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孩子外出,在小區門口等公交車。
前班公交車剛走,後班車遲遲不來。我等得不耐煩了,於是跟兒子商量:「咱們別坐『太友』了,坐『努力』吧?」
兒子搖頭拒絕我:「不要,我不要坐『努力』,我要坐『太友』。」
不明就裡的人肯定聽得雲裡霧裡,絕對猜不出我倆口裡的「太友」「努力」是個什麼東西。如果想像力豐富點,不是覺得我娘倆腦子有問題,就是在打什麼「暗語」。
真不是 「暗語」!這裡的「太友」是指公交車,「努力」是指計程車,陪娃看過動畫片《小公交車太友》的寶媽們絕對秒懂。
當然不是所有的公交車都叫「太友」。
在這部動畫片裡,有四款小公交車,以顏色區分,各有自己的名字。
於是,在兒子的觀念裡:藍色的公交車叫「太友」,綠色的公家車叫「羅傑」,黃色的叫「樂妮」,紅色的叫「佳妮」。除此之外,紅色的私家小汽車叫「沙特」,黃色的小汽車叫「斯比特」,警察叔叔的車叫「帕特」,救援拖車叫「拖拖」……
別問我為啥對這些車名記得如此清楚,如果一部動畫片你陪著孩子看上幾十遍上百遍,別說名字記得這麼清楚了,就是隨便給你一段臺詞對話,你就能準確無誤地說出第幾集來。
曾經看動畫片是恩賜,如今成了受罪
有人這樣說過:陪伴孩子成長,重新過一次童年,是某種自我療愈。
某次寶媽們聚會,一閨蜜感嘆:治癒不治癒我不知道,反正養娃三年,我知道了奧特曼裡所有小怪獸的名字。
語畢,在座的寶媽們集體戚戚然了好一會。
可不是麼?想當年家庭條件沒這麼好,動畫片也沒現在豐富,小孩子看動畫片的主要來源是電視。每晚六點半,再調皮的孩子也會乖乖地守在電視機前面,眼巴巴地盯著屏幕,心滿意足地看上兩集動畫片,然後開心地撒歡去了。
那時的動畫片似乎都很經典:《叮噹貓》、《聰明的一休》、《貓和老鼠》,再暴露點年齡的,還有《聖鬥士星矢》《花仙子》和《唐老鴨和米老鼠》。
看完動畫片的小男孩們個個覺得自己是「星矢」,攥個拳頭仰天長嘯:「小宇宙爆發吧!」;小姑娘們則拽條樹枝當魔法棒,對著小貓小狗喊:「我要代表月亮消滅你!」
那個年代,不僅動畫片少,父母還管得嚴,偶爾哪天能多看兩集就是莫大的恩賜。誰能想到,十多二十年後,「恩賜」再現,不是享受而是受罪了。
陪孩子看動畫片,說真的,看到快吐了。
有位寶媽吐槽:自家閨女一天到晚纏著她陪看《天線寶寶》,幾百遍看罷,智商已嚴重拉低到跟孩子齊平;而另一個寶媽則感言:天天沉浸在《小豬佩奇》裡,現在走路看到個大水坑,都想進去跳一跳。
誇張嗎?一點兒不。如若哪天你遇到個說話方式有點兒怪,間或像豬媽媽一樣「嗯哼」的女人千萬別覺得人家有問題,十有八九她家裡有個痴迷於「佩奇」的娃娃。
陪女兒奼紫嫣紅,陪兒子奧特曼打小怪獸
陪孩子看幾百遍動畫片只算「小兒科」,除了看動畫片,孩子爹媽還有很多種被孩子強硬拉進「過童年」的經歷。
比如陪孩子畫畫,比如陪孩子過家家,比如裝出很餓的樣子吃孩子手裡的玩具蛋糕,一邊吃還得一邊誇張地發出「豬哼」聲,吃完後再像 「豬爸爸」那樣打嗝摸肚子,表情誇張地說:「寶寶做的飯太好吃了」。
表演必須全套上,缺一個環節都不合格。當媽後感覺我都要成為專業「戲精」了。
養女孩的爹媽深有體會:自打有了姑娘後就過上了「奼紫嫣紅」的日子。
臉上常會被孩子塗得「五顏六色」的經歷——不是頭上綁了小辮子就是臉上被畫了紅紅一大坨,就是被身上被圍上條絲巾當時裝模特。
養兒子的家裡則會更鬧騰,一天到晚不是「賽車比賽」就是「警察抓壞蛋」,時不時的還得扮演個奧特曼裡的小怪獸。
一遍接一遍在「壞蛋」、「小怪獸」,被抓、跪地求饒、裝死中切換!表情敷衍不行、「求饒得太對」不真誠也不行,「死的姿勢」不對還得重來。
「死」倒不可怕,反正也不是真死,可怕的就是「挨揍」!熊孩子手勁大,還不懂分寸,打起人來真疼!
某次又被「奧特曼」打了,老娘我疼的快眼淚出來了,氣呼呼地喊:「真恨不得能把你裝進肚子裡去。」
熊孩子很害怕,趕緊上前又是哈氣,又是揉,還眼淚汪汪:「媽媽,不要把我裝進肚子裡去。」
心軟,馬上原諒他了,沒想到卻被「偷襲」,後背狠狠挨了熊孩子一掌。得逞後熊孩子迅速離開,還一臉打死「小怪獸」的得意勁。
找回的是童年,陪伴的是成長
如果問我養娃這幾年最大的體會是什麼?心得如下:
第一:知識量豐富了。
涉獵範圍從幼兒動畫片到各種繪本,寶媽們聚會,絕對不怕沒話題。
以前聊熱播的電視劇,現在見面就是:「你在追哪部動畫片?」
以前一年看不了兩本書,現在每天晚上翻十本小冊子。沒辦法,不讀完故事孩子不讓睡。
第二:動作變敏捷了。
人家是「落後就要挨打」,我則是動作慢了就得挨打。愣頭小子常常秒切換自己成「正義大俠」,為了配合更為了防護,不逼著自己動作快點能行嗎?
第三:找回丟失的童年了。
熟悉了方圓十裡的大大小小兒童遊樂場,並能準確說出各家長短優劣來。小時候不知道什麼叫水上樂園,沒坐過旋轉木馬、動力小火車,沒關係,現在坐也來得及。
遊樂園裡的兒童項目,只要能容我塞下身子的,幾乎沒有沒玩過的。
陪伴娃成長的日子,每天都是理想和現實交替,高興和感動齊飛,憤怒和自責切換,內練冷熱交替,外練千裡追蹤,整個人戲精上身。
這樣的日子,用一個字來形容「煩」,用兩個字形容「充實」,用三個字形容「還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雖然養娃的日子有時候挺煩的,但想一想,還是挺充實挺幸福的。」
想一想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了,從呱呱墜地只會哇哇哭的小肉糰子到如今這麼個要背起書包去學堂的小崽子,又欣慰又感傷。
孩子,媽媽願意為你造出一個七彩的童年,願意陪你做一切幼稚而可愛的事。
就像扎克伯格寫給二女兒的信:
你一生中只能有一次童年,所以不要浪費太多時間擔心未來。你有爸爸為你做這些事兒,我們會盡我們所能來保證你這一代未來的世界更加美好。
我們如此愛你,我們非常興奮陪伴你一起開始你的人生探險,我們希望你的一生充滿快樂,愛,以及希望。
所以,享受現在,享受這些陪娃嬉鬧陪娃長大的日子。
你們知道嗎?海綿寶寶300集,土豆每一集都能背出來……每天回家,土豆學著動畫片裡的奧特曼對我「突突突」一頓,附帶一句:「媽媽,你怎麼還不死?」
兒砸,天天這樣,媽媽的心臟受不了啊。
我發現,當媽後,我的耐心值每天都是一條拋物線,娃搞破壞不聽話時耐心值一下子變為0,陪娃看動畫片、繪本時,耐心值又達到頂峰。檢驗一個媽媽是不是合格的媽媽,讓她陪娃看動畫片就知道啦!
不看手機、不犯困,還能陪娃聊上幾句的媽媽,我敬你是英雄!
你好,我是李點點,3歲女兒番茄、7歲兒子土豆的麻麻,擅長用漫畫和文字記錄二胎雞飛狗跳的日常,分享育兒感悟及婚姻幽默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