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其實是孩子成長的一個特殊時期,用英語來形容這個叛逆階段:叫做「terrible two」,也就是可怕的兩歲。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第一個反叛期!這時期的孩子主要表現為性情急躁,不聽話,什麼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去做,而不願意別人來幹涉他的自由。
兩歲孩子的反抗是正常的發展階段,並不是你的孩子特別淘氣,也不是你教育孩子的方式特別有問題。
兩歲反抗期之所以稱為「可怕」,其實是由於家長之前沒有做好心理準備造成的。反叛期是寶寶成長的必然階段,家長應該在寶寶反叛期前就去了解好這個階段寶寶的心理特性。小編建議家長,謹記5C,幫助孩子順利度過第一個反叛期。
1、Calm 冷靜對待
孩子對於爸媽的指示不但拒絕聽從,還在家裡滿地打滾來讓爸媽屈服自己的要求。家長對孩子這種經常為之的行為,縱然心中有怒火,也不要輕易地對孩子大發雷霆。孩子之所以經常違抗父母的旨意,其實是孩子希望通過自己對大人觀點和指令的否定,來強調自己的存在,也是尋求大人對他們尊重的一條途徑。
對待寶寶的執拗和不合理要求,家長如果總是對寶寶採用強硬的態度,可能會讓寶寶感到挫敗感,這樣寶寶更難接受你的拒絕,反而加重寶寶的反抗情緒。家長對於孩子的叛逆行為,首先要保持一種冷靜的態度,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大哭大鬧、滿地打滾,最好還是以冷處理的方式。如果寶寶情緒失控,家長也可以給他一個愛心擁抱哦!這樣寶寶在媽媽愛的抱抱中就會逐漸平靜下來了呢。
2、Communicate 溝通交流
家長首先明確孩子的「不」只為求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不是有意與家長唱反調。家長在給孩子提出要求時,也讓孩子能夠暢通無阻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擁有選擇的權力,並且像對待大人一樣尊重他的選擇。在這個時期,親子的交流非常的重要,家長既要讓孩子能夠擁有充分的話語權,同時也要採取適當的方式去讓孩子更好地接受家長的教育。
在親子溝通上,首先家長要擺正心態,以一個寬容開放的姿態面對孩子。不要擺出一副家長的威嚴來對孩子講出來的事情給予「語重心長」式的回應和教育。像這種「沉重」的對話,都會使得孩子減少了與父母交流的欲望。
3、Consequence 承擔結果
孩子頑皮不聽話,對於父母的規勸屢教不改,那麼就適當地讓孩子嘗嘗任性的結果吧!家長可以將這個反抗期作為孩子學習成長的機會。孩子多在生活中「碰壁」,多經歷風雨失敗,孩子能夠逐漸理解並接受自己行為的自然結果,孩子的受挫能力將會更強。
比如,如果孩子總是摔玩具,媽媽可以把寶寶的玩具都收起來,並且罰他3天內不準玩玩具。或者寶寶在公園和別的小朋友打起架來,媽媽也可以禁足孩子3天內不能去公園玩。
家長在做這些處罰時,一定要跟孩子說清楚懲罰的原因,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為什麼錯了。只有讓孩子充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這些懲罰才起到效果,不然孩子心中肯定非常的不服氣哦!
當然啦,如果孩子有好的行為時,家長也需要給予孩子讚賞和獎勵來強化這種行為,賞罰分明能夠讓孩子逐漸增強自控能力哦!
4、Choice 給予孩子選擇的機會
寶寶2歲左右開始有自我發展的需要,他們開始有了獨立的思想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另外,他們也希望通過讓他自己來做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備的能力,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已經很強了。
在這個時期,如果對孩子反覆限制和幹涉,可能使孩子變得唯命是從,成為一個沒有主見、唯唯諾諾的人。反之,如果家長明明知道孩子的做法是錯的,還一味遷就,這又無疑就是在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
建議家長拿捏好管教孩子的「度」,儘量滿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但並不意味著什麼都依著他。媽媽可以給孩子提供2—3個選擇,讓他嘗試自己做主。比如,讓寶寶自己決定今天穿白色衣服還是紅色衣服,這既給了寶寶當家作主的感覺,又避免了寶寶隨心所欲地做決定。
5、Consistency 保持連貫性
保持教育的連貫性除了是要家長在遵循的原則上要保持前後一致,還要求爸爸和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表現一致。
比如,媽媽心情好時,允許寶寶在飯前吃糖果;心情不好時,不但不讓吃,而且還責罵寶寶的這種行為。家長的教育方式隨意為之,讓孩子難以找到可以遵循的原則,因此家長不要隨意打破為孩子建立的生活規則。
另外,媽媽不準孩子放學後到處跑,孩子卻說是經過爸爸允許批准的。這種情況時有發生。孩子是最喜歡去鑽空子,找到父母教育的漏洞了。孩子很喜歡將有利於自己的意見作為擋箭牌,爸爸教育他,他說是媽媽已經同意了;媽媽質問他,他又說這是爸爸批准的。
父母雙方態度的不一致,除了讓孩子有機可乘,其實也不利於孩子良好行為的塑造。
因此,父母雙方在給孩子訂立教育原則之前,一定要充分地溝通協商好,在原則態度上要保持一致性。這樣也就不至於讓孩子不知道聽誰說的話,同時父母雙方的威信也能夠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