做了現挖系列,柏香芋,折耳根,蕎頭,打的噱頭就是現賣現挖,訂單匯總起來,當天下地刨土,第二天發貨。現挖系列,個個都是爆款。

他們也會談起楊向華,對老師創造過的爆款如數家珍,他們談論的口氣,像那些事情屬於這座縣城的史詩章節,早期的帆布靴,之後的臍橙,最近幾年很火的剁椒、辣椒油,都是淘寶上的全國熱銷品。

〓 當地農產品是楊向華的主打方向。

而這些背後,又是傳奇,其中經過,楊向華自己就說過。他仔細對比過網上的辣椒油產品,最終判定,天然辣椒油這個品類,一定很有市場前景。他跑了很多加工廠,由於要定製配方,更改包裝,廠商都覺得麻煩,合作始終推不下去。

直到有天,他走到一家名叫「大千」的農業公司門口,對保安說:「你們這裡哪個管事?我要見那個最大的。」

他見到了。定製的辣椒油,特地跟老乾媽做了區分,楊向華把一個圓筒玻璃瓶遞給我,

上面標籤是黑白字體,是特意的設計,顆粒度,辣椒和油的比例,都做了定製調整。

甫一上線,這款辣椒油就爆掉了,衝到全網辣椒油銷量第一名,用同樣包裝出的剁椒產品,銷量也一直穩健。2019年,楊向華在重慶江北區做扶貧愛心直播,他說一口重慶話,下面字母齊刷刷喊,「聽不懂啊,能不能講普通話」!他最終還是沒說普通話,10分鐘內,那款為淘寶店定製的剁椒,賣出9080瓶。

這種事情,卻不是誰都做得來,在飯桌上,陳志也講了自己慘痛的定製經歷。他想做餈粑,從河北賣了機器,僱了三個人生產,銷量端沒有問題,成了大家談論的爆款,問題出在產品上,保質期始終無法保證,退貨太多,只能忍痛下架。

他對挫折似乎並沒那麼在意,還說了些俏皮話打趣,「機器至今在我家裡躺著」。不在意是因為他有新的理解,覺得暫時不會考慮自己生產,「還是有專業分工好一點。「

「自己做生產也不是不行」,冉強接過話,「主要還是看有沒有人才吧」。他是村委會幹部,也帶些扶貧計劃,對人才的作用深有感觸。他牽著那些項目裡,做得出色的,有很多帶貨直播, 能說會道的農村女人,在淘寶直播上,一天賣個十幾單,整月下來,也是個可觀的數字。

2020年,雖然有疫情阻礙,楊向華還是完成了他在年初提出的目標,1000萬銷售額,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要學習短視頻和直播,「時代變化的很快的嘛,還是要一直學下去。」聊完那天已經有些晚,楊向華低頭揉了揉額頭,又把拳頭捏緊說。

吃過飯我就要離開酉陽,汽車經過正在建設的新城,走包茂高速去黔江機場,對附近酉陽、秀山、彭水縣的人來說,黔江就是他們的中心城市,那裡有機場,動車站,有更好的商場,醫院,學校,人們隔一段時間就要去那裡,購物或是看病。

而作為一個縣城的酉陽,更像某種繁華的盡頭,離開環城大道上漫射的路燈,就是冬夜裡岑寂的鄉野,那裡甚至沒有蟲鳴。酉陽,理當和遙遠這樣的詞語相契,汽車在高速公路飛馳,我的感覺卻不是離開一個遙遠的地方,見過那些人我知道,它距離這個世界很近,它的一些部分,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

原標題:《當了30年獸醫,50歲轉行網際網路:全縣做淘寶的,都是他學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30多歲轉行,是逃避還是勇氣?
    很多30多歲甚至年齡更大的人想要轉行時,都在糾結:這時候轉行晚嗎?我該放棄原來多年的工作經驗嗎?而最近,30歲的蒲曉曉就果斷從房產中介辭職,打算轉行做建築資料員,進入到一個毫無經驗的行業,朋友們在勸她的同事又稱讚她這麼大年齡了轉行,勇氣可嘉。30多歲轉行,真的就晚了嗎?對此,記者了解到,也有年齡更大轉行成功的。
  • 學醫近十年,他卻選擇了轉行……
    讀研期間,飛哥對網際網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並擔任了丁香園論壇「檢索知識交流版」版主。基於此興趣,他產生了進入醫療網際網路行業的念頭。「以前覺得既然學了醫,不管喜不喜歡都要當醫生。但等到多去嘗試,會發現外面的天地很廣闊。趁著年輕,為什麼不找自己喜歡做的呢?」說起這段經歷,飛哥笑了笑。在 2007 年丁香園正式成立後,飛哥選擇了加入。
  • 30歲,真的不適合轉行做IT了麼?
    都說歲月是把殺豬刀,每一刀都催著我們再變老。一轉眼的功夫,沒想到我已經跨過了這個30歲的大門,朝奔四路上邁進。這些年,一路走來,摸爬打滾,跌跌撞撞,歷經了很多的風雨。我姓陳,今年已經有30歲了,大學本科,北漂青年一枚。目前的我現在是在一家網際網路公司從事著自動化測試的工作。我的目標是希望在五年之內,成為團隊的領導者。我大學的時候就讀的是行政類專業,其實男孩子學行政類的還是比較少的,所以在畢業以後,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一直在不停的面試,一直都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畢業的那段時間我一直陷入了:找工作、面試、入職不久又離職的的一個惡性循環中。
  • 50歲獸醫轉行電商幹成全國勞模 培訓學員6000人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5日17時13分訊(通訊員 李昂)年近50歲時,重慶酉陽縣板溪鎮的老獸醫楊向華決定轉行做電商。在此之前,他不知道網上也能賣東西,更不會使用電腦,最初學習只能用單根手指,在鍵盤上一個一個地戳字,每晚對著報紙文章練習3小時。
  • 30多歲的土木人,終於轉行了!
    何華(化名)就是從業十年左右的工程人,去年剛從某top3房企跳槽到一家地產諮詢公司做工程顧問。我的前東家是地產top3,我的職位是深圳事業部的工程總助理。這個職位,可能外人看起來還行,但是30多歲的工程人都知道,這個年齡,這個位置,一定會有很多焦慮,我也一直有年齡的危機感。地產公司對年齡卡得非常緊。像深圳這邊的房地產企業,招聘項目總、工程總,都會要求年齡40歲以下。
  • 我,30多歲的土木工程人,終於轉行了
    何華(化名)就是從業十年左右的工程人,去年剛從某top3房企跳槽到一家地產諮詢公司做工程顧問。30多歲的地產工程人,危機感和焦慮一直都在我的前東家是地產top3,我的職位是深圳事業部的工程總助理。這個職位,可能外人看起來還行,但是30多歲的工程人都知道,這個年齡,這個位置,一定會有很多焦慮,我也一直有年齡的危機感。地產公司對年齡卡得非常緊。像深圳這邊的房地產企業,招聘項目總、工程總,都會要求年齡40歲以下。做工程的人,年齡的天花板就擺在那裡。35要做到項目經理,40歲要做到項目總,否則往後就很難有機會了。30、40歲的人還有家庭的考慮。
  • 30歲轉行晚不晚?
    我在阿里巴巴生意經論壇看到一個問題覺得很有意思,我以前也遇到過,很多人對於轉行有一個很深的誤解,提到轉行,普片都會認為這不是什麼好事。七大姑八大姨都過來酸溜溜的勸說,我家孩子在上海大公司上班月薪過萬呢,你怎麼還在轉行呢?孩子....要好好做,不要三心二意的。
  • 做運營?30歲?轉行?應該如何面對?
    作者 l 老鄭講職場你 l 30歲何去何從20年因為疫情,讓很多曾經一直存在但容易被忽略的問題隨之浮出水面,一場疫情讓許多人和企業都失去了工作和收益,隨著疫情結束開始復工,而環境卻完全不同了。但轉行、轉崗還和曾經一樣那麼容易嗎?你可能知道,無論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每年都在大量裁員,主要裁員對象就是那些超過30歲未續約的員工。於是也就逐步出現所謂30歲之前是運營、程式設計師,30歲之後是保險或微商的段子。
  • 「PMP」30歲轉行,還來得及嗎?
    30歲轉行,沒太多時間再重頭再來,並對新行業缺乏經驗,找不到進入的途徑,可又難在現任職位上獲得更多發展,前怕狼後怕虎。就像在上次的「三十而立」 活動中,「Show」說的大實話→→工作5年,已經沒有畢業那會兒的衝勁,以前薪資不足一萬,覺得到哪兒都可以更好,現在反而是擔心未來不如現在。
  • 職場中,30歲後如何成功轉行?精明的人,都從這4點分析並實現
    歲,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分水嶺,如果發展得好,30歲以後會迎來一個職業黃金期,收入、職位等方面都會有一個質的飛躍;但如果發展得不好,30歲就成了你的瓶頸期,渾渾噩噩停滯不前,甚至很快進入了中年危機。那麼,人過30歲,這個年紀應該如何轉行?
  • 網紅模特轉行做淘寶,年收入達4600萬?網友:更喜歡在實體店購物
    網紅模特轉行做淘寶,年收入達4600萬?網友:我更喜歡在實體店購物馬雲的電商行業推動了網際網路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買商品。馬雲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寶、天貓都是大家最喜歡的兩個購物平臺,當然還有其它的電商平臺:京東、蘇寧、拼多多等。還有幾天就臨近雙十一了,各大電商平臺都推出了平臺的優惠活動,活動正在火爆進行中。
  • 50歲鄉村獸醫成「電商勞模」為6000人做培訓
    來源:中國網科技年近50歲時,重慶酉陽縣板溪鎮的老獸醫楊向華決定轉行做電商。2015年左右,在短暫的皮鞋經營中,他接觸到了淘寶,隨即,他以近知天命的年紀開始了艱難的職業轉型。圖:楊向華曾當了二十多年鄉村獸醫。電腦不會就現學,去了一趟浙江回來,當即就買電腦,卻連開機都不會,再照著報紙練習拼音打字,先從聲母學起,「真的是用手指一個字一個字戳(duo)出來的!「楊向華用當地方言講述最初創業經歷。
  • 30歲轉行,無一技之長學什麼技能?
    30歲的人,很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錢多一點的工作自然能解決很多物質上的困難。另外,行業發展好和自我提升高,這個也很好理解,因為你總不希望隨便找份工作做個幾年,然後35歲時被迫失業或再次面臨轉行風險吧?其實不管是20歲還是30歲,認真思考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在任何時候都是重要的。30歲想轉行,我的建議是有兩個方向可以考慮第一:根據自己性格、興趣、特長來選擇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並深耕下去。大概率上,自己喜歡的工作,更容易從中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 35歲網際網路打工人生存調查:轉行、創業、出國應對「中年危機」
    但在一批又一批「後備軍」加入網際網路行業之後,一群35歲左右的網際網路「老兵」們,卻用「中年危機」形容自己的職業生涯。汪程(化名)今年即將滿35歲,從事網際網路行業12年,看著一批又一批年輕人進入公司,他感受到了焦慮,「年輕人又能加班又能扛,薪資也不是特別高,公司肯定都願意招年輕的新員工,性價比高。」
  • 30歲網際網路轉行西點師 做學徒,還是找學校學習?
    30歲轉行,年齡不大不小,既然是轉行那你一定工作過一段時間,知道工作的艱辛和不易,也知道如何去努力讓工作做的更好。提拉米蘇做學徒不必去想,過程太漫長,還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慕斯成年人接受不了半年幾個月的學習時間,烘焙是個大類,後面細分的類目有很多,像法式西點、韓式裱花、翻糖等各個精細的類目,建議你先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類目自己了解一下,再去找幾個做的比較精緻的短期培訓篩選對比
  • 施工技術 | 我,30多歲的土木工程人,終於轉行了
    何華(化名)就是從業十年左右的工程人,去年剛從某top3房企跳槽到一家地產諮詢公司做工程顧問。我的前東家是地產top3,我的職位是深圳事業部的工程總助理。這個職位,可能外人看起來還行,但是30多歲的工程人都知道,這個年齡,這個位置,一定會有很多焦慮,我也一直有年齡的危機感。地產公司對年齡卡得非常緊。像深圳這邊的房地產企業,招聘項目總、工程總,都會要求年齡40歲以下。
  • 30歲轉行做財務來得及麼?什麼樣的性格適合做財務工作?
    三十而立,在很多人眼中三十歲就是一個分水嶺,再「折騰」都已經是太遲了,更別說三十歲轉行學財務了!大錯特錯!人一輩子那麼漫長,30歲頂多三分之一,大把可能性,為什麼不能呢?只是轉行前我們需要思考這幾個問題:1、為什麼放棄現在的工作?是遇到困難、瓶頸?是不滿意老闆?還是不熱愛這份工作?還是在工作中發現自己不能獲得成長?若只是不喜歡老闆、工作遇到了難處等,那麼大可不必!
  • 「中年人不配轉行」,30歲轉行,還來得及嗎?
    30歲,是一個正式邁向成人世界的分水嶺。這個年紀,面對人生的每個選擇都只能慎之又慎,害怕一步踏錯,更害怕在猶豫中蹉跎了歲月。網絡圖片:轉行需要理性判斷選擇轉行,需要的不是年輕時的一腔孤勇,而是在深思熟慮之後的理性判斷。所以,慎重地進行職業規劃尤為重要。這方面,求職者陳釗意識到時已經為時已晚。在《你好!
  • 零基礎如何轉行網際網路行業?
    你好,我畢業兩年,23歲,一直在政府裡上班,但是我覺得沒什麼發展空間,所以想換行,網際網路行業是個機會與挑戰並存的行業,所以決定轉行。但是,我是很迷茫的,因為我想進入網際網路行業,但是我不知道哪個行業更好入門,起初我選的是產品經理這方面,但是有人告訴我我不適合,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小小打擊吧。所以就來看看運營,我算是初入網際網路行業的一隻無頭蒼蠅,讓我覺得無從下手,我願意花時間學習,但是沒有頭緒的學習只是浪費時間,每天刷了很多經驗貼,但是都是別人在說,說這樣可以,那樣可以,究竟怎樣自己都懵圈了!
  • 「我30歲,現在想轉行IT,可行嗎?」
    如果你真的有決心要轉行,這些基礎的問題你都不願意主動去做了解,等著別人去百度然後複製黏貼給你,你又覺得自己會下多大的決心和用多大的努力去轉行呢?轉行無非三種結果,要麼失敗,要麼成功,要麼成功之後過幾年又覺得這個行業不適合自己了。但是人生又有幾年可以讓你反覆地試錯呢?更何況30歲早已不是一拍腦門就下決定的年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