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上午,被臺軍寄予厚望的「塔江」巡邏艦和快速布雷艇在宜蘭舉行下水和交艇儀式,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不僅藉機大肆吹噓所謂「軍艦自造」能力,還誇下海口稱未來臺灣可以對西方出售軍備。
鼓吹「不對稱戰力」
「塔江」艦是臺海軍現役飛彈巡邏艦「沱江」艦的後續艦首艦,據臺海軍鼓吹,「塔江」比「沱江」原型艦構型放大了100噸級,達到700噸級,採用雙體船隱身設計,最大航速30節。
此外,「塔江」密集堆砌了包括「雄風-2」、「雄風-3」反艦飛彈、76毫米主炮等多種武器,還搭載了3D對空搜索雷達、威脅預警電偵系統、幹擾彈發射系統等。臺海軍因此對「塔江」寄予厚望,稱其為「航母殺手」。
一同下水的還有臺海軍首艘自製快速布雷艇,現場視頻稱其搭載了T-74排用機槍、T-75-20機炮,並擁有所謂「全球首創」的自動化布雷系統。
按照規劃,臺軍首批將建3艘「塔江」同級艦,後續還會陸續開工約10艘,它們將在2026年左右全部服役,成為所謂應對解放軍的「不對稱戰力」。
軍事專家杜文龍指出,臺灣海峽最寬300公裡,最窄126公裡,在如此狹窄的空間範圍內,再小的行動解放軍的陸海空天情報體系也能盡收眼底。所以所謂的「非對稱」只是權宜之計,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現在的臺灣當局毫無作為,只能用這種謊言去糊弄島內的民眾。
臺灣有能力向西方出售軍備?
在儀式現場致辭中,蔡英文大肆鼓吹所謂「軍艦自造」政策,稱臺軍每一艘艦艇性能優異,而且「自造」比例日益提升。蔡英文還不忘放出大話,揚言臺灣在未來可能成為西方國家相關裝備和零組件的供應來源。
不過,外界對這兩艘艦艇的性能並不看好。美國《外交學者》網站評論稱,臺灣這種輕型護衛艦是盲目堆砌武器,如同在魚雷艇的船體裡硬塞進驅逐艦的火力,不但影響航海性能,還無從發揮飛彈性能。島內民眾則嘲諷民進黨當局「自我感覺良好」,所謂的「防衛自主」就是在撈錢。
杜文龍表示,如果能向西方出售武器裝備,那至少要在武器裝備基本水平、性價比方面要佔優,國際軍火市場上這兩點至關重要。僅憑臺灣島內有限的軍工能力,東拼西湊出來的幾條「小船」在國際市場上是完全找不到出路的。
在他看來,蔡英文所謂的「西方」可能是一個「大西方」概念,即臺灣島外都是「西」,如果向一些連漁船都造不了的國家,出口這種所謂新型裝備,或許還能起到一些作用。
既然能力達不到,為什麼還要如此吹噓,目的又何在呢?
特約評論員張彬認為,除了展示臺軍實力,營造「以武拒統」聲勢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做給美國看。雖然美國面臨著總統的交替,但是整體遏制大陸的態勢並沒有改變。因此,臺灣當局想利用追隨美國遏制大陸,給美國一個投名狀表示忠心,這也是重要考量之一。
誰給了臺灣當局「自信」?
正如張彬所說,臺灣當局的所謂「自信」,其實與美國方面不斷釋放錯誤信號脫不開干係。尤其是美國會近期通過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提出要加深所謂「美臺關係」、提升臺灣所謂「自主防衛能力」等等,更是刺激了民進黨當局挾洋謀獨的所謂「自信心」。
專門記錄軍事飛行器動態的推特帳號「飛機守望」12月16日發布消息稱,美軍兩架轟炸機從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起飛,前往衝繩附近空域,臺灣親綠媒體隨即進行了轉引報導,並刻意使用「朝臺灣飛」這樣的字眼進行炒作。
事實上,這樣的「自我加戲」早已是民進黨當局的慣用伎倆。在美國2021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通過後,臺當局更是變本加厲,攻擊大陸沿海核電廠、擊落大陸無人機等言論,一時間充斥著整個綠營政界。
對此,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在今天的例行新聞記者會上強勢回應稱,任何「臺獨」分裂挑釁行徑必將遭到嚴懲。
在張彬看來,臺灣只是美國戰略利益中的一環,或者說是一枚「棋子」,臺灣當局將自身「綁」在美國身上,這完全是不靠譜的。我們可以看到,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將在明年1月1日進入島內,未來也不排除日本的核食品進入島內。民進黨當局以犧牲臺灣民眾利益為代價,目的就是想給美國當一個「看門狗」,在關鍵時刻看看美國能不能「救」它一把。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趙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