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紅色老區通江鐵佛中心校原校長王繼篤先生勤耕人生

2020-09-04 隆成義

甘露賦

憶流年歲月,懷唯美家山。環峰映長川,翠色染雲天。辛巳仲秋文曲閃,劉坪上街喜氣添。一代家風續,滿堂笑語歡。蹈規守矩儒雅,達禮知書人賢。

少年登講臺,先生執教鞭。暢遊茫茫學海,攀登巍巍教壇。三尺講臺、繪出春秋願景;一隻粉筆、勁寫人生答卷。歷苦從教卌五載,執旗鐵小十二年。似春蠶、傾吐經綸育英才;如紅燭、燃燒自己照塵寰。若春雨、潤育桃李枝葉茂;為人梯、鑄造大廈神州燦。 用畢生心血澆灌燦爛之花朵,以滿頭銀髮換來棟梁之才賢。昭昭師德,是璀璨閃爍之繁星;拳拳愛心,若沁人心脾之清泉。 悟師道之真諦,登育才之峰巒。播春華千車, 收秋實萬擔。舌耕筆墾,譽滿校園。全縣會試,名居榜冠。 樂為園丁,甘願奉獻。成同仁之楷模,乃師長之典範!

為人師表,鐵肩擔道義;修身齊家,美德傳鄉鄰。志求完美,胸懷寬宏。知古倡新,傳承家風。笑談於唇齒,凝聚於心靈。體恤親友疾苦,傾注手足濃情。德生於愛,威生於明。鄰遇困惑請教先生解之疑慮,家有難事詢問兄長取之真經。德高傳佳譽,家鄉揚美名。

忠孝傳家,子孫尊賢。率先垂範,身教言傳。 父抱恙,衣不解帶侍奉於榻旁;母患疾,目不交睫守護於身邊。親嘗湯藥,孝感動天。

沐洗紅塵,深鎖文房。閒情尋雅趣,墨池映軒堂。以文房四寶弘揚國粹,臨書法五體曉知夏商。清茶一盞精神爽,潑墨三尺庭院香。 苦讀歷代之碑帖,敬懷遠古之賢良。 篆若婉曲而柔美,隸若波磔而飛揚。楷若厚重而沉穩,魏若挺秀而勁強。行若靈動而俊逸,草若奔騰而婉暢。香墨飄逸,情操高尚。曾記否、勁舞彩筆卷波瀾,怎可忘、生動油畫立柱廊。詩曰:

為人師表品才真,

沐浴陽光萬物春。

粉筆塵灰染袍袖,

教鞭篤愛伴清貧。

迎來桃李天下滿,

育得棟梁華夏新。

強國興邦百年計,

賦詩一首敬師尊。

註:在教師節到來之時,發一篇甘露賦,以頌揚人民教師之美德!

觀山閒人作

相關焦點

  • 通江:講述青春故事 分享青春感悟
    身為川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陵園的講解員謝蕾告訴記者,她到通江工作半年,成功地從生搬硬套背講稿到輕鬆自如與遊客暢談通江紅色文化。她說:「是一顆顆紅星照亮了學習和工作的道路,是信仰的力量堅定了傳播紅色文化的專業精神。」希望通過自己的故事分享,讓更多的青年了解紅色文化,傳承紅軍精神,立足崗位,敬業奉獻,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
  • 桃渚鎮中心校舉行「鑄師魂 提質量」誓師大會
    臨海市教育局黨委委員、專職督學陳凌晨,桃渚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葉平,宣傳委員李克金等出席會議,桃渚鎮小學校級班子、中層領導、完小校長以及全體教師參加會議。本次大會由桃渚鎮宣傳委員李克金主持。會上,桃渚鎮中心校副校長張小寶宣讀桃渚鎮中心校人事任命文件。
  • 山村小學的守望者——記蘭州市七裡河區王官營中心校校長朱潤東
    山村小學的守望者——記蘭州市七裡河區王官營中心校校長朱潤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欣瑤在城裡人看來,王官營就在城邊。在山裡人看來,王官營卻距城市很遠。在蘭州市七裡河區黃峪鎮,有一所由17所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組成的學校—王官營中心校,朱潤東是這裡的校長。每天,朱潤東從城裡開車到學校,不過一個小時。但是對於這所城邊上的鄉村學校來說,教育均衡的路,卻比進城的路要長。一從蘭州市南出口附近的一條岔路拐上山,沿著山路一直走,就能通往王官營學區內的多所學校。
  • 紅色旅遊公路:老區致富新引擎
    到「十三五」末,將基本實現所有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景點至少有一條三級及以上公路銜接、有二級及以上公路和城市道路銜接,促進紅色旅遊持續發展、推動革命老區經濟建設紅色旅遊公路:老區致富新引擎陝西省銅川市人在「紅」海遊
  • 情系革命老區 傳承紅色基因
    江漢大學「紅色之旅」對接老區捐贈活動圓滿落幕本網麻城訊(姜成富 陳 寒)」對接老區教育捐贈活動。原計劃的8名優秀大學特長生進教室與初中學生互動、授課等環節,也因疫情防控需要取消。」,是該校響應第六屆中國國際「網際網路+」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精神,廣泛實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活動,推動創新創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創新創業實踐與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脫貧相結合,進一步深入推進革命老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的具體行動。
  • 十年勤耕苦 百年方書法——記中國行為法學會廉政書畫院劉光
    劉光同志(筆名:乙森先生)四川遂寧巿人,1962年出生於涪江岸邊一教師家庭,從小受當校長的父親和學校氛圍的影響,自幼喜愛書法美術,青少年時代就參加了大量的書法美術活動,並取得了一定的好成績。小學四年級時,就經常幫老師抄寫學生評語,書寫的鋼筆字和毛筆字被學校師生所誇讚。
  • 2019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新營盤鄉中心校校長競聘公告
    為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經新營盤鄉黨委、政府研究,決定在全縣範圍內公開競聘新營盤鄉中心校校長,現公告如下:一、競聘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堅持群眾公認,注重實績原則;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競爭、擇優原則;堅持考試、考核、考察相結合原則。二、競聘崗位新營盤鄉中心校校長崗位。
  • 春分勤耕正當時 願君莫負好時光
    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疊加疫情防控的新挑戰,各項任務時間更緊、擔子更重,尤須珍惜春天好時光,迎難而上、勤耕不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緊時間組織農業生產,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同步推進脫貧攻堅,繪就一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勤耕畫卷。勤耕「疫情防控」之田,播撒「健康安全」的希望。
  • 一名鄉村小學校長的教育均衡守望——記蘭州市七裡河區王官營中心校校長朱潤東
    在蘭州市七裡河區黃峪鎮,有一所由17所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組成的學校——王官營中心校,朱潤東是這裡的校長。每天,朱潤東從城裡開車到學校,不過一個小時。但是對於這所城邊上的鄉村學校來說,教育均衡的路,卻比進城的路要長。
  • 革命老區通江人民的歷史貢獻漫談
    「七七事變」後,通江人民通過報紙、電臺、戲劇等形式,揭露日本帝國主義的暴行,動員全縣人民支援抗戰。1938年春,各界愛國人士組成了通江縣抗日宣傳委員會。抗戰爆發後,5000多名通江兒女告別家鄉,踏上徵程,投身於戰火紛飛的抗戰前線,同日本帝國主義進行了殊死的搏鬥。1937年8月底,根據中央軍委的命令,紅四方面軍抽派數千名通江籍幹部戰士,在陝西三原編入八路軍第129師等部,跟隨劉伯承、徐向前馳騁華北抗日前線。後來許多人參加了平型關、五十里舖、陽明堡、神頭嶺、響堂鋪等大小戰役,大多經歷過百團大戰、反「掃蕩」鬥爭。
  • 助力老區教育 情暖龍華校園
    上午9點30分捐贈活動準時開始,參加活動的領導嘉賓有東蘭縣委常委、副縣長程偉田,深圳市愛心團隊團長彭海棠先生,深圳市愛心團隊成員覃億合先生,廣西東蘭校園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清先生,佛山市緯謙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瑜先生,廣西東蘭校園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財務總監、業務總監黃景東和吳景超先生。
  • 重大項目激發老區新動能 「巴中速度」乘風破浪力推振興發展
    漢巴南鐵路恩陽河特大橋建設現場巴中市恩陽區外環線控制性橋梁工程-巴中義陽大橋順利合龍(圖片由巴中市委宣傳部提供)四川新聞網巴中7月6日訊(記者 張宇 陳連波 張韻晗 攝影報導)「建好紅色漢巴南,助力老區高鐵夢。」
  • 傳承紅色基因!文山州將從五方面振興發展革命老區
    近日,中共文山州委辦公室印發《中共文山州委關於傳承紅色基因助推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要以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為主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為引領,大力傳承紅色基因,創新創優紅色文化品牌,做新做精經濟發展亮點,努力把文山打造成全國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示範州,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理想信念教育基地
  • 讓紅色旅遊「紅」遍革命老區
    而以重溫革命歷史為目的,以休閒旅遊為手段的紅色文化旅遊,作為一種新型主題性旅遊形式,近年來在神州大地蓬勃興起。紅色文化+新興產業,促進文旅融合發展,既為旅遊發展注入靈魂,讓休閒旅遊更富魅力,也為紅色文化傳播提供載體,讓紅色文化更富活力。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是一次可歌可泣的戰略轉移,也是中外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蹟之一。
  • 百色市老年大學立足革命老區紅色教育資源  推動老年大學"紅色校園"建設
    百色市老年大學立足革命老區紅色教育資源 推動老年大學&34;建設近年來,百色市老年大學注重深入挖掘百色革命老區豐富的紅色教育資源,不斷強化政治引領,將紅色文化融入學校教學管理、校園活動和學員作用發揮的各個方面,把老年大學建成政治思想性強、理論學習氛圍濃厚、示範引領作用明顯的&34;。
  • 鄧州市趙集鎮中心校召開新學期第一次會議
    2020年8月24日上午9點,鄧州市趙集鎮中心校召開中小學校長會議,就新學期開學準備工作進行了周密的部署和安排。中心校校長周永輝和全體領導班子成員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心校政務主任杜成納主持。會議伊始,與會人員對周永輝同志就任趙集中心校校長予以熱烈歡迎。
  • 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大別山革命老區脫貧記  地處大別山區的河南省信陽市,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在歷史上留下光輝的一筆,但貧困的帽子也曾讓這座紅色名城如芒在背——它曾是全省唯一一個轄縣均為貧困縣的省轄市。
  • 老區延安唱響「紅色文旅」的時代和聲
    長徵大IP助力紅色旅遊  11月12日,隨著8L9573次航班在陝西延安南泥灣機場平穩降落,以湖北武漢為經停點、連接江西贛州與陝西延安的航班正式通航。這也是繼10月29日與貴州遵義通航之後,延安新添的又一條「紅色航線」。  贛州、遵義、延安三地均是革命老區,分別是當年紅軍長徵的起點、轉折地和終點,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和開展長徵歷史文化旅遊的獨特優勢。
  • 「勤」與「沁」——讀肖凌之《人生如字》有感
    賀美華 日前,我去省文旅廳辦事,在走廊上遇到肖凌之先生,順便進他辦公室坐了坐。沒想到,這一坐很有收穫,有幸獲贈了他新近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並親筆籤名的書《人生如字》。我曾私下問過凌之先生是怎麼做到的,他告訴我,他從沒有佔用過工作時間寫作,周末也還要回鄉探親或出差、加班,除此外,他的餘暇時間基本上都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他並非文學科班出身,也未曾接受系統的寫作訓練,以他自己的話來說,甚至有點先天不足和笨拙,之所以能有今日之成就,正好詮釋了「勤能補拙」這一成語的涵義。 先生之勤,首在勤思,再在勤記,後在勤究。
  • 雲大原校長吳松的失色人生:迷戀山珍海味 流連深宅大院
    12月7日晚間,雲南衛視《清風雲南》欄目播出最新一集《失色人生》。 完整版《失色人生》 《失色人生》的主角正是曾任雲南大學校長、雲南保山市長等職,後於今年8月在西南林業大學黨委書記任上落馬的吳松。 公開資料顯示,吳松,男,1958年8月出生,漢族,雲南鎮雄人,博士研究生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