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動物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參與轉錄起始的調控機理

2020-12-10 中國生物技術網

合子基因組是如何激活的是發育生物學中重要的科學問題之一。之前的研究表明,幾乎所有已研究的物種的成熟卵母細胞均處於轉錄沉默狀態。受精後,基因組仍然在一段時間內保持沉默,而在受精卵分裂到一定時期後(比如小鼠在2細胞晚期,人在8細胞時期),基因組迅速激活並完成,同時母源積累的RNA逐漸降解,最終完成從母源轉錄組向合子轉錄組的轉變。合子基因組的激活通常經歷兩個階段,即初級ZGA(minor ZGA,ZGA,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與主要ZGA(major ZGA)。

在小鼠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初級ZGA起始於在一細胞中晚期,主要轉錄一小部分基因和一些重複序列。後來的研究表明基因組中還大範圍存在微弱的轉錄活性,並產生一些沒有正常PolyA加尾和剪切的低水平轉錄本。主要ZGA則發生在二細胞晚期,表徵為大量基因的正常激活。有趣的是,通過藥物抑制初級ZGA的發生,會引起合子基因不能正常激活,以及胚胎發育阻滯在二細胞階段。

ZGA為什麼不在受精後立即開始,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初級ZGA為什麼對胚胎發育重要?合子基因組激活是如何發生的?由於早期胚胎實驗材料有限,這些重要的生物學問題一直沒有被很好地回答。

2020年10月2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在 Nature 期刊上發表題為:The landscape of RNA Pol II binding reveals a step-wise transition during ZGA(RNA聚合酶II在早期胚胎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的動態變化)的研究論文。

該研究揭示了小鼠早期胚胎中RNA聚合酶II通過「三步走」的模式參與實現基因組激活的過程。

該發現不僅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理解合子基因組激活(ZGA,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這一重要生物學事件的基本機制,也為早期胚胎發育相關疾病與輔助生殖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RNA聚合酶II(Pol II)是轉錄活動的關鍵元件。但由於胚胎樣品數量稀少,無法使用傳統ChIP-seq來檢測其在染色質上的分布。在該研究中,頡偉課題組與合作者開發了高靈敏度方法來檢測蛋白和DNA在全基因組相互作用——Stacc-seq(small-scale Tn5-assisted chromatin cleavage with sequencing),實現了在少量細胞水平上進行Pol II的檢測,並利用該技術系統檢測了小鼠卵母細胞與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Pol II染色質結合的動態過程。

研究人員發現,在受精後,Pol II採用了「三步走」的模式來參與基因組激活:1)起始結合 (loading):Pol II在成熟卵母細胞中開始脫離染色質。在受精卵後期重新結合在富含CG序列的啟動子區域以及部分處於開放染色質狀態的遠端區域。此外,Pol II結合位點與親本遺傳的表觀基因組部分特徵相關。比如Pol II結合與DNA甲基化呈現負相關性。去除母源DNA甲基化能夠導致更多的Pol II結合,提示母源表觀遺傳修飾能夠部分影響Pol II結合;2)預配置(pre-configuration):受精卵進入二細胞早期,Pol II開始主動結合到ZGA基因啟動子,為即將開始的合子基因轉錄準備。這個過程在基因組激活前就已經開始發生,研究人員命名為預配置(pre-configuration);3)起始轉錄 (production):隨著二細胞進入中晚期,大量Pol II在ZGA基因體延伸,啟動轉錄。

這些研究可能很好地解釋了為什麼ZGA不會受精後立即發生。由於受精後表觀遺傳重編程正在發生,轉錄機器(比如Pol II)起始的結合基因並不都是最終需要轉錄的基因。因此,ZGA需要等待染色質和轉錄機器的成熟並最終同步發生。那麼初級ZGA是如何影響合子基因組激活呢?有趣的是,通過短暫抑制Pol II在初級ZGA時期轉錄延伸,而允許其在主要ZGA時轉錄延伸,研究人員發現Pol II能夠發生起始結合,但不能發生預配置的轉換,導致其即不能正常脫離起始結合區域以及有效結合到ZGA基因區,進而導致不充分的合子基因組激活以及部分1細胞Pol II 靶基因(包括發育基因)的異常表達。

這些結果表明,初級ZGA對Pol II從起始結合到預配置的轉變非常重要,從而調控合子基因組激活。最後,初級ZGA是如何調控Pol II從起始結合到預配置的轉變呢?研究人員猜測可能由於Pol II的在染色質上的轉錄活性或初級ZGA產物可以促進或幫助其穩定結合在合子基因啟動子,並形成正反饋機制。

綜上所述,該研究系統地探索了早期胚胎發育過程中合子基因組激活發生過程中的Pol II參與啟動基因轉錄的模式,揭示了初級ZGA在Pol II 「三步走」和主要ZGA(major ZGA)發生中的重要功能和機制,為進一步探究哺乳動物合子基因組激活和早期胚胎發育機理奠定了理論基礎。

RNA聚合酶II 參與小鼠胚胎中合子基因組激活的調控模式

據悉,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頡偉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劉伯峰、徐倩華、王秋軍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馮速、聶俊偉等人參與共同研究。合作實驗室包括清華大學醫學院那潔課題組,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俞洋課題組。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博士生賴方穠、那潔課題組博士生王培哲也在該課題中做出重要貢獻。

論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47-y

相關焦點

  • 生命學院頡偉課題組揭示哺乳動物合子基因組激活過程中RNA聚合酶...
    清華新聞網11月2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頡偉研究組通過開發高靈敏度檢測蛋白和DNA在全基因組相互作用的新方法——Stacc-seq,揭示了小鼠早期胚胎中RNA聚合酶II通過「三步走」的模式參與實現基因組激活的過程。
  • Nature:針對RNA轉錄和剪接的新觀點!磷酸化調節著RNA聚合酶II對不...
    細胞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它被核膜包圍著,容納著基因組。然而,細胞還含有未被膜包圍的較為短暫存在的封閉室,就像水中的油滴。在過去兩年中,這些稱為液滴狀「凝聚物(condensates)」的封閉室已越來越多地被認為是控制基因的主要參與者。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懷特黑德生物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凝聚物在剪接中發揮作用,其中剪接是確保遺傳密碼準備轉化為蛋白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
  • RNA聚合酶如何終止轉錄過程
    DNA轉錄為RNA包括三個階段:起始,延伸,終止,其中轉錄終止過程又可分為兩步,RNA轉錄本的釋放和DNA模板的釋放。II型RNA聚合酶負責真核生物體內編碼蛋白質的基因的轉錄,其轉錄終止也是蛋白質表達過程中的重要一步。 以往研究表明,聚合酶II終止轉錄過程必需RNA 3'端的多聚腺苷酸信號〔poly(A)〕, RNA前體的轉錄後剪切加工也和轉錄終止過程相關。另外,在β球蛋白基因的的3'側還發現了專一性的轉錄終止信號。
  • 微生物所在流感病毒聚合酶調控RNA合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進展
    同時流感病毒基因組的複製和轉錄過程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過程,除了聚合酶本身,還需要病毒RNA、其他病毒蛋白以及宿主因子的共同參與,才能高效準確地完成這個過程。目前對於這個複雜過程的認知尚有許多空白,亟需研究人員去填補。
  • RNA的轉錄與RNA聚合酶
    當DNA中的某個遺傳信息需要表達時,第一步是將其轉移到RNA分子上,即轉錄(transcription)。所以多數RNA是DNA中部分信息的臨時載體,成本低,壽命短,數量多。RNA的結構與功能多樣。非編碼RNA。
  • TFⅡD再與RNA聚合酶Ⅱ結合完成轉錄起始複合物的形成
    RNA合成的第一個核苷酸總有GTP或ATP,以GTP常見,此時δ因子從全酶解離下來,靠核心酶在DNA鏈上向下遊滑動,而脫落的δ因子與另一個核心酶結合成全酶反覆利用。真核生物轉錄起始十分複雜,往往需要多種蛋白因子的協助,已經知道,在所有的細胞中有一類叫做轉錄因子的蛋白質分子,它們與RNA聚合酶Ⅱ形成轉錄起始複合物,共同參與轉錄起始的過程。
  • 科學家捕獲細菌RNA聚合酶轉錄起始後期的動態過程
    基因轉錄起始需要RNA聚合酶和轉錄起始因子σ組成複合物,再一起錨定到基因的啟動子區域,解開雙鏈DNA,起始RNA合成。在這個過程中,RNA聚合酶與大約60-bp DNA建立牢固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轉錄起始的高效進行。然而,RNAP隨後必須完全掙脫上述相互作用才能啟航完成RNA的延伸,這一過程稱為promoter escape。
  • 研究揭示細菌RNA聚合酶轉錄起始後期的動態過程
    基因轉錄起始需要RNA聚合酶和轉錄起始因子σ組成複合物,再一起錨定到基因的啟動子區域,解開雙鏈DNA,起始RNA合成。在這個過程中,RNA聚合酶與大約60-bp DNA建立牢固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轉錄起始的高效進行。然而,RNAP隨後必須完全掙脫上述相互作用才能啟航完成RNA的延伸,這一過程稱為promoter escape。
  • 研究揭示RNA聚合酶II關鍵延伸過程
    來自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中心、斯託瓦斯醫學研究所(Stowers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獲得了轉錄過程的研究新發現:轉錄因子MED26在RNA聚合酶II合成RNA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Science:發現Rho讓RNA聚合酶失活終止轉錄新機制
    1.Science:施一公等揭示剪接體激活過程中結構重塑的分子機理2020年11月27日,來自西湖大學施一公、萬蕊雪等研究人員合作在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了題為「Mechanism of spliceosome remodeling by the ATPase/helicase Prp2 and
  • 原核生物的啟動子與轉錄起始過程
    轉錄的過程分為起始(initiation)、延伸(elongation)和終止(termination)三個階段。起始階段包括對雙鏈DNA特定部位的識別、局部解鏈以及形成最初的一段RNA。第一個核苷酸摻入的位置稱為轉錄起點(transcription start site,TSS)。
  • Cell|跨代傳遞的組蛋白H4K16乙醯化決定未來基因激活
    撰文 | 胖胖企鵝在合子基因組激活(zygotic genome activation,ZGA)之前,靜態基因組經過重編程過渡到轉錄活性狀態。在此過程中,組蛋白乙醯化對於促進轉錄激活非常重要。與其他組蛋白促進轉錄激活不同,H4K16ac在體外抑制染色質壓縮,但在ZGA前這種修飾作用的動態平衡與生理意義尚不明確。
  • 轉錄調控研究簡史 | 值得收藏
    其中包括第一個被證實啟動子特異轉錄因子SP1(Bob Tjian,1984)、調控熱休克蛋白轉錄的HSF(Carl Parker,1985)、以及結合TFIID的USF。這波研究的熱潮導致了數百個能夠識別特異DNA序列的轉錄因子得以發現,這些轉錄因子有的廣泛存在於細胞中,有的卻是組織細胞特異的。
  • 專家點評|轉錄調控複合物INTAC結構功能更新對磷酸酶PP2A的認知
    轉錄是基因表達的最核心步驟。真核生物的轉錄過程主要分為轉錄起始(initiation)、暫停(pausing)、延伸(elongation)和終止(termination)四個步驟。RNA聚合酶II (Pol II)在轉錄進程中,受到轉錄因子和Pol II本身的翻譯後修飾調節。
  • 中科大單革在《NSMB》報導一類新的非編碼RNA
    2012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顯示,非編碼RNA可以具有物種間的調控作用,並且暗示非編碼RNA可能參與了物種之間相互關係形成的進化過程;2015年年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發表文章命名了一類與RNA聚合酶II相關的環狀RNA——外顯子-內含子circRNAs(EIciRNAs),並且揭示了該
  • Science裡程碑成果揭示轉錄奧秘
    隨著細胞類型或發育階段的改變,細胞會啟動相應基因的轉錄,讀取DNA蘊含的遺傳信息。Rutgers大學的科學家們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成果,首次闡明了特異性轉錄激活的結構基礎,描述了轉錄激活蛋白與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
  • Science Advances:揭示核內肌動蛋白調控轉錄機制
    響應外界刺激的基因表達調控在細胞水平決定了細胞增殖、分化、遷移和死亡,在器官和生物體水平決定了發育、免疫應答和神經可塑性,其調控異常可能會導致腫瘤。細胞及時響應外界刺激的一個策略是形成轉錄工廠,即將應答刺激的多個基因和多個RNA聚合酶拉到一起進行高效、協同的轉錄表達,但是這一過程如何發生和調控尚不清楚。
  • Cell觀點|功能性長非編碼RNA從「垃圾」轉錄物演變而來
    逆轉上述抗lncRNA出現趨勢的真核生物基因組中的弱選擇機制的第二個重要含義是,生物化學活性但非功能性實體的不斷出現。基因組經歷的一系列突變不斷產生具有生化活性的短基序,包括轉錄因子結合和RNA聚合酶募集,從而產生了隱秘的轉錄起始位點。在弱選擇機制下,只有這些隱性轉錄起始位點相關的轉錄物在漂變障礙上具有負適應性時,才可以通過純化選擇來消除它們。
  • Nucleic Acids Research|黃病毒基因組RNA的環化抑制了從頭翻譯起始
    感染病毒後,黃病毒RNA基因組既要被翻譯產生蛋白,也必須作為新基因組轉錄的模板。翻譯所需的核糖體和轉錄所需的病毒聚合酶沿基因組RNA以相反的反向起始,存在碰撞和複製失敗的風險。雖然黃病毒基因組RNA通常是線性的,但其5』和3』UTR區可以鹼基配對,促使基因組RNA形成環狀,而5』和3』UTR區鹼基配對對於其複製是必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