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周村八旬老人傳承虎頭鞋:誰喜歡這門手藝,我教)
中國網3月3日訊 民間傳統手工技藝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見證著生產力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在周村的街巷集市,傳統手工技藝隨處可見,每一種技藝都流露著匠人指尖的分寸用心。虎頭鞋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手藝,延續著老百姓的生活智慧,傳承著獨特的民間情懷......
每逢周村大集,80歲的仲偉蘭老人都會提著個大包裹來到八卦樓旁邊擺攤,一雙雙精緻可愛的虎頭、豬頭、貓頭鞋,不時地吸引著路人圍觀,與其說她老人家是在賣鞋不如說是在看人看風景,她悠然自得的坐在小凳子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
「冷嗎?這麼早就來擺攤,」仲偉蘭老人笑嘻嘻地說:「不冷,習慣了,就算不來擺攤我也會早起來做鞋的。」仲偉蘭說,做鞋是一種心情,每天最快樂的事就是做鞋,而賣鞋是為了讓人喜歡,無所謂賣多賣少,看到孩子們穿上就很高興。老人家年輕時跟母親學會了這門手藝,就一直沒放下,60歲退休後就開始在家做鞋,時間過的飛快,一做就是二十年,「老粉絲」都不少了。
與仲偉蘭老人相鄰的另一位心靈手巧的老人叫張玉英,她的花色風格與仲偉蘭老人的有所不同,因為家在附近好找,很多客戶就直接到家裡找她買鞋,走進老人家中,屋裡到處都是精美的工藝品,鞋樣、虎頭枕,布鞋等,還有一雙即將成行的虎頭鞋。老人拿起鞋子邊做邊講:「做一雙虎頭鞋從放樣開始,然後選料做鞋幫,再納鞋底,最後做鞋面,幾個流程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反覆好幾次很麻煩,光鞋面一個虎頭就需運用刺繡、拔花、打米字等多種針法,完成一雙鞋最少需要三天,做虎頭鞋需要的不單是手頭功夫,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看著張玉英敏捷地飛針走線,納鞋底,上鞋幫,針腳縝密而均勻,真看不出已是80歲高齡的老人。針線穿插間滲透著老人對虎頭鞋的獨特情懷。張玉英說:「虎是吉祥物,她象徵著子孫的幸福繁榮,所以世代流傳至今。如今傳承這項手藝的幾成絕響,如果有喜歡這門手藝的人,我會好好的傳授給她。」(文/尚曉 圖/張紅霞)
(原標題:周村八旬老人傳承虎頭鞋:誰喜歡這門手藝,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