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中暑住進ICU 醫生提醒:高溫、高溼、不通風環境,更容易中暑

2020-12-25 瀟湘晨報

■天氣酷熱難耐,謹防中暑 記者 鄭志波 攝

熱熱熱!最近持續高溫,市內醫院接診的中暑患者也越來越多,甚至有人因此而住進了ICU。

長安醫院連續接診兩名重度中暑患者

前不久,在長安某磨具廠工作的何先生(化名),突發重度中暑,出現了畏寒、高熱、神志不清、嘔吐等症狀,高燒至41℃多,而且出現了全身抽搐嘔吐、大小便失禁,醫生初步診斷他得的是熱射病,有生命危險。

「經檢查,何先生因中暑引發了多器官功能衰竭。」長安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佘德宇介紹,ICU團隊第一時間開展搶救,經過用冰帽、冰毯、冰袋、冰鹽水灌胃等措施給何先生降溫,再開通靜脈補液等,經過一系列搶救和治療,何先生最終甦醒過來。

其後,ICU團隊又給何先生進行了各種對症治療。治療近20天後,何先生轉入普通病房,最近恢復良好,即將出院。

最近在長安醫院,還有個三十來歲的小夥子也因為重度中暑住進了ICU,不過程度稍輕,住了兩天就轉入了普通病房。

不通風環境工作導致中暑

「兩個人都是因為在不通風環境下工作導致中暑,兩人平時身體都很健康。」佘主任介紹,「進入三伏天后,如果在高溫、高溼而且不通風的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很容易導致中暑或引發熱射病。」

佘主任介紹,根據臨床表現,中暑可分為先兆中暑、輕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射病的致死率高達40%—50%。

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溫環境下,出現頭痛、頭暈、口渴、多汗、四肢無力發酸、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

輕症中暑除上述症狀外,體溫往往在38℃以上,伴有面色潮紅、大量出汗、皮膚灼熱,或出現四肢溼冷、面色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表現。

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狀外,被迫停止工作,或在工作中突然暈倒,四肢抽搐,反應遲鈍、神志不清,伴噁心、嘔吐、呼吸急促等,出現譫妄、嗜睡和昏迷,皮膚乾燥無汗。「如不及時救治,將會危及生命。」

佘主任提醒,在高溫環境下工作,一定要注意預防中暑,一旦出現大汗淋漓、頭暈、乏力等中暑徵兆時,要脫離當前高溫環境,注意休息和降溫。

「可以將患者轉移至通風陰涼處,多飲用含有電解質的水,如運動飲料,以補充電解質和水分的喪失,同時,可用溼冷毛巾反覆擦拭患者四肢及頸部等處皮膚。如果出現了中度中暑徵兆,特別是一些有基礎疾病的患者,一定要高度重視,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千萬不可以為是普通中暑,而耽誤治療時間。因為有基礎病的人中暑很可能會誘發其他疾病,引起多器官衰竭等。」佘主任總結。

如何預防中暑

1.足量飲水、注意補充鹽分和礦物質;

2.飲食清淡、合理休息;

3.穿著適宜、做好防曬;

4.高溫戶外活動需謹慎;

5.關注老年人、嬰幼兒、兒童、慢性病患者以及在高溫天氣進行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者的高危人群;

6.增強自身「熱抵抗力」;

7.不要將嬰幼兒、兒童單獨留在車內;

8.高溫天氣外出隨身攜帶防暑物品,如飲用水、風油精、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等。

(記者 鍾晨 通訊員 潘少華)

【來源:東莞時間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一患者因中暑住了20天ICU
    因為天氣熱,市內醫院接診的中暑患者也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人因此而住進了ICU。重度中暑很危險前不久,在長安某磨具廠工作的何先生(化名),突發重度中暑,被送到了醫院。實際上,最近在長安醫院,同樣還有個三十來歲的小夥子也因為重度中暑住進了ICU,不過程度稍輕,住了兩天就轉入了普通病房。夏日謹防中暑「兩個人都是因為在不通風環境下工作導致中暑,兩人平時身體都很健康。」
  • 高溫來襲如何避免中暑 醫生提醒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近日,導報記者走訪廈門各大醫院門診部獲悉,連日來中暑患者比平時增長了兩到三成,其中有不少是長期在室外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的體力勞動者。醫生提醒,市民應儘量避免在高溫環境下長時間工作,及時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 蘇州70歲老伯大熱天騎行住進了ICU!醫生:不是普通中暑
    1高溫下騎行,住進ICU今年70歲的劉老伯住在科技城,平時閒不下來,喜歡收些廢品補貼家用。7月31日上午,劉老伯收了廢品,騎著三輪車到廢品站賣。當日氣溫35°C以上,回到家劉老伯開始冒大汗,因為平時節儉慣了,他沒捨得開空調降溫。
  • 又有人中暑進ICU!如何預防中暑一定要知道!
    原標題:又有人中暑進ICU!如何預防中暑一定要知道!   小暑剛過,就酷暑難耐!6月底,在長安務工的曲先生,突發重度中暑,險些喪失生命,幸好送醫搶救及時,避免了悲劇發生。目前,曲先生康復順利,沒有留下任何中暑後遺症。
  • 武漢一跑者夜跑重度中暑致腦水腫 醫生:會留後遺症
    據武漢晚報報導,近日,武漢一名跑者在東湖邊跑步途中,突然昏迷,隨後被同伴送往醫院,經檢查為重度中暑引發了腦水腫。據醫生介紹,即使脫離的生命危險,腦部也會留下後遺症。據了解,這名昏迷的男子姓宋,今年40歲。平時很注重身體鍛鍊,身體素質一直不錯。近兩年更是熱衷於長跑。
  • 中暑可能帶來不可逆傷害 治中暑重在快速降溫
    臺海網6月21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近日,我市氣溫連破紀錄,局部地區高溫達到39℃。與此同時,全市多家醫院相繼接到中暑病例。醫生提醒,高溫天氣應做好防暑降溫,中暑可能帶來不可逆傷害。「肥胖人群、兒童、老人、甲狀腺功能亢進者等等都屬於易中暑人員。」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潘滿冬告訴記者,在高溫高溼環境中長時間或高強度勞動、運動是引發中暑的主要原因。弘愛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吳昌躍也告訴記者,戶外勞動者中暑很容易出現肌肉溶解、暈倒昏迷等重症,導致不可逆傷害,必須及時就醫。
  • 高溫來襲,中暑咋辦?
    今年的夏天高溫7月交了白卷八月份卻沒有缺席,你準備好了嗎?這才是如假包換的三伏天~,氣溫較高,空氣溼度大,人體悶熱感較強,稍不注意,就會出現中暑,或誘發心腦血管疾病。今天,我們邀請急診科醫生,共同來了解一下中暑急救方面的相關知識。【專家介紹】劉慶寶安徽靜安中西醫結合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畢業於安徽醫科大學,擁有二十多年臨床工作經驗。
  • 長沙一26歲小夥中暑進急診 醫生提醒:當心炎炎夏日的潛在危險
    經醫生仔細檢查,小張被診斷為熱痙攣,通過一系列對症治療,小張的情況好轉。長沙市第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左騎介紹,熱痙攣是一種短暫、間歇發作的肌肉痙攣,可能與鈉鹽丟失相關。熱痙攣常發生於初次進入高溫環境,或運動量過大時,大量出汗且僅補水者,無明顯的體溫升高,小張的情況就屬於熱痙攣。
  • 深圳兩天中暑42宗!高溫高溼「桑拿天」謹防中暑
    0 1高溫、高溼天氣是誘發中暑的主要因素從醫學上來講,中暑是人體長時間受到熱刺激後,中樞神經系統的熱調節功能失調、熱耐受能力下降,從而導致包括體溫調節、汗腺分泌、水鹽代謝等功能全部失調的臨床急症,嚴重的會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研究表明,高溫、高溼天氣是誘發中暑的主要因素。
  • 高溫猝死:近期多個工地出現中暑!工人因中暑從腳手架跌落!請提前...
    此前,7月19日晚上7點多,江北區灣頭路上的一處施工工地上,一名工人就因中暑從腳手架上跌落了下來,摔到玻璃平臺上,渾身多處受傷。更早之前的7月12日,一位工人被抬進浙大一院之江院區急診科。「醫生,快救救他!因為中暑頭暈,他剛從腳手架上掉下來了!」
  • 高溫天防中暑,預防和急救看這裡
    今年高考期間,全省大部氣溫較高,中暑指數3-4級(容易發生輕度-重度中暑)。家長可以備些藿香正氣水,預防考生發生中暑。 先兆中暑:暴露在高溫環境下時出現大汗、四肢無力、口渴、頭昏、頭痛、眼花、耳鳴、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等症狀,體溫正常或略升高。
  • 「中暑」進了重症監護室 醫生提醒高溫天謹防「熱射病」
    新華社福州7月6日電(記者陳弘毅)盛夏時節,不少人冒著酷暑從事室外作業,一旦發生中暑,很多人都覺得是「小事」,降降溫多喝水就好了。然而,日前福州市第一醫院就收治了一位因中暑引發生命危險的患者。急診醫生緊急做了物理降溫和補液等處理後,轉入重症醫學科繼續治療。在做了各項檢查後,顯示患者多臟器功能出現異常,心肌功能、肝功能和腎功能都出現了受損的情況,綜合一系列指標和症狀,醫生診斷陳某患上了『熱射病』。經過一周的抗感染、護肝、營養心肌、連續血液淨化等多項治療後,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目前已經轉到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 高溫來襲 煙臺120三天救治15例中暑患者
    經醫生診斷,周先生發生中暑,由於搶救及時,目前已無大礙。8月17日15時44分許,龍口市的王先生在長時間室外勞作後出現頭暈、噁心、伴全身大汗等不適,同事急忙撥打120,煙臺市120急救指揮中心立即調派附近醫院的救護車前往現場,救護車很快抵達現場,急救人員見王先生已渾身溼透,初步診斷髮生中暑,給予降溫、建立靜脈通路等救治,由於搶救及時,患者病情穩定。目前,患者已入院進一步接受治療。
  • 爬山6小時,22歲小夥子突然昏迷進了ICU,高溫天氣千萬小心中暑
    值班醫生再次向小劉家屬告知,病情極危急:一,如果發生急性腎臟不可逆損傷,今後需長期規律性血液透析治療;二,肌肉溶解會引起高鉀;三,腦水腫嚴重,而高鉀和腦水腫隨時都有引起心跳驟停可能。「孩子這麼年輕,我們肯定會盡全力搶救,也會盡力保障他今後的生活不受影響」,醫生一直安慰著小劉的家人和同事。
  • 趁「熱」收下這份預防中暑指南
    2.容易與多種疾病混淆中暑了一定是大汗淋漓、身體很燙嗎?不一定。中暑的表現多種多樣,根據症狀的輕重,可分為輕度中暑、中度中暑和重度中暑。重度中暑也被稱為熱射病。輕度中暑的主要表現是心慌、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無力、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體溫正常或略有升高,沒有意識障礙和臟器功能損傷。中度中暑,在高溫高溼環境中起病迅速,常以血容量不足(即血液總量減少,常表現為脫水)為特徵。
  • 高溫中暑小知識
    「 中暑是指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或在炎熱環境中進行體力活動引起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致的一組臨床症候群,以高熱、皮膚乾燥以及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為特徵。
  • 夏季高溫防中暑 空調房避暑有講究
    使用空調要注意清洗濾塵網,適當開窗通風,避免久居空調房引發不適。  高溫中暑:人體在氣溫高、溼度大的環境中,容易發生中暑。輕者出現乏力、頭暈、眼花、噁心、胸悶等症狀,重者可出現重者可出現熱痙攣、熱衰竭或熱射病,表現為肌肉痙攣、心悸、皮膚溼冷或高熱昏厥、休克,甚至死亡。高溫、高溼、風速過小、勞動強度過大、勞動時間過長、熱適應不良等都是中暑的主要致病因素,老年人、體弱者易中暑。
  • 別拿中暑不當事!溫州出現多例熱射病 嚴重可致死
    溫州網訊 昨天,溫州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各地進入夏季「燒烤」模式。隨著氣溫升高,「熱病」也多了起來。記者昨從市區各大醫院了解到,近期中暑和中風病人頻頻出現。永嘉一80歲老人在田間勞作時昏迷,經搶救不幸去世。專家提醒,連續高溫,市民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 連日高溫武漢已有50人中暑 「高溫病」門急診量急升
    捨不得開空調  獨居老人頻頻室內中暑  家住漢口堤角78歲的劉爹爹,兒女都不在身邊,前天上午遛彎回家後,不顧室內高溫仍捨不得開空調,結果中暑暈倒,幸被鄰居及時發現送往醫院救治。  黃忠科透露,像劉爹爹這樣因捨不得開空調而中暑的老人,每年都有幾十例。由於老人的體溫調節功能低下,再加上皮膚排汗的能力不強,因此很容易中暑。
  • 高溫來襲!預防中暑看過來:公眾高溫中暑預防與緊急處理指南
    ①高溫引起的不適、疾病或死亡是可以預防的;②老年人(>65歲)、嬰幼兒和兒童、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患者、從事戶外工作及戶外體育運動項目的人員等是高溫中暑的高危人群;③涼爽通風的環境是防止高溫引發的不適、疾病、甚至死亡的最好保護措施;④當氣溫達到≥32℃時,應儘量留在室內並保持通風,避免正午出行,或長時間在戶外停留;