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7月18日訊 悶熱的夏天,很多人喜歡飯後運動出出汗……近日,記者從市區多家醫院急診室獲悉,近期高溫天氣低鉀症病人明顯增加,發病原因是流汗過量,其中一些年輕人因運動出汗較多,造成「缺鉀性軟癱」。
運動後腿腳發軟噁心原來是低鉀症
林先生是名籃球愛好者。前幾天,他和朋友打球後突然感到四肢鬆軟無力,特別是下肢無力,還有些噁心。眾人以為林先生中暑了,趕緊給其服下十滴水,但症狀並未緩解。隨即,林先生被送醫,醫生告知其實是低血鉀。經過輸液補鉀,林先生很快恢復。
無獨有偶,在工地高溫作業的錢師傅最近幾天也出現了乏力、四肢麻木的症狀。刮痧後也沒見效,經診斷,錢師傅的症狀是低鉀症引發的。
「人體含鉀量本不高,夏天大量出汗,很容易引起缺鉀。」市中心醫院急診科邱賢克醫師介紹,引起低鉀的原因很多,夏季一般是在重體力勞作以及劇烈運動之後,人體大量出汗而導致鉀、鈉的流失。
低鉀症容易被誤認為中暑
邱賢克表示,低鉀症很容易被誤認為中暑,主要表現為乏力、四肢麻木,嚴重時會出現呼吸無力,心律不齊甚至心跳停止,而中暑的症狀則較為複雜一些。「近期低鉀患者增多,每周都會接診好幾個。」溫醫大附二院急診室醫生表示,發病原因大多是流汗過量,重症的低鉀患者甚至一度停止呼吸。
醫生表示,鉀主要維持著體內的水鹽代謝,通過調節體內若干種酶的活性,使肌肉和神經處於正常的興奮狀態。如體內鉀含量少了,血壓不正常,心律也會不正常。不過正常人在日常生活裡,沒大量出汗的話一般不會出現低鉀,因為鉀可通過飲食得到補充,通過汗水、大小便排出,人體可以自行調節、維持血鉀的動態平衡。
運動量大出汗多可補充含鈉鉀運動飲料
醫生提醒市民,夏季可多吃含鉀高的食物,比如豆類、瓜果和魚類等,如香蕉、楊梅、梨子含鉀量就很高。
「補水以少量多次為宜。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溫開水加食鹽分次口服,單純補充白開水意義不大。」邱賢克建議,市民運動後可喝一些含有鈉鉀元素的運動飲料,但不能太甜,含糖量如果過高,會使血糖迅速升高,進而造成血清鉀的減少。
據介紹,流汗太多,水與電解質很多排出,血液濃縮、黏稠,但機體會做出反饋讓人喝水,但如果只是單純大量飲水會發生低血鉀等電解質紊亂引起惡性心律失常;短時無大量電解質水攝入,會使液體進入腦部,造成腦水腫,嚴重時引起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