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大學牽手華為,探索數位化背景下的育人之道

2020-12-13 IT168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東南大學已經走過118年的歷史。作為國家985211重點建設大學及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東南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11個學科屬於國家級一流學科

在東南大學的辦學理念中,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始終貫穿始終。其中,科學是目標,人才是方向,世和報國則是東南大學的終極理想。時代變遷,滄海桑田,時光證明了東南大學的成功。這種經得起時間磨礪的成功所倚靠的,不僅是一代代東南學子的刻苦努力,更是東南辦學人和教師團隊在教育方法上的不斷探索與創新。

當百年東南成為數智東南,教育之道亦長青

因材施教是教育千年不變的準則。但對高校而言,經院式或廣場式的授課形式極大地提升了一個老師面對學生的數量,但卻給實踐因材施教、實現止於至善增加了難度。

而對於「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的東南大學來說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始終是立學之本。那麼,如何才能實現高質量的教育水平和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工業時代,人們創造了無數或龐大或精巧的機器,這些機器極大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而到了數字時代,人們所創造的則不僅是無數的手機、電腦、伺服器和數碼設備,更是在數字空間中建設了一個與物理世界相對應的數字孿生。換句話說,在理想的數位化環境中,所有物理世界的人和物都在數字空間內擁有一個一一對應的投影。

顯然在高校教育中如果能夠將整個教育空間數位化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其中擁有一個數字畫像那麼教師傳統「望聞問切」式的觀察就能夠通過大數據和算法實現,從而極大降低因材施教的難度,從本質上提升每個學生所能獲得的教育關懷和指導。

構建這樣一套數位化的教育空間,首先需要一套有線無線融合的智慧網絡,用來聯接所有人、設備和系統;在此之上,還需要一個完整而強大的數字中臺,在實時匯總所有數據的同時對其進行清洗、分類和管理,並為上層的教育教學等業務系統提供數據服務;再之上,教師才能通過學生畫像系統和教學管理系統相結合,充分掌握學情和教情的基礎上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東南,這套數位化教育空間還有個更貼切的叫法——數智東南而幫助東南大學構建這套龐大系統的正是華為及其合作夥伴。

數智東南下的人才培養

以華為搭建的數智東南體系為基礎,學校可以通過遍布校園的態勢感知平臺、上網行為分析、Campus Insight等管理工具採集學生在各個數字系統中的行為軌跡並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動態分析所有數據為每名學生定製數字畫像

而通過融合了算法人工智慧和教學邏輯的後臺業務系統教師可以基於學生數字畫像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相關動態為學生量身定製教學計劃同時學生和授課督導也可以通過網上反饋系統評價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方式方法的主動變革

在校級層面東南大學可以通過各個系統的實時後臺數據將包括教育教學科研、學科及辦公按照各自的業務邏輯抽象成為教情學情科研學科和辦公指數為學校層面的策略調整提供動態的數據支撐形成覆蓋全維度的輔助決策體系。目前這套系統已經能夠覆蓋全校學生的管理和支持。

當然,除了提供數位化的教學支撐以外,東南大學還攜手華為進一步打造平臺化的東大信息化實踐基地,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的實用性,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2017年,東南大學攜手華為開設了ICT學院創新人才中心及對應的技術課程。2019年,東南大學網信中心建立網絡與信息技術創新實踐平臺,聯合網絡空間學院、吳健雄學院等相關二級學院,結合校企合作,以實踐為核心的創新平臺,以校園信息化業務部門為橋梁,建立多元導師協同,多元學科交叉,多元模式並舉,面向創新的教學新模式,實現教學實踐創新轉化的完整通路。

不同的視角,相同的答案

正如同任何教學都離不開怎樣因材施教、如何止於至善一樣所有學校也都必須要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三個問題。而這也正是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在談及東南大學未來30年發展計劃時所闡述的核心問題

第一個問題東南大學的辦學理念已經給出了答案「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百年來,東南大學所培養的就是以現代科學武裝頭腦的報國人才。

第二個問題東南大學在華為及夥伴助力下構建的數智東南體系給出了答案以數位化技術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而對於第三個問題,結合東南大學的辦學理念,則可以理解為,人才當何以報國對此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先生也在7月到訪東南大學時便已經給出了來自產業角度的答案。

在座談會上,任正非指出:高校的明燈照耀著產業,大學老師的純研究,看得遠、鑽得深;我們(華為)的研究實用度強,我們之間的合作,你們給我們帶來方向,照亮了我們。你們(東南大學)的成果可以像燈塔,既照亮我們,也可以照亮別人,是有利於我們,有益於學校,有益於社會的。

隔空進行的一問一答是東南大學與華為的惺惺相惜。而在這種惺惺相惜背後的則是兩家單位對自身定位與目標的不斷實踐。

一邊教育領域的翹楚,另一邊則是中國ICT產業中的頂尖;在認可東南大學的辦學理念和人才戰略的同時,華為也懂東南大學業務邏輯和實際需求。做到這一點,華為所依靠的是不斷深入的「懂行」戰略。

通過與龐大生態的聯合創新,華為能夠將自身所擅長的產品技術與夥伴所積累的行業洞察相結合,創造出更多符合用戶需求的場景化解決方案,進而幫助用戶更快、更好的完成行業數位化轉型,使用戶的業務獲得轉型所帶來的實際收益。而通過與東南大學聯合創辦的ICT學院,華為則可以將來自產業的最新技術反哺教育,讓產業和人才都能長期獲益。

面對相同的問題不同領域的實踐者總能產生相似的答案

千年傳承的教育之道百年樹人的教育大計數十年積累的ICT技術和應用經驗;在東南大學與華為的牽手之中,全然合一。

相關焦點

  • 從數據中臺到數智東南:懂行華為與東南大學的不解之緣
    所以,大學教師的工作評定及考核匯總對於國內各大高校老師來說都是一件相當頭疼的事情。同樣的困境也曾發生在東南大學的身上,作為國家「985工程」、「211工程」以及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在教師團隊方面,東南大學目前有著一流師資隊伍——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991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569人,正、副高級職稱教師2021人,而與之對應的全日制在校生有36277人。
  •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與華為聯合發起成立「雲中高職研究院...
    李龍圖指出,作為探索未來職業教育的重要平臺、推動職業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載體,「雲中高職研究院」將致力於探索最新技術背景下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創新、新平臺建設的解決方案,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有效服務企業行業的轉型提升;探索最新技術背景下的智慧校園建設方案,把學校教學、科研、管理與服務水平推向數位化、鏡像化、智慧化的高階形態,為推動教育優質化、普及化、公平化、終身化和創新服務能力開展理論探索,
  • 牽手「懂行人」:桂電要做教育數位化轉型先行者
    從1960年建校之初的桂林機械專科學校,到上世紀80年代的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再到今天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承載著牽手「懂行人」 成就智慧校園典範地處聖人山下在數字經濟新時代,桂電也深深意識到在產業轉型升級浪潮中高校所面臨的社會責任,因此,桂電除了與華為合作開展智慧校園建設,推動學校實現全面的數位化轉型,也在積極與華為探索產學研創新發展。
  • 牽手「懂行人」,桂電要做教育數位化轉型先行者
    從1960年建校之初的桂林機械專科學校,到上世紀80年代的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再到今天的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承載著「正德厚學、篤行致新」的校訓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桂電精神,桂電一直努力走在時代的最前沿。你可能想像不到,在2018年,桂電就正式成立了數字經濟學院,這可是全國高校第一個數字經濟學院。
  • 華為牽手上海高校,沒選上海交大,直接選擇這兩所985大學
    好馬配好鞍,校企合作也不例外,不久前,華為的一波操作,讓人拍案叫好!雖然沒選擇上海交通大學,但是,華為開始與國內一流大學合作了!華為牽手上海高校,直接選擇與兩所985大學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一所是復旦大學,一所是華東師範大學,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
  • BURTON & 互道再度牽手,12天為品牌升級數位化門店
    近日,單板滑雪行業領軍品牌BURTON與互道再度牽手,升級品牌數位化建設,從開發至上線,僅用12天,BURTON門店小程序項目快速落地。互道通過對企業原有新零售系統升級,為品牌搭建門店「數位化二樓」,升級線下門店服務,開拓全新門店線上業務場景,助力品牌實現立體經營挖掘新增長。
  • 華為微模塊數據中心牽手天津市大學軟體學院
    原標題:華為微模塊數據中心牽手天津市大學軟體學院   津門故裡,海河晴川,沽上雲腦,天軟藝苑。   多年前,外環西路與津滄高速之間的地區僅僅是天津郊縣的一片荒蕪之地。隨著天津工業大學、天津師範大學、天津理工大學等眾多高等院校依託擴建、擴充的發展需求進行西遷並聚集在一起,在近十年裡,這片過去的荒蕪之地如今已經發展為天津地區具有一定規模的高校聚集區,形成了人才聚集的智慧之地。西青大學城秉承了歐美大學城發展的理念,積極促進城鎮中高校之間的交流和信息互動。這其中,天津市大學軟體學院作為西青大學城的智慧大腦,承擔著天津市軟體人才培養基地和實訓承接實體的重任。
  • 華為再次牽手上海985大學,沒選上海交通大學,卻選擇這所大學
    上海高等教育資源豐富,擁有多所985大學,是大學生們嚮往的大城市。華為再次牽手上海985大學,卻沒選上海交通大學,而是選擇同濟大學,引起不少網友的關注。本次,同濟大學與華為聯手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雙方將通過「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拓展和加深在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並將合作拓展至整個本碩博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培養出更多高科技創新人才。
  • 39天,東南大學有多快!
    這些都吸引了一代又一代東南學子用勤奮實踐著科學之偉大。於古樸中孕育創新,在變革中提升服務。在背後支撐科研生活和教學管理的是東南大學與時俱進的信息化建設。  東南大學信息化建設持續升級  東南大學的校園可以用古樸典雅來形容,而校領導始終堅持以科學、先進的思想治學、治校。
  • 華為任突訪東南大學:教授甘坐冷板凳,這才是中國的希望
    左惟對任正非一行蒞臨東南大學表示歡迎。他表示,華為是一家令人尊敬的公司,值得東南大學學習借鑑。校企雙方一直保持良好合作,特別是近年來,華為成為東南大學畢業生就業人數最多的單位。左惟還介紹了東南大學人才培養目標由棟梁之才向領軍人才轉型,科學研究由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向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重大需求轉型的近況。
  • 厲害,華為牽手浙江高校,沒選浙江大學,卻選擇一普通本科院校
    作為網際網路大廠,華為與很多所高校展開深入合作,近日,華為牽手浙江高校,竟然不選浙江大學,卻選擇了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而且還是一所工業大學,引起不少的關注。近日,華為與浙江高校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選擇合作的高校是浙江工業大學,雙方將聯合培養人才。這次合作,華為沒有選擇浙江大學,不少網友發問:華為傻了?
  • 華為+克而瑞丨中國房地產數位化深度解讀專題
    從本期起,我們將對這本書做系列解讀,深度進入華為與克而瑞的數位化「最強大腦」,一起去探索未來 10 年中國房地產的「引擎」:不是日子難過了,是過日子的方式要改變了。 在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嚴峻、國內發展任務艱巨繁重的背景下,我國數字經濟依然保持每年 30% 的高速增長。從地產行業來看,傳統地產正在積極構建地產數位化體系,數據管理和數字場景應用能力不斷提升。同時,房企的數位化也面臨著諸多困難與瓶頸,例如缺乏頂層設計、數據孤島、投入大周期長、實際應用效果不佳等,這些均是房企數位化進程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 清華五道口與華為共建「數字中國」課程,聚焦企業數位化轉型
    此次合作,雙方通過聯合開發「數字中國」企業家課程的方式,聚焦企業數位化轉型,首次將華為多年積累的數位化轉型實踐方法論系統性地賦能企業家教育,幫助中國企業實現數位化戰略落地,在清華與華為的實踐土壤上共同探索未來的數位化商業模式。
  • 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11月23日,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合作協議籤署儀式在梧桐語問學中心問道廳舉行。華為副總裁馬海旭、副校長許曉東參加活動。許曉東強調,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具有深厚的友誼,雙方近年來已經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領域展開了深入合作,今年8月份,雙方依託計算機學院建立了「華中科技大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新型存儲技術創新中心」,此次合作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是創新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深化產教融合的有益探索,希望雙方精誠協作,發揮各自優勢,為我國信息產業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 蔡沂:守教育之責,行育人之道
    教學之餘,她也不放鬆學術上的鑽研,先後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其中SCI索引1篇,EI索引5篇,並承擔了多項省級和校級教研與科研課題。孜孜不倦用心教書,因材施教耐心育人從教十三年以來,蔡沂先後擔任《離散數學》、《數據結構》、《計算機網絡安全》等十餘門專業課程的授課老師,以及2007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班、2013級網絡工程1班的班主任。
  • 全國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落戶深職院
    來源:讀特9月8日,全國首個華為5G+數位化人才產教融合基地——「深職院-華為5G基地」在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揭牌成立。該基地是深圳職業技術學院與浙江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依託深職院電子與通信工程學院運行,以「政企行校」四位一體共育人才為建設內涵,以數位化、場景化、實戰化為特色,緊密圍繞經濟發展趨勢、產業發展趨勢、技術發展趨勢,引入5G+產業崗位能力標準、技能模型,促進學校人才培養體系升級,旨在為社會培養
  • 東南大學出版社社長江建中
    城市規劃、建築、土木和交通,醫學和衛生,電子和信息,經管、人文和外語等類圖書為東南大學社的特色板塊。其中,土木建築圖書板塊是東南大學社的傳統重點板塊。在「十二五」國家重點出版項目中,土建類重點項目總共20餘個,東南大學社有6個項目圖書入選,佔全國重點圖書的五分之一。在當下學術出版舉步維艱的背景下,東南大學社積極探索學術出版,走出了一條兼具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發展道路。
  • 溫州三中 | 李燁:探索「未來教育」背景下的育人新模式
    關於未來教育的模式,《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每一個指向都緊緊圍繞「育人」這一核心目標。由此,未來的教育,一定是更加關注「人」的教育。這些年,溫州市第三中學在如何更加關注「人」的教育上做了大量的實踐和探索,從學校育人目標與願景出發,形成了學校富有特色的育人新途徑。
  • 中國海洋大學與華為籤約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中國海洋大學與華為籤約共建「智能基座」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 http://www.huaue.com  2021年1月8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 同一天,南京「牽手」三所一流大學
    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南京大學黨委書記胡金波,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重慶大學黨委書記舒立春出席。南京市市長韓立明和南京大學校長呂建、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分別籤署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依託共建協議。南京將與南大共建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與東大共建網絡通信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與重大共建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