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之女李小琳:父親帶我看貧困孩子學習

2020-12-14 網易新聞

(原標題:李鵬之女李小琳:父親帶我看貧困孩子學習)

本文來源:人民網 發布時間:2012年11月28日

李小琳(資料圖)

李小琳在中國電力市場被稱為「一姐」,還曾榮登美國《財富》雜誌全球商界女強人榜,被媒體稱為「女電王」、「站在國際資本肩上的美女CEO」。記者眼前的她,溫文爾雅、自信淡定。坦誠的交流中,讓人感受到她話語背後的獨特個性。

李小琳之所以備受關注,還因為她有位當過中國國務院總理的父親。媒體採訪幾乎都離不開這樣的問題:你認為是什麼原因讓你坐到今天這個位置?這其中有家庭的因素嗎?

李小琳並不迴避,坦率地回答:「我的成長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的成果。從大學畢業到去基層工作,從最初的技術員、工程師、科長、副處長、處長、副總裁、到總裁,我一個臺階也沒有漏。一個人出生在比較好的家庭,如果沒有自己的努力,只靠父輩的影響,即使給了你這個位置,你也是扶不起的阿鬥!」

李小琳很自信,她說對於自己而言:「能力之外的資本等於零」。

父親的「小跟班」

在李小琳心目中,「前輩的榮譽和業績永遠屬於前輩。它可以讓你感到幸福和自豪,但不會成為靠山。」每每有人提及父親李鵬,李小琳的言語中總是充滿尊敬,她眼中的父親「意志堅定,生活有目標,做事認真,總是朝目標不斷努力。」李小琳說,父母親並沒有刻意去教兒女應該怎樣,但在家庭的薰陶下,他們都繼承了父母的意志與品格。

李小琳1961年出生於北京,她自稱小時候是父親的「跟班」,十幾歲起就跟著父親去很多電站考察。「當時中國較大的水電站、火電站我都看過,非常熟悉。」父親頭戴安全帽指揮工程技術人員施工的情景,李小琳至今歷歷在目。「小時候,看到父親為中國的電力業四處奔跑,我從那時起就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後像父親那樣,頭戴著安全帽下一線,指揮千軍萬馬。」

李小琳跟著父親下基層訪問時,李鵬經常有意帶她去當地的特困戶家,指著在煤油燈下刻苦學習的孩子給女兒看,教育她要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

在女兒心中,父親李鵬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人,即便到了晚年退休以後,也沒有停止學習。「父親參加工作前,就開始每天堅持寫日記。退休以後,他準備把這些日記分門別類,分10個不同的類別陸續出版,現在已經出版了好幾本。」李小琳說,整理資料和寫作,佔去了李鵬大量的退休時間。「有時我回家,看到父親還在伏案工作,很辛苦。很多事情,他都喜歡親力親為,比如堅持自己上網、自己打字。他希望自己能夠健康,能夠看到未來改革開放的新成果。」

身體好的時候,李鵬還常常在家裡看書,鍛鍊身體,尤其喜歡遊泳。每每談及父母和家庭的薰陶,李小琳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在父親的感染下,李小琳也一直堅持寫日記。「我把每天點點滴滴的感悟、思考記錄下來,把自己所做過的工作、在各種場合的發言和講話,以及接受媒體訪問的內容和各種來信,都一一收集起來。」李小琳曾輯錄成多本自編的《心路歷程》,「閒時經常翻閱這些東西,每次看都很有成就感,也能自省自勵」。

李小琳感到很幸運,她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給人的感覺總是暖暖的」。上一輩和諧的婚姻,也影響著她的生活。「母親(朱琳)有著遠大的理想,她是哈爾濱軍工大的高才生,曾做過電影演員,但她的理想就是像『蘇拉』一樣給大多數人謀幸福。母親是充滿正義感的女性,非常率直、無私,我的直率、有愛心等好多秉性,就是受母親的影響。」

「母親和父親相互敬愛,幾十年如一日。母親每天會給父親準備常規吃的藥。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討論事情。有爭論的時候,爸爸讓媽媽多一點,而媽媽承擔家裡的責任多一點。」這種家庭氛圍延續到了李小琳的小家庭,她說:「我非常慶幸自己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有一個兄長般的先生和一個朋友般的女兒。」李小琳強調,自己是公眾人物,她願意承擔這份責任,但不希望她的親人承擔這些,不希望社會關注他們,「我希望他們能過安靜、健康、自然的生活」。

一盞煤油燈與一輩子的夢想

因為身上永遠貼著「李鵬之女」這樣的標籤,李小琳總被「高幹子弟」,「大樹底下好乘涼」這樣的觀念所籠罩。而一位了解李小琳的朋友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這個特殊的家庭背景,靠李小琳的才華和工作能力,說不定她能收穫得更多。」

李小琳聽到這些議論,笑了笑,說:「的確,我成長的家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成長其實都與家庭和社會分不開,家庭對於一個人很重要。我出生的這個家庭給我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影響。」李小琳向記者回顧了她的成長曆程。

「父親的良苦用心沒有白費,我從小學習就非常刻苦。」李小琳從少年時期就表現出良好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學習成績優異,一直在學校擔任班長、大隊長、團支部書記等職務。「那時候父母工作忙,我13歲就開始當家裡的帳房先生,父母的工資都交到我手裡,我來管一日三餐。」李小琳開心地回憶。

可能連李鵬也沒有想到,他帶著女兒看貧困孩子學習的情景,點燃了女兒的夢想。「那時候農村還沒有電燈,用一個鐵皮罐頭殼和一綹延伸在外的棉線做成的煤油燈來照明。就是這盞破舊的煤油燈,讓我產生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長大以後要把光明撒播到每一個黑暗的角落。這也是我後來學習電力專業,從事電力事業的初衷。」

1988年,李小琳獲得清華大學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她在電力技術學院當過老師,在華北電力公司當過調度員、技術員、工程師,之後又調入了能源部。身為能源部國際司經貿處副處長,她有機會和世界各地的優秀管理者接觸。「從一個單純的技術型工程師轉變成懂技術善管理的複合型人才,我發現自己急需『充電』和知識更新。」第二年,李小琳有機會考入了聯合國一個援助項目,去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學習管理。據資料記載,斯隆商學院的名氣和影響力一度超過了哈佛商學院,柯林頓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所倚靠的經管智囊團成員,多半出自這裡。「我倍加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那兩年成為我企業管理的新起點。」兩年後,李小琳感嘆自己如同脫胎換骨,後到電力部工作的她,做了經貿處處長。

「海歸」後不久,李小琳從一個文件中發現,境外有人想利用中國電力行業的概念做基金。這種在國外投資領域俗稱「炒概念」的伎倆,被李小琳識破了。她馬上給當時的電力部長呈報告:「國家發展需要電力先行,但尚缺資金,資金缺口至少2000個億,建議在境外成立一個受法律保護的規範的公司,即成立『正規軍』,把國際上大的基金、財團吸引到我們這裡,參與中國的電力建設。」李小琳的建議得到了電力部的肯定,她被抽調組建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並擔任籌備組組長。

回顧那段經歷,李小琳坦言:「當時有獨上高樓的茫然,你去做,卻不知道怎麼做,在未知中尋找出路。」她沒有想到,這條路自己闖了整整10年,經歷了「一波三折」。「一波」是在成立公司時,雖說建議被採納了,但從和國家各個部委打交道,到最後確立去香港成立公司,差不多用了兩年時間。而所謂「三折」,是之後找境外資金投入電力市場,中間有3次時機,卻都因為觀念、政策等因素一次次錯過。第一個上市的時機是1997年。那年香港回歸,香港股市上的中國概念紅籌股很火。但資產「零利潤」注入,卻讓上市成了沒有依託的幻想。錯失機會,李小琳立刻尋找第二次時機。她提出引進戰略投資夥伴,然後再上市。從做好方案到報批,轉眼到了1998年,一場金融風暴,又讓上市泡湯了。李小琳說:「當時,我們的資產負債率已達到96%,這是個非常危險的財務狀況。」她與同事們一起穿梭於香港各大銀行之間,調整債務結構,化險為夷。眼看第三次機會到了,然而又因為企業根基不牢,還是沒能上市。

直到2004年10月15日,中電國際旗下中國電力終於在香港主板市場上市交易。那時,香港各大媒體刊登的一幅照片中,被暱稱為「紅衣美人」的李小琳正在接電話。接電話的那一刻,正是李小琳進入香港聯交所的前一分鐘。電話裡說,李總,今天大市不好。李小琳鎮定自若地回答,「基於我國的經濟形勢,基於我們電力的形勢,基於我們母公司強有力的支持,我們一定會給股東一個滿意的合理的回報!」說著,李小琳舉起了手。香港報紙把她這個手勢解讀為「股市升」的好彩頭。那天在大盤唱跌的情況下,中國電力升了17%。

奶奶對全家影響深遠

10年中,李小琳在中電國際內部一直有很高的聲望和影響力。「老總是個寬容的人,很講究團隊的和諧,其實是剛柔相濟,尤其是遇到困難時,更能感覺到她的剛強和執著。」中電國際的一位員工這樣評價李小琳。

「一個企業的正常有效運轉,有兩條紐帶發揮作用,一是產權制度紐帶,另一個就是精神文化紐帶」,李小琳說,世界著名的「長壽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他們都有特色鮮明、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

李小琳提出「靜水深流」的和諧管理理念。在她看來,水是天地萬物之源,「水歸於靜、沉於思、流於恆。靜水深流既是做企業的一種境界,也是為人的境界。人生就好比一個鋸木的過程,沒有慢慢鋸的過程,就沒有最後『咔嚓』木斷的一聲。」她說自己也是一點一點鋸過來的。

李小琳說,「企」字無人則止,員工既是和諧企業的主體,又是「和諧」的創造者,只有企業與員工和諧了,其他方面的和諧,才有根基和依託。

一次,一位朋友向李小琳訴苦:買了一堆名牌衣服,但穿出來總感覺不對,希望能給點建議。李小琳聽了,微微一笑,告訴朋友:服裝本身沒有問題,關鍵在於搭配是否協調。於是,她與朋友交流了一些穿衣打扮的小竅門。朋友受到啟發,穿著打扮的效果好了許多。

李小琳說,企業的領導團隊建設似乎也有這樣的問題。「我們有許多優秀的管理人才,如果搭配得當,結構合理,各司其職,這股力量將是1+1〉2,反之,如果搭配不當,結構不合理,則可能出現1+1〈2,甚至1+1〈1。作為現代企業,我們需要優秀的個體,更需要集體的最佳結構組合,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搭配的藝術。」

在李小琳心目中,「好的企業文化就像一本『真經』,能讓你的團隊有思想的認同感和責任感,能給工作以意義,給發展以動力。」

其實,李小琳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用於企業管理,也源於家庭的薰陶。李鵬的父親李碩勳,是一名革命烈士,1931年8月因組織瓊崖遊擊隊軍事會議而被國民黨密探逮捕。在獄中,他給夫人趙君陶寫下遺書,以平靜的心態從容就義。他的夫人趙君陶,後成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博覽群書,志趣高雅。

至今,李小琳還記得奶奶坐在院中,用四川話給她講故事的情景。「北京那小小的四合院,被奶奶裝扮得永遠芳草萋萋、枝繁葉茂。奶奶的故事特別多,我覺得很有趣,問她:『您怎麼知道這麼多故事?』奶奶指著桌上的《資治通鑑》說,『在這裡面呀,你翻一翻。』」李小琳趴在厚厚的《資治通鑑》上,又不認識那麼多字,奶奶便在桌上放一本《康熙大字典》,教她查字典。李小琳說:「奶奶是一個極富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的女性,她在我心靈中播下了中華優秀文化的種子」。

在奶奶的影響下,李小琳從小就愛讀古書,包括中醫方面的書籍,談起《易經》、《黃帝內經》等典籍,她娓娓道來,興致頗濃。「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資治通鑑》、《古文觀止》,我都有所研讀。直到今天,《桃花源記》、《嶽陽樓記》等許多名篇,我還能夠背誦。」

趙君陶晚年喜好書法,寫得一手雋永娟秀的「趙」體字,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受奶奶的影響,李小琳一直偏愛繁體字。翻看李小琳的書法,架構清奇,娟秀中透出一股英氣,這也是奶奶留給她的最珍貴遺產。

李小琳說:「爺爺28歲慷慨就義前,給奶奶留下家書,囑託她好好撫養子女,把他們培育成才。奶奶果真沒有辜負爺爺的重望,如今不僅兒孫滿堂,並且從爸爸到我們,個個都有所作為。」

「女強人首先是女人」

李小琳是個懂得內外兼修的知性女性。對於人們將她看成是標準的「女強人」,李小琳說:「『女強人』首先是『女人』。是女人,就要重視女性美。」

之前,記者曾聽很多人描述過李小琳,年輕、漂亮、愛美,從首飾、服裝到手袋,都十分考究。李小琳笑著解釋她對「美麗」的理解:「我覺得美麗應該是美麗加能力,也就是『美力』。女性能否擁有『美力』,最終還要依靠自己。其實我的衣服沒有什麼名牌。我平時工作很忙,經常在開會的時候看到住的酒店裡有合適的衣服,就買下來。說到化妝,我平時基本上都會化妝。保養其實沒有什麼秘訣,我相信『相由心生』。」

李小琳對女強人的「強」,也有自己的理解,她說那不只是剛強之「強」,還應該是柔韌之「強」。「正如水的屈伸、水的剛柔之道,百折不撓。人的一生當中,沒有誰能保證一帆風順,都可能起起伏伏,我們要學會微笑地去接受每一件事情。我一直認為女性在尊重人、理解人、寬容人、溝通與悟性幾個方面有獨特優勢,韓國女子大學就有『用溫柔改變世界』的信條。而這些,恰恰是一切優秀的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素質。」

李小琳有個業餘愛好是登山,她說,做工作、幹事業也像是登山,不過那是無形之山,徵服它們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毅力,遠比登自然之山艱難得多。

「跋山涉水行大道,精進深耕不辭勞。俯首甘為孺子牛,扭轉乾坤數英豪。」

這是採訪結束後,李小琳送給記者的一首小詩。記者知道,她是屬牛的,2009年恰好是牛年。牛的忠誠、踏實、勤勞、奉獻精神,正是李小琳所崇尚的。這位女性正以牛的孺子精神鞭策、激勵自己,以新的姿態昂然奮進在人生路上……

本文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史建磊_NBJ11331

相關焦點

  • 「電力一姐」李小琳又添新職,將投入生命關懷事業
    李小琳在會上作出講話,表示「會把今天作為一個新起點,以新的姿態、新的定位,儘快進入角色」。她表示,個人十分熱愛生命健康事業,在以前的工作中多次積極組織並參與了多項促進人類健康事業發展的社會公益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尤其是面臨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更深刻地認識到生命的意義與在生命關懷事業中社會組織的巨大作用」。她說道。
  • 李小琳的新頭銜
    近日,李小琳新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代理事長。此次會議通過了雷志勇理事長退出第三屆理事會理事長職務的申請和雷志勇理事長提名李小琳女士擔任協會代理事長相關事宜。全員一致決定:同意雷志勇理事長辭去理事長職務,全國政協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原常務副主席李小琳女士擔任協會代理事長,主持協會第三屆理事會全面工作。李小琳在會上作了重要講話,她講到,很榮幸在雷理事長的推薦下出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新任理事長,深感責任重大。
  • 李鵬新書:有人傳我是周總理養子 這不正確
    「周伯伯」問李鵬:「你還駝背嗎?」  1940年秋,李鵬第一次見到了在重慶工作的周恩來。  當時,李鵬正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辦的育才學校學習。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要他趕赴重慶八路軍辦事處,準備去延安。李鵬到北碚和他母親趙君陶匯合後,一起坐公交車前往重慶。  他們先到了曾家巖周公館。
  • 李小琳隨身帶英文版政府工作報告 自帶保溫水杯
    中新社發張斌攝  中新社北京3月9日電(記者 彭大偉) 上午八點四十分,幹練的短髮、簡潔的淡妝,一身白西服配黑大衣、黑皮鞋,全國政協委員李小琳通過旋轉門,快步走向北京鐵道大廈的電梯間。  「老遠就看見你了!」正在等電梯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前副主任徐憲平委員笑著給李小琳打招呼,並誇她看上去很年輕。  告別徐憲平,李小琳上了電梯。
  • 李小琳在行知絲路研究院開學典禮上致辭:啟迪企業家的光明之心
    李小琳的開學第一課,開宗明義企業家學員來學習的目的是什麼?人生目的又是什麼?如何啟迪光明之心?一生如何智慧圓滿?帶著這些核心問題,她結合自己如何創業、治業、追求卓越的心路歷程,帶領學員逐步攀越認知的高度。
  • 李小琳的十年大健康觀瀾,絲路企業家再出發
    行知絲路研究院為企業家學員們提供了一個學習大健康前沿技術和商業模式的交流平臺。特邀聘請行業領域專業導師,資深解析政策驅動企業家創業、轉型、創富的同時還開拓企業家視野從個人健康升級為以家庭單位健康理念,為實現「全民健康青春一百年」的國家戰略貢獻一份力量。
  • 李鵬同志生平
    《新聞聯播》視頻:李鵬同志遺體在京火化 習近平等到八寶山革命公墓送別李鵬同志,曾用名李遠芃,四川成都人,1928年10月20日生於上海。他出身革命家庭,幼年時父親英勇就義,少年時期受家庭影響,主動接受革命思想,立志投身革命事業。1939年下半年至1940年上半年在重慶育才學校社會科學組學習。
  • 退休後,劉振亞、李小琳、曹培璽等能源央企領導人在忙啥?
    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迄今,這4年來能源領域先後有劉振亞、曹培璽、陳進行、喬保平、王炳華、李慶奎、趙建國、王壽君、盧純、王金華、黃永達、劉健、李小琳等領導人退休。如今,上述能源央企領導人的一舉一動仍是市場關注焦點。那麼,這些退休後能源央企領導人在幹嗎?
  • 孩子:站在你背後的除了父親,就是貧困
    你沒有什麼可以不使你努力的理由,站在你背後的除了父親,就剩下貧困。 也許在小時候,孩子會問起父親:為什麼別的孩子都有,而我沒有?父親們的回答或如沉默,或是敷衍,或是說明真實傷害,只有極少數會編織一個美麗的謊言。但是在無奈背後,定然都會有這麼一句話:你好好讀書,以後有出息了,都會有的。當然,這個前提我說的是貧窮人家。
  • 李鵬回憶直陳小水電優缺點獲胡耀邦接受意見
    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這些優良的革命傳統和基礎理論知識,使我受益終生。打開《李鵬回憶錄(1928—1983)》,激蕩的歲月撲面而來。一、紅色家庭烈士後代李鵬同志出身於一個紅色家庭,是革命烈士的遺孤。他的父親李碩勳是中國共產黨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和我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之一,是周恩來的親密戰友。
  • 延安精神的踐行者——《李鵬回憶錄(1928—1983)》評介
    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這些優良的革命傳統和基礎理論知識,使我受益終生。 打開《李鵬回憶錄(1928—1983)》,激蕩的歲月撲面而來。 一、紅色家庭 烈士後代 李鵬同志出身於一個紅色家庭,是革命烈士的遺孤。 他的父親李碩勳是中國共產黨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和我軍優秀的軍事指揮員之一,是周恩來的親密戰友。
  • 深夜宣布產女、孩子父親成謎,女網友力挺熱依扎:我要有錢也這樣
    再往前一些,在《上新了故宮》上,也看不出一點產後的痕跡。她自述:出月子就帶娃拍戲了,拍的《閩寧鎮》。還特別感謝了劇組:「我剛出月子就給我機會,給哺乳期女性特別好的照顧,孔笙導演帶領整個劇組都在照顧我。孩子他爸呢?打網遊、應酬牌局、刷刷視頻打發時間。全職媽媽呢?手心朝上要生活費時,孩他爸嫌棄你天天帶個娃沒賺一分錢,不知道省著點花。孩子他爸回家,自然更以「孩子跟我沒你親,孩子不要我帶」,「我上班一天累了」為藉口搪塞著,你只得繼續24小時陪娃。
  • 退休2年,李小琳又添新職務
    退休2年後,李小琳又添新職務——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代理事長。據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官網消息,4月30日,該協會2020年第一次理事長工作會議在京舉行,協會理事長雷志勇主持會議。會議通過了雷志勇關於退出第三屆理事會理事長職務的申請和提名李小琳擔任協會代理理事長相關事宜。
  • 怎樣能夠成為絲路人李小琳:家國情懷,勇於擔當
    2020年8月28日 行知絲路研究院「絲路二期」開學典禮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創始人李小琳女士身著白衣紅裳亮相,顯得既古典又莊重。印證了行知絲路研究院創始人李小琳女士多次提及到的:「我們培養的是不光要有真才實學,還要敢於擔當,更要有家國情懷的民族企業家。」。根正苗紅的殿堂級商學院,行知絲路研究院極力打造平臺優勢
  • 怎樣能夠成為絲路人 李小琳:家國情懷,勇於擔當
    原標題:怎樣能夠成為絲路人李小琳:家國情懷,勇於擔當2020年8月28日 行知絲路研究院「絲路二期」開學典禮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創始人李小琳女士身著白衣紅裳亮相,顯得既古典又莊重。印證了行知絲路研究院創始人李小琳女士多次提及到的:「我們培養的是不光要有真才實學,還要敢於擔當,更要有家國情懷的民族企業家。」。
  • ​怎樣能夠成為絲路人|李小琳:家國情懷,勇於擔當
    2020年8月28日 行知絲路研究院「絲路二期」開學典禮在首都北京隆重舉行,創始人李小琳女士身著白衣紅裳亮相,顯得既古典又莊重。印證了行知絲路研究院創始人李小琳女士多次提及到的:「我們培養的是不光要有真才實學,還要敢於擔當,更要有家國情懷的民族企業家。」。
  • 李小琳出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代理事長,主持理事會全面工作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李小琳出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代理事長,主持理事會全面工作行知絲路研究院校長李小琳添新職。此次會議通過了雷志勇理事長退出第三屆理事會理事長職務的申請和雷志勇理事長提名李小琳女士擔任協會代理事長相關事宜。全員一致決定:同意雷志勇理事長辭去理事長職務,全國政協絲路規劃研究中心原常務副主席李小琳女士擔任協會代理事長,主持協會第三屆理事會全面工作。協會第二屆理事會李建華理事長代表前兩屆理事會和羅冀蘭同志對李小琳女士代理事長的任職表示積極支持,對協會的發展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建議。
  • 研究生之死|為導師陪客戶、報銷發票,李鵬曾問讀研意義何在
    李鵬出生在河南周口市鹿邑縣生鐵冢鎮一農村家庭,他還有一個姐姐李慧(化名),比他大兩歲。「兒女成雙,多讓人羨慕。」李鵬鄰居說,大家是真的羨慕,農村都想有個男孩子養老,李鵬上面還有個姐姐,最關鍵的是家裡一雙兒女都是大學生,「李鵬這家人在村裡口碑特別好,父母老實本分,孩子對人也都和和氣氣的。」
  • 以家人之名,父親帶大的孩子,與母親帶大的孩子的區別
    當他還是個孩子的時候,李爸爸用「海上的仙女」來安慰李尖尖。尖尖知道他的父親想念他的母親,所以他從來沒有在他父親面前提起這件事,以免讓他的父親難過。李尖尖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她的父親秘密地想念母親而沒有告訴她,尖尖也秘密地想念母親而沒有告訴父親。當只有父親不在的時候才能沒有顧忌喊著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