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部大廈一層,
便利店與辦公大樓融為一體,進入便利店的大門,向右轉可以購買到各種食品用品,向左轉,則可以直接上樓進入總部大樓。逛春熙路,到
伊藤洋華堂買
服裝、食品,是許多成都人早已習慣的休閒方式。自1996年入駐成都以來,伊藤洋華堂逐漸成為成都人最熟悉的日本企業。不過,大部分人並不知道,伊藤洋華堂僅是日本柒和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7&i)的一個組成部分。總部位於東京的7&i公司,是一艘擁有60多家公司的商業巨艦,業務涉及零售、餐飲、金融、加工製造、出版等。7&i公司暢銷全球的秘訣是什麼?在這個商品日益豐富乃至「過剩」的時代,如何成為零售之王?華西傳媒集群「財富全球行,探訪500強」記者走進了這家百年老店的總部,尋找答案。
第一站 總部大樓7-11便利店 承載財富「基石」4月24日中午13點,冒著霏霏細雨,華西傳媒集群記者趕到7&i控股公司總部。7&i大廈坐落在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的二番町8番地。在東京林立高樓大廈中,7&i大廈很低調坐落在安靜的小街道上,10多層樓的建築,整體以灰色為主,隱沒在雨天深沉背景中。「這是一條很安靜的小路,知道的人並不算多。」引路的當地人說。進入總部一樓大廳,7&i控股公司總部公關部長松本稔先生便迎上前,帶領我們走進大廈9樓會客廳。引人注意的是,大樓一層比地面抬高了3米左右,需要乘坐兩部小型電動扶梯,才能進出一樓大廳。而大樓真正臨街的「一層」,其實是一家7-11便利店。便利店與大樓融為一體,進入便利店的大門,向右轉可以購買到各種食品用品,向左轉,則可以直接上樓進入總部大樓。「7-11便利店的利潤佔據整個7&i控股公司的三分之二!今年還將大力開拓新店,僅在日本就計劃將店鋪增加到3萬個。」在鈴木敏文看來,7-11便利店在整個集團中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或許,這樣的總部大樓空間設計,正好體現了7-11便利店作為整個7&i控股公司「基石」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第二站 7-11一號店39年創富傳奇 店主山本成榜樣財富傳奇開始的地方,位於遠離7&i總部的東京豐州地區。7&i引進7-11後開設的第一家店就在這裡,面積僅有60多平方米。
店長夢想回老家開個加盟店這是一棟略顯老舊的白色五層小樓。地處十字路口,周圍交通十分便捷:地下是有樂町地鐵,地上是海鷗線電車,附近還有大型商業設施和高層住宅。7-11一號店位於一樓。42歲的現任店長堀江直史,在一號店工作已13年。「店裡最好賣的就是飯類快餐,每天大概能賣掉700個飯糰。因為保質期只有16個小時,所以店裡每天需要重新上架60%的生鮮食品,生意很好,每天大概要花五六個小時上貨。」堀江直史忙著整理食品。一號店員工多達40人,商品也達到了4000多種。員工構成也充分體現了國際性,其中4位是中國人。「當年加盟一號店的山本憲司,真是很有眼光。現在他已是好幾家店的店主了。」說起一號店歷史,堀江直史很是羨慕老店主山本憲司。堀江直史也有一個創富夢想,再過幾年,攢夠錢,回到北海道老家,加盟一家7-11便利店,自己當老闆。如今,在7-11內部,下到職員店長,上到總部高層主管,一號店和店主山本可謂人盡皆知,成為了大名鼎鼎的財富傳奇。
邂逅之緣小店主牽手全球連鎖為什麼一號店居然是加盟店,而非直營店?這源於鈴木敏文與小店主山本憲司的一段「邂逅之緣」。1974年,23歲的山本憲司在報紙上看見7-11便利店的介紹,主動給鈴木敏文寫信,希望能在他家開新店。山本在明治大學上學途中父親過世,學業無法繼續,只能繼承父親在東京江東區豐州的一間賣酒鋪。39年前,山本店鋪周圍還是造船碼頭和材料倉庫等,位置並不好。再加上店鋪面積小,美國南方公司和伊藤洋華堂公司都不看好,認為不如直營。「開創7-11,不就是為了達到小店鋪與大型超市的共存共榮,給既有小店鋪注入活力嗎?」鈴木在拜訪山本店鋪後,卻被他的創業激情感染,毅然決定一號店必須採用加盟方式。
應對變革單品管理打開暢銷門然而,1974年5月,一號店開業不久,便遭潑了一盆冷水:積壓貨物堆成小山,利潤卻是負數。為了節約員工工資,山本和妻子親自收銀。經過分析,貨物積壓、銷售困難的病因最終鎖定為「訂貨不準」。為了減少庫存,一號店決定推行單品管理:訂貨只要暢銷品,不要滯銷品。山本逐一清點商品,每天記錄銷售明細。日積月累下來,果然發現了竅門,例如麵包和飲料銷量非常大,掃帚、蒼蠅拍和餐具根本賣不動……隨後,7-11在一號店附近高密度開店,並借「鄰近優勢」開始推行小批量訂貨,從以箱為單位減少到以個為單位精確進貨。通過運用「單品管理」,一號店成功度過了危機。之後,7-11說服麵包廠家取消節假日,每天供應當天出廠的麵包,每天買進的牛奶不再向廠家退貨,而是通過精確預測和管理,確保當天全部售出。從1974年到1976年5月,短短兩年,7-11在日本的店鋪數達到了100家。而美國南方公司,開100家店用了25年。日本7-11開店100家的慶典上,面對山本等多家小店主,鈴木敏文流出了職業生涯中唯一一次眼淚。
第三站 伊藤培訓中心日本人被稱為全世界最挑剔的顧客,如何持續獲得他們的青睞,確保零售業龍頭地位?
7&i公司有一個秘密武器設立了伊藤培訓中心,在這裡,員工學習做壽司、擺蘋果這樣的小事,也用電腦精確規範,控制每一個步驟的準確性。記者走訪了位於橫濱市的伊藤培訓中心。這也是該中心2012年3月正式開業以來,首次向中國媒體開放。
精確擺放食品陳列影響顧客心理走出JR鐵路新橫濱站北口,步行僅需7分鐘便可以到達伊藤培訓中心。這棟嶄新建築佔地3333平方米,共有4層,由7&i控股公司的創始人伊藤家族捐70億日元修建。這裡既有展示7&i控股公司近百年發展故事的史料室和圖書館,也有應對最新業務需求的技能室、品嘗室、電教室。「開業剛一年,就已經培訓了5萬多名員工。」伊藤培訓中心的負責人長岐先生說,公司要求所有調換崗位、新入職的員工都必須培訓。走進培訓技能室,必須先換鞋、洗手、刮去掉落在身上的頭髮絲,確保衛生無汙染。透過技能室的大玻璃窗,員工練習做壽司的步驟一目了然。操作臺旁還放著好幾臺筆記本電腦,裡面儲存著標準菜單和流程,可隨時查閱。一牆之隔的陳列室,完全按照賣場布置,櫃檯上擺滿了各種水果、食品的模型。「
每個蘋果之間擺放的距離、高度、視覺效果,都有嚴格標準,這些都會微妙地影響顧客心理,提高銷售額。學員在這裡可以練習擺放精確位置,縮短擺放時間。」對於店長以上的中高級管理人員的培訓課程,大多在電教室和會議室進行。在學習最新經營理念的同時,學員也可以隨時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會議規定最長時間不能超過90分鐘,以提高效率。
免費試吃廠商現場等顧客「打分」在培訓中心裡,還設有品嘗室。記者到訪這天,恰逢7&i公司的一場免費試吃大會在此舉行。參加試吃的20多位顧客,全是年輕漂亮的時尚主婦。回字形的長桌上,放滿了果凍、麵包、九州拉麵等幾十種食品,這些都是尚未正式上市的新口味食品。顧客既可以試吃,也可以現場買下喜歡的商品。研發這些新食品的廠家負責人,站在自己的食品旁,等待顧客打分和評價。「今天的麵包雖然味道不錯,但口感太硬,不適合孩子吃。」家住橫濱市的山口女士,正在認真填寫試吃表,為食品的口味、外觀和價格等提意見。在她身後,供貨商田中先生有些沮喪這種麵包正是他研發生產的。儘管精心設計了可以撕下來做孩子面具的小熊包裝盒,產品定價也較低,但仍然沒有贏得主婦們的青睞。「今天試吃我產品的人不多,估計上市銷售沒有希望了,我會繼續研究改進!」長岐先生告訴我們,顧客可以在試吃現場,直接向工廠負責人挑刺,如果很多顧客不滿意,產品就不會上市了。
每個月都要請顧客試吃剛研發的新品,親自決定其命運,已經成為7&i公司的一個傳統。或許,對於顧客需求的高度敏感和提前介入,將其視為最大競爭對手並不斷變革,這正是7&i公司雄霸全球的最重要秘訣。如今在中國零售業,提及柒和伊,聽到最多的依然是單品管理。單品管理是鈴木敏文自創的一種商品管理模式,也是7-11取得成功的關鍵。所謂單品管理,簡單來說就是以一種單品進行
零售管理的模式。但在實際操作中卻並不簡單,因為一家7-11便利店,就有3000件左右的商品,要想逐一分析管理,需要龐大的信息系統和分析團隊。
柒和伊做到了這一點,他們是最早將POS系統應用於實際經營的零售企業。不僅如此,公司還建立了完備的信息系統和分析團隊,不僅收集分析商品的銷售信息,也對客戶的性別、年齡、購買能力、購買時段進行估計。這一切的重點都是為了掌握顧客的購買心理。在採訪三枝富博時,他很擅長用分析表格進行說明,一個多小時的採訪中,他向記者出示了6張分析表格。其中的內容包括對中國消費人群、人口構成甚至天氣季節的分析。而在伊藤洋華堂成都雙楠店樓上,整整一層樓的後臺支持部門,所做的最主要事務就是,對商品的銷售和顧客的購買進行分析和假設。為了開發出與在日本熱銷的中華涼麵味道相同的麵條,7-11甚至對煮熟麵條的硬度,反覆測試,並繪製成表格,進行專項研究。正如鈴木敏文所言:對於柒和伊來說,商品銷售不是一個經濟學問題,而是心理學問題。對客戶的購買心理把握,是依靠細緻到天氣、季節、節日、顧客年齡等諸多方面的分析預估來完成的。
(華西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