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島日記」中的王繼才:生命刻度書寫忠誠、責任和擔當

2020-12-14 中國江蘇網

開山島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鄰近日本、韓國公海交界處,面積僅0.013平方公裡,雖人跡罕至卻是國防戰略要島。距離最近的陸地灌雲縣燕尾港約12海裡,島上野草叢生,海風呼嘯,人跡罕至,條件極其艱苦。近日,記者駐島一周,在島上和王仕花及3位民兵一起生活,得以深入對準這裡的一草一木,感受王繼才的堅守和執著。

巡邏、觀察,日復一日,無論有無異常情況,王繼才夫婦都會認真記錄守島日記,每半年就會記完一本,至今寫下了10萬多字。

「國旗」在其中出現的字眼最多

現在的開山島,條件要比之前好了不少———島上的基礎設施做了部分改建更新和重新粉刷,網絡連接上了,太陽能電板也在日夜「運轉」;民兵宿舍煥然一新,幾架雙層鐵架床鋪整整齊齊,形如部隊規制。

最能勾起王仕花思念之情的,還是那些守島日記———日記上一筆筆字跡,正是王繼才生命中的一個個刻度,書寫了忠誠、責任和擔當。王仕花感受到,這些字句,都是她跟老王沿著一級級石階巡邏、瞭望,一路走下來的。這條路,他們走了32年。他們從風華正茂走到了鬢髮花白……

王繼才夫婦守島32年,寫了有一麻袋的工作日記,記錄著每天島上發生的主要情況和夫妻倆當天的主要工作。不過,王仕花從臥室抽屜裡小心翼翼地,卻只翻撿出5本封面泛黃的守島日記,「之前有一些已經捐贈給了軍事博物館和市革命紀念館,這是僅存的幾本了。」仔細看了一下,大抵是近3年的守島日記。年代雖然很近,但打開仔細翻閱,仍感受到夫妻倆守島的不易和艱辛。字裡行間,出現最多的字眼,當數「國旗」。

王繼才曾說:「島再小,它是我們祖國的一部分,國旗插在哪裡,哪裡就是我們的國土。」沒有國歌伴奏,沒有儀仗隊,甚至沒有一根像樣的旗杆,只有滿山野草,海風呼嘯,但王繼才夫婦每天都會鄭重地升起國旗。2015年9月3日的日誌多了不少字,記述著:「今天是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是個勝利日,我們倆特地買來兩面新國旗,在島上升起。」到了2016年10月1日的守島日誌上,王繼才寫道:「今天是國慶節,早上我們倆換了一面新國旗。」

開山島風大浪大,日光強烈,國旗很容易磨損、褪色,為了保證國旗始終迎風飄揚在開山島上,32年間王繼才夫婦用掉了200多面國旗。而王仕花曾反覆回憶的一件事,就是曾經颱風來臨時,王繼才為了保護國旗不顧安危冒險跑到山頂降旗,不慎跌倒摔斷了兩根肋骨。

一句「正常」背後濃縮32年艱辛

「查一查島的周圍和海面,沒有什麼異常情況,島上的儀器,一切正常,晚上4盞航標燈正常」、「開山島前面有5隻大船拋錨,其他一切正常……」、「今天天氣雖然不好,好在一切正常。」守島日記上,會出現不少「正常」,雖隻言片語,簡單、瑣碎,甚至有些枯燥無聊,但在這「正常」背後,濃縮了32年常人所不知的艱辛。

正如守島日記上曾經寫過的那樣:「監視海空情況,協助維護社會治安,救護海上船隻和人員。」這是夫妻倆的部分職責。其實,剩下這些守島日記裡的內容,記錄的還算平淡,畢竟近些年島內島外的環境一直在改善,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此前的經歷就會被埋沒———據王仕花介紹:「在90年代那會的守島日記裡,我們記錄了太多驚心動魄的事,可惜的是……」王仕花眼神有些悲傷,「全被壞人燒了。」

1999年3月,不法分子孫某盯上了開山島。他藉口將開山島「開發成旅遊景點」,謀劃在島上開辦色情場所。王繼才發現後,立即向上級報告。孫某怕王繼才把事情攪黃,威脅他:「你已經30多歲了,死了還值。你兒子可才十來歲,要是死了,就可惜了!」王繼才毫不畏懼:「我是為國守島,你們要是敢幹違法的事情,就試試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見來硬的不行,孫某賠著笑臉掏出一沓錢:「只要你以後不向部隊報告,賺了錢我倆平分。」王繼才依舊嚴詞拒絕。惱羞成怒的孫某帶人把王繼才拖到碼頭一頓暴打,接著放了一把火,把他多年積攢的文件資料和守島日記全都燒成了灰。

面對無數次威逼利誘,王繼才夫婦堅定如初。32年來,二人發現並報告9起走私偷渡線索,其中6次被成功破獲,為國家挽回巨額經濟損失。

每天早晚的巡邏看些什麼?這些答案全記在守島日記裡了———看看灘涂上有沒有什麼異樣,再去哨樓用高倍望遠鏡望一圈海面,看看4盞海面航標燈,如果燈不亮了,就要及時打電話通知航標處維修,還要看看有沒有不明標誌的船隻出現。2013年8月12日,巡邏日誌中如此寫道:「突然海面狂風驟起,颳得我們睜不開眼,但是我們還是堅持巡查一遍島的周圍和海面。」巡島一周大概需要1小時,還有很多陡峭的臺階,王繼才的身體不好,王仕花患有腿疾,一天兩次,並不輕鬆。

在守島日記裡,王繼才夫婦會零星記載一些島上的惡劣環境,但那僅僅是「冰山一角」。每年,王繼才夫婦都會遇到幾天斷糧斷水的日子。

民兵守島日記裡同樣是「酸甜苦辣」

「中午簡單休息了一下,也沒睡著。索性起來檢查島上的設備,測風儀、海水測量、通信設備、太陽能發電……一切正常。轉了一圈,對英雄王繼才的敬佩之情更上一層。巡山、升旗還好,對島上每一件設備的看管絕不僅是看守那麼簡單,要保持設備在高溫高溼環境下正常運轉,絕對需要精心的維護保養,更關鍵的是需要專業的知識來支持。任重而道遠,我們新上島的民兵要高標準地完成開山島值守任務,履行諾言,要學的還很多。」這是今年9月27日,開山島新守島人李愛洲的執勤日記———王繼才去世後,今年8月10日,由3名共產黨員、退伍軍人組成的執勤班上島接崗,這也是32年來開山島上首次換崗。到了9月25日,開山島哨所執勤班正式建立,來自灌雲縣的10位民兵開始了常態化守島工作,而記者駐島採訪那一周,則是劉文金、馬洪波和武建兵三個人負責守島。

「王大哥去世後,灌雲縣政府、人武部就下通知,說要徵選民兵志願者,到開山島民兵哨所執勤。我們當時沒多想,就報名了!」在劉文金印象裡,他在獲悉這個消息後,便在工作群裡轉發了一下,瞬間就得到了響應。在不到半個月,上級部門就收到來自社會各界人士的512份守島申請,最終10人當選「守島衛士」。

按照規定,10位民兵3人一組,輪流值守,每組一周,每人每年120天。雖然大部分民兵此前並無守島經驗,但他們還是將開山島當成了自己的家,愛護島上的一草一木,珍惜王繼才夫婦留下的物品。李愛洲在守島日記中如此記錄道:「隨著來島上學習參觀人員的增多,衛生必須及時打掃,我們共用了4個小時將全島打掃了一遍。爬上爬下雖然辛苦,但島就是家,把家打掃乾淨了,我很開心。」

如今,開山島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萬人上島接受教育,學習王繼才夫婦堅守孤島32年,愛國奉獻的赤子情懷———1萬多個與朝露星辰為伴的日子;0.013平方公裡的小島,茫茫黃海中堅強的海防前哨;一對夫妻,以愛國之心堅守小小島礁,在海天間矗立起一座精神豐碑,讓開山島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燈塔」。

這「守島日記」,也將由「新時代民兵」繼續寫下去……(張晨晨)

相關焦點

  • 鄭晉鳴:王繼才守島精神的價值取向
    2018年8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王繼才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
  • 夫妻倆在沒淡水、沒電的「水牢」守了34年:守島就是守國門
    結果王仕花前腳走,他就去了開山島,等王仕花回來,她成了全村最後一個知道丈夫去守島的人。王仕花嚎啕大哭,因為她心裡清楚,開山島就是「水牢」,王繼才一個人在開山島是沒有辦法「活」下去的!此時的她心裡只有一個想法,去島上把王繼才拽回家!
  • 守島人,集合!!
    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留在了祖國的最北海防線上他們遠離家鄉用奉獻紮根海島,築夢綠色軍營他們遠離親人用忠誠守島戍邊選擇了海島就選擇了更大的付出,軍旅也將成為我人生中一筆偉大的財富雖然一直與寂寞與艱苦同行但軍人的責任定能把艱苦演繹得更加輝煌班長指導學兵訓練一絲不苟默默奉獻30餘載
  • 「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公示候選人信息 「守島夫妻」家國情懷...
    32年來,他倆以孤島為家,與海水為鄰,和孤獨做伴,戰勝了常人難以承受的風雨和艱險。王繼才第一次上島時,島上無電無淡水無居民,只有肆虐的海風,以及到處竄來竄去的蛇、老鼠和蛤蟆,讓人毛骨悚然。島上夏天特別溼熱,冬天異常陰冷。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夫妻倆都患上了風溼性關節炎和嚴重的溼疹。醫生告訴他們,只有離島才能根治。但為了守島,他們放棄了治療。
  • 用忠誠擔當書寫勇毅前行的山西答卷
    經歷頑強奮鬥和巨大犧牲,中國有效遏制了病毒傳播,為全球戰「疫」作出了重要貢獻。  牢牢守住「山西陣地」,不計代價支援湖北,有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堅定扛起入境進京分流責任,全面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山西省委團結帶領3700萬山西人民,用優異戰績踐行忠誠,用無私奉獻體現擔當。
  • 人民日報評論員:彰顯忠誠擔當 書寫大愛真情
    從習近平總書記到基層普通黨員,從中央到地方、基層,千萬共產黨員自願捐款,表達對疫情防控的關切,更是一種積極參與疫情防控的自覺行動,彰顯共產黨員在危難時刻的責任擔當,彰顯共產黨員對黨的號召的積極回應、對黨和人民的高度忠貞。神州大地傳遞關愛的溫暖,四面八方匯聚團結的力量。
  • 徐衛東:用奉獻和擔當書寫奮鬥的人生
    徐衛東曾經躊躇滿志、為國防事業揮灑青春熱血,如今他脫下神聖的軍裝,從容應對崗位發生的變化,仍然不忘初心繼續前行,以忠誠與擔當、責任與堅守開啟新徵程,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軍轉幹部「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的風採。
  • 海島為家,孤獨為伴,他32年守島衛國感動無數國人
    文/南城故夢1986年7月,26歲的王繼才經過群眾推薦和組織考察,成為開山島第五任「島主」。但是他不知道的是,迎接他的將是一片廣闊的海域和枯燥單調的守島生活。最長的13天,最短的3天。因為父親的一句話,他心繫祖國邊疆,堅定了守邊使命位於我國江蘇省連雲港附近的黃海海域有一座小島,名為開山島,它的面積僅有0.013平方公裡,只比一個足球場稍大一點。這裡遠離海岸,面向太平洋,一年中會多次被颱風和暴風雨襲擊,王繼才需要堅守的就是這個小島。
  • 黨員教師祁長芳:用責任與擔當書寫精彩
    在面對新冠疫情的嚴峻鬥爭中,豐臺區教育系統各單位黨組織始終將師生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學,廣大黨員幹部衝鋒在前、頑強拼搏,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維護教育系統安全穩定。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很多人在這一年裡書寫著屬於自己的精彩。
  • 這就是守島兵的人生!
    青春歲月裡最長久的故事 面向戰場,他們從不懈怠 在蜿蜒曲折的海岸線上 總有守島官兵的身影 在凌厲寒風的哨位上
  • 忠誠擔當書寫平安答卷!利通公安向您報告這一年
    忠誠擔當書寫平安答卷!,形成了領導帶頭、全警參與、上行下效、整體推進的良好局面,持續鍛造作風優良、本領過硬、絕對忠誠的公安鐵軍。這一年,打響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大年初一,利通公安全警在分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放棄休假,集體請戰,為轄區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而戰。
  • 新華社評論員:以平凡堅守書寫人生華章——新時代奮鬥者王繼才的...
    這名守島普通民兵究竟有何不同尋常,讓他的逝去如此令人動容,給人以莫大的激勵和鼓舞?  生命的價值蘊含在人生的軌跡之中。回首王繼才平凡而偉大的58歲人生,我們驚嘆於他克服常人難以想像的艱苦條件,在黃海前哨開山島值守32年,相當於服了16次義務兵役;我們敬佩於他身處改革開放的繁榮年代,卻無怨無悔地在一個「平凡得無聊、艱苦得離譜」的崗位默默奉獻;我們更震撼於他自覺扛起「打江山沒有我,守江山我必須上」的責任,戰勝一次次生死考驗,用生命踐行忠於祖國、忠於人民的初心和承諾,挺起新時代奮鬥者的錚錚鐵骨,讓精神之光照亮更多築夢人的前行之路
  • 話劇《守島英雄》導演袁俊平:我就覺得這個戲不能排油膩了
    譚飛:所以今天就聊聊《守島英雄》,《守島英雄》這件事聽起來很孤獨,是我們眼裡日復一日的平常生活。那麼故事性很弱,你在創作的時候就是怎麼樣去克服這一點來實現戲劇化?王仕花上島還要再晚一些,那個王繼才在上面的時間要更長。就是在這麼長的一個時間裡頭,它積累了這個事情的偉大,而不是它單個事情的偉大。但是您說的關於戲劇性的問題,就是如何在他32年平凡的生活中來提煉戲劇性?我覺得更多的是要佔有他們生活的素材。
  • 用忠誠擔當書寫勇毅前行的山西答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啟示錄
    經歷頑強奮鬥和巨大犧牲,中國有效遏制了病毒傳播,為全球戰「疫」作出了重要貢獻。牢牢守住「山西陣地」,不計代價支援湖北,有力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堅定扛起入境進京分流責任,全面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山西省委團結帶領3700萬山西人民,用優異戰績踐行忠誠,用無私奉獻體現擔當。
  • 用責任與擔當書寫生命的倒計時 ——記玉樹市下拉秀鎮蘇魯村第一...
    公道、正派、胸中有民、心中有愛,這些特質成為寫在他身上的生命符號。35年來,他苦過痛過,累過煩過。但留在記憶中更多的,是滿滿的自豪感。「沒有虛度,不枉此生」。也因此,面對生死難關,他是如此坦蕩淡然。肖鋒書記開始帶領村幹部和駐村隊員走村入戶,詢民情、訪民意,問民需。全村230戶建檔立卡戶,他挨家挨戶走訪不止十幾次。兩年下來,對每家每戶人口組成、致貧原因、整村面貌等情況了如指掌。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症下藥,治標治本。此時的肖鋒書記,已經在實踐的摸索中練就成為一名脫貧攻堅的行家裡手。
  • 西沙守島戰士來京分享守衛南海傳奇經歷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日訊(記者 趙晶)「上島就是上前線,守島就是守陣地。」在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前夕,10位獲得第五屆西沙十佳天涯哨兵的南海守島戰士,帶著他們的父母一起來北京,與首都青年分享他們在惡劣環境下守島的傳奇經歷。  「我上島見過的最大颱風能把腰粗的大樹連根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