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東南大學已經走過118年的歷史。作為國家985、211重點建設大學及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東南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等11個學科屬於國家級一流學科。
在東南大學的辦學理念中,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始終貫穿始終。其中,科學是目標,人才是方向,名世和報國則是東南大學的終極理想。時代變遷,滄海桑田,時光證明了東南大學的成功。這種經得起時間磨礪的成功所倚靠的,不僅是一代代東南學子的刻苦努力,更是東南辦學人和教師團隊在教育方法上的不斷探索與創新。
當百年東南成為數智東南,教育之道亦長青
因材施教是教育千年不變的準則。但對高校而言,經院式或廣場式的授課形式極大地提升了一個老師面對學生的數量,但卻給實踐因材施教、實現止於至善增加了難度。
而對於「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的東南大學來說,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始終是立學之本。那麼,如何才能實現高質量的教育水平和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工業時代,人們創造了無數或龐大或精巧的機器,這些機器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產和生活;而到了數字時代,人們所創造的則不僅是無數的手機、電腦、伺服器和數碼設備,更是在數字空間中建設了一個與物理世界相對應的數字孿生。換句話說,在理想的數位化環境中,所有物理世界的人和物都在數字空間內擁有一個一一對應的投影。
顯然,在高校教育中,如果能夠將整個教育空間數位化,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其中擁有一個數字畫像,那麼教師傳統「望聞問切」式的觀察就能夠通過大數據和算法實現,從而極大降低因材施教的難度,從本質上提升每個學生所能獲得的教育關懷和指導。
構建這樣一套數位化的教育空間,首先需要一套有線無線融合的智慧網絡,用來聯接所有人、設備和系統;在此之上,還需要一個完整而強大的數字中臺,在實時匯總所有數據的同時對其進行清洗、分類和管理,並為上層的教育教學等業務系統提供數據服務;再之上,教師才能通過學生畫像系統和教學管理系統相結合,充分掌握學情和教情的基礎上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
在東南,這套數位化教育空間還有個更貼切的叫法——數智東南。而幫助東南大學構建這套龐大系統的正是華為及其合作夥伴。
數智東南下的人才培養
以華為搭建的數智東南體系為基礎,學校可以通過遍布校園的態勢感知平臺、上網行為分析、Campus Insight等管理工具採集學生在各個數字系統中的行為軌跡,並通過大數據分析系統動態分析所有數據,為每名學生定製「數字畫像」。
而通過融合了算法、人工智慧和教學邏輯的後臺業務系統,教師可以基於學生數字畫像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相關動態,為學生量身定製教學計劃。同時,學生和授課督導也可以通過網上反饋系統評價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方式方法的主動變革。
在校級層面,東南大學可以通過各個系統的實時後臺數據,將包括教育、教學、科研、學科及辦公按照各自的業務邏輯抽象成為教情、學情、科研、學科和辦公指數,為學校層面的策略調整提供動態的數據支撐,形成覆蓋全維度的輔助決策體系。目前這套系統已經能夠覆蓋全校學生的管理和支持。
當然,除了提供數位化的教學支撐以外,東南大學還攜手華為進一步打造平臺化的東大信息化實踐基地,進一步增強高等教育的實用性,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2017年,東南大學攜手華為開設了ICT學院創新人才中心及對應的技術課程。2019年,東南大學網信中心建立網絡與信息技術創新實踐平臺,聯合網絡空間學院、吳健雄學院等相關二級學院,結合校企合作,以實踐為核心的創新平臺,以校園信息化業務部門為橋梁,建立多元導師協同,多元學科交叉,多元模式並舉,面向創新的教學新模式,實現教學實踐創新轉化的完整通路。
不同的視角,相同的答案
正如同任何教學都離不開怎樣因材施教、如何止於至善一樣,所有學校也都必須要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三個問題。而這也正是東南大學校長張廣軍在談及東南大學未來30年發展計劃時所闡述的核心問題。
第一個問題,東南大學的辦學理念已經給出了答案。「以科學名世,以人才報國」,百年來,東南大學所培養的就是以現代科學武裝頭腦的報國人才。
第二個問題,東南大學在華為及夥伴助力下構建的數智東南體系給出了答案:以數位化技術促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而對於第三個問題,結合東南大學的辦學理念,則可以理解為,人才當何以報國?對此,華為創始人、CEO任正非先生也在7月到訪東南大學時便已經給出了來自產業角度的答案。
在座談會上,任正非指出:高校的明燈照耀著產業,大學老師的純研究,看得遠、鑽得深;我們(華為)的研究實用度強,我們之間的合作,你們給我們帶來方向,照亮了我們。你們(東南大學)的成果可以像燈塔,既照亮我們,也可以照亮別人,是有利於我們,有益於學校,有益於社會的。
隔空進行的一問一答是東南大學與華為的惺惺相惜。而在這種惺惺相惜背後的則是兩家單位對自身定位與目標的不斷實踐。
一邊教育領域的翹楚,另一邊則是中國ICT產業中的頂尖;在認可東南大學的辦學理念和人才戰略的同時,華為也懂東南大學業務邏輯和實際需求。做到這一點,華為所依靠的是不斷深入的「懂行」戰略。
通過與龐大生態的聯合創新,華為能夠將自身所擅長的產品技術與夥伴所積累的行業洞察相結合,創造出更多符合用戶需求的場景化解決方案,進而幫助用戶更快、更好的完成行業數位化轉型,使用戶的業務獲得轉型所帶來的實際收益。而通過與東南大學聯合創辦的ICT學院,華為則可以將來自產業的最新技術反哺教育,讓產業和人才都能長期獲益。
面對相同的問題,不同領域的實踐者總能產生相似的答案。
千年傳承的教育之道和百年樹人的教育大計,數十年積累的ICT技術和應用經驗;在東南大學與華為的牽手之中,全然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