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天連續運動突發四肢無力 大汗後應及時補充電解質

2020-12-20 廈門網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劉蓉通訊員李琪彬)近日廈門天氣持續高溫,但不少市民仍堅持戶外鍛鍊。黃先生就因在高溫天氣下劇烈運動導致電解質流失,突發四肢無力。

  在機場工作的黃先生長相帥氣,前段時間飲食沒控制好有些發福,為了減肥,他最近天天堅持鍛鍊。前天上午正好輪休,黃先生一早就去健身房鍛鍊了4個小時,回家吃飯休息後又約了朋友去打籃球,不料打了一會就突然出現四肢麻木無力的情況,甚至無法正常走動,朋友們趕緊把他送到了市中醫院。經醫生檢查判斷,黃先生是因為長時間在高溫下劇烈運動導致全身流汗過多,加上沒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身體水分和電解質流失所以出現這些症狀。

  市中醫院急診科黃興建醫師介紹,人在運動的時候,體內產熱增加,而散熱的方式就是出汗,出汗量增加,失水量也就增加,而且汗為高滲液體,其中的固有物主要是氯化鈉,還有少量的鉀離子,統稱為電解質。運動時大量出汗,帶走的不單純是體內的水,還有體內的電解質。電解質參與許多重要的功能和代謝活動,是不可或缺的,運動時間過久或劇烈運動致流汗過多往往出現運動性脫水,尤其在夏秋。當出現手腳發麻、體位性低血壓(蹲下猛然站起眼前發黑)、肌肉抽筋、頭暈、身體或臉部發燙,身體疲倦、感到噁心想吐時有可能就是身體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症狀的信號、應及時補充水分,必要時補充電解質並停止劇烈運動。

  黃興建介紹,夏天多在空調房內的白領人士可以喝溫開水補充水分,而出汗較多的體力勞動者或者運動員可以多喝鹽水或補充一些含鈉、鉀等電解質的運動飲料,也可以適當多吃些富含鉀的水果,如橙子、香蕉等。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高溫防中暑光喝水不管用 要喝鹽水補充電解質
    醫生解釋,中暑是指人在高溫高溼、空氣流通較差的地方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和周圍循環障礙。醫生提醒,除了防暑降溫,別忘了多喝點鹽水,補充體內流失的電解質。  中暑熱衰竭 體溫升高不明顯畏冷也不要蓋被子  一名70多歲的老人因生病已經臥床多年。近日持續高溫,老人房內缺少必要的防暑降溫設備。
  • 大汗、四肢無力,中暑?不,缺鉀!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林輝實習生劉雅通訊員陳聰聰肖婧菁    近日,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東院區神經內科收治了一位患者,他是戶外工作者,工作中突然出現雙下肢無力症狀。夏季高溫,水分丟失量明顯增多,從而導致水和電解質的代謝紊亂,鉀、鈉、氯、鈣等伴隨著水分丟失,但電解質補充不足,容易造成低鉀血症等相應代謝性疾病。    鉀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元素,其作用主要是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功能。
  • 出汗後及時補充電解質
    因為隨著入伏後,大自然溫度的升高,地表溫度也越來越高,每天吸收的熱量多,散發的熱量少,地表層的熱量累積下來,所以一天比一天熱,所以許多人會出現大汗淋漓,口乾舌燥,心煩失眠,尿黃便秘等症狀,那麼作為中醫養生方面應該怎樣應對這些人體的不適呢?記者採訪了湛江中心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師塗雲。
  • 運動健身時,別忘了要及時補充電解質
    學生時代上體育課的時候,經常會有同學突然抽筋,疼得動彈不得;在健身房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手腳抽筋,真是疼得沒法忍受;比賽的時候,也會因為突然的抽筋,沒辦法繼續上場……  這些情景我們真是再熟悉不過,可你知道為什麼運動中會抽筋嗎?那是因為我們的肌肉組織由於持續運動的關係,讓體內的電解質逐漸隨著汗水排出體外而流失,導致身體溫度持續上升,產生肌肉痙攣,暫時無法繼續行動。
  • 高溫大量出汗後 別忘補充鹽水或含鈉鉀運動飲料
    浙江在線7月18日訊 悶熱的夏天,很多人喜歡飯後運動出出汗……近日,記者從市區多家醫院急診室獲悉,近期高溫天氣低鉀症病人明顯增加,發病原因是流汗過量,其中一些年輕人因運動出汗較多,造成「缺鉀性軟癱」。  運動後腿腳發軟噁心原來是低鉀症  林先生是名籃球愛好者。
  • 高溫來襲如何避免中暑 醫生提醒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近日,導報記者走訪廈門各大醫院門診部獲悉,連日來中暑患者比平時增長了兩到三成,其中有不少是長期在室外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的體力勞動者。醫生提醒,市民應儘量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 高溫中暑 重在預防
    中暑是由於高溫環境或烈日暴曬,引起人的體溫調節中樞功能障礙、汗腺功能衰竭、水及電解質丟失過多,從而導致代謝失常而發病。我們人的體溫是恆溫,但天氣不是,高溫環境下,產熱大於散熱,這種調節的失衡,就會導致中暑,中暑依照症狀可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重度中暑。
  • 夏季鍛鍊出汗多 少穿棉質衣物及時補充電解質
    夏季鍛鍊要注意及時補充電解質昨天是立夏,這意味著夏天就要開始,看看近期成都的氣溫逐漸向30℃看齊,這給喜愛運動尤其是室外運動鍛鍊的人們帶來了一些考驗。天府早報記者近日採訪幾名運動達人,請他們針對熱天裡的運動鍛鍊為大家支招。運動達人們建議,成都氣候較為溼熱,運動起來電解質流失比較快,在喝水時最好選擇能補充電解質的運動飲料,服裝選擇速乾麵料。
  • 運動後體重下降4%需補充電解質
    運動後補啥水 體重說了算一運動就帶上一瓶功能性飲料,已成為不少運動愛好者的習慣。不過,美國「MSNBC」網站近日刊文指出,人們現在過於迷信電解質飲料如佳得樂和脈動、加強性飲料如紅牛等的功效,很多時候你可能並不需要它們。
  • 補充電解質防止「水中毒」 大量運動後補水有講究
    隨著氣溫升高,人們運動的熱情隨之高漲,無論是健身、長跑、打籃球還是踢足球,一場運動下來難免大汗淋漓,需要補水。本市職業健身教練王志鵬、營養專家曾亞奇提示,大量運動後補充水分要科學,特別要注意補充電解質,防止「水中毒」發生。人體汗液內含有一些電解質成分,包括鈉、氯、鉀、鎂、鈣等。
  • 睡不著、無力、不想動,只想葛優躺,可能是電解質失衡了
    特別是經常劇烈運動,易出汗的、大量出汗的人,要特別注意補充電解質和水分。不然可能出現非常危險的情況,例如頭暈導致突然暈倒、肌肉痙攣無法動彈、疲勞無力。→肌肉痙攣、抽筋很多人劇烈運動,大量流汗卻沒有及時補充電解質和水分,就非常容易出現突然跌倒、肌肉痙攣、抽筋或者無力的情況。因為脫水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體液中的鉀、鎂、鈣和其他電解質的含量也會流失,導致電解質失衡。
  • 四肢無力怎麼辦 這些原因導致四肢無力
    有些時候人們會常常感到四肢無力,做什麼事都無精打採的。那麼四肢無力怎麼辦呢?四肢無力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我們吃什麼才可以緩解四肢無力的症狀呢?相信一定會很多人想知道吧,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吧。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採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營養、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為主,並採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維護患者營養及水電解質平衡。3、勞逸結合。
  • 高溫天寧波跑步達人跑出熱射病 這個時間段中暑機率高10倍
    通訊員謝美君鄭軻劉揚記者賀豔  54歲建築工人中暑引起急性腎衰  6月25日晚上7點左右,54歲建築工人陳師傅在工地上連續工作9小時後,突然出現頭暈、昏厥、四肢抽搐等症狀,被工友緊急送入鄞州二院急救醫學中心搶救室。入院時,陳師傅大汗淋漓,卻不時打著寒顫,身上的衣物都已被汗水浸透。
  • 高溫暴汗卻越喝越渴?你的水缺了電解質!
    少了一樣重要的東西——電解質。原因是:在出汗後大量飲水,看似補充了水分,卻沒有補充因汗液流失的鈉、鉀等電解質。汗液為什麼是鹹的?汗漬為什麼是白的?因為大量的電解質隨汗液被排出了體外,你只喝水卻沒有補充電解質,人體為保障電解質平衡而不斷加速排水,所以越喝越渴,越喝越虛脫。
  • 補充電解質 防止「水中毒」
    ,一場運動下來難免大汗淋漓,需要補水。本市職業健身教練王志鵬、營養專家曾亞奇提示,大量運動後補充水分要科學,特別要注意補充電解質,防止「水中毒」發生。  人體汗液內含有一些電解質成分,包括鈉、氯、鉀、鎂、鈣等。其中,鈉能夠調節人體內的水平衡,參與神經傳導;氯能夠調節滲透壓;而鈣則能影響肌肉收縮和骨骼的功能。
  • 重度中暑住進ICU 醫生提醒:高溫、高溼、不通風環境,更容易中暑
    最近持續高溫,市內醫院接診的中暑患者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因此而住進了ICU。長安醫院連續接診兩名重度中暑患者前不久,在長安某磨具廠工作的何先生(化名),突發重度中暑,出現了畏寒、高熱、神志不清、嘔吐等症狀,高燒至41℃多,而且出現了全身抽搐嘔吐、大小便失禁,醫生初步診斷他得的是熱射病,有生命危險。
  • ...返崗復工要注意身體健康 專家建議: 提升免疫力可適量補充電解質
    對此,專家指出,除了大家熟知的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等「隔離」手段之外,通過適量運動、多喝水和膳食營養均衡等提高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尤其是適量補充電解質,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不可忽視。如果人體大量流失水分和電解質後果很嚴重,有可能導致低鈉血症或身體電解質失衡,進而引發頭暈、噁心、嘔吐、昏睡、肌肉痙攣、疲勞、頭疼、坐立不安等症狀。  「電解質水在人體內的貯留時間長,既能使呼吸道的黏膜得到滋潤,又提供了人體所需的電解質,能更好地提升纖毛運動的活躍度,從而幫助身體通過咳嗽、打噴嚏等方式,把病菌更多地排除體外。」孫樹俠說。
  • 死亡率50%,高溫天頻發! 夏天千萬小心熱射病
    除了個體因素之外,熱射病發病與3個因素密切相關:高溫、高溼、密閉無風環境。  一般輕症中暑,體溫常會超過38°C,並伴有面部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噁心嘔吐,或四肢冰冷、臉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變快等症狀。  而熱射病與中暑的區別在於:  它表現為高熱(體溫快速升高)  常無汗甚至出現昏迷休克。
  • 高溫天氣跑步不能只補水 需維持體內電解質穩定
    1.熱痙攣症狀:劇烈運動中或運動後腹部、手臂、小腿或大腿處發生痙攣;脫水;口渴;出汗。處理方法:休息、拉伸並按摩受影響的肌肉;攝入含鹽的液體或食物,如運動飲料等,以保持水分;休息並補充水分後,可以回到訓練中。
  • 高溫持續,市民要小心這些病……
    老人突發急性心梗,家人以為是中暑了 70歲的張女士,早上起床後突感持續胸悶,大汗淋漓伴頭暈、乏力、站立不穩,隨後出現意識模糊、體溫降低、口唇青紫等症狀。家人以為張女士中暑了,沒有大意,趕緊將她送到市中心醫院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