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質過剩」的時代,賣方的「銷售力」尤為重要
越是美味的東西越容易生膩,這是恆古不變的真理。商家的本質是為顧客提供美味的食品或優質的商品,但流行到一定的程度會讓人生膩,甚至厭煩。比如流行的衣服或美食,開始時都是趨之若鶩,但隨著從眾心理的引發,會逐步從流行進化到厭倦,原因很簡單,每個人都想成為最特殊的一個,都想做到獨一無二。
現代的社會,物質生活豐富,社會處在發展和革新的狀態。在這個背景下,消費者追求的是什麼?追求的是獨特的價值,是經濟且有品質的商品。要想實現消費者的願望,賣方的「銷售力」尤為重要。書中鈴木敏文借用了秋元康的觀點:「當向日葵掀起熱潮的時候,應及時撒下蒲公英的種子。」作為賣方,需要根據市場及時更新,而不是跟隨潮流,同化發展。一條街上,如果有2家酒店,很多商家見有利可圖,會持續開第3家、第4家,如果換一個角度,開一家五金店,是否能獲取更大的利潤呢?
關於賣方的「銷售力」,鈴木敏文的觀點很新穎,我也很認同:「絕不把顧客昨日追求的東西提供給明天的顧客。」舉例說明:如果顧客喜歡A產品,我們只是把產品變成A+,那是完全沒有意義的。但如果把產品變成B或C,持續創新,顧客便會有新鮮感。
所以作為經營者,我們需要拋棄A+,尋找B或C,在向日葵大熱的時候,播撒蒲公英的種子。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尋找自己的短板,尋找差異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2、 推陳出新的方法:打破和諧,給人驚喜
Innovation=創造和革新。兩個層面含義:一是全面的革新,新生的事物;二是對現狀給予顛覆,重新煥發出價值。而要實現這一切,就需要打破現有的和諧,離開舒適區,去開發新的秩序。
①可可黃油的美味
歐洲,寒冷的冬季,人們喜歡往可可中加入黃油,這樣可以讓可可的口感更加濃鬱和美味。秋元康將這一思路引入了日本,提出了讓人一手拿著添加黃油的可可,一手捧著書閱讀,這兩者的碰撞,迸發出新的創意,讓消費增加了意境。這個思路改變了產品的業態,不是由A到A+,而是由A到B。這種組合的消費行為,給了顧客驚喜,也詮釋了最好的銷售力:創新,並讓顧客滿意。
② 尋找顧客的期待點
顧客的期待點在哪裡?終歸是高品質和便利性。如果能滿足這兩點,你便會接近成功。有人說,不是還有價格嗎?關於價格這個因素,我們會一起進行分析。說起高品質和便利性的代表,7-Eleven自然是最好的答案。24小時營業的便利,高品質的產品,你日常的需求在這裡都能滿足,作為商家,無疑是成功的。
那關於價格呢?我們繼續來看。舉例:如果重視價格的顧客和重視品質的顧客分別佔到60%和40%,我們該如何選擇自己的目標顧客呢?答案是40%。因為對於商家而言,價格是可以隨時變化的,而品質需要日積月累。最終你贏得了品質,也就贏得了顧客。而60%的目標顧客,他們更在乎的是價格,隨時會更新自己的商家,他們的行為會讓市場更加飽和和惡化。
1、 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
「不要為顧客著想,而是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這是鈴木敏文在此書中給我最大的啟示。很多商家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認為這個商品一推出,顧客應該會喜歡,殊不知,顧客根本就沒有認同感。所以,我們應該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比如開學了,學生需要什麼?自然是老師布置作業後所需的學習用品。那麼文具店就該做好準備,等待家長的採購。作為經營者,真正的對手不是同行,而是瞬息萬變的顧客需求。在市場競爭中,你超越了同行,只是前進了一小步,只有準確的把握顧客的變化,才能不斷盈利。
2 、讓顧客記住你的特點
我們都善於總結成功的經驗,但還應在經驗上不斷的更新,因為經驗也會過時。早稻田大學的內田和成教授經常引用《範例的魔力》中潛水員的故事,很是直觀。故事大概:潛水員在潛水到五十米深的海底時,掉落了一聽百威啤酒,但他很快就找到了。而事實上,在這種程度的海水中,很難發現掉落的物品,但潛水員卻做到了。因為他的腦海中始終認為「百威的商標=紅色」,思維決定意識,最終指引行動。所以,明確你的特點,多頻次的傳達給顧客,讓顧客記住,你將擁有更大的市場。
幸運總是青睞於努力的人。合上此書,最大的感受是鈴木敏文的勤奮和對顧客的認知。這種勤奮是對工作的熱愛;這種認知是一種執著,是一份責任,是努力後凸顯的商業才能。我相信,機會總是降臨在態度真誠、努力工作的人身上。所以,請堅持你的事業,努力並創新,好運終將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