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洋華堂籌備近鄰型超市 外資零售社區超市屢碰壁

2020-12-24 贏商網

  伊藤洋華堂(需求面積:20000-30000平方米)似乎又晚了一步。

  近鄰型的高級食品超市在進入中國10多年後終於被提上了日程,成都伊藤洋華堂在今年人事大調動後,才正式邁向社區市場。

  細數外資零售企業來華發展歷程,似乎都對社區這一片「熱土」有著濃厚的興趣,紛紛開起各種類型的小型門店,名字也五花八門,如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惠選,TESCO express等。

  但是他們似乎忘記了,遠有家樂福冠軍生鮮超市的撤出,近有沃爾瑪惠選的「測試結束」。

  爭當「小白鼠」

  當然,在成都取得半壁江山的伊藤洋華堂似乎有自己的打算。

  伊藤洋華堂近日頻頻放出食品超市即將開出的消息,稱目前處於正式籌備階段。該類超市被定位成近鄰型超市,計劃面積為2000~3000平方米,除了人們日常需要的生鮮食品,還將增大進口食品的配置。

  記者向成都伊藤洋華堂雙楠店一位鄧姓公關負責人求證時,他向記者證實了此消息的真實性,但關於選址、籌備具體進程並不願意多說。

  能讓像伊藤洋華堂這樣低調、謹慎的日資零售動心,看來社區潛力以及小型門店似乎大有可為,而在此之前,沃爾瑪、TESCO等外資早已切入這一市場。

  早在2008年,TESCO樂購就已經在其上海總部開始了新業態的「小白鼠」實驗,即推出了快捷店express,其目標顧客為社區居民,以經營生鮮食品和日用品為主,並運用後臺採購優勢低價銷售。

  TESCO中國公關經理黎佳告訴記者,目前express都位於上海,有15家門店,面積在200-300平方米,其仍處於試驗階段。

  緊隨TESCO步伐,沃爾瑪也進入了小門店——「惠選便利店」的測試階段,沃爾瑪中國公司事務部高級總監李玲告訴記者,除了消費者熟悉的沃爾瑪購物廣場之外,沃爾瑪同時經營多個品牌,如山姆會員商店,社區店及中型超市。其中購物廣場和山姆會員商店仍將作為主力業態。其中,兩家社區店和三家惠選便利店,都位於深圳「大本營」。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適逢3家惠選便利店關門,儘管沃爾瑪方面的解釋是「測試結束」,但也引得許多零售同行和專家遐想無限。

  屢遭碰壁

  「惠選是沃爾瑪在中國的第四種業態,現在還處於試驗性階段,假如在深圳試水成功的話,我們會考慮在全中國複製擴張,但現在還沒有具體的擴張數字。」這是惠選便利店剛開張時沃爾瑪官方的態度。

  不過,3年來,沃爾瑪惠選便利店僅有3家,分別位於深圳紅荔、蛇口以及梅林。每家店經營面積約300平方米,以食品、日用必需品為主。但在試水3年之後卻突然關門。

  沃爾瑪中國總部否認是試水失敗,聲稱惠選是其在深圳測試小型便利店業態,現在測試結束,原本定位就在二三四線城市。「我們將繼續保留『惠選』的品牌,用於沃爾瑪其他主力業態,以更好地滿足中國這一新興市場消費者的需求。」李玲說。

  不過,對小型便利店頗有研究的胡春才並不這麼認為。

  「惠選關門是一種失敗的信號。」他認為,從比較優勢來看,惠選便利店並不適合沃爾瑪。最核心的原因是,大賣場本身就可以單獨運作,一家沃爾瑪大賣場一開業,在管理上和政府方面的優惠其他對手無法比擬,就像一艘航空母艦,其他競爭對手暫時難以還手,但是社區超市及便利店則沒有這方面的優勢。再加上惠選又沒有規模,本身深圳便利店競爭非常激烈,很容易寡不敵眾。而且,品牌認知度不高也是一方面原因,總之,沃爾瑪不太適合做這種小業態。

  這不禁讓人想起當年家樂福的冠軍超市。其短暫的存活時間以及黯然撤出成了家樂福抹不掉的「陰影」。

  2004年家樂福在中國引入「冠軍超市」品牌,嘗試在華發展連鎖生鮮超市。然而,當時由於規模不夠大、成本過高、選址不當、消費者習慣等因素,冠軍超市僅在2005年就虧損1000多萬元。此後,冠軍超市試圖改變經營方式,但未獲成功,最終選擇了撤出中國市場。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主打生鮮產品的超市,其經營風險比一般超市大很多,因為其產品的保險成本和配送要求高,其需要經營者具有一定規模來攤銷巨大的成本,比如像冠軍超市這樣的社區超市,在一個城市內至少要達到35家的規模,才有可能建立起統一的配送中心來實現規模供應,降低採購成本。另外,對於生鮮超市的管理要求也很高,還需要與農貿市場競爭。

  單一還是多元

  儘管在小門店上的「犧牲者」前僕後繼,嘗試者仍然熱情不減。

  沃爾瑪一樣在總部地區活動的TESCO express,目前在上海僅有15家。據胡春才觀察,其「和迪亞天天一個模式,做得比迪亞天天好一些,以生鮮為主打,在超市中突出生鮮。也有便利店功能。」但是胡春才認為其試驗階段過長,並沒有太大進展。

  上海商學院流通經濟學院院長周勇也表示,目前上海的便利店數量已經超過了2000家,市場已經較為成熟,不乏全家、7-11這類強勁對手,TESCO要想從這一市場中分到一杯羹也並不容易。

  胡春才則表示,這些超市想要生存下來必須得靠一定的規模,如果沒有規模不可能活下來。

  另一位業內人士直截了當地斷定:外資在小門店上的小打小鬧的結果就是全部萎縮掉。在他看來,大賣場跟小門店在經營上完全不一樣,本身有許多在大賣場不存在的困難,尤其是在配送方面,大賣場基本上是供貨商將貨品直接送入賣場倉庫,但是小門店就需要一個配送中心或者中轉倉,因為小門店需要的商品量少,且頻次較高,不可能說需要幾瓶醬油也需要供貨商來送。

  胡春才告訴記者,外資在做大賣場的時候嘗到甜頭太多,當時的品牌、管理、人才紅利都能支撐他們在大賣場的成本。而現在隨著城市化進程以及新小區的增多,外資在這些小區選址沒有任何優勢,商鋪一般都為私人所有,不會考慮選址的人是內資還是外資,而考慮更多的是誰給的錢多讓誰租,同時政府也不會專門為了一個小門店為外資零售「跑腿」。

  再加上外資零售在國外都是上市企業,受資本市場影響大,許多投資者的眼睛在盯著他們的報表,如果小門店做得差,回報速度慢的話,就會受到一些人質疑,更不敢擴大規模。所以許多外資在發展多業態尤其是小型門店的這一步,遲遲跨不出來。

  在胡春才看來,小門店和社區超市的總體發展趨勢是,外資現有的小門店慢慢退出,而本土的社區超市反而有比較優勢,因為其更靈活、不存在不適應消費者習慣的問題,並能以規模取勝。

本文轉載來自:中華合作時報·超市周刊,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

相關焦點

  • 我們與伊藤洋華堂和大潤發的差距在哪裡
    聯商網評論:日本零售巨頭伊藤洋華堂自1996年入駐成都以來,逐步發展成為成都人最熟悉的日本外資零售企業,獲得當地客戶的認可和青睞,去年成都5家伊藤洋華堂門店銷售額達50億元。在2013年聯商網大會上,聯商網記者採訪了伊藤洋華堂中國總代表三枝富博,分析了日式企業的經營風格,詳見《伊藤三枝富博:零售業變革不是一味跟風》。
  • 黃亞美:成都伊藤洋華堂如何始終保持高人氣
    伊藤洋華堂一直秉承這樣一種最重要的經營理念和核心思想。伊藤洋華堂在研究顧客的消費心理和需求這一點上,始終做的比較透徹。2、如何讓整個鏈條有效的運作起來,很重要的是獲得供應商的支持。所以這麼多年以來,伊藤洋華堂始終忠誠於供應商,努力與供應商建立最真摯的關係。3、成都伊藤洋華堂有一批寶貴的財富,那就是我們的員工,因為伊藤97年創業以來,在公司創業初期進入公司。
  • 實地探訪成都伊藤洋華堂高新店和Great Food Hall
    說到成都,大多數人都會想到它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然而在這古城之下,外資超市卻混的風聲水起,這種中式古城與西式企業相結合所產生的奇妙碰撞,發酵出了一種別樣的氣息瀰漫在整個城市當中。舜易機構此番考察之行深切的感受到了這種氣息。
  • 成都伊藤洋華堂電商小動作:網超試水預售生鮮水果
    進入中國市場多年的日資零售企業伊藤洋華堂(需求面積:20000-30000平方米)在電商方面一直非常謹慎,不過近期已經能看到其嘗試了一些電商的小花樣。記者了解到,伊藤洋華堂在成都的合資公司近日在其網絡超市平臺上低調展開了生鮮水果的預售。
  • 成都伊藤洋華堂黃亞美:2022年達20家店,百億規模
    它們的身影隨處可見,伊藤洋華堂就是其中貼合市民生活,融入市民生活的一家。從1997年在成都開業,伊藤洋華堂已經陪伴成都市民生活了20餘年。「伊藤洋華堂進入中國,就是從成都開始的。」近日,在雙楠店的公司總部,成都伊藤洋華堂有限公司總經理黃亞美這樣向記者描述成都之於伊藤洋華堂在市場布局上的重要性。
  • 伊藤洋華堂如何強化物+事讓顧客更高興?
    實體店要想讓顧客走進店鋪,就必須搞明白顧客因為什麼而消費,生活者為生活而產生消費的需求趨於多元化,但是滿足生活者要求的方式卻隨時代的變化和科技的發展而改變,網絡購物固然是時代的潮流,但是傳統的零售賣場、社區超市、便利店仍然是大部分生活者購買生活必須品的地方,只不過這個零售賣場在進化過程中,對於生活者的關注以「人性關懷」為出發點,設計出重視人性購物環境,讓生活者因購物而獲得愉悅,也讓商家因而獲得利潤
  • 伊藤洋華堂母公司7&i如何締造零售之王?
    逛春熙路,到伊藤洋華堂買服裝、食品,是許多成都人早已習慣的休閒方式。自1996年入駐成都以來,伊藤洋華堂逐漸成為成都人最熟悉的日本企業。不過,大部分人並不知道,伊藤洋華堂僅是日本柒和伊控股股份有限公司(7&i)的一個組成部分。總部位於東京的7&i公司,是一艘擁有60多家公司的商業巨艦,業務涉及零售、餐飲、金融、加工製造、出版等。
  • 成都伊藤洋華堂:用服務打動每一位顧客
    伊藤洋華堂春熙店外卻是一派熱鬧非凡的景象:鼓樂昇平、醒獅跳躍、採青點睛、白鴿盤旋……伊藤洋華堂「10周年大創業慶」正式啟幕!「伊藤這10年,幸虧有了大家的共同努力,請各位再次共同努力吧!」伊藤洋華堂總經理三枝富博熱情堅定的致辭,讓參加誓師大會的千名伊藤員工激情澎湃。三枝告誡員工,一定要用更創新、站在顧客立場思考的服務方式來為顧客服務。  連綿的細雨並沒有讓員工們的激情有絲毫減少。
  • 伊藤洋華堂賣的東西這麼接地氣?簡直堪稱成都人民的食堂!
    伊藤洋華堂是日本的一家零售企業,也是家喻戶曉的7-11便利店的母公司。由於種種原因,伊藤洋華堂雖然也在北京等城市嘗試開店,但是效果都不好。偏偏在成都卻生意好得不得了,目前已經有春熙店、雙楠店、錦華店、建設店、高新店、溫江店等6家店了。
  • 家樂福中國「被收購」背後:歐美的零售管理太粗放
    與外資零售「撤退潮」對應的是,中國大賣場的整合併購潮。騰訊入股永輝超市;阿里巴巴相繼入股三江購物、聯華超市、新華都和高鑫零售(大潤發+歐尚)。2018年中國快消連鎖TOP10中,網際網路入股參股者佔了一半。
  • 黃亞美擬擔任成都伊藤洋華堂總經理
    聯商網消息:2月1日,在「樋口昭總經理榮升日本伊藤洋華堂株式會社營業本部長兼商品本部長慶祝會」上,樋口昭也從日本總部帶來了成都伊藤新的人事任命消息,成都伊藤副總經理黃亞美(女)擬任副董事長、總經理,但該任命還須經過董事會批准
  • 封面新聞記者初三探訪成都超市:春節不打烊,生鮮蔬菜搶手
    今天正月初三,成都各大超市的生鮮、蔬菜、肉類食品供應如何?封面新聞記者走訪成都各大中型超市發現,總體上主要超市內商品供應充足,包括生鮮、肉類食品成「搶手貨」,也部分出現了市民打擁堂來購物的情況。在成都西單商場,超市工作人員不斷提醒,「大家不要慌不要急,東西買了還有,充足得很。」
  • 2020年中國零售行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社區型超市將成為行業...
    1、社區超市銷售和門店增長快2015-2019年中國商品零售總額持續增長,2019年中國商品零售總額達36.49萬億元,同比增長7.90%。除超市業態外,各業態銷售和門店增幅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超市業態中增長最快的是社區超市,銷售和門店增幅分別達到16.5%和16.9%。
  • 成都伊藤洋華堂、長春歐亞賣場
    1月13日,成都伊藤洋華堂官方微信發布聲明,1月6日已與貴州茅臺籤約,成為飛天茅臺53度500ml在四川的直銷渠道。1月14日,吉林長春的歐亞賣場官宣預售茅臺酒的消息。兩家都稱獲得了40噸飛天茅臺年供貨量。其實自2019年以來,貴州茅臺官方正在不斷加大在商超和電商渠道的投放量,並進行了全國招商。
  • 大榮陷入困境 日本大型超市由盛而衰
    大榮陷入困境 日本大型超市由盛而衰  10月22日,日本第三大零售企業大榮(Daiei)公司60歲的社長高木邦夫引咎辭職。  早在今年8月27日,大榮就從天津的12家超市撤資。天津大榮超市對於大榮的撤出一直保持緘默,事實上大榮的撤出只是時間問題。  大榮身負超過170億美元的債務。
  • 家樂福、麥德龍接連出售中國業務 外資超市怎麼了?
    半年內,兩家外資商超巨頭被中國公司收購。外資超市紛紛退潮,是什麼讓他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外資商超關店潮201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到2019年消費佔GDP比重連續8年上升,中國的消費市場仍在逐年擴大,但外資超市在中國的經營狀況不佳卻成為常態。
  • 家樂福、麥德龍接連出售中國業務,外資超市怎麼了?
    半年內,兩家外資商超巨頭被中國公司收購。 外資超市紛紛退潮,是什麼讓他們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 外資商超關店潮 2018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80987億元,比上年增長9.0%,到2019年消費佔GDP比重連續8年上升,中國的消費市場仍在逐年擴大,但外資超市在中國的經營狀況不佳卻成為常態。
  • 小楓設計案例賞析,看它如何助零售行業破局
    2019年,小楓設計做出了許多嘗試,設計了數十套零售案例,包括亞洲零售業績單店之王的日企」伊藤洋華堂「、線下最受追捧的社區生鮮零售」錢大媽「、國內把超市做到最好的」胖東來「,還有網際網路零售大咖」京東7FRESH「等等...
  • 聯商超市周報:永輝首進山東,山姆寧波二店開業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6.22-6.28),永輝超市進駐山東,首店落子泰安愛琴海;沃爾瑪山姆會員商店寧波二店開業;伊藤洋華堂四川第10家店樂山店明年1月開業;開業10個月,Costco大陸首店穩了嗎?截至6月23日,永輝超市今年已開出29家新店。截至目前,永輝超市在全國已開業門店939家,籌建中門店199家,覆蓋全國29個省份,除了對現有市場的進一步滲透,永輝超市還積極推進新區拓展工作。
  • 伊藤洋華堂、新光三越百貨落戶成都光華新城
    家樂福是第一家進入光華新城的大型超市,溫江店是其在成都地區的第八家店,也是在中心城區外的第一家店。家樂福選擇落戶光華新城之初曾有人懷疑,開在這個地方生意會好嗎?然而開業近兩個月以來,八號店火爆的生意令這個疑問不言自明。開業以來每天都有數千人次進場購物,銷售經營情況良好,特別是基本生活用品、生鮮等商品受到市民熱捧。筆者在家樂福溫江店看到,眾多市民推著購物車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