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前,只因翻譯官的一次失誤,導致日本國內損失幾十萬人

2020-12-09 排頭武備庫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日本的投降宣告結束的,二戰中第1個投降的國家是義大利,第2個是德國,而第3個是日本。根據環球網報導,日本在投降之前,只因為翻譯官的一次失誤就導致了日本國內損失幾十萬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其實人與人之間在很多交流當中只要表達不當都會出現誤會,當然國與國之間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若是在戰爭時期,緊張的氣氛之下,兩國之間因表達不當造成誤會,很有可能給國家造成不可磨滅的損失。在1945年7月26號的時候,美國等三個國家籤署了《波茨坦公告》,這個協議也促使了日本之後的無條件投降,而且他們也給日本投降之後做出一些相應的承諾。而在1945年7月27號的時候,日本內閣舉行了會議,這次會議就是有關是否要接受該公告提出來的條件。當時日本內閣主要分成主戰派以及投降派兩部分,但是這場會議並未得出最終的結果。不過在1945年7月28號的時候,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倒是召開了一次記者招待會。

在此次招待會當中日本官方通訊社,對外發表了有關鈴木貫太郎的聲明英文翻譯版本,根據翻譯的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鈴木貫太郎認為這對於日本政府來說並未有任何的重大意義,而且沒有什麼選擇,自己的國家現如今也沒有任何退路可言,所以只能將它完全忽略掉,而且這是為成功的結束戰爭而做出堅定的戰鬥。因為這已經上升到國際層面了,這句話怎麼看都是日本不願意接受投降的,而且還會堅持抗爭到底。

在得知日本不願意投降之後,美國直接就丟了兩枚原子彈到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爆炸使得這兩座城市瞬間成為了一片廢墟,在城市內部的人們也死的死傷的傷。據悉因為原子彈爆炸日本國內損失了有幾十萬人,不僅僅是當時造成的人員傷亡,更重要的還是巨大的核輻射,核輻射使得這處地區的環境受到了巨大的汙染。其實美國的總統曾經表示,如果當時日本首相的態度沒有這麼強硬的話,他們是不會對日本投放原子彈的,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做出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日本自願投降美國獲得的利益才是最多的。

但是我們在戰爭之後通過現有的文獻以及裕仁天皇和鈴木貫太郎首相的發言來看,他們當時並未拒絕這個波茨坦公告。可是隨行的翻譯人員卻翻譯錯了,就是因為這個翻譯失誤,導致日本日後遭受了原子彈的襲擊,這個下場也太悲慘了吧。當時的日本同盟通訊社直接把鈴木貫太郎所表達的不回應波茨坦公告翻譯成了完全忽略,而之後的路特社和美聯社卻直接將其翻譯成為了拒絕,這一連串的翻譯錯誤,最終使得美國軍方看到的版本是日本拒絕了他們。

而日本就是因為這個翻譯錯誤而被美國兩枚原子彈轟炸,其實這也不怪翻譯官,鈴木貫太郎是一位日本政客,在日本政客的言論一般都是模稜兩可的。同盟通訊社不知道這一點在不清楚鈴木貫太郎所表達的意願就直接錯誤的翻譯,而路透社和美聯社又不明白「完全忽略」是什麼意思,就妄加決定的將其翻譯成為了拒絕,這樣的錯誤也讓人忍俊不禁。不過最終的結局還是各國希望看到的,畢竟若是日本還是不肯投降,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有更多的人犧牲。

相關焦點

  • 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前,本是可以避免的,只因翻譯官一個失誤
    說起二戰時期,日本慘遭美國原子彈轟炸的事件,相信很多人的心中是五味雜全,事情已經過去多年,但專家通過查看當年的一些資料後得知,其實那場原子彈爆炸襲擊本是可以避免的。日本被原子彈轟炸前,美中英籤署了《波茨坦公告》。但日方後期召開記者會的時候,只因翻譯官一個失誤,並沒有將日方的態度很好的傳達給美方,引起了美方的不滿。
  • 史上最「坑」翻譯官,只因一次失誤,差點讓日本整個滅國
    在這場戰爭中充滿罪惡的國家就是日本,在該國士兵的手下,躺著無數其他國家子民的亡魂,並且在二戰中該國更是非常善用化學武器 ,有些人在化武的攻擊下雖然沒有死亡,但是至今仍拖著殘疾的身軀苟活於世,這是日本在這次戰爭中最深的罪孽。最後這場戰爭終於在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之後宣告了結束,日本答應無條件投降的原因就是美國對該國的廣島和長崎發射了兩顆原子彈。
  • 本可以不用被轟炸,卻因日本翻譯官的失誤,讓日本死去幾十萬人
    但事實卻是,原本日本可以避免美國的這次核武器轟炸,但因為日本翻譯官在文件上翻譯錯誤,因此才導致廣島長崎傷亡達到幾十萬人。 實際上,美國在決定投放原子彈前曾和同盟國擬出一份《波茨坦公告》交於日本政府,公告上已經明確說明同盟國即將發動對日本最後的嚴重打擊,直至日本停止抵抗為止;除此之外,要求日本必須即刻解除國內武裝並宣布投降
  • 二戰美國翻譯失誤,導致日本死亡220000人,最後日本無條件投降
    本來美國只是想在後面發一發戰爭財就可以了,但是日本卻不給美國機會,就此美國也在後期和日本展開了數次戰爭,在塞班島一戰中美國就陣亡了士兵大概3000千多人,隨後的硫磺島戰役裡面美軍也是受到了日本的瘋狂反擊,美軍在這場戰役陣亡了6000多人,最後日本組織了一隻神風敢死隊,裡面全是日本的一些社會小青年,他們收到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甘願去送死。
  • 二戰結束後,日本「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60萬日本人死於非命
    戰爭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場面,自古以來有戰爭則必有犧牲,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爭,應該就要算第二次世界大戰了,從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整整為時6年的世界規模性大戰。20億人以上的人口捲入戰爭,戰爭中軍民總共傷亡9000多萬人。
  • 二戰結束後,日本的「天才」翻譯官,一句口誤,60萬日本人死於非命
    戰爭是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場面,自古以來有戰爭則必有犧牲,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戰爭,應該就要算第二次世界大戰了,從1939年9月1日到1945年9月2日整整為時6年的世界規模性大戰。20億人以上的人口捲入戰爭,戰爭中軍民總共傷亡9000多萬人。
  • 日本投降前,美國還準備怎麼打擊日本?火燒城市,餓死千萬日本人
    但是日本人用兩場血腥的戰役改變了美國人既定的戰略,讓美軍思考自己能夠吞下這顆火球,這兩場絞肉機式的血戰就是硫磺島之戰和衝繩島之戰。尤其是衝繩島之戰,一直位列二戰最血腥的戰役前三甲。日本人用土木工事和血肉之軀,裹挾著大量平民抵抗美軍登陸。
  • 二戰時,日本拒不投降,翻譯官的一個失誤,讓60萬日本人葬身火海
    1945年7月26日,美國、英國、中國共同發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第二天,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召開了內閣會議,眾人意見不合,無法達成一致,所以他們寄託於蘇聯進行調停。
  • 日本投降前,美國準備怎麼對付日本?火燒,斷糧,就原子彈最簡單
    在地上,大量來不及逃走的日本人被瞬間氣化,方圓1公裡內的人當場死亡,幾乎所有建築物被毀,廣島市直接死傷10萬人,間接死亡20萬人以上。  三天後,另一顆原子彈「胖子」被投放在長崎,造成4萬人直接死亡,4.5萬人受傷。  在教科書之中,普遍認為原子彈的爆炸是日本法西斯投降的直接原因。
  • 二戰野史:翻譯官的一句口誤,害死數十萬日本人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它可以清晰地表達出一個人的意思及情感,不過這一切都得需要我們能夠表達正確的前提下。 如果表達的方式不對,或者是表達的意思有誤,那很有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尤其是這種影響存在於兩國之間。
  • 害死數萬日本人的不是原子彈,「天才」翻譯官口誤,才是真實原因
    據中國網報導稱,1945年,美中英三國發布公告,希望能督促日本投降,但是日本卻放棄了這次機會,也正是因為如此他們才遭遇了隨後的原子彈轟炸。兩顆原子彈轟炸後,他們為此付出了數十萬民眾的性命,也正是因為如此,日本政府迫不及待的選擇了投降,以免損失更加慘重。
  • 日本投降前,美國都準備怎麼對付日本?火燒,斷糧,其實就原子彈最簡單
    在地上,大量來不及逃走的日本人被瞬間氣化,方圓1公裡內的人當場死亡,幾乎所有建築物被毀,廣島市直接死傷10萬人,間接死亡20萬人以上。 三天後,另一顆原子彈「胖子」被投放在長崎,造成4萬人直接死亡,4.5萬人受傷。 在教科書之中,普遍認為原子彈的爆炸是日本法西斯投降的直接原因。
  • 裕仁天皇投降後,東北幾十萬日本女人過的咋樣?10萬人嫁給中國人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為了避免日本亡國滅種,決定接受盟軍提出的條件,向全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一時間無論是在中國戰場,還是東南亞戰場,亦或是太平洋戰場上,日軍都開始向各地盟軍投降。不過不能否認的是,也有少部分極為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居然不甘心失敗剖腹自殺。
  • 日本沒有拒不投降?一個詞翻譯錯了!致使日本挨了2顆原子彈
    二戰後期,日本首相曾經發表過一篇聲明,結果因為一個詞語的翻譯錯誤,導致各國誤會日本拒絕投降,這也致使他們經受了兩顆原子彈的轟炸。二戰期間的日本非常瘋狂,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時的美國使用了最狠的招數,直接向其投放了兩顆原子彈,這導致的後果是日本大量人員傷亡,各國第1次直觀的認識到核武器的可怕,日本更是因此選擇投降。除了在這個過程中有太多的人去世之外,這件事情的結果可以說是皆大歡喜。畢竟當年的日軍是出了名的頑固,如果不給他們一個大的教訓,擊垮他們的心理,日本很難選擇投降。事實上,這也是當時眾多國家的想法。
  • 日本投降後,翻譯官一句口誤,60萬同胞葬身火海,差點讓日本亡國
    在國家之間交流的時候,日本就發生過一件差點顛覆整個國家的事情,就是由翻譯的失誤所引起的,這次的錯誤引來了美國的兩顆原子彈。關於那次原子彈事件,有人對此作出了統計,說是廣島死了十四萬人,長崎死了七萬人,加起來一共是十一萬人。
  • 二戰日本投降後,身為日本的殖民地,為何朝鮮國內不少人痛哭流涕
    日本投降後,之所以朝鮮國內一片哀嚎,最主要是因為朝鮮被日本殖民化30多年後,不少朝鮮人已經被日本奴化了,在很多朝鮮人看來,日本在戰敗就是自己的失敗。日本投降畫面日本對朝鮮的殖民化史朝鮮這個國名有「朝日鮮明」之意,當年朝鮮王朝的開國君主李成桂為了得到大明皇帝的支持,特意來到大明拜見大明皇帝
  •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難道不是兩顆原子彈?
    講真的,日本人的自信也不是毫無根據的,這個依仗也很好理解,他們完成了在國內的徵兵,又有了很多的新生力量,包括武器,數量也不少,真的是無論性別和年齡,有點力氣的都被徵兵徵走了,武器也不全是正經的步槍彈藥,很多連古董槍、炸藥包,甚至竹槍都用上了。
  • 此翻譯失誤付出代價著實慘重,令兩座城市變成廢墟,數萬人陪葬
    要說人類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無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了,這場戰爭中全球累計超過9000萬人喪生,20億人受到戰爭不同程度的影響,經濟損失高達5萬億美元,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被波及,好在最終挑起戰爭的法西斯國家全部失敗。
  • 日本投降後,東北卻損失慘重,偽滿洲國多少財富被帶走
    對於日本侵略中國,最早開始淪陷的就是關東地區,東北三省。自張作霖被日本人算計而死,張學良採取不抵抗策略,整個東北三省徹底淪陷。而囂張的日本帝國主義竟然妄圖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可惜的是,他們終究是低估了中國這一頭沉睡的巨龍。在巨龍覺醒之後,眾志成城一致對外,徹底將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了中國。日本投降後,東北的財富去哪了?
  • 二戰日本投降,天皇宣讀終戰詔書,使用奇特發音,很多人聽不懂
    大家都知道,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日。這一天的正午,日本裕仁天皇向全日本廣播,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實行無條件投降,結束戰爭。裕仁天皇廣播的內容其實就是一則《終戰詔書》。《終戰詔書》是日本政府照會中立國瑞士、瑞典大使後,明確投降終戰的決定,並由當日本時首相鈴木貫太郎主持起草的。終戰詔書,顧名思義就是終止戰爭。比較詭異的是,日本用終止,而不是投降,值得讓人玩味。與終止對應的是詔書的措辭,手段多樣,意在模糊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本質,規避各種戰爭責任,歷來為人所不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