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以日本的投降宣告結束的,二戰中第1個投降的國家是義大利,第2個是德國,而第3個是日本。根據環球網報導,日本在投降之前,只因為翻譯官的一次失誤就導致了日本國內損失幾十萬人,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其實人與人之間在很多交流當中只要表達不當都會出現誤會,當然國與國之間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若是在戰爭時期,緊張的氣氛之下,兩國之間因表達不當造成誤會,很有可能給國家造成不可磨滅的損失。在1945年7月26號的時候,美國等三個國家籤署了《波茨坦公告》,這個協議也促使了日本之後的無條件投降,而且他們也給日本投降之後做出一些相應的承諾。而在1945年7月27號的時候,日本內閣舉行了會議,這次會議就是有關是否要接受該公告提出來的條件。當時日本內閣主要分成主戰派以及投降派兩部分,但是這場會議並未得出最終的結果。不過在1945年7月28號的時候,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倒是召開了一次記者招待會。
在此次招待會當中日本官方通訊社,對外發表了有關鈴木貫太郎的聲明英文翻譯版本,根據翻譯的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鈴木貫太郎認為這對於日本政府來說並未有任何的重大意義,而且沒有什麼選擇,自己的國家現如今也沒有任何退路可言,所以只能將它完全忽略掉,而且這是為成功的結束戰爭而做出堅定的戰鬥。因為這已經上升到國際層面了,這句話怎麼看都是日本不願意接受投降的,而且還會堅持抗爭到底。
在得知日本不願意投降之後,美國直接就丟了兩枚原子彈到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爆炸使得這兩座城市瞬間成為了一片廢墟,在城市內部的人們也死的死傷的傷。據悉因為原子彈爆炸日本國內損失了有幾十萬人,不僅僅是當時造成的人員傷亡,更重要的還是巨大的核輻射,核輻射使得這處地區的環境受到了巨大的汙染。其實美國的總統曾經表示,如果當時日本首相的態度沒有這麼強硬的話,他們是不會對日本投放原子彈的,畢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做出損害自己利益的事情,日本自願投降美國獲得的利益才是最多的。
但是我們在戰爭之後通過現有的文獻以及裕仁天皇和鈴木貫太郎首相的發言來看,他們當時並未拒絕這個波茨坦公告。可是隨行的翻譯人員卻翻譯錯了,就是因為這個翻譯失誤,導致日本日後遭受了原子彈的襲擊,這個下場也太悲慘了吧。當時的日本同盟通訊社直接把鈴木貫太郎所表達的不回應波茨坦公告翻譯成了完全忽略,而之後的路特社和美聯社卻直接將其翻譯成為了拒絕,這一連串的翻譯錯誤,最終使得美國軍方看到的版本是日本拒絕了他們。
而日本就是因為這個翻譯錯誤而被美國兩枚原子彈轟炸,其實這也不怪翻譯官,鈴木貫太郎是一位日本政客,在日本政客的言論一般都是模稜兩可的。同盟通訊社不知道這一點在不清楚鈴木貫太郎所表達的意願就直接錯誤的翻譯,而路透社和美聯社又不明白「完全忽略」是什麼意思,就妄加決定的將其翻譯成為了拒絕,這樣的錯誤也讓人忍俊不禁。不過最終的結局還是各國希望看到的,畢竟若是日本還是不肯投降,那麼這個世界將會有更多的人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