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局者已近30家;低成本、高利潤;投資人稱瓶頸明顯,難以規模化
某線上抓娃娃軟體截屏。
今年4月,雲岸金服創始人袁俊將公司的幾名中高層聚在一起,討論孵化一個離錢近、可操作、有巨大發展空間的新項目。歷經兩個月的碰撞、評估,他們最終從知識付費、基於LBS的社交應用等30多個備選項目中選出了遠程抓娃娃項目。
遠程抓娃娃與商場中的娃娃機玩法類似,只是移植到了線上。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遙控實體娃娃機,從正面與側面兩個視角判斷爪子的位置,如果抓到了娃娃,可以選擇寄送到家。
當時,還沒有國內公司上線遠程抓娃娃這一玩法。而如今,短短幾個月內,正式上線的遠程抓娃娃APP已近30家,大有之前百團大戰、百車大戰、千播大戰之勢。
今年,擁有200萬存量的娃娃機借著無人經濟火熱之勢再次翻紅,那麼,賦予娃娃機更多可能的遠程抓娃娃會否成為下一個風口?
然而,不同於創業者的瘋狂入局,資本卻很冷靜。
除美爆抓抓已完成個人投資的500萬種子輪,天天抓娃娃的運營團隊打造的陌生人社區軟體same曾獲得騰訊B輪2000萬美金融資外,大部分公司仍未獲得融資。
有投資人認為,線上抓娃娃的模式難以形成規模,並且瓶頸明顯。
創業者蜂擁的新興玩法
「哇!抓到了!」在用戶南瓜抓到娃娃的那一刻,天天抓娃娃APP界面內出現了這樣一條彈幕。
在朋友分享了一條邀請抓娃娃的連結後,南瓜成功「入坑」了這款直播遊戲。
打開天天抓娃娃APP,可以看到兩列以「玻尿酸鴨」等玩偶命名的房間,進入任一房間,畫面裡都是一臺擺放著若干玩偶的娃娃機,如果房間空閒,用戶需支付19-56幣(約合人民幣2-6元)開始遊戲。
用戶可以通過手機遠程控制直播視頻中的抓手。如果抓到了娃娃,可以換成遊戲幣繼續玩,也可以選擇快遞發貨,兩隻以上娃娃可以免費寄給用戶。
這個聲稱「中國首家在線抓娃娃平臺」的天天抓娃娃,由陌生人社區軟體same團隊打造,在歷經一個月內測後正式於8月12日在App?Store上線。
9月13日,YY於App?Store上線7.0.0版本,加入歡樂抓娃娃遊戲,正式入局遠程抓娃娃賽道。
至今,正式上線的遠程抓娃娃APP已經將近30家。
有娃娃機廠商透露,目前已有多家公司訂製了娃娃機,正在籌備上線階段。
除了遠程抓娃娃的基本功能外,天天抓娃娃、YY等加入了小窗直播、發彈幕等社交功能。
不似天天抓娃娃的運營團隊擁有社交領域的背景,抓了麼的公司之前專注於手遊發行,開心抓娃娃的公司曾運營內容資訊類網站,娃娃雞所屬公司之前提供婚禮服務,美爆抓抓的運營團隊均來自於網際網路金融公司,eFun抓娃娃的公司易創雲則是家跨境電商。
「穩賺不賠」的高利潤生意
這些不同背景的創業者在短短幾個月內蜂擁入局,是會登上風口分一杯羹,還是會在狂歡過後摔向谷底?
看上去,線上遠程抓娃娃和傳統娃娃機一樣,都是一門賣幣的生意。目前,線上的價格與線下基本持平,一般每抓一次需要2-6元。
娃娃機廠商介紹,抓娃娃的概率可以人為設置,現在市面上的娃娃機一般都設置每抓30次能抓到1個娃娃。為了獲客,線上的抓娃娃機概率會設置得更大一點,在15到20左右。
在成本上,線上遠程抓娃娃的支出絕大多數用於直播技術、帶寬及物聯網,但也省去了場租、人力運維的一大筆費用。
美爆抓抓CEO李恆介紹,他們自己研發了一套低延遲視頻直播技術,可將延遲控制在200-500毫秒,是普通直播延遲時間的十分之一。控制爪子上下左右用的是聲網,這個技術按流量計費,價格不菲。
至於帶寬成本,保利威視總裁白劍介紹:「按每個房間100人,一共10間房計算,每月的帶寬成本要10萬元。」
現在市面上,一臺娃娃機價格在1500元至6000元不等,但線上的娃娃機需要更加靈活的飛車設備,要求更高,成本約為3000元。
尚在公測中的美爆抓抓僅上線了12臺娃娃機,李恆介紹,自公測以來,上機率一直很高,基本沒有閒置的機器。不僅美爆抓抓,大部分玩家的機器數量都在50臺以下。
而另一邊,已經有公司宣稱已上線1000臺機器。據娃娃機廠商透露,該公司最近又追加了1000臺的訂單。
用戶體驗差、留存低
生意紅火,體驗如何?10月24日晚10:10-10:30,在歡樂抓娃娃某房間內,一位用戶始終在玩,抓了23次卻只抓了1個。晚10:30-10:50,另一房間裡,有13個用戶共抓了25次,均未抓到。
10月31日12:00-12:30,在天天抓娃娃APP某房間內,有16位用戶共抓了22次娃娃,均未抓到。14:00-14:30,有12位用戶共抓了37次娃娃,只有1位抓到了1個。還有1位抓了11次,最後空手而歸。
12:30-13:00,在娃娃雞APP內,有13位用戶共抓了19次娃娃,卻沒有一名用戶成功。
這樣看來,在尖峰時段平均每分鐘有1人次參與。
「只要有空就會玩,已經投入了約1000元,抓的娃娃數不過來了。」最近,26歲的醜醜玩上了遠程抓娃娃,「線上抓娃娃還挺靠譜的。」
用戶粗醬似乎沒那麼「幸運」。「我一天拉來了20多個朋友,送了我近2000個幣。但最後一個娃娃都沒抓到,玩了一天就棄了。」
「娃娃應該是盜版,我只玩娃娃好看的,如果質量變好了還會嘗試。」用戶南瓜反映,收到娃娃後發現娃娃質量不太行,還有線頭。
而從去年4、5月份就開始玩日本的Toreba和Akiba?Catcher兩款線上抓娃娃的用戶米球子,已經投入了3000-4000元,最近玩起了美爆抓抓,花了100多元。「遇到過卡頓、不清晰的情況,這樣就沒有辦法瞄準了。」米球子表示,忽略特殊情況,線上線下的抓取率都差不多,還是看商家是否良心。
據網友「斐日冷」發布的直播抓娃娃測評視頻,天天抓娃娃「死磕」5-6次能抓到一隻,而抓樂麼、口袋抓娃娃等都很難抓到。
不僅如此,在抓抓、YY等抓娃娃界面內,都出現了爪子一直不動的情況。
就算短期熱度很高,用戶數據表現良好,但如果平臺不重視娃娃質量、直播卡頓、抓取率低等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用戶會毫不留情地轉身離開。
不被投資人看好的買賣
「線下娃娃機現金流良好,回本周期快。」獵雲資本投資經理劉豔武介紹,但缺點是規模偏小、集中度低、瓶頸明顯。
遠程抓娃娃可以彌補這些短板,更易觸達用戶,可隨時隨地體驗。「我很看好,這有太多新可能。」劉豔武說。
移植線上後,娃娃機的很多優勢會被放大,比如,利用人性獵奇和貪婪心理是娃娃機用戶源源不斷的一大原因,當用戶在線上抓到娃娃後,可以一鍵分享,向朋友、其他玩家炫耀成績,滿足本身的虛榮心理。
但在資本端,遠程抓娃娃並不被青睞,除了立項4個多月的美爆抓抓已完成個人投資的500萬種子輪融資,天天抓娃娃的運營團隊打造的same曾獲得騰訊B輪2000萬美金的融資外,但大部分公司仍未獲得融資。
熊貓資本聯合創始人李論並不看好這一項目,他認為遠程抓娃娃是一樁「賭錢」的買賣,很難產生規模效應。
在他看來,抓娃娃這個生意,與1元奪寶類似。(1元奪寶:把一件商品平分成若干「等份」進行出售,每份1元錢,售出後,再從購買者中按照一個計算規則算出一名幸運者獲得這個商品。)
大部分用戶還是在賭輸贏,這樣的商業邏輯可以賺到錢,卻很難實現規模化。
獵鷹創投創始合伙人李圓峰同樣認為這種模式難以持續,「更多人是在圖新鮮,只能說(線上抓娃娃)是線下娃娃機的一種補充。」
但如果從直播角度來看,直播抓娃娃提供了差異化的直播內容,豐富了直播形式。位於直播領域第一梯隊的YY新加入遠程抓娃娃不足兩月,該版塊已實現盈利。
「YY、映客這類大直播流量平臺會很容易跑出來,其他公司,基本上沒機會。」李圓峰表示,如果這類創業項目做的是流量平臺的生意,那麼還是可持續的。如果不能在一年內被流量平臺併購或投資,活不到明年中期,「新鮮感過後,樹倒猢猻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