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深中曾官宣泥崗校區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的消息。據悉,增設新校區讓新高一學位從800增至2100,往後高一、高二以及高三國際班的學生都在新校區就讀。
圖源:深中公眾號
「美本錄取看深中。」坊間的傳言一直不假,深中在美本申請中連續多年是妥妥的扛把子。今年深中擴招,錄取門檻大降,國際體系除了原有的AP課程還增設了A-Level課程。
按理來說,家長應該是一窩蜂往深中湧才是。但結果出乎意料,據悉,深中這屆國際體系新高一AP班新生才50多人,Alevel班竟不足30人。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深中國際體系人數暴跌
有家長會說,深中主打美式課程,美國疫情嚴重導致美本申請的人數下降, 意向走美式體系升學的適齡孩子都有了別的想法。
疫情確實是影響AP班招生的其中一個原因。美國新冠確診人數已接近580萬大關,形勢確實不容樂觀。
可深中新增設的A-Level班招生狀況也無沒有預期好,僅不足30人。據英國大學招生服務中心UCAS統計,2020申請英本的中國學生增長了23%,創4年來新高。
更多關於2020英國留學詳情,請點擊:全球留學人數驟減,英國留學人數逆勢暴增23%!
在中國學生大體有向英本申請的趨勢上看,深圳A-Level班的招生平平真的有點意料之外。可見,影響深中國際體系招生的主要原因並不是疫情。
需要通過中考入讀國際體系
除了看錄取人數,更需要關注的是報考人數。深圳作為「四大」名校之一,一直是深圳無數優秀學子的夢校,它的公立性質決定了必須通過中考錄取,才有機會選擇入讀國際體系。
今年,深圳中考人數逼近10萬大關,再創新高。深中由於增設了新校區,學位更充裕了,也吸引了更多考生報考,競爭激烈。目標深中的絕大部分孩子,主要還是衝著公立體系,考國內大學去的。這樣一來,國際班招生少的情況倒也合乎常理。
更多家長選擇國際學校
其實,深中國際體系招生人數下跌的情況,從2018年就有苗頭。
前些年,考進深中的800多人中大致會有150名學生選擇國際體系,直到18年,在沒有提高錄取難度的前提下,800多名新生中僅有80位選擇國際班,預設的4個班級招不滿,減少到了2個班。直到2020年,情況亦是如此。
反觀同樣搬遷新校區,同樣需要擴招的深國交,情況就大有不同。
國交新校區
圖源:網絡(家長拍攝)
牛劍Offer數量全國第一的深國交往年從3000考生中錄取200多人,今年新高一擴招至416人,報考學生增加至近5000,人數直線上升,即使學位增加了200多個還是供不應求。
深中國際體系和深國交都是深圳國際體系的兩大巨頭,其教學質量毋庸置疑都是好的,為什麼招生情況大相逕庭?除去深中有中考這一高門檻之外,其實越來越多的家長清晰意識到相比於公辦學校國際部,國際學校有著很明顯的優勢。
為什麼越來越多家長
選擇國際學校?
深圳作為全國國際教育領先城市之一,發展潛力大,吸引了許多優秀的國際學校落戶。
比如2020正式開學的哈羅深圳前海校區、貝賽思福田雙語校區等,家長有越來越多的優質國際學校可供選擇,就不會過分執著於公辦學校的國際部。
再者,其實國際學校在很多方面來說都比公辦學校的國際體系更有優勢。
入學門檻相對低
與公辦體系的「唯高分者優先」不同,國際學校的自主招生除了筆試環節還增設面試等其他方式去考核學生,最後綜合學生的表現進行錄取。
絕大多數的國際學校僅把中考分數作為一個參考。因為國際學校強調個性化發展,所以本身有突出特長、經歷的學生,如果在其他方面稍微弱些也有很大可能被錄取。
雖然某些公辦學校如深中也有自主招生的名額,但由於會和公立體制的學生競爭,門檻還是相對高的。
更加完善的配套教學服務
公辦國際部通常按公辦體制收費標準或低於國際學校,所以由於成本問題配套的教學服務沒有國際學校那麼完善。
相信家長們都有了解,留學之路處處都要用到錢,絕不單單僅是學費的支出。公辦國際部只能提供相應的國際課程,並不完全具備一系列的標化課程、升學指導、背景提升等服務,但這些對於海外升學必不可少。
所以,在公辦國際班的孩子需要在外找語培、留學機構彌補校內缺失的教學服務。這些費用加起來,其實與入讀國際學校相差不遠。
相反,國際學校收費高,因此它的配套教學服務會比較完善。絕大部分的國際學校配有標化課程、升學指導團隊、背景提升教學資源等,省去很多孩子在外找中介的費用。
越來越客觀理性看待孩子
其實已經有不少家長發現,如深中等「四大」國際部、深國交等之所以能有那麼輝煌的錄取成果,除了教學質量外,更重要的是這些學校聚集了一群出類拔萃的優質學生。
即使全深圳最優秀的孩子都在這些學校裡,可最終能獲得牛劍等頂級名校offer的「人外人」也屈指可數。對比之下,在普通學校拔尖的孩子來到這些名校只能「泯然眾人矣」。
諾達老師遇到過很多費盡心思把孩子送往優秀的公辦國際部,最後卻還是轉到普通國際學校的家長,他們都是事倍功半的反面教材。
金字塔的頂端始終只是少數,與其讓孩子在不適合自己的環境下迷茫、痛苦,不如選擇適合孩子的學校,為他匹配最合適的教學資源。越來越多家長意識到,國際學校各有各的特色,重要的不是排名,是是否適合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