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熱門情景喜劇《老友記》的最後一集在2004年播出以來,很多粉絲一直希望劇中主演再次聚首。但今年早些時候,該劇聯合製作人瑪爾塔·考夫曼(Marta Kauffman)斷然否定了那個想法。
「永遠不會有《老友記》再次聚首的電影,」她說。
這話難道還不夠清楚嗎?
但對那些仍然懷念六位「老友」的人來說,還是有某種希望。利茲大學的一群研究人員試圖使劇中角色以數位化身的形式永存不滅,最終你也許可以像和Siri、Alexa等虛擬助手說話那樣跟他們聊天。
第一個被數位化的角色是誰?喬伊。
據Prosthetic Knowledge報導,那支研究團隊正在開發一系列算法,以識別和追蹤角色人物,捕捉他們的肢體語言、面部表情和嗓音。研究人員用一種機器學習工具來分析該劇劇本,弄清楚各個角色的說話風格。
最後的結果就是喬伊的「虛擬永生」版,能夠按照他的風格和嗓音形成新的句子,而且說話時還能配上嘴型。
虛擬喬伊說的話由算法生成,包括「嘿,羅斯,你是不是想讓我和某位女士談談」和「我喜歡奶酪披薩」。
不僅是對話需要經過提煉。像喬伊那樣「說話」的數字合成嘴巴疊加了喬伊扮演者馬特·勒布朗(Matt LeBlanc)的原始影像,看上去很明顯,有種滑稽的效果。機器人喬伊完全符合「恐怖谷」理論。
這支研究團隊的成員包括英國利茲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的詹姆斯·查爾斯(James Charles)、德裡克·馬吉(Derek Magee)和大衛·霍格(David Hogg),他們打算把這項技術用於其他角色,最終使角色自動營造新的場景,展開全新的對話,從而「有效地使那個人實現虛擬永生」。
「我們打算改善數位化身的表現,並擴大我們的模型,把數位化身和真人之間以及數位化身之間的互動都囊括進去,」該研究團隊在描述這項技術的文章中寫道。
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系統可以被當成「人機自然界面」,把「面容和個性賦予現有的語音助手」,比如蘋果(Apple)的Siri、微軟(Microsoft)的小娜和亞馬遜(Amazon)的Alexa。
Siri,how you doin』?(這是喬伊的口頭禪)
翻譯:于波
來源:The Guardian
造就:劇院式的線下演講平臺,發現最有創造力的思想
更多精彩內容及免費演講門票,敬請關注: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